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直接描繪自己的理想生活,,那么他的外孫王蒙畫的《稚川移居圖》則是間接地借用稚川的晚年生活作為他的理想境界。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又號香光居士,,浙江吳興人,生年不詳,,卒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 畫中的葛洪,字稚川,,是晉朝道教學(xué)究。江蘇可容人,,出身于江南士族,,早年發(fā)奮讀書,積極入世,,但西晉司馬氏政府政權(quán)對江南士族存有戒心,,將他們列于禁考之列。年輕的葛洪曾在鎮(zhèn)壓石冰起義中立過戰(zhàn)功,,本應(yīng)受祿,,卻以“了不論戰(zhàn)功”而告終?!鞍送踔畞y”和同僚蒙難,,更使他痛感榮祿之利“須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東晉咸和元年,年近半百的葛洪僅僅身任僚佐之類的卑職,。他已別無他求,。(《晉書本傳》)。 羅浮山位于今廣東博羅縣境內(nèi)東江之濱,,盛產(chǎn)丹砂,。咸和二年,(327年),、稚川攜子侄南下經(jīng)廣州入此山,?!吨纱ㄒ凭訄D》正是描繪他們?nèi)肷降那榫埃焊鸷橐恍芯湃苏刂閸缟降老蛄_浮山的腹地盤旋而入,葛洪立于木橋上,,手撫馱著書卷的黃鹿,,似乎在浮想沉思,面朝身后的家眷,,將橋上和橋下的人構(gòu)成統(tǒng)一的整體,。鹿是求仙得道者的坐騎,畫家以鹿點明了葛洪的思想和身份,,構(gòu)思巧妙,。葛洪的前面,一仆人背著煉丹用的工具,,最前面的兩個挑夫卸了書擔,,席地而歇,表現(xiàn)了旅途的艱辛,,人物用筆簡帥,,疏朗。古代山水畫的點景人物多以盤車行旅,,踏青游賞,、高士深隱為主,這幅作品的點景人物的活動恰到好處地深化了山水畫的主題思想,,刻畫出封建社會失意文人的精神狀態(tài),。人物背景是山巒起伏,生機盎然的羅浮山,。深處的草堂是葛洪的歸宿,,一條山澗轉(zhuǎn)過幾個山丘,在葛洪背后跌落下來,,靜靜地積了個深潭,,又緩緩向下流逝。周圍的山石用渴筆勾出外形,,再用牛毛皴和解索皴表現(xiàn)石紋,,然后用淡墨青赭渲染,墨色渴中見潤,,牛毛皴是王蒙貫用的皴法,,筆鋒?開,筆跡細密,,散而不亂,,形同牛毛,解索皴狀似解開的麻繩,,呈自然彎曲,,是從董源的披麻皴脫穎而出,。畫中雜樹茂密,微微生風,,用花青和赭石染夾葉,,樹石層層相疊,而不作機械堆砌,,緊密中透出靈巧,。在構(gòu)圖上,畫家別具匠心,,畫面在給人造成蔥郁蒼翠,、清氣撲面的視覺感受外,以空白留出天和水,,也各盡其妙,。留天,易于題款,,留水,,獨襯出葛洪的身影。畫家沒有借助畫大量的云霧表現(xiàn)畫面的空間,。而是以近濃遠染的的方法,,層層向畫面縱深推進,遠處的山腰略虛,,同樣表現(xiàn)出繪畫的空間感,放眼望去,,一派晴秋的山色,。 古代畫家十分注重山水畫和作者本身精神氣的統(tǒng)一性,北宋山水畫家郭熙說:“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fā),,以煙云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云而秀媚?!保ā读秩咧隆?王蒙的這件作品,,也正是顯現(xiàn)出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表現(xiàn)返樸歸真的道家思想,。 王蒙的畫風直接受趙孟頫的影響,,黃公望的影響,自成密體一格,,另外,,草木蒙籠的江南水色也滋潤了他的獨特畫風,,無論是皴法,還是構(gòu)圖,,均統(tǒng)一在蒼郁,、繁茂和恬靜的風格中。 值得說的是,,畫右上方的題款:“葛稚川移居圖”,、“予昔年與日章畫與圖,已數(shù)年矣,。今重觀之,,始題其上。王明識,?!笨磥恚@是王蒙隱居黃鶴山以前的作品,。時年近40歲,。自王蒙隱居起,其作品大都署號,。這應(yīng)是王蒙早期的代表作,,正是形成繁密風格的時期,他并沒有去過羅浮山,,畫中的景物得自于對浙北丘陵山區(qū)的感受,。再根據(jù)產(chǎn)丹砂山區(qū)地貌的特征。畫中的山以石質(zhì)為主,,區(qū)別于他所畫的許多江南土質(zhì)山,。因而這件作品對自然景物刻劃之微是很難的。王蒙在作這幅畫時的心境與處境與當年的葛稚川有許多共鳴之處,。元末江南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張士誠降元后,,王蒙在張氏屬下做過理問、長史之類的小官,,此時已年近四十,,不久“遇亂”斷了仕途,旋即隱于黃河山,。(在今余杭縣東北)在山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隱居生活的山水畫,。 然而,遺憾的是,,與葛洪不同,,王蒙并沒有把隱居了30年黃鶴山作為自己的歸宿,明初洪武年間,,王蒙又登上了宦海浮云,,出任山東泰安知州,,并常去任左丞相的胡惟庸上觀常書畫,最后因受胡案牽累,,病死獄中,,卒年80有余。(潘瑋萱寫於上?!?/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