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貴妃是明清兩朝后宮一種獨特的后妃群體,她僅次于皇后,,有副后之稱,,會對皇后造成巨大的威脅與心理壓力,因此,,當皇后在世時,,后宮一般不設(shè)皇貴妃,當然董鄂妃是唯一的例外,。清朝的皇貴妃,,數(shù)量最多的就是乾隆皇帝了,乾隆后宮中,,最終獲得皇貴妃名分的有五人,,分別是慧賢皇貴妃、哲敏皇貴妃,、純惠皇貴妃、淑嘉皇貴妃與慶恭皇貴妃,。 在這五位皇貴妃中,,只有一人是嘉慶追封的,,她就是慶恭皇貴妃,,因為慶恭皇貴妃是嘉慶的養(yǎng)母。 身世之謎關(guān)于慶恭皇貴妃的身世,,《清史稿》中沒有提及,,據(jù)乾隆二十二年的一份圣旨顯示,這一年慶恭皇貴妃的娘家陸氏族人奉旨入旗,,被編在了鑲黃旗英廉佐領(lǐng)下,。由此可知,慶恭皇貴妃原本是純正的漢人,,極有可能是來自民間,,地點是江蘇蘇州。 其實像慶恭皇貴妃這種純正的漢女,,是沒有資格參加選秀的,,但清朝康乾時期,江南地區(qū)的官員像朝廷進獻大批漢女,,其中有一部分就被皇帝納入了后宮,,慶恭皇貴妃便是其中的一員,也就是說,,慶恭皇貴妃不是通過選秀入宮的,,而是直接被送入皇宮的。 而且,,有些資料顯示,,慶恭皇貴妃是在乾隆十三年被冊封為貴人(陸貴人)的,當時她已經(jīng)是25歲的大齡女了,,很明顯早已經(jīng)過了嫁人的年齡,,因此,慶恭皇貴妃有可能在乾隆初年已經(jīng)被送入了皇宮,。關(guān)于她的早年經(jīng)歷,,官方記載幾乎沒有。 撫養(yǎng)天子慶恭皇貴妃陸氏一生沒有生育兒女,因此,,有人認為她是不得乾隆寵愛的,,筆者卻對這種看法不太贊同。 首先,,從乾隆十三年開始,,陸氏便開始崛起于乾隆后宮,先后被晉封為慶嬪與慶妃,,而且,,乾隆三十三年,,陸氏還被晉升為慶貴妃,成為當時僅次于令皇貴妃的第二主位,,如果她不得寵愛,,怎會輕易占據(jù)大清后宮第二主位? 其次,,乾隆二十五年,,令貴妃魏氏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沒想到的是,,乾隆竟將永琰交給了慶妃陸氏撫養(yǎng),,試問如果陸氏不得寵愛,她又怎會撫養(yǎng)乾隆所看中的繼承人,?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慶恭皇貴妃陸氏是比較受乾隆寵愛的,。如果不是永琰生母以皇貴妃的身份下葬,,乾隆或許會將陸氏追封為皇貴妃的,但是乾隆卻沒有,,而是將這一任務交給了兒子嘉慶,。 死后加封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慶貴妃陸氏病逝于暢春園西側(cè)的西花園,當時,,乾隆下令輟朝五日(實際上是皇貴妃規(guī)格),,并派出四位皇子(六阿哥永瑢、八阿哥永璇,、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為其穿孝,陣容可謂十分強大,。 二十五年后的嘉慶四年正月初四,,即嘉慶親政的第二天,便下了一道圣旨:“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yǎng)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加晉崇封,。茲追封為慶恭皇貴妃。所有應行典禮,。著該衙門查例具奏,。” 這份圣旨將陸氏追封為慶恭皇貴妃,使其成為乾隆最后一位皇貴妃,,除此之外,,嘉慶還賞給了慶恭皇貴妃侄子陸松齡一個騎都尉的世爵,可見,,嘉慶對養(yǎng)母慶恭皇貴妃一家還是相當不錯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仁宗實錄》《大清會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