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皸裂
疾病名稱(英文) |
rhagades of hand and foot
|
拚音 |
SHOUZUJUNLIE
|
別名 |
中醫(yī):手足皸裂,,表皮裂瘡口,,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皮膚科疾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凡手足部皮膚因多種原因引起干燥和皸裂表現(xiàn),,統(tǒng)稱為手足皸裂癥,。手足皸裂是否為一獨立疾病,看法不同:其一認為手足皸裂并非一獨立疾病,,而是一種繼發(fā)性損害,,但有些人根據(jù)本癥在某些工廠和農村中發(fā)病率較高,,多見于露天作業(yè)者,且無原發(fā)病可查,,認為手足皸裂系獨立疾病,。
|
中醫(yī)釋名 |
|
西醫(yī)病因 |
本病的發(fā)生除與掌跖特殊的生理結構--角質層厚,無毛囊及皮脂腺等內因有關外,,與接觸多種物質如有機溶劑,,酸、堿溶液,,有機油等以及機體原有的皮膚疾病如濕疹,、手足癬、魚鱗病,,發(fā)生掌跖角化癥等也有關,,正常角質層內約含20%水分,當含水量小于10%時皮膚干燥,,韌性降低,,易出現(xiàn)皸裂。本病的形成常與某些職業(yè)有關,,如經常接觸水泥,、石灰、堿性物質或粗糙的吸水,、脫脂等物理性或化學性刺激,,以及冬天露天作業(yè)的漁業(yè)、農田水利工作等,,可使皮膚干燥,、粗糙、彈性減退,,更由于手足活動伸展牽引,,即可發(fā)生皸裂。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冬季發(fā)生,,天暖暫愈,。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系肌膚驟被寒冷,、風燥所傷,,使局部失于溫煦,致血脈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yǎng)所致。
|
病理 |
組織病理檢查系角質增厚,其中可見陳舊出血,。有時,,在真皮乳頭內可見血管外紅細胞。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病初為血虛風燥,,風寒之邪入侵,,內外相搏,阻于脈絡,,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于溫煦,則皮膚干燥,、皸裂,、疼痛、出血,??傊畬傺擄L燥,氣血瘀滯,,肌膚失養(yǎng)所致,。
證候:皮膚干燥,掌跖角化過度,,增厚,,皸裂疼痛,出血,,舌質暗紅,,苔薄白脈細緩澀。
辨析:①辨證:皮膚粗糙,,掌跖角化過度,,增厚,皸裂,,疼痛,,脈細緩澀為辨證要點。②病機:血虛風燥,,氣血瘀滯肌膚失養(yǎng)則皮膚粗糙,,皸裂,掌跖角化過度疼痛,。脈細緩澀為血瘀之象,。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手足皸裂診斷標準:
1.皮損好發(fā)于手指屈面、手掌,、足跟趾側,。
2.皮膚干燥,皸裂,,如裂隙深達真皮或皮下組織可引起出血和疼痛,。
3.多見于工人、農民,,常合并手足癬和魚鱗病,,寒冷季節(jié)加重。
|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
臨床診斷
1.掌跖常角化過度,,皮膚粗糙,,增厚,可見穿經表皮的線狀裂縫,。裂隙由于活動常造成滲血及增大,。
2.好發(fā)于手指尖、掌,、手側緣,,足跟、足外緣等處,,皮膚粗糙增厚,,可沿皮紋出現(xiàn)2~5mm或更長的皸裂。深者可達真皮,,伴有出血疼痛,,常使活動受限,影響勞動,。
3.以經常從事戶外體力勞動或洗手后未能擦干處發(fā),,冷風吹后皮膚出現(xiàn)粗糙、灼疼感,。
4.經過徐緩,,冬季發(fā)生,天暖暫愈,。
5.家族中常有同樣患者,。
|
發(fā)病 |
本病經過徐緩,冬季發(fā)生,,天暖暫愈,,歷年又復發(fā)。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臨床表現(xiàn)與分期
(一)癥狀
1.主觀癥狀:可以從幾乎無任何感覺到輕度刺痛或中度觸痛及至灼痛,,主要取決于皸裂的深度和范圍,。
2.客觀癥狀:根據(jù)皸裂的深度程度,一般可有三度,。
一度:皮膚干燥有龜裂,,但僅達表皮,,故無出血疼痛等癥狀。
二度:皮膚干燥,,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而有輕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
三度:皮膚干燥,,裂隙由表及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常引起出血和觸痛或灼痛。
(二)體征
皮膚干燥,、疼痛,、皸裂是本病的臨床特征。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1.手足癬:手足癬也可以因瘙癢搔抓而引起裂口疼痛,,但手足癬有下列特點:①常局限一側掌或跖,、指趾間,很少局限于足跟,。②原發(fā)損害為丘疹,、水皰。③常有癢感,,甚少疼痛,。有時常年發(fā)生皸裂,不一定冬重夏輕或夏季痊愈,,反而有時夏季更趨嚴重,。①常與趾癬、指甲癬并發(fā),。③??稍谄p處找到真菌。應指出:有時手足皸裂可并發(fā)手足癬,,二病可互為因果,。據(jù)調查并發(fā)率達30%~85%。
2.手足濕疹:有時手足濕疹可因瘙癢搔抓而致裂疼痛,,但濕疹如急性或亞急性時,,原發(fā)損害為紅斑、丘疹,、水皰等,。多伴癢感,如為慢性,,則常位于掌跖并累及手足背部,,且多伴皮膚粗厚及癢感,故二者可鑒別,,手足皸裂可與手足濕疹并存,,并存率約1.4%,。
3.魚鱗病:有時在魚鱗病基礎上更易并發(fā)手足皸裂,,尤在寒涼季節(jié)魚鱗病加重時,,二者伴發(fā)率達24%~47%。
4.掌跖角化癥: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因角化過度易造成皸裂。但掌跖角化癥不一定在冬秋季形成皸裂,,有時可常年發(fā)病,,二病的伴發(fā)率為2.4%。
5.鱗屑角化型手足癬:夏重冬輕,,爪甲可同時被累及,,鏡檢陽性。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1.治愈,,皮損消失,,皮膚恢復正常。
2.好轉:裂口大都變軟或愈合,,疼痛減輕或消失,。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一、全身治療
對于手足皸裂應防治結合,,防重于治,,否則一旦皸裂形成,就較難以治愈,。全身治療無特殊療法,,重點在于局部治療。
二,、局部治療
1.可采用角質溶解或剝脫軟膏,,如10%~20%尿素軟膏或1%尿囊素脂。
2.國內上海衛(wèi)生材料廠研制的愈裂貼膏是以尿囊素,、白及,、維甲酸以及苯丙咪唑摻入到普通氧化鋅橡皮膏中制成的硬膏劑型,其中2號(尿囊素0.4g,,白及100.Og),;3號(尿囊素0.4g,維甲酸0.2g,,苯丙咪唑1.0g),,對手足皸裂療效顯著。
3.手搽涂甘油(水,、甘油及酒精各1/3),。以溫水浸泡手足后外搽各種市售的潤膚霜,,或油脂亦可。
4.揚州市小康日用保健品廠生產的"貂油防裂護膚霜",,是以內含貂油,,尿素及維生素等藥物。用溫水洗凈患處后外搽每日早晚各1次,。
5.熱浴療法:對深的皸裂,,患者常伴有掌跖角化過度,在外用藥前患者應先用熱水浸泡手足,,使局部柔軟為宜,。然后外涂霜膏或油脂。
|
中醫(yī)治療 |
一,、辨證選方
治法:養(yǎng)血疏風潤燥,,佐以活血化瘀。
方藥:當歸飲子加減,。當歸30g,,生地30g,白芍15g,,何首烏30g,,川芎20g,防風6g,,刺蒺藜10g,,生黃芪15g,雞血藤20g,,白術10g,,丹參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外洗方:白鮮皮30g,,地膚子30g,,皂角20g,大楓子30g,,大黃15g,。水煎外洗。
二,、外治法
1.甘油搽劑(甘油60g,,紅花油15g,青黛4g,,香水1g和75%酒精20g),,外搽患處,,每日1~2次。
2.兩草膏(紫草,、甘草,、當歸、白蘞等量,,加入橡皮膏內制成),,外貼患處,每日1次,。
3.防裂膏(尿素10g,,白及30g,土大黃15g,,地骨皮20g,,當歸30g,,市售防裂膏或凡士林250g研面調成膏狀),,外搽患處每日2次。
|
中藥 |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1,、在冬夏露天作業(yè)時應采取防護措施,,保護皮膚。
2.對皸裂深的要先用溫水浸泡,,用刀片削去過度角化的角質層然后外搽上霜劑,,膏劑或油劑,或用膠布貼于患處,。
3.不同的病例有不同的激發(fā)和誘發(fā)因素,,應對癥治療。如手足皸裂伴發(fā)口干咽疼,,發(fā)燒者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可服用中藥當歸、地骨皮,、銀花,、山豆根、柴胡,、大青葉,、生石膏、甘草等,。用煎過第2次藥渣兌水煎20分鐘然后外洗患處,,每日1次洗30分鐘。
4.不要劇烈活動,,避免外傷,,運動時穿的鞋應大小合適,。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對于手足皸裂應防治結合,防重于治,,否則一旦皸裂形成,,就較難以治愈。
|
歷史考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