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中爆料稱,,技術圈里的“大神”司徒正美在家突然病逝,年僅36歲,。一時間,,技術圈的人士紛紛扼腕嘆息,而網絡上也冒出來各種傳言,,猜測他是因“頸椎病”而猝死的,。 沒錯,很多程序員小哥哥小姐姐們,,都被頸椎?。ó斎贿€有脫發(fā))所困擾,。沒有醫(yī)學背景的人也難免會有這樣的猜測,。但作為一名骨科醫(yī)生,在嘆息又一位青年才俊不幸猝死的同時,,也想出來為頸椎病發(fā)聲:導致猝死,?這個鍋,咱背不動,!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頸椎出現一系列的退化性改變,,包括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以及韌帶增厚等。一部分人會因為這樣的退變而出現癥狀,,比如因神經受到壓迫而出現手麻,、頸部疼痛等。 (頸椎病多種病因分析示意圖,。圖片來源:騰訊醫(yī)典自制) 如果一個人長期伏案工作,,不得不需要長時間維持低頭屈頸的姿勢,就會把這樣的退化進程提前,。如今,,不少行業(yè)、企業(yè)都在明里暗里推行著“996工作制”,,也就是早9點上到晚9點,,一周上6天班。特別是某些互聯網公司,,又何止996呢,?“007”恐怕也都是常態(tài)化的工作模式,。在這部分人群中,頸椎病變得很普遍,。由于生活,、工作方式等的改變,頸椎病的患病人群也越發(fā)年輕化,、低齡化,。在我們骨科診室里,甚至有高中生已經出現了典型的頸椎病癥狀,。頸椎病患者可能有頸部僵硬,、頸肩疼痛、手麻,、頭暈等癥狀,。但需要指出的是,頸椎病的病情再嚴重,,導致猝死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雖然頸椎病致死的可能性極低,,但是也需要認識到,,頸椎確實是人體一個很脆弱的地方。因為,,在我們椎骨的中心,,即椎管內,走行著脊髓,。脊髓是大腦用來指揮人體各個器官,、肢體的重要通路。脊髓是很嬌貴的,。想想你們在火鍋店吃的牛脊髓,,是不是白白嫩嫩,感覺一夾就會斷呢,?當然,,脊髓因為有椎管做它的護盾,一般情況下沒那么容易被傷到,,但它依然非常脆弱,。直到現在,醫(yī)學界對于脊髓的損傷,,都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特別是靠上的延髓,號稱人體的生命中樞,,主管著我們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上攵绻@個地方發(fā)生損傷,,比如車禍,、墜落傷導致的頸椎骨折,都可能會產生致命的后果,。另外,,還有一些罕見的疾病,比如頸椎區(qū)域的一些先天性畸形,、腫瘤,、類風濕、結核等病變,,會破壞寰樞椎的穩(wěn)定性(人體的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頸椎分別稱為寰椎和樞椎),,導致寰樞椎脫位,也可能會壓迫延髓和上頸髓,,影響呼吸,,進而危及生命[1]。 (紅框里即為寰椎和樞椎,。圖片來源:騰訊醫(yī)典自制) 但是,,以上疾病發(fā)生的可能性都很低,。司徒正美真正的猝死原因還不太清楚,,雖然不能排除上述情況的可能性,但由一般意義的頸椎病導致猝死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即使你有頸椎病,也大可不必過度恐慌,。 除了頸椎病,,過勞死也是不少網友猜疑的對象。在沒有得到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的信息公布之前,,我們不該過度揣測逝者的死因,,但過勞死確實是“嫌疑犯”之一!近年來,,我們經常會聽到,、看到“過勞死”這個詞,它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每隔幾個月,就會有一些關于上班族,、公務員,、醫(yī)務人員等猝死或“過勞死”的新聞,。看得多了,,甚至覺得有點司空見慣了,。說它陌生則是因為,大多數人似乎也沒有為這樣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離開而有所警醒,,覺得這樣的事兒不會攤在自己身上,。我相信,更多人只會在惋惜之余,,依舊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而不會試圖做些什么,來改變自己的不良工作生活習慣,。這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另一個目的——希望大家能夠意識到并學會預防過勞死,。“過勞死”一詞,,最早源于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發(fā)展勢頭良好,,職場壓力也隨之增加,人們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上班族的疲勞感暴增,,白領死在家中或辦公室的報道越來越多。如今風靡網絡的“社畜”一詞,,正是日本用于形容上班族的貶義詞,,指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多用于自嘲,。自此之后,伴隨著各國的經濟發(fā)展,,“過勞死”已成為全球性的職業(yè)健康問題,。它是指超負荷的勞動,,導致人的正常工作規(guī)律和生活作息遭到破壞,,使得人體處于不太健康的狀態(tài),體內疲勞積累,,并向“過勞狀態(tài)”轉移,。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現血壓升高、動脈粥樣硬化,、代謝變慢,、免疫力下降等變化。到達一定的身體極限后,,可能會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腦溢血等容易致命的情況。每個人其實就像一個彈簧,,我們承受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就像是壓在彈簧上的外力,。如果壓力限定在某個范圍內,,當外力移除時,彈簧能很快地恢復原來的形狀,。但如果外力過大,、壓得過久,那即便當外力消失,,彈簧也無法恢復原狀,。相信生活常識豐富的你,一定很容易就理解了,。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深刻地改變著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一些社交軟件的濫用,,讓工作和生活徹底攪和在了一起,。疫情期間,不少公司允許居家辦公,,但這看似免去了動不動兩三個小時的通勤奔波之勞,,但實際上,,工作時間反倒越來越長,,不論午休還是晚飯時間,都可能被隨時叫回來開會,。上班族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從過去的朝九晚五,到現在的996,,甚至24小時待命,,使“過勞死”問題越發(fā)突出。 在醫(yī)院各科室就診的病人中,,本應年輕體壯的上班族并不少見。以我所在的骨科為例,就常能見到因過度勞累導致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或者表面看是頸背疼痛、實際上是腦血管病的情況,。在這里,,我想講述一位患者的真實經歷。 32歲的張先生在進入現在這家公司前,,閑暇時間比較多,,經常參加慢跑、打球等運動,,身體素質很好,,很少感冒。他的精力充沛,,對什么事情都很有興趣,,樂于嘗試。但換工作之后,,因為工作節(jié)奏快,、壓力大,并且經常需要伏案工作,、幾乎天天熬到夜里兩三點,,才不到兩年,他就經常感到渾身不舒服,,覺得身子很“虛”,,并出現頸肩腰背肌肉酸痛、頭暈頭痛,、便秘,、精神難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等不適表現,。在一次劇烈的肩頸疼痛之后,,他來到醫(yī)院就診。經過仔細檢查,,我發(fā)現他除了有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骨關節(jié)病,還存在血壓偏高,、心率偏快,、高血脂、體重超重等問題,。了解他的情況之后,,我告訴張先生,,目前的問題主要是長期伏案工作、久坐,、熬夜,、缺乏運動等造成的。這種工作模式不僅對頸椎,、腰椎負荷過大,,容易加速頸椎、腰椎的退化,,更會造成整個身體素質下滑,,越來越像一部老舊的“機器”。如果再這樣下去,,還可能引發(fā)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松,、抑郁癥[2],。若工作強度超出人體極限,就有可能出現“過勞死”,。這不是嚇唬人,! 在和張先生交談之后,我了解到,,他其實有很多的無奈,。雖然他也想運動,但時間太緊了,。有時抽出半小時去公司健身房跑跑步,,洗完澡就看到十幾條未讀消息。再加上一天工作下來身心俱疲,,回到家后只想癱在沙發(fā)上休息,。但這就像一個惡性循環(huán),越不愿意運動,,我們的身體就越會習慣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也就越不想動。而持續(xù)缺乏運動,,反過來會讓身體變得更不健康。經常感覺疲勞,,甚至一早起來好像跟沒睡一樣,渾身酸軟;或者老是犯困,,怎么也睡不醒,,更別提運動了。后來,,我沒再見過張先生,,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我的,但希望他能有所觸動,,好好平衡一下自己身體和事業(yè)的關系,。 要想終結這個惡性循環(huán),,就必須要抽時間活動活動。對于忙忙碌碌的上班族們,,我想念叨一句老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我們雖然不能改變當前的工作形式,,但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你必須要有這樣的意識,,并且真正重視,,才能付諸于下一步的行動。先回到本文開始提到的頸椎病,,雖然它基本不會導致猝死,,但癥狀嚴重了也會困擾日常生活,影響工作效率和心情,。預防頸椎病其實很簡單,,工作期間,不妨花點時間來做做頸椎操,,讓長時間承擔一個姿勢的頸部肌肉得到放松,,減緩頸椎退化,緩解頸肩肌肉疲勞等問題,。 站立位或坐位,開始頸部活動,。挺胸抬頭,,雙眼平時前方,。在感覺不痛的范圍內,做這一組動作: 頸椎前屈到最大范圍,,回到中立位,,然后后伸到最大范圍,回到中立位,;
再向右側屈到最大范圍,,回到中立位;向左側屈到最大范圍,,回到中立位,。
向右旋轉到最大范圍,回到中立位,,向左旋轉到最大范圍,,回到中立位。
然后再向左下,、左上,、右下、右上4個對角方向進行全范圍活動,,形似一個“米”字,。
速度宜緩慢,在末端維持3-5秒,。這些動作可以達到活動頸椎,,牽拉頸部相關肌群的目的。做完全部活動為1組,。每次4組,,每日3次。 眼睛平視前方,。頸部水平后縮收下巴,,盡可能后縮到末端,然后頸部放松,。用雙手向后加壓3秒,,之后向后仰頭,在仰頭的末端做4-6次旋轉后,,回到中立位,。每次10個,每日3次,。 后伸力量訓練:雙手放在枕后,頸部后伸,。用手給予輕度阻力對抗,,維持10秒,,進行10次訓練,。
側屈力量訓練:雙手放在頭部兩側,,頸部分別向兩側側屈,用手給予輕度阻力對抗,,維持10秒,,進行10次訓練。
前伸力量訓練:雙手放在額頭部,,頸部前屈,。用手給予輕度阻力對抗,維持10秒,。 除了頸椎之外,,其他部位的活動也不應該忽視。每工作1-2個小時,,不妨站起來活動一下全身的肌肉,、關節(jié)。目的是預防各個關節(jié)的僵硬,、肌肉酸痛等問題,。下面,我們再來學一套能活動到全身肌肉和關節(jié)的“健康操”,,非常簡單,,很適合上班族。 頭部運動:雙手合十,、自然放在肚子前,,緩慢將頭分別向左、右轉至盡量大的幅度,,然后復位,,重復5-10次;
頸部運動:頸部放松,,將一手托住下巴,,盡量推,使頸部仰伸,,然后復位,,重復5-10次;
背部伸展運動:雙腿分開,,與肩同寬,,用雙手扶持腰部,緩慢柔和盡量向后仰伸,,然后復位,;蹲起運動,,平緩蹲下,然后站起,,可以重復5-10次,;
軀干運動:兩腳稍分開,雙手分別放于左,、右腰部,,緩慢盡力將軀干向左、右轉,,然后彎腰盡可能觸碰腳尖,,然后復位,重復5-10次,;
踝部運動:站立,,踮腳尖,這個過程盡可能慢,,并保持平穩(wěn),。每個動作重復5次。 每周還應該抽出3-5天,,每天進行15-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堅持下去對于改善身體狀態(tài),提高心肺功能非常有好處,。所謂“有氧運動”,,就是指運動強度較低、有節(jié)奏,、持續(xù)時間較長的體育鍛煉,。常見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騎車,、游泳,、瑜伽、跳繩等等,。但是,,每個人身體素質不同,所能承受的運動強度也不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強度,,才會讓運動變得更有效果。比較靠譜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判斷運動的強度,。所謂的“中等強度”活動時,你會感覺到: 可以隨著呼吸的節(jié)奏連續(xù)說話,但不能唱歌,。
中等強度的運動心率一般應達到“150-年齡”(次/分鐘),。比如,如果您已經40歲,,那么您運動時的心率應控制在110左右,。
1.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脊柱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譚明生.寰樞椎脫位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指南.中國骨傷.2020年1月第33卷第1期. 2. 孫青, 陳中醫(yī). 淺談體力活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當代體育科技, 2015,(23):98-99. 【主創(chuàng)團隊】 編輯:張杰,、王鳳靈 排版:周舟 運營:趙亞楠 統(tǒng)籌:張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