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時間一直在讀《莊子》,本來今天想寫《齊物論》,,但是對于莊子的精妙,,對于宇宙和大道的認知,怕自己講不清楚,,反而貽誤大家,,當然也怕貽笑大方。順手翻到《應帝王》的時候,,突然有了點感覺,,其實這里講的也和齊物有關。 下邊是《莊子》里最有名的故事之一,估計很多人也都看到過,。因為故事太長,,就不全文復制了,有興趣的朋友自行搜索吧,。 這個故事是關于列子,、壺子和季咸的。季咸是鄭國一位有名的巫師,,他知道人的生死存亡和禍福壽夭,,所預卜的年、月,、旬,、日都準確應驗,仿佛是神人,。鄭國人見到他,,都擔心預卜死亡和兇禍而急忙跑開。列子見到他卻內心折服如醉如癡,,回來后把見到的情況告訴老師壺子,,并且說:“起先我總以為先生的道行最為高深,如今又有更為高深的巫術了,?!?/span> 壺子對列子說:你才更我學了多長時間,我教給你的還都是道之外的東西,,你還沒入道呢,。你現(xiàn)在只是學到點皮毛,還要去看相,,讓別人洞察你,,讓自己的意識被人控制。這樣,,你把那人叫來,,給我看看相吧。 第二天,,列子把季咸一起叫來給老師壺子看相,。看完之后,,季咸跟列子說:完了完了,,你的老師面如死灰,離死不遠了,,快準備后事吧,。 列子聽了很難過,回去向壺子如實稟告,壺子說我剛才是吧寂然不動的心境顯露給他看,,他恐怕只能看到我閉塞的生機,。你再把他叫來給我看。 季咸第二次看了以后說,,你的老師碰到我很幸運啊,,我只看了他一眼就不一樣了,今天他的病癥已經輕了,,應該有救。之后壺子對列子說:季咸進來的時候,,我把生機從腳跟發(fā)到全身,,稍微露了一點出來。你讓他明天再來看,。 第三次季咸見到壺子,,拔腿就跑。壺子說,,列子,,你趕緊把他追回來。列子追出去發(fā)現(xiàn),,早就沒影了,。之后壺子對列子說:起先我顯露給他看的始終未脫離我的本源。我跟他隨意應付,,他弄不清我的究竟,,于是我使自己變的那么頹廢順從,變的像水波逐流一樣,,所以他逃跑了,。” 故事基本講完了,,其實,,這個精彩的故事的文眼和結尾在最后幾句: 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無與親。雕琢復樸,,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哉,一以是終,。(《莊子·應帝王》) 就是經過此事以后,,列子回到家里,做一個讓自己返璞歸真的普通人。幫著老婆燒火做飯,,老婆讓往東就往東,,讓往西就往西,讓做飯就做飯,。喂豬的時候想對待老師一樣認真,,經過三年,列子對于各種世事不分親疏沒有偏私,,過去的雕琢和華飾已恢復到原本的質樸和純真,,像大地一樣木然忘情地將形骸留在世上。雖然涉入世間的紛擾卻能固守本真,,并像這樣終生不渝,。 莊子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呢?又想說明什么呢,?難道是讓我們回歸到行尸走肉的狀態(tài)嗎,? 《應帝王》這一篇,從大意來講是關于“如何做主人”的討論,。在古代,,很多謀略家都把這一篇視為道家人士指點江山的總綱。 那有點遠了,,現(xiàn)在沒有了帝王,,也沒有了什么主仆。但是我們是不是該考慮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做自己的主人,,面對復雜的世界,到底該如何應對,? 南懷瑾在《莊子諵嘩》里說:列子回家給太太做飯,,“于事無與親”,這是應帝王的第一個秘訣,,入世的秘訣,。有道之士到這個世界做人做事,做任何事都是無與親,,不親,。不親是什么?就是佛學里的不執(zhí)著,,不抓得很牢,。對自己的生命更不要抓得很牢。年紀大了,,總有一天再見,;再見就再見,,沒有什么關系,一切聽其自然,,萬事不執(zhí)著,,這樣才能夠入世。 說到這,,可能很多朋友還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換個角度來看。你可以試想一下,,身邊的朋友里,,你覺得哪個是最有魅力的?呵呵,,當然是除了發(fā)花癡的那種,。應該是那種不會因為你的缺點(比如又丑又窮)瞧不起你,也不有求于你,,不會拍你馬屁,也不會把你罵的狗血噴頭,,該聊天聊天,,該喝茶喝茶,該辦事辦事,,而沒有因為你的美丑,、窮富、對他是否有價值而有分別心,。 為什么我在一開始說,,這篇文章和齊物論也有關系,其實就是說的關于分別心,。 列子后來成為了神仙一樣的人物,。在家修行的三年,劈柴的時候認真劈柴,,喂豬的時候認真喂豬,,對待老婆沒有憎恨、分別,,沒有認為:兒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對誰都一樣尊重,,沒有了分別心,。 可能這和現(xiàn)代很多人說的生活禪有些類似吧。 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來自于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有了羨慕,、嫉妒、恨,,有了有用,、沒用,討厭,、巴結,。 沒有了分別心,就是萬物齊平,,那就是自然本來的樣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將心注入每一個當下,,活出生活的美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把復雜的世界變簡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