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資治通鑒》,、《晉書》,、孫功達著:《氐族研究》、俄瓊卓瑪《后秦史》,、蔣福亞《前秦史》,。 秦主苻堅,吞并各國,,幾乎統(tǒng)一,。而在侵犯東晉發(fā)動”淝水之戰(zhàn)”戰(zhàn)敗而歸,因敗大大削弱了前秦控制力,,所轄各胡族有都亂了起來,,這是所謂“前五胡擾亂晉朝,后五胡擾亂前秦,。” 本章就383年淝水之戰(zhàn)后東晉的演變進行綜合闡述,。即383年到420年這37年的歷史,。 一、 東晉以淝水戰(zhàn)之勝北伐收復(fù)失地 383年淝水之戰(zhàn)東晉勝利到420年東晉禪讓于劉宋,,共37年歷史,。 太元八年,383年東晉淝水之戰(zhàn)的勝利,,終結(jié)了前秦南下的入侵,,延續(xù)了東晉王朝的命脈。謝安乘前秦崩潰,,使謝石,、謝玄等率諸將北伐。 在東起淮,、泗,,西迄荊、湘延綿千里間,,東晉連續(xù)展開對秦軍展開攻擊,。西線戰(zhàn)事主要由桓沖及桓石民指揮,東線則由謝安,、謝玄負責(zé),。 1,、東晉在西線發(fā)起反擊 建元二十年(東晉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正月,,桓沖命上庸(郡治今湖北竹山西南)太守郭寶攻拔魏興(郡治今陜西安康西北),、上庸、新城(郡治今湖北房縣)三郡.命竟陵(郡治今湖北鐘樣)太守趙統(tǒng)進攻襄陽(湖北襄樊),。四月,,趙統(tǒng)在繼任荊州刺史桓石民(桓沖于二月卒)的支援下,擊敗秦荊州刺史都貴,。都貴退屯魯陽(河南魯山),,襄陽又為東晉所有。同時,,晉廣威將軍,、河南太守楊佺期(楊亮子)又進據(jù)成固(在今陜西漢中),擊敗秦梁州刺史潘猛,。楊佺期乘勝推進,,又敗秦將竇沖等部。五月,,“秦洛州刺史張五虎據(jù)豐陽(陜西山陽)來降”,。 東晉梁州刺史楊亮率眾五萬“伐蜀“,“遣巴西太守費統(tǒng)等將水陸兵三萬為前鋒”,,近逼成都,。秦益州刺史王廣遣巴西太守康回等拒之??祷乇鴮覕?,七月,退還成都,。秦梓潼太守壘襲以倍城(四川綿陽東北)降晉,。十二月,秦梁州刺史潘猛放棄漢中(郡治今陜西漢中東),,退奔長安,。困守成都的秦軍更加孤立無授,秦軍在四川的處境更加困難,。次年(385年)二月,,秦益州刺史王廣以蜀人江陽太守李丕為益州刺史鎮(zhèn)成都,自領(lǐng)“所部奔還隴西(郡治今甘肅隴西南),,依其兄秦州刺史(王)統(tǒng),,蜀人隨之者三萬余人”。四月,,東晉蜀郡太守任權(quán)攻拔成都,,斬秦益州刺史李李丕,,“復(fù)取益州”。至此(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春,,梁、益二州再次為東晉所有,。 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春.經(jīng)過一年的西線戰(zhàn)事,,氏族前秦勢力徹底退出了巴蜀和漢中地區(qū),地處西南的粱,、益二州就此為晉所有,。東晉開始壓迫前秦政權(quán),在西線對前秦具有相當(dāng)?shù)膬?yōu)勢,。 2,、東晉東線進行的反擊 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春,東晉鷹揚將軍劉牢之攻占譙城(安徽毫縣),,取得了北伐的橋頭堡,。夏,四月,,劉牢之進兵至鄴,,八月.東晉太保謝安奏請“開拓中原,以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鋒都督,,帥豫州刺史桓石虔等伐秦”。謝玄受命后,,率所部迅速攻占下邳(江蘇睢寧西北)。秦徐州刺史趙遷棄彭城(江蘇徐州)而走,,謝玄兵不血刃,,迅即占領(lǐng)這一戰(zhàn)略要地。彭城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秦軍不戰(zhàn)而逃,,顯見軍心不穩(wěn),人懷恐懼,,前秦軍隊已成驚弓之鳥,。 以謝玄為前鋒都督率晉軍主力從安徽向山東方向挺進,對前秦實施戰(zhàn)略包圍,。并率冠軍將軍桓石虔徑造渦,、潁,經(jīng)略舊都,。又親帥晉師于彭城,。九月,,謝玄遣彭城內(nèi)史劉牢之攻打前秦兗州刺史張祟,“祟棄鄄城棄燕”,。劉牢之占據(jù)鄄城(秦兗州郡治),,兗州歸晉,河南城堡皆來歸附,。 秦軍毫無戰(zhàn)斗力,,晉軍所向披靡,太保謝安受到鼓舞,,“上流自求北伐”,。不久.東晉朝廷任命謝安為“都督揚、江等十五州諸軍事,,加黃銥”,。由謝安全面負責(zé)北伐事宜,對前秦及新建立的后燕全面出擊,。十月,,東晉前鋒都督謝玄遣陰陵太守高素攻打秦青州刺史苻朗,軍至瑯邪,,苻朗據(jù)州降晉,。至此,兗,、青二州為東晉占有,,山東已經(jīng)是東晉的天下了。而后,,對河南,、河北發(fā)起進攻,同時將矛頭指向后燕慕容垂,。 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劉牢之兵達訪頭(河南浚縣西南),,試圖北進攻占鄴城,。當(dāng)時,后燕慕容垂正用重兵圍困據(jù)守鄴城的符丕,,劉牢之有所顧慮,,“盤桓不進”。后來,,劉牢之攻擊后燕黎陽(河南??h東北)太守劉撫于孫就柵,準(zhǔn)備奪占這一戰(zhàn)略要地,,然后進攻鄴城,。后燕慕容垂深感事關(guān)重大.留下慕容農(nóng)繼續(xù)圍攻鄴城,,親自率大軍援救黎陽太守劉撫。劉牢之部與慕容垂部展開激戰(zhàn),,由于劉牢之驕傲輕敵,,為慕容垂所敗,“時苻堅子丕據(jù)鄴,,為慕容垂所逼,,請降,牢之引兵救之,。垂聞軍至,,出新城北走。牢之與沛郡太守田次之追之,,行二百里,,至五橋澤中,爭趣輜重,,稍亂,,為垂所擊,牢之?dāng)】?,士卒殲焉。牢之策馬跳五丈澗,,得脫”,。劉牢之率所部退屯黎陽,幕容垂“復(fù)還業(yè)”,,繼續(xù)圍困鄴城苻丕,。東晉無意繼續(xù)北伐,東線攻勢也就告一段落,。 遣淮陵太守高素以三千人向廣固,,降堅青州刺史苻朗。又進伐冀州,,遣龍驤將軍劉牢之、濟北太守丁匡據(jù)碻磝,,濟陽太守郭滿據(jù)滑臺,,奮武將軍顏雄渡河立營。堅子丕遣將桑據(jù)屯黎陽,。玄命劉襲夜襲據(jù),,走之,。丕惶遽欲降,,玄許之,。丕告饑,,玄饋丕米二千斛。又遣晉陵太守滕恬之渡河守黎陽,,三魏皆降,。 兗、青,、司、豫即平,,加玄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 東晉對前秦的攻擊至此結(jié)束了,。 3、東晉北伐取勝的重要原因就是內(nèi)部和睦,,聚積力量對抗外敵,。 二、內(nèi)部各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訌 但隨著外部壓力的減輕,,其內(nèi)部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即有來自外部,也有來自內(nèi)部的,。來自外部的是:北方軍事威脅,,因淝水之戰(zhàn)而解除.且出現(xiàn)了北征的機會。東晉內(nèi)部的各種矛盾又突現(xiàn)出來了,。 1、氏族矛盾導(dǎo)制桓,、謝氏族相繼退出歷史,。 東晉主孝武帝懼怕聲望太高的謝安,對功高不賞的謝氏疑慮加深,乃用同母弟會稽王司馬道子排斥謝安,迫他離開朝廷中樞。 謝氏必須考慮自處之道,;桓,、謝二族的權(quán)力在新形勢下應(yīng)當(dāng)有所調(diào)整,以期繼續(xù)維持平衡,。謝安以謙退的氣度,,處理由這些因素引起的權(quán)力沖突.取得了暫時的效果。 淝水戰(zhàn)后不久的384年,,桓沖死,,“桓沖聞謝玄等有功,自以失言,,慚恨成疾,;二月,辛巳,,卒,。”桓氏子弟中以威望言.本無人足以代替桓沖居分陜之任,。而此時“朝議欲以謝玄為荊,、江二州刺史?!?,謝安明智地排除了用謝玄代桓沖位,以逐桓氏勢力的朝議,,而用三桓居三州之任,;桓石民較有才望,以之為荊州刺史,;桓石虔勇猛有軍功,,居險遠恐有難制之虞,乃按豫州刺史,;原豫州刺史桓伊改授江州刺史,。這樣桓謝得以相安無怨,上,、下游的大局穩(wěn)定了,。使桓氏盡有荊、江,、豫,。由于謝安的正確處理桓沖去世后的政治困境,使東晉謝,、桓矛盾得緩和,同時謝氏北府兵北征,桓石虔西府兵按慣例應(yīng)協(xié)同作戰(zhàn),?;甘菀阅笐n去職,當(dāng)末果行,,暫時繼任西府的原為桓氏舊將的豫刺朱序出軍,,受謝玄節(jié)制。到此為止,,謝安處置得當(dāng),,晉室國運也就因之延緩。 從朝庭方面來看,,在門閥政治下隱忍已久的孝武帝司馬曜在前秦南侵期間的太元八年(383年)九月便以胞弟瑯玡王司馬道子錄尚書六條事,。以分謝安之權(quán)。 這種來自孝武帝,、司馬道子為代表的司馬氏皇權(quán)向士族門閥的挑戰(zhàn),。也是謝氏面臨的重大政治危機。當(dāng)時太原王氏的王國寶"遂間毀安焉"間帝,、謝關(guān)系 ,,再加上謝安本有名士情結(jié),不愿爭權(quán)奪利,,便作出讓步,,于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請以徐交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鋒都督北征,自己也離京師出駐廣陵,,以避其禍,。遠離正在醞酸中的東晉主相沖突。八月,,謝安去世,。司馬道子繼其為相,順理成章地成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 隨著謝安被排擠及死去,,謝玄也不能自安于北府之任,,加以北伐失利和疾病的原因,于第二年,,即太元十二年(387年)正月解除兵權(quán),,退就會稽內(nèi)史,出讓北府兵權(quán),。一年后去世,,他所節(jié)制的徐,、青、兗三州也先后被司馬道子(兼領(lǐng)徐州刺史)和譙王司馬恬(青,、兗二州刺史)這兩位皇室成員瓜分,。 謝玄的引退標(biāo)志著陳郡謝氏的門閥政治落下帷幕,也意味著孝武帝完成了皇權(quán)的收回,。 統(tǒng)治階級滿足于偏安的局面,沒有恢復(fù)失地的要求和決心,以致不能擴大戰(zhàn)果,乘勝逐北,收復(fù)中原,使收復(fù)的失地得而復(fù)失,。 史學(xué)家田余慶對此的解讀是:“如果桓沖不死,桓,、謝矛盾在淝水大捷之后終將爆發(fā)而為大亂,,因而桓沖令譽也就難得保持?;笡_死,,保全了令譽,也使桓,、謝矛盾暫得緩和,,所以說此死賢于讓揚。 ” 陳郡謝氏,,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頂級門閥之一。陳郡謝氏起家于魏晉時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至偉的貢獻,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dāng)軸士族,?!颁撬畱?zhàn)”在后方指揮的謝安,在前方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是謝石,、謝玄,、謝琰。是東晉的最后一個”當(dāng)軸士族”的代表,。 2,、“主相相持”的政治格局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在位時,實權(quán)掌握在太原王氏和陳郡謝氏手中,。后來,,孝武帝大婚,迎娶的是太原王氏王濛的孫女王法慧為皇后,,其弟司馬道子也迎娶了太原王氏王坦之的侄女為王妃,,這使得太原王氏的影響力大大增強,影響著東晉朝廷后期的格局,。 淝水之戰(zhàn)后,,隨著謝安,、謝玄等相繼離世,陳郡謝氏也就離開了東晉政治視野,,他們的政治真空被司馬道子和司馬怡這兩位皇室成員所瓜分,。太原王氏也開始走向東晉政治舞臺。 司馬道子的擴張,,孝武帝和司馬道子之間,也就是主相之間出現(xiàn)更大的權(quán)力沖突,。 盡管孝武帝實現(xiàn)了親政,,“威權(quán)己出” ,但他顯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孝武帝與其弟司馬道子一起沉湎酒色,,把宮廷搞的烏煙瘴氣,又信奉佛教,,寵幸僧尼,,朝政日益昏暗。然而,,在孝武帝和司馬道子“酣歌為務(wù)”的表面下,,兄弟之間卻潛藏著深刻的矛盾,從而形成了太元后期的“主相相持”格局,。 “主相相持”直接表現(xiàn)為外戚太原王氏內(nèi)部的矛盾,。即孝武帝為代表的王皇后出身的王恭一系和司馬道子為代表的瑯玡王妃出身的王忱(弟)、王國寶(兄)一系之間的斗爭,。 侍中王國寶奸佞而善于諂媚,,得到了司馬道子的寵愛,他在背后鼓動朝臣聯(lián)名上奏給孝武帝,,請求擢升司馬道子為丞相兼揚州牧,,假黃鉞,并加以特殊的禮儀,。護軍將軍車胤說:“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當(dāng)陽,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豈得為周公乎!望實二三,,并不宜爾,,必大忤上意!”于是托辭有病,,不署其事,。奏章呈上后,,孝武帝勃然大怒,而夸獎車胤有自己的節(jié)操,,“而甚嘉胤”,。 瑯琊王司馬道子依仗自己得到孝武帝的寵愛而驕橫強蠻,過于放縱自己,,每次陪同孝武帝宴飲,,都喝得酩酊大醉,有時竟然對孝武帝連應(yīng)有的禮節(jié)與尊敬都沒有了,,孝武帝越發(fā)不滿,,又怕母親李陵容傷心,只得隱忍不發(fā),。 太原王氏雖繼陳郡謝氏而興,,但既無人才亦無事功,不足以制約皇權(quán)并維持政局的平衡,,只有分別依附司馬氏而貪圖門戶利益,,這與此前的如謝、桓等門閥政治格局不可同日而語,。司馬道子成為宰相后,,權(quán)勢越來越大,袁悅之更勸司馬道子專攬朝政,,王恭乃請孝武帝殺袁悅之,。 此時,中書侍郎范寧,、徐邈幾次進獻忠言,,當(dāng)面指責(zé)痛斥奸邪之輩。王國寶是范寧的外甥,,范寧尤其痛恨他阿諛諂媚的行徑,。袁悅之深受司馬道子的寵愛,王國寶讓袁悅之請尼姑妙音寫信給太子司馬德宗的母親陳淑媛,,說:“王國寶忠實又謹慎,,可以親近信任?!?/p> 孝武帝知道這件事情后,,大發(fā)雷霆,便托以它罪殺袁悅之于市中,,“既而朋黨同異之聲,,播于朝野矣”。 主相之間的矛盾由于袁悅之被殺而公開化了,,這是太元十四年(389年)十一月的事,。淝水之戰(zhàn)已去六年矣,! 袁悅之死于市,王國寶異??謶?,和司馬道子一起誣陷范寧,把他逐出朝廷,,貶為豫章太守,。范寧走的時候,上了一道奏章說:““臣聞道尚虛簡,,政貴平靜,,坦公亮于幽顯,流子愛于百姓,,然后可以經(jīng)夷險而不憂,乘休否而常夷,。先王所以致太平,,如此而已。今四境晏如,,烽燧不舉,,而倉庾虛秏,帑藏空匱,。古者使人,,歲不過三日,今之勞擾,,殆無三日休停,,至有殘刑翦發(fā),要求復(fù)除,,生兒不復(fù)舉養(yǎng),,鰥寡不敢妻娶。豈不怨結(jié)人鬼,,感傷和氣,。臣恐社稷之憂,積薪不足以為喻,。臣久欲粗啟所懷,,日復(fù)一日。今當(dāng)永離左右,,不欲令心有余恨,。請出臣啟事,付外詳擇,?!毙⑽涞鄄杉{了一些他的建議,。 太元十四年(389年)六月和太元十五年(390年)正月,鎮(zhèn)江陵的荊州刺史桓石民和鎮(zhèn)京口的青,、兗二州刺史譙王司馬恬相繼死去,,對上下游的爭奪遂成為主相相持的焦點。江陵,、京口兩藩分別為王忱和王恭所得而兩王分利,,到太元十五年(390年)八月,司馬道子又以其同黨庾楷為豫州刺史,。 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王忱病死于荊州刺史任上,孝武帝為奪回荊州與其弟司馬道子爭鋒相對,。司馬道子欲以王國寶繼其弟為荊州刺史,,孝武帝自然不樂見,他迅速采取行動,,不經(jīng)司馬道子所控制的吏部銓選,,以“中詔”任命心腹近臣殷仲堪為荊州刺史。 與此同時,,孝武帝還任命"以才學(xué)文章見昵" 的郗恢代替以老病退的朱序為雍州刺史,,鎮(zhèn)守襄陽。透過這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孝武帝在主相相持中占了上風(fēng),。 孝武帝的皇后王法慧,于太元五年(380年)去世,,此后未再立后,,而寵幸淑媛陳歸女和張貴人。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二十日,,孝武帝在后宮清暑殿中與張貴人一起喝酒,。孝武帝喝高了,對張貴人開玩笑說:“你年近三十,,美色大不如前,,又沒生孩子,白占著一個貴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廢了你,,另找個年輕貌美的姑娘?!睆堎F人聽了后內(nèi)心妒火中燒,,而爛醉如泥的孝武帝毫無察覺,玩笑越開越厲害,張貴人遂起殺心,。她先讓孝武帝周邊的宦官們也喝醉,,等孝武帝和宦官們紛紛醉倒睡去后, “使婢以被蒙帝面,,弒之,,重賂左右,云”因魘暴崩”,。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即死,時淝水戰(zhàn)后13年,。 東晉隆安元年,,即397年,皇太子司馬德宗即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的智力殘疾程度甚于晉惠帝,自然也不會追究父皇之死,。 史學(xué)家呂思勉懷疑孝武帝以酒后戲言而被張貴人所弒乃真兇散布的謠言,,但他被宮人弒殺應(yīng)屬無疑,從而暗示孝武帝之死很可能是司馬道子父子及其黨羽王國寶等人策劃的陰謀,。 司馬曜死后,謚號孝武皇帝,,廟號烈宗,,與孝武定皇后王法慧共葬于隆平陵(今南京鐘山之梅花山)。 孝武帝死后,,東晉權(quán)力的爭奪繼續(xù)進行,,終于將東晉推向滅亡。 三,、權(quán)力之爭是東晉滅亡的最后推手 1,、晉安帝司馬德宗時期 司馬德宗(382年—419年),字安德,,晉孝武帝司馬曜長子,,晉恭帝司馬德文同母兄。東晉的第十位皇帝,,397年―419年在位,。 母親是陳歸女(后追尊為德皇太后)。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日(387年9月16日),,司馬德宗被立為太子,。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396年11月6日),晉孝武帝駕崩,,同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太子司馬德宗繼位,,次年正月改年號為隆安,立妃王神愛(王羲之的孫女)為皇后,。 安帝愚笨,,不擅長說話,據(jù)《晉書·帝紀(jì)第十》記載他甚至連冬夏都無法區(qū)別,。因此安帝繼位后東晉皇帝的權(quán)力大大下降,,朝外許多將軍實際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內(nèi)的權(quán)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會稽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主持。 母弟瑯琊王司馬德文常待左右,,以行進節(jié)制,。先帝又以王恭總領(lǐng)青、兗等州的軍務(wù),,殷促堪總領(lǐng)荊,、益、寧等州的軍務(wù),,以箝制司馬道子,。 隆安元年,397年,,兗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qū)ι袝笃蜕渫鯂鴮毜炔粷M而領(lǐng)兵造反,,安帝不得不殺王國寶來平息這場叛亂。 隆安二年(398年),鎮(zhèn)守京口的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及廣州刺史桓玄等人相繼再次起兵,,反對當(dāng)權(quán)的司馬道子, 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平定,王恭被殺,。經(jīng)過復(fù)雜的斗爭后,長江中游地區(qū)為桓溫之子桓玄割據(jù),下游的京口和江北地區(qū)為北府將領(lǐng)劉牢之控制,東晉朝廷的轄區(qū),只剩下江南一隅,賦稅兵徭皆于江南八郡,。 渡江稍晚而在東晉政治上沒有地位的北方大族孫恩、盧循利用農(nóng)民的不滿,,用五斗米道組織群眾發(fā)動起義,。公元400年,孫恩攻會稽,,401年,,攻浹口、臨海,、廣陵,,晉軍多次戰(zhàn)敗。 元興元年(402年),孫恩的叛軍威脅建康,,并圍困建康,,城內(nèi)爆發(fā)饑荒。后孫恩戰(zhàn)敗身亡,。割據(jù)江,、荊的桓玄利用孫恩起義的機會,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廢殺司馬道子,、元顯父子,自封為丞相,、太尉,。從此成為東晉的實際統(tǒng)治者。同年秋又自號楚王,、大將軍,。 桓玄于404年1月1日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楚,,降安帝為平固王,。1月19日,安帝被遷至潯陽,。3月24日,,劉裕舉兵攻桓玄,桓玄軍隊大敗,?;感栋驳厶油辍?月19日,,桓玄被殺,安帝復(fù)位,。但好景不長,,6月26日桓玄的將軍桓振自鄖城(今湖北安陸)進攻江陵,并陷江陵,,自稱荊州刺史,。安帝被俘。建威將軍劉懷肅因而領(lǐng)兵進攻桓振,,并與桓振于沙橋(今湖北江陵西)大戰(zhàn),。桓振兵力雖少,,但士兵們都奮力作戰(zhàn),,桓振勇冠三軍,每次交戰(zhàn)都怒目進擊,沒有人敢阻擋他,。劉毅亦派了廣武將軍唐興協(xié)助劉懷肅,,當(dāng)時桓振酒醉且受了箭傷,于是唐興成功收服江陵,,而桓振這位桓家勇將也戰(zhàn)死于沙場,,死于唐興之手。 405年3月2日安帝才脫離叛軍之手,。出身寒門的將領(lǐng)劉裕起兵趕走桓玄,,恢復(fù)晉安帝皇位,掌握了東晉大權(quán),。 桓玄的叛變最終摧毀了東晉皇權(quán),,劉裕成東晉最大贏家,為劉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 義熙五年(409年),,劉裕出兵北伐,率北府兵攻南燕,,屢戰(zhàn)屢勝,,奪得了淮北河南大片土地,進一步提高了威望。到410年俘虜南燕皇帝慕容超,,滅南燕,,占領(lǐng)山東等地。但同時廣州刺史盧循又反,,乘劉裕北伐之機向建康進發(fā),。到410年夏建康再次戒嚴。劉裕班師南下后才解決了建康的危機,。411年,,盧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殺。義熙九年(413年),劉裕在攻滅盧循農(nóng)民軍,,繼而遣將入蜀,,滅割據(jù)成都的譙縱,然后大舉北伐,,于義熙十三年(417年)滅掉建都長安的后秦,,這是東晉歷次北伐中戰(zhàn)果最大的一次。 但劉裕急于回建康篡奪皇位,,安排只有12歲的次子劉義真率兵1萬坐鎮(zhèn)長安,,不久,關(guān)中就被匈奴赫連勃勃攻占了,。劉?;氐浇?,受封為宋王,420年,,代晉稱帝,,國號宋,自后也就只想做偏安江南的皇帝了,。 義熙十五年(418年)一月二十八日,,劉裕派王韶之殺害晉安帝“安帝之崩也,高祖使王韶之與帝左右密加鴆毒,?!?晉安帝即駕崩于東堂,時年三十七歲,。 劉裕本人有意自稱皇帝,,但由于圖讖所言“昌明(晉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劉裕為符合圖讖所言,,便于立司馬德文為皇帝 ,,是為晉恭帝,次年改年號為元熙,。 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庚申日,,葬晉安帝于休平陵,陵址位于今江蘇省江寧縣的蔣山,。 2,、晉恭帝司馬德文時期 司馬德文(386年-421年11月2日),字德文,, 即晉恭帝,,東晉最后一位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次子,,晉安帝司馬德宗之弟,,母為淑媛陳歸女。司馬德文初封瑯邪王,,之后歷任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司徒,、錄尚書六條事等官職。 晉安帝被桓玄所廢時,,司馬德文與晉安帝都居于潯陽;桓玄敗死后被遷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劉裕殺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年號元熙,。元熙二年六月壬戌(420年7月5日),,劉裕見時機成熟,命令黨徒傅亮草擬好禪位詔書,,入宮逼迫司馬德文謄抄,。司馬德文欣然接受,執(zhí)筆抄寫詔書,,并對左右說:“桓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將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書赤紙為詔。兩天后,,司馬德文退居到瑯邪王府,,百官向晉帝告別,東晉至此滅亡,。 劉裕登位后,,降司馬德文為零陵王,把他遷到秣陵,,正朔,、車駕、衣服等都依晉朝規(guī)格,,由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看管,。 永初二年(421年)九月,劉裕命令瑯琊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回去又難以交代,,就嘆道:"要毒殺主君去讓自己活下去,,不如死了!"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盡。劉裕聞訊大怒,。于十一月十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親兵暗暗跟在后面。褚皇后聽到兄長來了,,出外相見,。親兵乘機越墻進入司馬德文室內(nèi),,將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飲,。司馬德文搖頭拒絕說:"佛教教義中說,,人凡自殺,轉(zhuǎn)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便將他挾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臉面,用力扼死,,然后跳墻而去,。司馬德文被殺后, 謚號恭皇帝,,十一月辛亥(12月16日),,葬于沖平陵,劉裕帶領(lǐng)文武百官親臨送葬,。 司馬德文死時,,時年36歲,死后葬于沖平陵,。 四,、東晉滅亡的原因 東晉, 317年立國,,420年滅國,。歷時204年。而383年那場淝水之戰(zhàn)后,,大局相對的穩(wěn)定下來,。但最終為何短短32年就走向滅亡,究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原因: 1,、君臣偏安,耽于逸樂 晉室南遷后,君臣偏安于南方小康局,。并認為有長江天險,依之可守,。特別是淝水之勝,,更強化了這種認識。及時行樂,不思進取,。 2,、豪門政治, 相互傾扎 東晉軍政大權(quán)被豪門大族相繼把持,具有壟斷特征,。且豪門間也相互傾扎,,如謝、桓間的斗爭,。當(dāng)然最后因晉相謝安的政治智慧得到很好的處理,。謝氏、桓氏在皇權(quán)下“功高不賞”,,且與帝及王氏閥門的斗爭中退出政治中心,。隨著謝安等的退出,晉就此日益走向衰亡,。 3,、皇權(quán)無威,黨爭伐異 東晉皇權(quán)無威,,皇帝掌握不住將相,,相互猜疑,內(nèi)斗,。長期處于“主相之爭”的局面,。荊、揚之爭無時或了因此握軍柄之將帥往往擅權(quán)專恣,舉兵作亂,,如王敦,、蘇峻、桓溫,、桓玄等皆然,,是以政局動蕩不安,國家元氣受損,,而劉裕最終也以平桓玄之亂起家,,篡晉自立,終結(jié)了東晉政權(quán),。 劉裕以禪讓的方式結(jié)束東晉,,客觀上社會動蕩相對較小,歷史進入南北朝,。而北方則處于后五胡之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