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可以從媽媽體內獲得母傳抗體,,保護他們免受疾病的侵害。但母傳抗體是有有效期的,,隨著寶寶長大,,尤其是6-11月齡的寶寶,由于母傳抗體幾乎降至最低水平,,抵抗力進入低谷期,。 而此時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完善,還不能及時快速地清除細菌,,于是很多傳染病菌就抓住這個機會,,入侵寶寶體內多個不同部位,給傳染病提供了入侵機會,。2008年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算,全球有近5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于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而中國5歲以下兒童肺炎球菌疾病病例占到了全球總病例數(shù)的12%,。①根據(jù)《柳葉刀》200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中國,,5歲以下兒童感染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人數(shù)位列全球前列,,每年約有3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于各種肺炎球菌性疾病。②被動治療不如主動預防,!及早進行預防接種,,為寶寶構建起免疫屏障,讓寶寶獲得抵抗疾病的免疫力,,是目前普遍推薦的對抗嬰幼兒傳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目前我國市場上的疫苗按國家免疫規(guī)劃政策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因為全免費,,強制接種,,家長不用選擇,。家長主要糾結的是如何選擇二類疫苗,因為二類疫苗接種全部自愿自費,,而且二類疫苗中有的分進口和國產,,有的只有進口,有的還分三聯(lián)疫苗,、五聯(lián)疫苗,,不掌握點專業(yè)知識選擇起來確實不太容易。除非是急于預防某種傳染病,,比如當前期盼的新冠肺炎疫苗,,只要有安全可靠的疫苗,無需糾結,,直接接種,。而對于選擇已經上市的常見疫苗,在經濟負擔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排除疫苗本身的適應癥和年齡限制后,,首要篩選標準就是該疫苗的接種量,這是選擇疫苗的金標準,。疫苗接種量是指疫苗自上市后在人群中累計接種的總劑量,,接種量大就說明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比如一部分家長在給兩歲以內的孩子選擇肺炎疫苗時,,會糾結是按程序給孩子接種13價肺炎疫苗,,還是僥幸等孩子到了兩歲后再接種23價肺炎疫苗。這個糾結其實是多余的,。13價肺炎球菌疫苗和23價肺炎球菌疫苗,,盡管都是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但它們作用機制并不相同,。自2016年起我國開始使用輝瑞公司生產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這一疫苗采用的是CRM197這一蛋白作為載體,能夠有效誘發(fā)T細胞依賴性免疫反應,,確保能在兩歲以下兒童中產生安全有效的免疫應答,,抗體應答率接近或等于100%。③新生兒出生后,,會從母體中獲取一些IgG抗體,,它能夠幫助嬰兒抵御一部分疾病的侵襲。而6-14周后嬰兒母傳IgG抗體會逐漸衰減,,6-11月齡又是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發(fā)病高峰期,,所以需要及時接種疫苗來幫助嬰兒度過疾病高發(fā)期。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后,,需要10-14天左右的時間,,產生新的抗體形成保護,所以選擇6周齡之后盡早接種,,可以很好地接續(xù)嬰幼兒體內的IgG抗體濃度,,以有效預防肺炎球菌的侵襲。④⑤而且有研究顯示,,嬰兒攜帶肺炎球菌后再接種,,可能影響疫苗免疫原性,3劑基礎針或全程接種前未攜帶肺炎相關血清型菌株的嬰幼兒,,幾何抗體平均濃度(GMC)水平最高,,⑥攜帶前接種的針次越多,免疫反應降低的程度越小,,即6周齡起開始接種,,效果最佳。有些父母不明白為什么很多疫苗僅需打1針,,而肺炎球菌疫苗需要打4針,。小于3月齡時接種1劑肺炎球菌疫苗,其免疫應答效果為38.%,,小于5月齡接種2劑的效果為70.5%,,小于7月齡接種3劑的效果為76.6%,3+1方案的效果為90.5%,,也就是說接種4針能達到最佳免疫效果,。⑦美國使用的是“3+1”免疫程序,當65%的18月齡兒童完成免疫程序,,肺炎球菌疫苗引入3年后,,約可預防1萬例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兒童病例。⑧加拿大使用的也是“3+1”免疫程序,,肺炎球菌疫苗引入3年后,,5歲以下兒童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發(fā)生率由18/10萬降至14.2/10萬。⑨有些疫苗的接種時間可以適當?shù)匮雍?,但有些疫苗的接種時間窗口卻非常狹窄,,一旦錯過就沒法接種了,寶寶將暴露在疾病威脅下束手無策,。因此,,建議家長們優(yōu)先給寶寶接種能預防最危險的疾病的疫苗,給寶寶上一份“健康保險”,。
參考文獻:
①WHO/IVB,2012http://www./immunization/monitoring_surveillance/burden/estimates/Pneumo_hib/en/ ②O`Brien KL, et al. Burden of disease caused by SP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global estimates. Lancet 2009; 374: 893-902 ③Zhu F.Pediatr Infect Dis J. 2016 Sep;35(9)999-1010 ④ Shahid NS, et al. Lancet. 1995 Nov 11;346(8985):1252-7. ⑤WHO. Correlates of vaccine-induced protection: methods and implications. P26. ⑥Dagan R et al., Carrier-Induced Hyporesponsiveness to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 The Influence of Serotypes, Timing, and Previous Vaccine Dose Unraveled, Clin Infect Dis 2020 ⑦Mahon BE, et al. Vaccine. 2006 Mar 24;24(14):2514-20 ⑧MooreMR, Link-GellesR, SchaffnerW,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5, 15(3):301-309. ⑨DemczukWHB, MartinI, GriffithA, et al. Can J Microbiol, 2013, 59(12):778-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