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 武漢行政學院 當我們進入公共場所,,尤其旅游景區(qū)、廟觀周邊,,總會見到“周易算命”“周易起名”之類的攤點,;當我們進入新華書店,,如果想買一本《周易》,,得去“宗教”書架,;當我們翻開一位達人寫的聲稱“一學就會的易經養(yǎng)生說明書”之《易經·養(yǎng)生智慧》,基本上不系統(tǒng)解讀經,、傳,,僅以個別文句穿靴戴帽,如,,講《乾》卦要多吃靈芝,、桂圓、核桃,、蠶豆,、益智膏以及用手梳頭與按摩百會穴等;再翻開一位畫家寫的《〈易經〉中的生命密碼》,,主要結合自身經歷介紹接納左道旁門的事,,諸如聽信自己背后站著一個管金庫的皇后和武則天,以至泄露本人隱私,。算命,、起名、養(yǎng)生智慧,、生命密碼,,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吨芤住肥钦軐W著作,還是卜筮之書,?是萬應丹書,,還是變形金剛?到底應當是個什么模樣,,有必要理順脈絡,,還其本來面目。本文試圖例說易學誤區(qū)或盲點,,并發(fā)表個人見解,,以同讀者互動。 1 易學誤區(qū)示例易學,,一般認為,,包括易圖、易經,、易傳,、易史(圖1)。本文主要圍繞這個基本框架討論從原就正問題。 圖1:易學基本框架 1.1 稱說誤區(qū) 一個書名必有一個固定內涵,。在古代,,所謂“四書五經”,特指九種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書》《詩》《禮記》《春秋》,且將為經作注稱為“傳”,,例如,,毛亨注《詩(經)》就是“毛傳”。但《易(經)》稱說不穩(wěn)定,,在先秦典籍里,,最早記載《周易》或《易》的是《左傳》,專指64卦,;直到司馬遷《史記》仍這么稱說,;《史記》對解釋《周易》或《易》的“傳”另有記載。漢魏時,,一些注家將經,、傳合稱《周易》,后人亦有將經,、傳合稱《易經》,;今人還有把《易(經)》稱作《黃帝外經》的。1960年代高亨看到這種混亂,,特將64卦(經文)稱之為“《周易》古經”,,現(xiàn)基本得到學界認可①。 1.2基礎知識誤區(qū) 《周易》古經涉及到的基礎知識主要有:《河圖》《洛書》,,太極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四節(jié),,二十八宿,,六十花甲等,稍有疏忽,,準會出紕漏,。譬如:太極圖(圖2)中陰陽魚頭朝向有向東、向西或向南,、向北,,陰陽正反不一;把太極文化說成唯指太極拳,;用“八卦”二字單一替代“調侃”,;64卦上下兩個單卦卦畫混搭(詳見后文),。再如:文藝作品中對天干地支及生肖誤解或誤讀。像評劇《小女婿》講子時發(fā)花轎接新娘(《辭?!芳盎ヂ?lián)網(wǎng)上對“子夜”“午夜”注釋含糊不清),;小品《白云黑土》對話“我七十一”“我七十五”,“我屬雞”“我屬虎”(對陰歷干支紀年及生肖不熟悉,,屬雞七十一,,屬虎應是七十八,,七十五當屬蛇),;電視劇《鐵嘴銅牙紀曉嵐》法場上刀斧手問:“現(xiàn)在太陽快下山了,還沒到午時三刻嗎,?”法官答:“沒有”(不熟悉十二時辰),;電視劇《神探狄仁杰Ⅲ》有個角色言“深夜寅時”(同上);電視劇《女人花》關太太向測字先生報年庚:“甲戊年二月初八”(疑為“戌”之誤,,天干必須配地支),;電視劇《神醫(yī)喜來樂》之喜來樂把“天癸”讀成“天葵”(不熟悉干支讀音)。 圖2:永靖陶壺(左1),、西周銅器(左2),、樓觀臺太極圖(右2)、今太極圖(右1) 1.3 釋文誤區(qū) 《周易》最早釋文是由孔子和他的學生整理的“十翼”,,現(xiàn)今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里,,又發(fā)現(xiàn)6種注《易》佚文。自漢至清,,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述兩派六宗,,今人又據(jù)民國初年至1960年代各類易學著作釋文劃分為四派①。但是,,就像我國具有圖畫痕跡最早文字系統(tǒng)甲骨文被歷史塵封那樣,,解卦基本方法,自漢唐以來,,竟然一直完全脫離易圖釋文,,便成了最大誤區(qū)。 1.3.1 易圖誤區(qū) 除上題已涉及外,,主要還有以下兩點:一是說太極圖在明末清初才有?,F(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太極圖式,,有一個從2500年前永靖陶壺紋飾到西周銅器紋飾,,再到周至樓觀臺太極圖逐漸規(guī)整定型的過程(圖2)。二是說《河圖》《洛書》為宋人偽造,。事實上,,《尚書·顧命》記載《河圖》藏“東序(指庫房)”,;孔子《論語·子罕》講“鳳鳥(按:借指《洛書》)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易傳·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東漢大臣黃瓊向順帝上疏要求“開石室案《河》《洛》”。這些記載,,反映《河圖》《洛書》秘而不宣,。安徽阜陽雙古堆出土《太乙九宮占盤》,其《天盤》按方位標識象數(shù)同《洛書》相合,,亦為實證(圖3),。 圖3:《河圖》(左)、《洛書》(中),、《太乙九宮占盤o天盤》(右) 1.3.2 經文誤區(qū) 1.3.2.1 卦名,。64卦卦名,傳世版本與文物版本字形相異較多,,可通過比較,、篩選,將過去在形,、音,、義幾方面誤釋卦名糾正過來。(1)字形,。例如,,《姤》卦之“姤”,據(jù)[唐]陸德明《經典釋文》:“薛云:‘古文作遘’,。鄭同,。《序卦》及《彖》皆云:‘遇也’,?!薄墩f文》:“遘,遇也,。從辵,,冓聲?!备呦梓搿墩f文字通》,;“《易·雜卦》、唐《石經》本:‘遘,,遇也’,。不作姤,,與《說文》合。古《易》卦名本作遘,,王輔嗣即時改為姤,。《說文》無姤字,,《新附》始有之,。”[東漢]鄭玄《周易注》作“遘”,,[三國·吳]虞翻《周易注》作“姤”,,是其明證。通行本作“姤”,,《漢帛經》作“狗”,,《漢帛傳》作“坸”“句”,,《戰(zhàn)竹經》作“敂”,,狗、坸,、敂三字皆從“句”得聲,,讀作“姤”或“遘”,可通假,,互文見義,。當以“遘”或“冓”為卦名本字。改成“姤”,,顯然與鄭玄釋卦辭“女壯”為“一陰承五陽,,一女當五男”相關。(2)字音,。在64卦中本有《比》卦,,又將《賁》卦讀bì,翻譯成外語就麻煩,。賁,,本有8種讀音,王力主張卦名讀fēn,;《漢帛經》作“蘩”,,讀fán,與fēn音近,。還如,,《否》卦的“否”,舊讀pì,,但《說文》沒此注音,,即與“不”同注fǒu,,《漢帛經》作“婦”,與“否”音近,。(3)字義,。像《震》卦,是兩個單卦《震》相重,,《說卦》稱“震為雷”,,當指單卦征象;重卦也釋為雷,,與卦辭,、爻辭似不合:一是“震驚百里”,再大的雷也沒有這么張揚,;二是 “喪貝”“七日得”,,雷毀物,“喪”而復“得”不太可能,;三是“婚媾有言”,,雷不是天天打,就是連續(xù)雷雨天,,也不是每次雷“喪貝”,,并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恰恰地震(古人稱地動,,《序卦》稱“震者,,動也”)具有這三個方面特點或狀況:震區(qū)大,百里開外會有感覺,;地震有周期,,地震過后,有的財物可失而復得,,尤其是級別不高的地震,,“喪貝”更能 “七日得”;地震有反復,,在地震活動期間,,人們抗震或防震,疲于奔命,,哪有心思談婚論嫁,。 1.3.2.2 卦畫。觀圖4,,《戰(zhàn)竹經》《漢竹經》《漢帛經》等文物版本同傳世版本在卦畫上有兩個明顯差異:一是陰爻描畫不一致,,文物版本皆折筆,類似今“八”字變形,;傳世版本為平直兩個線段,。二是文物版本兩個單卦分列,,即下卦、上卦(三爻與四爻)之間留有空位,;傳世版本則六爻并列,,兩個單卦沒有空位相隔,從初爻至上爻皆為等距離,。 六爻并列帶來六爻混搭解卦,,把讀者引入誤區(qū)。像前面鄭玄釋《姤》卦為“一女當五男”,,改以單卦為單位成以爻為單位,,與“十翼”堅持上下兩個單卦分開詮注大相徑庭。 圖4:卦畫影印示例:《戰(zhàn)竹經》(左),、《漢竹經》(中),、《漢帛經》(右) 1.3.2.3 卦辭?!肚坟载赞o僅4字:元,、亨、利,、貞,。《坤》卦卦辭相當長,,達29字,在64卦中少見,;其文字則保留“元,、亨”,拆開“利,、貞”,,即“利…貞”、“…利,,…貞…”,。在64卦中,以“元,、亨,、利、貞”作卦辭有5卦,;“元亨”單現(xiàn)有10次,,“利貞”單現(xiàn)有19次,這兩兩單現(xiàn)本身說明,,不應四字并列,。但歷來多將單字釋作4種德行,,即“元,善之長,;亨,,嘉之會;利,,義之和,;貞,事之干,?!北局柑斓厝f物之德,即卦德,,后轉義而成為倫理準則,。子夏依字求義:“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保ū磉_事物運動過程;產生〈初始〉,,發(fā)展〈通達〉,,變化〈和處〉、成熟〈正果〉)[唐]宗教學者宗密與佛身四德(常,、樂,、我、凈)掛鉤,。[宋]朱熹:“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今人亦有同文法“起,、承,、轉、合”或數(shù)理“點,、線,、面、體”對應,;也有注為大享祭或大亨通,,利卜問。 由于這些不同解釋,,叫人莫衷一是,,客觀上引人入誤區(qū)。再如,,《比》卦卦辭有“元永貞”,,如將“貞”釋為“卜問”,據(jù)《禮記·曲禮》記載,,周時有“卜筮不過三”規(guī)定[1]237,,“永貞”就不合,與“元”也不好溝通,;若將“貞”釋為“正”,,“永貞”可理解為長久守正或永遠守正,與“元”也不好溝通,;還有“永貞”前有“利”搭配,,或單獨用“永貞”的;還有《升》卦上六爻辭有“利于不息之貞”,,歷來釋文穿鑿附會,。 殊不知《周易》古經成書年代用字處于甲骨文、周金文交匯年代,,有當時的義項與選形的積習以及地域差異等,仍以“貞”字為例,,早期甲骨文就是圖畫器物鼎形,,卜辭常借以表示卜問之義,以至代表卜者,;后大概鼎形鍥刻不易,,便化為形,又增形加“卜”作“”,,以示卜問之義,;金文多以鼑為鼎,其與當時貝字形近,“鼑”字就演變?yōu)椤柏憽保ń窈喕癁椤柏憽保?;鼎,、貞二字古音同,故《說文》釋“貞”說“一曰鼎省聲”,;釋“鼎”說“籀文以鼎為貞字”,。金文以“貞”為“鼎”,并非以有無“卜”構形分別字(因鼎在周時特定為君臣禮器,,故在64卦中,,除《鼎》卦涉及王權將卦名用“鼎”外,其他各卦的語詞部分一律用“貞”),。鼎主要是食器,,故可象征生活,若采用這一義項,,釋義會文從字順些,。 1.3.2.4 爻辭。就拿《屯·九五》爻辭“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的“貞”字來說,《象·屯》釋為“屯其膏,,施未光也,。”膏:本指肥肉,,今仍有成語“民脂民膏”,,泛指財物;本卦下卦《震》,、上卦《坎》,,在《洛書》里象征春至冬,冬要藏糧,,不可施用以光,,故稱“施未光”。如果定“貞”為卜問或正,,將“大”“小”譯作大事,、小事,就是:卜問小事則吉,,卜問大事則兇,;或小事得其正,尚可成,;大事得其正,,亦必敗,。這里不禁要問:小事、大事怎么區(qū)別,,與“屯其膏”有何關系,?還有,同樣“得其正”,,怎么會小成大?。咳绻麑ⅰ柏憽贬尀椤岸Α?,便是:小鼎象征計劃用糧,,精心安排,細水長流,;大鼎象征沒計劃用糧,,大吃大喝,坐吃山空,。勸人去奢就儉,,合情合理??鬃幼⒈矩成踔撂岢觥按搜宰蚤c者也”(《漢帛傳·繆和》)[2]172,。就是留有余地,考慮有閏月,,寬打窄用,。 1.3.3 傳文誤區(qū) 上文談到卦名“姤”的字形時指出因義變形,其義變即指由上下兩個單卦為單位改為以爻為單位釋卦象,,從而,,改變了《易傳·系辭下》所闡明的原則:“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边^:度、量,。強調聰明達知人士觀《彖》辭,,則思量上下各半兩個單卦的象意了??疾臁跺琛忿o,,卦卦嚴格按上下兩個單卦釋文。例如,,《彖·姤》其辭云:“姤,遇也,,柔遇剛也,?!薄秺ァ坟韵隆⑸蟽蓚€單卦分別為《巽(長女)》《乾(父)》,,陰柔陽剛,,稱“柔遇剛”,便把下上兩個單卦之象意交待清楚了,。鄭玄則注:“遘(姤),,遇也。一陰承五陽,,一女當五男……女壯如是,,壯健似淫,故不可娶,?!边@就將兩個單卦的人倫比附轉移到以爻位陰陽特質作人倫比附,失去兩個單卦各自獨立性,,即把下卦柔遇上卦剛變成初爻柔遇二,、三、四,、五,、上五爻剛。[晉]王弼,、[唐]孔穎達乃至現(xiàn)今絕大多數(shù)權威著作都沿襲鄭玄這種說法,,其文句猶一代一代近親繁衍之形質酷肖。 鄭玄不僅無視兩個單卦獨立存在,,還有意混搭兩個單卦搞“互體”說卦,。就是一卦六爻除初爻、上爻外,,將二爻,、三爻、四爻或三爻,、四爻,、五爻陰陽性質定為另卦,稱作“互體”,。諸如,,他舉例《觀》卦“互體有艮”;《遯》卦“互體有巽”,;《損》卦“互體有坤”,;《萃》卦“互有艮、巽”,;《井》卦“互體離,、兌”,;《鼎》卦“互體乾、兌”,;《漸》卦“互體為坎”,;《中孚》卦“互體兌”等。這就是所謂“變卦”,,由本卦兩個單卦變出另一個或兩個單卦來,,甚至僅憑一個爻位的同而聯(lián)想出另一卦,徹底脫離原來兩個單卦各自獨立的格局,。 為什么認可上下兩個單卦各自獨立極為重要呢,? 第一,從理性上看,,《易傳·系辭下》明確指出:“《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彪s:聚,、合。講的是,,《易》之成其為書,,每卦卦畫自原初時態(tài)始至切要時態(tài)終,以定其為各個爻位陰陽性質,。上下兩個單卦六個爻位三三而兩相聚合,,唯獨表達其起始時間段與所對應爻辭交待的天地萬物空間象。每個時段之物象這種唯一性,,取決于中華兒女祖先對太陽系文明的感悟,,即創(chuàng)制了《河圖》《洛書》,將其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別象征春,、夏,、秋、冬,、長夏五個季節(jié)與萬物生,、長,、收,、藏、化五個環(huán)節(jié),,以及伏義(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分別固定在《河圖》《洛書》四方,、八面上,;由左(東)青(蒼)龍、右(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所構成的二十八宿,自西經北向東視運動循環(huán)不可逆行,,決定64卦每卦兩個單卦自下而上在《河圖》《洛書》定位不可顛倒①,,這也體現(xiàn)社會文明秩序與宇宙文明秩序同步,必須“唯其時物”,。離開時間的空間,,萬物猶如海市蜃樓;離開空間萬物,,時間僅有鐘表讀數(shù),。 第二,從實證上看,,《漢帛傳·要》記載孔子給學生說卦:“《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勿(物)之所出也”,;“《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勿(物)之所老衰也?!保?]159-160《益》卦下卦為《震》,、上卦為《巽》,分別居《洛書》東與東南,,符合春以授夏之時,,萬物之所出;《損》卦下卦為《兌》,、上卦為《艮》,,分別居《洛書》西與東北,符合秋以授冬之時,,萬物之所老衰(藏),。如此借助卦畫自下而上兩個單卦在《河圖》或《洛書》上得到所處時間段,,再通過與卦畫爻位相對應的爻辭獲取萬物生、長,、收,、藏空間信息,以心中有數(shù),,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透徹闡發(fā)了“唯其時物”概念,??鬃舆@個則圖解卦示例,被歷史塵封近兩千年,,今日重現(xiàn)于世,,實為大幸! 顯而易見,,干擾“唯其時物”概念的認知或認同,,最突出的是,由以爻為單位代替以單卦為單位解說,。后者保留原卦形質而“唯其時物”,,前者隨意排列與組合不管形質變異而任其時物即違其時物;后者必須憑卦畫聯(lián)想其所居《河圖》或《洛書》之方位,,以確定時間段,、空間象;前者徹底擺脫《河圖》或《洛書》,,只憑卦畫釋文,,適逢《河圖》《洛書》沒有跟經文并行傳播,終使則圖解卦被六爻混搭變占解卦所替代,。 1.4 朱熹《周易本義》釋文誤區(qū) 在《易》學史上,,朱熹因身份特殊,其著作《周易本義》(簡稱《本義》)影響深遠,,曾一度成為科舉考試標準用書,,被《四庫全書》收錄。另與他的學生蔡元定合著的《易學啟蒙》,,流傳甚廣,。在他沒見到甲骨文與今天我們能見到的文物版本條件下,能夠梳理出一些獨具慧眼的見解,,難能可貴,。比方,所列易圖張張沿用至今,他在伏羲八卦方位圖圈內標有“太極”二字,,在文王八卦方位圖圈內則無,,這就提示伏羲八卦方位與太極圖有對應關系,文王八卦方位與太極圖則無對應關系,。再比方,,他在列圖之后有個說明,其中談到“自伏羲以上,,皆無文字,,只有圖書,最宜深玩,,可見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保?]14這比孔安國、馬融,、王肅,、姚信等并稱伏羲得《河圖》而作《易》更加鮮明具體,遺憾的是他的思維至此戛然而止,,沒對64卦作出圖文通解的示范,。 朱熹在注《易傳·系辭》時,對其中24處“子曰”,,3次指出是“后(門)人所加”,,可惜他這樣再而三思維到此又戛然而止,他沒考究“子曰”與非子曰在討論卜筮內容上的差異,,即前者回避后者有所言,。尤其是朱熹認為“兩‘子曰’字宜衍其一”段落,正是孔子以問答形式,,強調圣人“立象”“設卦”“系辭”,,提供原始要終,唯其時物的先決條件,,而不再有賴于求者通過占筮得象,、定卦、應辭,,故“十翼”沒記載筮法求卦具體步驟,。孔子在這段話里,將《系辭》所說“圣人設卦觀象”深化為“設卦以盡情偽”,。情:指實,;偽:指虛。過去象(卦象及以往象),,未來象,,是虛;現(xiàn)今象是實,。以往象,,現(xiàn)今象比照卦象是本,,是實;預測未來象是末,,是虛,;盡其所知,,取決于“卦”,。在先秦典籍里,除“十翼”外,,稱說卦名都不帶“卦”字,,問卦只講卜筮,如《左傳》《國語》近30處記載用《易》,,均無“卦”字,;64卦經文本身,也沒有“卦”字,;至今我們沒發(fā)現(xiàn)甲骨文,、周金文中有“卦”字。許慎在《說文》中釋“卜”為“灼剝龜”,。剝:剝裂,。憑龜板被灼所裂之紋方向定位稽(jī,決)疑,,是隨機的,、簡單地判知未來,相應出現(xiàn)“占(灼龜板,,引申占卜)”,,“兆(龜板剝裂,引申預兆)”等字,??鬃釉凇稘h帛傳·要》中說:“明君……不卜不筮,而知吉與兇,順于天地之心,,此胃(謂)易道,。”[5]159-160(提示:“《易》本卜筮之書”與此論不相匹配)這便是成語“未卜先知”的注腳,,也是“卦”字形符表示預兆,、兆頭的意旨;聲符“圭”也兼義,,圭:一是周天子執(zhí)圭記事,象征執(zhí)掌國家命運,;二是從甲骨文“立中(豎旗)”令眾,、測影轉化圭表(即立桿于玉版)或土圭測影,,再到以晷為器測影,。《周禮·地官·司徒》記述:“以土圭之法……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夏)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都城)焉?!保?]28這樣,,形符之兆義,聲符之圭(晷)意相融,,就把“夫《易》,,彰往而察來”(《易傳·系辭下》),預測精要囊括于“卦”字之內,。如果說夏商卜筮是巫術形態(tài),,僅簡單而隨機察來;“唯其時物”問卦則是方略形態(tài),,在彰其既往基礎上察其未來,。這是一種由稽疑到知道的質的飛躍!好比金橘樹以枸橘作砧木不再是枸橘那樣,問卦《周易》不可與夏商卜筮相提并論,。許慎對孔子則圖解卦一無所知,,只能憑親眼所見占筮事實,在《說文》中注“筮”為“《易》卦用蓍也”,,注“卦”為“筮也”,。朱熹雖然想到“卦分明是將一片木畫掛于壁上,所以為卦”(《朱子語類》卷七十六),。卻未明白這“一片木畫”本是《河圖》或《洛書》,,卦就設在其中各個方位上,以觀其象而則圖解卦,,對此他茫然無知,,只好放棄深玩其圖,作出退行性結論:“《易》本卜筮之書,?!惫试谧⑨尅吨芤住方洝髦?,言必稱卜筮,。例如,他注開篇第一卦《乾》卦卦辭最后說:“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開物成務之精意,。余卦放(仿)此?!保?]3更為甚者,,朱熹對“十翼”未刊卜筮操作步驟,給予主觀推斷,。他在《易傳·系辭上》“大衍之數(shù)”(按:《漢帛傳》無此段),,段落注中指出“揲蓍求卦之法”“今不可考耳?!苯又v,,“其可推者,《啟蒙》備言之,?!保?]274再看他的《易學啟蒙·考變占》篇,對“九,、六變,,七、八不變”之說,,賞其“先儒所未到,,最為有功,。”[9]385在注釋三爻變時,,以《國語·晉語》中“遇貞《屯》悔《豫》皆八”為例,,說明“初與五用九變,四用六變,,其不變者二,、三、上,,在兩卦皆為八,,故云‘皆八’?!保?0]386劉大鈞在《周易概論》里說:“對于 《左傳》《國語》中出現(xiàn)的這幾個‘八’,,后人皆莫名其妙。以筮法中‘九’‘六’變,,‘七’‘八’不變的原則來解,,總是不通?!保?1]125-126因而,,劉大鈞講“朱熹所定‘變占’之法”“恐怕有些地方只是他……個人之見?!保?2]137其法式不過是鄭玄互體(卦)說的衍化或翻版,,與孔子則圖解卦相去甚遠(按:電影《孔子》正是把朱熹這種變占冠于孔子頭上)。 2 評介《周易》誤區(qū)現(xiàn)一般認為,,所謂“三易”,指夏《連山》,、商《歸藏》,、周《周易》。前二者沒有卦畫對應爻辭,,當以卜筮為法,,文王所演《周易》,即“原始要終,,六爻相雜,,唯其時物”,同前二者有本質區(qū)別,。漢代所出《周禮》在《春官·大卜》篇將“三易”并列陳述,,這種混搭跟卦畫六爻混搭交互影響,讓“《易》本卜筮之書”順理成章,。 漢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經博士,,始有五經之稱,;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 《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弊源耍_立《周易》為群經之首,?!稘h書·藝文志》談到《樂》《詩》《禮》《書》《春秋》“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簡稱“六藝之原”)。這就將《周易》列入中華文化元典之原點,。司馬遷在《史記》中并沒提及“《易》本卜筮之書,。”一方面他記述“西伯(指周文王)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绷硪环矫嫠杷抉R季主之口轉述文王演卦而“天下治”,,越王勾踐用《易》而“霸天下”。他還追述漢文帝為擇日納婦找了7類占卜人員問兇吉,,卻沒有以《易》預測此事,。大概朱熹被漢唐某些注家所癡迷,執(zhí)意聲言“《易》本卜筮之書,?!鼻曳磁u認為此說有辱累《易》的觀點。朱熹享有“紹道統(tǒng),,立人極”之“萬世宗師”盛名,,他的卜筮之說漸成社會積習;時至今日,,此說仍是輿論主導,,“辱累”《周易》長期未登文史哲大雅之堂?!吨芤住返降资且徊渴裁礃拥臅??本來在《易傳·系辭上》作了精準而概略表述:“子曰:‘夫 《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薄稘h帛傳·系辭上》為“[子曰:‘夫《易》’]可(何)為者也,,夫《易》古物定命,,樂于天下之道,如此而已者也,?!敝祆渥ⅲ骸啊_物成務’,謂使人卜筮,,以知吉兇而成事業(yè),。‘冒天下之道’,,謂卦爻既設,,而天下之道皆在其中?!保?3]282務:《說文》釋作“趣”,,趣古通趨,引申為事,、勢,、強等,;在《洛書》中,,東北象征冬春之交,為文王(后天)八卦《艮》卦位,,《說卦》稱:“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睋?jù)此,古物,,指故物,,固有事物,即“所成終”,;開物,指開啟新生事物,,即“所成始”,。二者猶如鏈結生態(tài)圈的尾節(jié)、首節(jié),。因而,,“故物定命”,意指恒定萬物待命新生,;“開物成務”,,意指開啟萬物成新生趨勢,。冒:今“帽”字,引伸覆或覆蓋,、包括等義,;據(jù)《周禮·考工記·玉人》記載:“天子執(zhí)冒,四寸,,以朝諸侯,。”[14]125孫詒讓正義:“冒,,正字作瑁,。冒即瑁之借字?!薄渡袝髠鳌芬舱劦焦耪吖绫赜忻?,古圭冒者,天子與諸侯為瑞,?!墩f文》釋“圭”為“瑞玉”,段玉裁注:“瑞者,,以玉為信也,。”《漢帛傳》作“樂”,,證實“冒”借代“禮”,。這是因為古人有時說“禮”包含“樂”,有時說“樂”包含“禮”,,以致用“文”概括“禮”“樂”,;《禮記·樂記》云:“致禮樂之道,舉而錯(措)之天下,,無難矣”,。[15]433故“冒天下之道”指禮樂之道舉而措之天下。這就是讓人生天地間同人生社會里縱橫捭闔,;這也是從《河圖》《洛書》天地自然之象到《周易》古經拓展社會人文之象所發(fā)生重大質的飛躍,。正因為有這種質的飛躍,才叫“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大雅·文王之什》)得以體現(xiàn),,使《周易》古經成為未來周朝禮制樂律的初綱或預案,也成為后世朝綱的先聲,,定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調,,乃至成為現(xiàn)代文明不可除去的原始基因。像這樣“開物成務”或“古物定命”“唯其時物”行禮作樂,,《黃帝內經》諸多篇目指示衣食住行當合乎時令要求,,《呂氏春秋·紀》《禮記·月令》具體到按月規(guī)定禮樂范式,,都是社會文明最基本內容,也是周朝禮制樂律的發(fā)揚光大最精彩表現(xiàn),。所有這些足以證明,,將社會人文與宇宙天地有機統(tǒng)一于禮樂之道,是《周易》成書的要旨,,由于這個要旨對人類生存與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指導意義,,致使《周易》古經的傳揚經久不衰。從而,,證實孔子所言:“夫《易》,,上圣之治也;”“夫《易》,,明君之用也”(《漢帛傳·繆和》)[16]170-173,。實現(xiàn)孔子預言:“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17]21,。 3 走出易學誤區(qū)在上述討論中,有多處闡發(fā)還原,,已經包含著走出誤區(qū)的散點,,躬行于揚正傳真,止謬補漏,。由于這類問題涉及諸多方面,,本文只能概略提幾條建設性意見。 3.1 訂正主導輿論 如前所述,,孔子講“《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成為理政安邦大道之源,;漢人遂譽言《易》為五經之首,、六藝之原;宋以來,,竟讓“《易》本卜筮之書”悄然化作輿論主導,。當今之世,哪怕在學界,,一些專家學者仍沉浸于慣性思維里,。截止目前,我所接觸過1970年代以來解《易》著作,,像宋祚胤認為占筮是對《周易》的外加成書或立論鮮見。事實上,,《漢帛傳·要》記載了孔子關于用《易》3種能級操持者,,即明君,、祝官、卜巫,,且闡發(fā)明君與史巫用《易》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卜筮,。孔子還預言: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①,。果然,,后世確有尊孔人士自覺不自覺步入史巫行列,把《周易》當作卜筮工具書,。因此,,輿論需要守正、求真,,掀開卜筮理念籠罩《周易》種種霧紗,,透過《周易》卦畫聯(lián)想《河圖》《洛書》,配合卦辭,、爻辭文字,,看其文明根基與文化脈絡。作為炎黃子孫,,亦應崇尚孔子學《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韋編三絕”精神,不數(shù)典忘祖,,克服浮躁或畏難情緒,,深信《易傳·系辭下》所言“圣人成能”“百姓與能”(意為成就圣人之能,給與百姓之能),。 3.2 警惕沉渣泛起 對傳統(tǒng)文化必須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原則,才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實施,。大約自唐代流行的民諺“算什么命,,問什么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后被宋代大儒邵雍詩文借用,,又被元代雜劇《老君堂》戲詞引用,,還被道教《東岳大帝寶訓》、佛教《燃燈古佛訓》的律條原文照錄,因此,,宗教場所設卦攤是違反教義的,,但愿自覺取締。歷來反對左道旁門,,不應允許沉渣泛起,。時下什么電腦算命,什么《周易》相面,,什么《周易》起名之類,,還有相關的五花八門培訓班或教育基地,都是對擺脫社會積習的直接沖擊,,不應輕易頒發(fā)營業(yè)執(zhí)照(當然對人體功能或生命科學的探索,,可設內部專門機構)。 3.3 普及易學基礎知識 自宋以來的蒙學教材,,如《三字經》就介紹了“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千家詩》就收錄了[宋]葉采《暮春即事》:“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爆F(xiàn)今中小學教材應當考慮編進一點易學基礎知識,,對青少年進行傳播。中醫(yī)院校當以《黃帝內經》為必修教材,,而《黃帝內經》釋文應補進《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太極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八宿,六十花甲等輔助材料,。大眾辭書《新華字典》附錄已有《節(jié)氣表》《節(jié)氣歌》,,還可增加前述《黃帝內經》輔助教材所提及的某些內容。 參考文獻: [1][6][14][15]陳戍國點校.周禮:儀禮:禮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9. [2][3][5][16]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校讀[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7][8][9][10][13]朱熹.周易本義[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1][12]劉大鈞.周易概論[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7]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