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文鴦是當之無愧的三國后期第一猛將,,用“前表呂布,后表文鴦”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和很多猛將武力被高估不同,,正史中對文鴦武力的記載和演義中相差不大,比如最能體現(xiàn)其勇猛的樂嘉城單騎退雄兵,,《資治通鑒》的記載是:
《資治通鑒》的記載有點夸張,,但不可否認的是文鴦確實是一位武力強悍的猛將,,不過文鴦的生猛還遠不止于此,他不僅僅是猛將,,還是威震天下的西晉一代名將,,不過最后卻慘遭報復被夷滅三族,我們來看看文鴦傳奇的一生,。 文鴦本名文俶(也作文淑)小名阿鴦,,曹魏揚州刺史文欽之子;文氏是豫州譙郡人,,沒錯和曹操是標準的老鄉(xiāng),,可能因為有這層關系在,所以文欽在司馬懿和曹爽之爭中選擇效忠曹氏并依附于曹爽,,曹爽對文欽也加以信任和重用,,文欽在曹魏官運亨通,出任前將軍和揚州刺史,。 249年高平陵之變后司馬氏雖然掌控了曹魏中樞大權,,但是曹魏的東線戰(zhàn)區(qū)是個例外,,司馬懿的勢力從來就沒有深入到東線戰(zhàn)區(qū),自曹丕時期開始掌控東線兵權的先后是曹休,、滿寵,、王凌等人,可以說司馬氏對東線戰(zhàn)區(qū)的掌控力度相當弱,,所以自251年開始東線淮南戰(zhàn)區(qū)一連爆發(fā)了三次反對司馬氏的軍事叛亂,,這就是曹魏歷史上的淮南三叛。 255年司馬師廢黜曹芳改立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為帝,揚州刺史文欽和鎮(zhèn)東將軍毌丘儉擔心司馬師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他們,,于是在壽春起兵矯稱受太后詔書討伐司馬師,,這就是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毌丘儉文欽之叛,司馬師親率大軍平叛,文鴦的樂嘉城單騎退雄兵就是發(fā)生在此時,,此次叛亂的最終結局是毋丘儉被殺,,文欽和文鴦父子投降東吳,文欽被封為東吳鎮(zhèn)北大將軍,、幽州牧,。 兩年之后的257年爆發(fā)了淮南三叛中的第三叛諸葛誕之叛,,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看到東線大將一個個被司馬氏清算,于是暗中積蓄力量,,而司馬昭聽從賈充之言召諸葛誕進京出任司空,,此舉相當于逼反了諸葛恪,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據(jù)守壽春反抗司馬昭,,東吳派文欽、唐咨和全懌等人率兵救援并成功突入壽春,,但是其余各路援軍卻遲遲未能到達,,最終諸葛誕和文欽內訌,文欽被諸葛誕所殺,,他的兩個兒子文虎和文鴦于是越城投降了司馬昭,。 西晉立國后,,文鴦被封為平虜護軍,270年河西禿發(fā)鮮卑部不堪秦州刺史胡烈的暴政,,在其首領禿發(fā)樹機能的率領下奮起反抗,,禿發(fā)樹機能越戰(zhàn)越勇先后擊殺胡烈、蘇愉,、牽弘等封疆大吏,,277年文鴦臨危受命率涼、秦,、雍州三州之軍大破禿發(fā)樹機能,諸胡二十萬口來降,,經(jīng)此一役,,河西鮮卑實力大損,文鴦一戰(zhàn)而威震天下,。 不過文鴦的結局不太好,,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后,291年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借助宗室力量誅殺了掌控朝政的太傅楊駿及其黨羽,與此同時手握兵權的諸葛誕外孫,、東安王司馬繇記恨當年文鴦投降導致諸葛誕兵敗被殺,,于是趁機誣告文鴦與楊駿一同謀反,一代名將文鴦因此被殺還被夷滅三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