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630—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歷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豫州刺史,、復(fù)州刺史,、洛州司馬、彭澤縣令等職,,在武周時期兩任宰相,。一生宦海沉浮,不畏權(quán)貴,,對武則天弊政多有匡正,力勸武則天復(fù)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政績卓著,,愛民情結(jié)濃重,有“斗南一人”之譽,。 一 明經(jīng)入仕,,長史盛贊“斗南一人” 貞觀四年(630年),狄仁杰出生于京都長安,,祖父狄孝緒,,曾任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曾任夔州都督府長史,。狄仁杰自幼天資聰穎,,埋首苦讀。據(jù)《舊唐書·狄仁杰列傳》,,當(dāng)?shù)胰式苓€是一個孩童的時候,,狄家有一個門人被害,縣吏前來偵查辦案,,眾人都爭相申明情況,,回答訊問,只有狄仁杰躲在一隅,,依舊旁若無人般專心讀書,。縣吏大為不悅,,責(zé)問他為何對客人不理不睬,,狄仁杰回答說:“我正與書卷中的圣賢促膝長談,專心致志,,無暇他顧,,哪有閑工夫來支應(yīng)你們,同你們這些俗吏浪費唾液,?!?/p> 顯慶元年(656年),狄仁杰參加科舉考試,,以明經(jīng)及第,,授汴州判佐,。 不久,狄仁杰遭人誣告,,被關(guān)押審訊,,沒想到竟因禍得福。負(fù)責(zé)審理案子的是時任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審來審去,,閻立本發(fā)現(xiàn)狄仁杰是個難得的杰出人才,不由稱贊道:“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遂薦舉狄仁杰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由此衍生出成語滄海遺珠——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狄仁杰到并州赴任不久,并州長史藺仁基派遣屬下吏員鄭崇質(zhì)去遙遠(yuǎn)的邊關(guān)執(zhí)行公務(wù),,鄭崇質(zhì)有一位病重的老母親孤身在家,,如今要別母遠(yuǎn)行,心中甚是不安,。狄仁杰知道后,,便急急去見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zhì)遠(yuǎn)行,,以使鄭崇質(zhì)留下來照顧老母,。 藺仁基聽了狄仁杰一席話,感動異常,,聯(lián)想到自己與司馬李孝廉長期面和心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冰釋前嫌,,且逢人每每夸贊狄仁杰說:“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庇纱搜苌龀烧Z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或海內(nèi)絕無僅有的人才,。 二 廷爭面折,高宗謂“真大丈夫也” 上元二年(675年),,狄仁杰被擢升為大理寺丞,,調(diào)入京師,在一年之內(nèi)審理判決了大量積案,,明鏡高懸,,斷案如神,,涉案者達(dá)17000余人,無一人申訴稱冤,。 儀鳳元年(676年),,左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屬下有個軍士犯法,權(quán)善才依法查辦了他,。這個軍士便向朝廷告發(fā)權(quán)善才,,指稱權(quán)善才率衛(wèi)隊在昭陵(唐太宗墓園)值宿警衛(wèi)期間,砍伐了陵園的柏樹,。高宗李治聞奏,,既悲痛,又震怒,,以致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涕,命令立即將權(quán)善才處死,。 群臣莫不以為,,為一棵柏樹而砍掉一個大臣的腦袋,這事做得忒過嚴(yán)苛,,可是,,目睹高宗悲痛欲絕又怒不可遏的樣子,誰也不敢吭氣,。 朝堂上鴉雀無聲,。 在一片靜默之中,狄仁杰出班上奏:“權(quán)善才誤斫昭陵柏樹,,罪當(dāng)免職,。” 高宗李治怒形于色:“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p> 朝堂上的空氣頓時緊張起來,。大臣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狄仁杰,希望他趕快“熄火”,,千萬別再跟皇上頂牛,,防止惹禍上身。 大家最擔(dān)心的一幕還是發(fā)生了,。只見狄仁杰滿臉肅然,,梗著脖子上奏說:“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愚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昔漢文時有盜高廟玉環(huán),,張釋之廷諍,,罪止棄市。魏文將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諫,,亦見納用?!M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古人云:'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朝堂上又是鴉雀無聲,。 大家都為狄仁杰捏著一把汗,,等著高宗發(fā)作。誰也沒有想到,,聽了狄仁杰這段歷數(shù)史實又情理交融的勸諫,,“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此后數(shù)日,,狄仁杰被擢升為侍御史。 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高宗寵信,,驕橫跋扈,,欺壓同僚,。狄仁杰憤而上疏,請求將其交付法司審理,。高宗歷來對王本立寵愛有加,,不忍重責(zé),下詔予以寬宥,。狄仁杰不依不饒,,上章規(guī)諫:“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于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誡,。”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此后不久,,狄仁杰加朝散大夫,遷任度支郎中,。高宗將巡幸汾陽宮,狄仁杰被任命為知頓使,。知頓使是臨時差遣之官,,在皇帝出巡時專司先行安排布置途中食宿之職,多由皇帝極為信任者充任,。前往汾陽宮,,中途須經(jīng)妒女祠,當(dāng)?shù)亓餍幸环N民俗:決不穿著盛裝華服經(jīng)過妒女祠,,否則會招致風(fēng)雷之災(zāi),。為此,并州長史李沖玄征發(fā)數(shù)萬民夫,,晝夜趕工,,為高宗巡幸汾陽宮另開一條御道,繞過妒女祠,。 狄仁杰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叫停了這一工程。他對并州長史李沖玄說道:“皇上出行,,千乘萬騎簇?fù)盱鑿?,風(fēng)伯為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難道還怕什么妒女之害么,?” “高宗聞之,,嘆曰:'真大丈夫也!’” 三 天授拜相,,武曌感佩“嘆其長者”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被外放為寧州刺史。他勤政愛民,,情系蒼生,,妥善處理當(dāng)?shù)孛褡尻P(guān)系,深受民眾愛戴,,寧州百姓感恩戴德,,為他立碑勒石,頌揚其德政,。御史郭翰奉詔巡察隴右,,彈劾了大批州縣官吏,當(dāng)他到達(dá)寧州境內(nèi)后,,聽到的卻是一片贊頌之聲,。回到京都后,,郭翰立即向朝廷上表,,薦舉狄仁杰。 不久,,狄仁杰被擢升為冬官(工部)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撫使,。當(dāng)時,,江南之地,淫祠(指民間濫建,、不在祀典的祠廟)林立,,民眾趨之若鶩,蠱惑人心,,敗壞風(fēng)俗,。狄仁杰奏請朝廷,只留下夏禹,、太伯,、季札、伍員四祠,,其余皆一律焚毀,,共焚毀淫祠1700多座。 返回京都后,狄仁杰又改任文昌(尚書)右丞,。不久,,又轉(zhuǎn)任豫州刺史。 自武則天臨朝稱制,,越王李貞(唐太宗第八子)便聯(lián)合諸王秘有匡復(fù)之志,。垂拱四年(688年)九月,李貞起兵于豫州,,公開舉旗造反,,武則天以宰相張光輔為諸軍節(jié)使,左金吾大將軍丘神績?yōu)樾熊娭鞴?,率十萬大軍前往平叛,。 平定叛亂之后,張光輔縱容將士大肆擄掠,、濫殺無辜,、恃功勒索,狄仁杰大為震怒,,斥責(zé)張光輔說:“亂河南者一越王,,公董士三十萬以平亂,縱使暴橫,,使無辜之人咸墜涂炭,,是一越王死,百越王生也,。且王師之至,,民歸順以萬計,自縋而下,,四面成蹊。奈何縱邀賞之人殺降以為功,,冤痛徹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君頸,雖死不恨,!” 為斬草除根,,不留后患,武則天降詔嚴(yán)懲李貞余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盡快行刑,。狄仁杰則上疏強烈請求延緩行刑,。他密奏武則天,認(rèn)為如此處理,量刑不妥,,牽涉面過寬,,積怨甚重,何況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被脅迫作亂,,并非本心所為,,應(yīng)予赦免。 武則天聽從了狄仁杰的建議,,下詔赦免這批人的死罪,,改為發(fā)配豐州服徭役。 囚徒們途經(jīng)寧州時,,寧州父老鄉(xiāng)親在郊外迎接,,對他們說:“多虧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啊,!”囚徒們感激涕零,,遂相互攙扶著前往當(dāng)?shù)匕傩諡榈胰式芰⒌墓Φ卤埃虬萃纯?,又齋戒三日,,方才離開寧州。到達(dá)豐州后,,他們又為狄仁杰立碑,,感念其恩德,歌頌其功勛,。 宰相張光輔在平滅李貞之亂中建立戰(zhàn)功,,揮師凱旋后依然對狄仁杰懷恨在心,便上疏武則天,,奏劾狄仁杰出言不遜,,“以州將侮辱宰相”。 狄仁杰因此被貶為復(fù)州刺史,。 永昌元年(689年),,朝廷起用狄仁杰為洛州司馬。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戶部)侍郎,,署理尚書事,并加授同鳳閣鸞臺(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武后謂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譖卿者,,欲知之乎?’謝曰:'陛下以為過,臣當(dāng)改之,;以為無過,,臣之幸也。譖者乃不愿知,?!髧@其長者?!?/p> 四 薦賢舉能,,內(nèi)不避親外不避仇 據(jù)《舊唐書·狄仁杰列傳》:“仁杰常以舉賢為意,其所引拔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至公卿者數(shù)十人,。” 《新唐書·狄仁杰列傳》記載了狄仁杰內(nèi)舉不避親的故事,。武則天命幾位宰相各自舉薦一人充任尚書郎,,狄仁杰首先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狄光嗣?!肮馑?,圣歷初,為司府丞,。武后詔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仁杰薦光嗣,由是拜地官員外郎,,以稱職聞,。后曰:'祁奚內(nèi)舉,果得人,?!?/p> 狄仁杰早年被貶官時,途中患病,,滯留汴州,想病好之后再繼續(xù)行程,,時任開封縣令的霍獻(xiàn)可知道后,,勒令狄仁杰當(dāng)即離境。狄仁杰被貶謫彭澤縣令時,,霍獻(xiàn)可任御史,,他當(dāng)廷叩首苦諫,甚至將頭觸在玉階上,極力請求誅殺狄仁杰,。由此可見兩人嫌隙之深,。可是,,后來狄仁杰回朝復(fù)相,,卻向朝廷舉薦霍獻(xiàn)可為御史中丞。 武則天對狄仁杰非常敬重,,從不直呼其名,,而尊其為“國老”。某日,,武則天請狄仁杰推薦一位賢才,,委以宰相重任,狄仁杰回答說:“如果您要的是文采斐然的風(fēng)流之士,,那么宰臣李嶠,、蘇味道便是最合適的人選;您若要尋找出類拔萃的治國安邦奇才,,那就非荊州長史張柬之不可了,。張柬之雖已年老,卻是當(dāng)今首屈一指的宰相之才,?!?/p> 這時的張柬之已80歲了,武則天思慮再三,,擢升張柬之為洛州司馬,。 過了幾天,武則天又要狄仁杰推薦宰相人選,。狄仁杰說:“我向陛下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有任用呢?!蔽鋭t天搪塞說:“我已經(jīng)提拔他了呀,。”狄仁杰大不以為然:“我之所以向陛下推薦張柬之,,是因為這個人是當(dāng)之無愧的宰相之才,,如果只是叫他去做洛州司馬,忒屈才了,?!?/p> 又過了些許時日,宰相姚崇也向武則天鼎力舉薦張柬之為宰相,。不久,,武則天降詔,,任命張柬之為宰相。張柬之不負(fù)重托,,在宰相任上干得風(fēng)生水起,,后來,發(fā)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李顯繼位,復(fù)辟唐朝,。 李楷固原為契丹將領(lǐng),,驍勇善戰(zhàn),曾多次率軍參與侵?jǐn)_唐朝邊境,,使唐軍吃了不少苦頭,。后來兵敗,與副將駱務(wù)整一起率軍投降,。朝廷大臣眾口一詞:立即處死滅族,,以抵其前罪。但狄仁杰卻另有態(tài)度,?!暗胰式茉唬?楷固等并驍勇絕倫,能盡力于所事,,必能盡力于我,。若撫之以德,皆為我用矣,?!嗾埳庵KH皆止之,,仁杰曰:'茍利于國,,豈為身謀!’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請與之官,太后以楷固為左玉鈐衛(wèi)將軍,,務(wù)整為右武威衛(wèi)將軍……” 后來,,李楷固、駱務(wù)整率軍多次挫敗契丹軍侵?jǐn)_,,屢建功勛,。 保薦一位降將,而且是一位眾皆曰殺的負(fù)罪降將,,所需要的不僅是非凡的勇氣,、超人的膽魄、坦蕩的胸懷,,以及滿腔的赤誠與忠貞,。 五 遭誣系獄,宰相被貶彭澤縣令 長壽元年(692年)正月,,來俊臣誣陷狄仁杰等大臣,,以謀反罪將其緝捕系獄。同時蒙冤系獄的還有宰相任知古,、裴行本,,以及御史中丞魏元忠等。 酷吏來俊臣,,無賴出身,,以告密誣陷起家,深得武則天信任,,勾結(jié)朋黨,,貪贓枉法,橫行無忌,,慣于制造各種殘酷刑具,,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刑訊逼供,逼人就范,,羅織罪名,,制造冤獄,被他枉殺或滅族的大臣和李唐宗室多達(dá)數(shù)千家,。 來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認(rèn)謀反,,并且威脅說,倘不承認(rèn),,即刻施行酷刑,,看看究竟是刑具硬,還是你的嘴巴硬,。狄仁杰回答說:“大周革命,,萬物唯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我本唐朝老臣,,現(xiàn)在做了武周的宰相,,甘愿受刑伏誅。謀反自是事實,。 由于這個巧妙的回答,,狄仁杰沒有像魏元忠等人一樣被來俊臣的酷刑折磨得死去活來,,獄吏對他也不再那么嚴(yán)酷苛刻。 判官王德壽勸狄仁杰誣陷宰相楊執(zhí)柔,,并且向他許諾,,只要能把楊執(zhí)柔牽連進(jìn)來就能從輕判決,“仁杰曰:'皇天后土,,遣仁杰行此事,!’以頭觸柱,流血被面……”王德壽見狀,,非??謶郑瑖樀泌s緊逃之夭夭,,不敢再提及此事,。 狄仁杰被拘押日久,苦苦思謀脫身之計,。他向獄吏借來筆墨,,從被頭上撕下一塊帛,詳盡地敘述自己的冤情,,然后將這塊帛書塞進(jìn)棉衣里,。這一切都做妥當(dāng)之后,向獄吏提出請求:天氣漸熱,,請將棉衣送回家中,,囑家人抽掉棉絮,以便穿用,。理由編得合情合理,,王德壽未起疑心,便遣人將這件棉衣送到狄仁杰家中,。 狄仁杰的兒子狄光遠(yuǎn)得到帛書,,隨即向武則天訴冤。 武則天看罷帛書,,決定親自過問狄仁杰案,。她召來來俊臣質(zhì)問,又召見狄仁杰,,責(zé)問他為何會承認(rèn)謀反,。狄仁杰回答說:“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庇谑牵鋭t天降詔,,免去狄仁杰死罪,,貶謫為彭澤縣令,。 武承嗣屢屢上疏奏劾,數(shù)度請求誅殺狄仁杰,。武則天予以嚴(yán)詞拒絕,,告訴武承嗣,敕書已經(jīng)頒行,,不可再行更改。 六 再度拜相,,諫立李顯為皇太子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領(lǐng)孫萬榮率軍南侵,很快攻陷冀州,,一時河北告急,,天下震動。國難思忠良,,武則天遂起用狄仁杰為魏州刺史,。 前任刺史獨孤思莊抵御契丹,施行的是守城戰(zhàn)術(shù),,每當(dāng)敵寇襲來,,便盡行驅(qū)趕百姓入城,繕修器具,,披甲執(zhí)銳,,上城死守。狄仁杰到任后,,反其道而行之,,命令百姓全都返歸田野,安心耕作,。契丹軍打探到狄仁杰重被起復(fù),,坐鎮(zhèn)魏州前線,不敢來犯,,匆匆撤軍北歸,。 兩位刺史兩重天,魏州百姓爭相為狄仁杰立碑頌德,。 不久,,武則天降詔,擢升狄仁杰為幽州都督,,賜紫袍龜帶,,以表彰其功勛。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 武則天意欲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狄仁杰與丞相吉頊、李昭德等多次勸諫武則天放棄這個念頭,,力諫立廬陵王(唐中宗李顯)為太子,,恢復(fù)唐嗣,在武則天面前每每碰釘子,。 某日朝會,,武則天就立太子的問題再一次征詢宰相們的意見?!氨娔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裼^統(tǒng),,非廬陵王莫可?!辈⑶遗e例說,,匈奴寇邊,陛下讓梁王武三思招募勇士,,整整一個月還招不到一千人,,后來,廬陵王代替梁王去招募勇士,,不到十天,,就募兵五萬。梁王怎么能與廬陵王相比呢,! 武則天聞聽大怒,,拂袖而去。 張易之雖然長期蒙受武則天的特殊恩寵,,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卻常懷自危之憂。他向狄仁杰請教自安之計,,狄仁杰告訴他:“惟勸迎廬陵王可以免禍,。” 過了些時日,,武則天問身邊大臣:“朕近日老做夢,,老在下雙陸(古代一種棋盤游戲,棋子的移動以擲骰子的點數(shù)決定),下來下去卻總是輸,,你們告訴我,,這是什么征兆?” 狄仁杰與宰相王方慶隨聲附和,,為武則天解夢:“雙陸不勝,,無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危矣,。文皇帝身蹈鋒鏑,勤勞而有天下,,傳之子孫。先帝寢疾,,詔陛下監(jiān)國,。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為后,。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后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p> 武則天幡然醒悟,遂派使者前往房州,,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她將李顯藏在宮中,命人召來狄仁杰,,故意與他說起李顯之事,。狄仁杰“敷請切至,涕下不能止”,。武則天見狀,,便笑嘻嘻地將李顯喚出,嗔笑著對狄仁杰道:“朕現(xiàn)在就將皇太子還給你,?!?/p> 狄仁杰跪拜頓首,上奏說:“太子歸,未有知者,,人言紛紛,,何所信?”武則天遂安排李顯住進(jìn)龍門,,然后按禮節(jié)迎回宮中,,天下歡顏。 自此,,立儲之爭落下帷幕,。 狄仁杰在復(fù)立李顯為皇太子中的作用有多大?《舊唐書·狄仁杰列傳》這樣說:“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為言,,后雖忮忍,,不能無感,故卒復(fù)唐嗣,?!?/p> 武則天非常崇奉佛教,晚年時曾安排鑄造一尊巨型佛像,,計劃花費錢財數(shù)百萬,。因府庫銀錢不足,便下令命天下僧人每日施舍一錢相助,。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發(fā)動全國的僧人,人人響應(yīng),,搞眾籌,,造巨佛。狄仁杰再三勸諫,,陳說利害,,極力阻止,最后終于促使武則天收回成命,。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病逝,終年71歲,,武則天為之悲痛異常,,輟朝三日,追贈其為文昌右相,,賜謚號文惠,。 文章來源:《文史天地》第26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