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焦慮一定是壞事嗎,?其實不然。在中歐管理學助理教授鄭雪看來,,焦慮是一種正常情緒,,對職場人有利有弊,人們應理性對待它。同時,,她還為職場人士提出了四點建議,,幫助大家正視焦慮并有效應對。 正——正視焦慮,,培養(yǎng)正念 身——利用具身體驗 清——清除職場焦慮來源,,清理過度焦慮 心——嘗試給焦慮貼上不同的標簽 本文是2020年3月推送的第34篇干貨,計3663字,,閱讀時間5分鐘,。文 | 鄭雪等 來源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受疫情影響,往年的跳槽旺季“金三銀四”變得寂靜和黯淡了許多,。對于有意更換賽道的職場人來說,,他們的職業(yè)規(guī)劃無疑被打亂了陣腳,難免陷入焦慮,。 身處VUCA時代,,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正在被焦慮所困擾,這也成為促使人們輕率更換平臺的一大重要因素,。 首先,,我們來做個職場焦慮癥的小測試。 “非常不同意”為1分,;“不同意”為2分,;“中立”為3分;“基本同意”為4分;“非常同意”為5分,。
- 我腦海里有關工作表現(xiàn)差的想法讓我不知所措,。
- 我非常擔心可能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我的工作職責。
將各項得分相加得出總分除以8,,平均分數(shù)4分以上則需要注意。來源:2016年《應用心理學》(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6,101(2),279-291.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烏卡(VUCA)時代”,,亦即動蕩不安、不確定性強,、復雜且模糊的社會環(huán)境,。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波云詭譎的國際形勢和不斷販賣焦慮的媒體報道,,更多的人陷入焦慮之中,。而職場又是最為普遍的焦慮來源之一,。 職場焦慮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 放眼中國,央視財經(jīng)發(fā)布的一項針對4萬人的網(wǎng)上調(diào)查顯示,,約有50%的90后和80后在職場上感到很焦慮,。 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職場焦慮,,以更好地實現(xiàn)健康的職業(yè)發(fā)展呢,? 焦慮,有弊亦有利 個體的基因,、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個性以及工作經(jīng)歷都會影響職場焦慮水平。和其他負面情緒一樣,,焦慮是人類數(shù)百萬年進化的產(chǎn)物,。如果沒有焦慮這個“安全閥”或“信號彈”,我們的祖先便會成為斑鬣狗和劍齒虎唾手可得的美味,,人類文明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根據(jù)進化心理學的觀點,,職場焦慮有其存在的必然和合理性,。但是如果焦慮過度或管理不當,也會帶來諸多負面后果,。職場焦慮對員工的影響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職場焦慮會對身心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焦慮情緒往往伴隨著諸多生理癥狀,包括掌心出汗,、心跳加速,、肌肉緊張,甚至呼吸困難,、頭暈目眩,、腸胃痙攣、戰(zhàn)栗,、難以入睡等癥狀,。短期的焦慮會帶來情緒的疲憊、動力的缺乏和身心的懈怠,,而如果焦慮情緒一直重復和積累,,最后甚至可能會發(fā)展成為焦慮障礙,顯著降低健康水平。盡管人們總是關注于焦慮的負面作用,,但焦慮對績效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從積極的角度來說,,焦慮會引起高的喚醒水平(即個體生理性激活的程度),,從而讓我們意識到現(xiàn)實和理想狀態(tài)之間存在差距,并激發(fā)我們改變現(xiàn)狀,,避免受到傷害的動機,。適度的職場焦慮可以激勵人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深思熟慮,,從而防患于未然,。然而,焦慮也可能降低工作績效,。焦慮會干擾員工的認知和思考過程,,有損工作記憶,限制信息處理能力,。當人們沉浸于焦慮狀態(tài)時,,往往擔驚受怕,無法專注于手頭的任務,,有時甚至無法理解工作任務的需求,。焦慮也會降低自我效能,讓人失去完成工作的信心,。長期的職場焦慮會帶來情緒耗竭,,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讓員工失去努力工作的熱情和內(nèi)在動機,,最終降低工作績效,。如果完全不焦慮,,則缺乏足夠的張力和喚醒水平,,員工因此會放松警惕;過度焦慮則讓人陷入情緒和認知的困境,,難以集中注意力于工作,;而適度焦慮既能激發(fā)努力的動機,又不會損耗太多情緒和認知資源,,有助于人們實現(xiàn)最優(yōu)績效,。研究表明,,焦慮特質(zhì)與風險規(guī)避行為正相關,。一方面,,焦慮暗示了威脅的存在,驅(qū)使人做出規(guī)避威脅的行為,,這會增加人的風險規(guī)避傾向,。另一方面,焦慮特質(zhì)高的人不只更容易注意到環(huán)境中的威脅,,而且更傾向于對模棱兩可的信息做出負面解釋,,且更容易回憶起具有威脅性的信息,因而他們對未來的不確定事件的評價更為消極和悲觀,,從而在決策時表現(xiàn)得更為保守和風險規(guī)避,。首先,,危機感會激發(fā)心理防御和自我保護機制,,從而讓人聚焦于自己的利益,忽視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其次,,危機感會讓人更關注外在目標(如金錢、外表,、知名度)而不是內(nèi)在目標(如個人成長),。因此,在危機感的驅(qū)動下,,一旦有機可乘,,焦慮的人更可能表現(xiàn)出損人利己、弄虛作假,、違背公平等不道德的行為,。認識到職場焦慮的利與弊以后,,我們又該如何趨利避害,,正確應對和管理職場焦慮呢? 中國有句成語,,正身清心,,意為端正自己的言行,無思無慮,?;诼殘鼋箲]的研究,我們建議職場人士做到如下的“正身清心”,。 正——正視焦慮,,培養(yǎng)正念。 應對焦慮也是如此,。焦慮是一種非常自然且不可避免的情緒體驗,,我們需要學會與焦慮和平共處,,而不是將其妖魔化,竭力避免它,。 安珀·雷(Amber Rae)的著作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佛陀在開悟前遇到了惡魔,,惡魔試圖擊敗佛陀,但未能成功,,于是惡魔開始出其不意地持續(xù)挑釁佛陀,。佛陀并沒有無視或驅(qū)趕惡魔,而是冷靜地說:“我看見你了,,惡魔,。”不僅如此,,佛陀把惡魔視為上賓并請他喝茶,。這個故事告誡我們,,應該把負面情緒當朋友,而不是視而不見或者唯恐避之不及,。 承認焦慮的存在,,觀察它如何影響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并學會接納和理解它,,是正確看待焦慮的態(tài)度,。 這也是正念的體現(xiàn)。正念是有意識地去關注和覺察當下的一切,,而且不加判斷,,不做批評。心理學研究表明,,正念有助于改善情緒,,減少情緒耗竭。 身——利用具身體驗,。 研究表明,,不僅心理體驗會引發(fā)生理體驗,生理體驗也可以“激活”心理體驗,。 心理學家邀請兩組人去看卡通圖片,,其中一組需要在看圖時用嘴唇含住一支筆,而另一組需要用牙齒咬住一支筆,。實驗發(fā)現(xiàn),,后者會認為卡通圖片更好笑。
用牙齒咬住筆的時候,,被試者正好表現(xiàn)出微笑的表情,,生理的微笑會帶來心理上的積極情緒體驗,。用嘴唇含住筆,嘴巴是噘起來的,,更像是生氣和郁悶的表情,,因而會讓被試者覺得圖片無趣。所以,,下一次覺得焦慮的時候,,讓自己的嘴巴先微笑起來吧。保持身體健康是應對職業(yè)壓力的基礎,,身體健康能讓你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工作中的挑戰(zhàn),。 清——清除職場焦慮來源,清理過度焦慮,。 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學會管理時間和任務,。高強度的工作負荷和時間壓力是職場焦慮的重要來源,因此員工需要更好地管理時間和任務,。在工作開始前,,列好任務清單,,做好規(guī)劃,,合理分配時間,是有效緩解職場焦慮的方式之一,。
與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情緒不失為一個重要舒壓途徑,。員工往往注重表現(xiàn)出職業(yè)性,,而恥于談論自己的焦慮和壓力,擔心同事和領導會以為自己能力不足或愛找借口,。但分享本身有助于緩解壓力,,放松心情。
心——嘗試給焦慮貼上不同的標簽,。 人們體驗到焦慮或其他負面情緒時,,常常通過壓抑或故作鎮(zhèn)定來管理情緒。但實際上壓抑情緒不僅無法讓被壓抑的情緒消失殆盡,,還往往導致該情緒被強化,。 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Daniel M. Wegner)曾做過一個實驗,即要求被試者不要去想白熊,。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實驗中被試者愈加想到了白熊,,并表現(xiàn)出了焦慮。 焦慮就像是那頭白熊,,當你陷入焦慮,,單純告訴自己“別焦慮,冷靜點”往往并不管用,,有時還適得其反,。與其壓抑感受到的焦慮,不如將焦慮重新評價為興奮感,。當人們感到焦慮時,,保持冷靜和淡定要比保持興奮和激動更難,因為冷靜是一種低度喚醒的積極情緒,,而興奮與焦慮都是屬于高度喚醒的情緒,。從高度喚醒狀態(tài)轉(zhuǎn)向低度喚醒需要耗費更多認知和情感的資源,而在處于高度喚醒狀態(tài)的不同情緒中轉(zhuǎn)換相對容易,。 總之,,職場焦慮是一種常見且正常的情緒,我們應當理性對待職場焦慮,,而無須將其“妖魔化”,。 正如魯米的詩歌《客棧》所寫:“人的一生好比客棧,,每個早晨都有新的來客,。喜悅、沮喪,、卑劣,、某個瞬間的覺知,像是意外的訪客翩然到來,,歡迎并熱情招待他們每一個,!” 下一次當你感到職場焦慮襲來的時候,別急著說“完了,,我好焦慮”,,嘗試輕輕地說一聲“焦慮,你好,。謝謝你的光臨”,。本文來源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ID:CEIBS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