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白毛夏枯草 【拉丁名稱】Ajuga decumbens Thunb. 【別 名】白毛過冬青,、筋骨草,、夏枯草,、白花夏枯草、金瘡小草,、雪里青,、土犀角、見血青,、白頭翁,、石灰菜,、紫背金盤、破血丹,、退血草,、散血草。 【所屬類別】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綱:菊亞綱—目:唇形目—亞目:唇形科 白毛夏枯草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筋骨草,。 【分布區(qū)域】產(chǎn)浙江,、江蘇等地。 【藥用部分】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 【性 味】苦,,寒。 【歸 經(jīng)】入肺經(jīng),。 【功 效】清肺止咳,,利膽退黃,涼肝息風(fēng),,軟堅散結(jié),。 【主 治】治氣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腫痛,,疔瘡,癰腫,,跌打損傷,。 【臨床應(yīng)用】 1、 用于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等癥,。 本品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咽喉紅腫疼痛,甚至有發(fā)熱者,,單用本品一兩,,煎服,即有良好的功效,;用治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可與化痰止咳藥如前胡,、佛耳草、枇杷葉等配伍應(yīng)用,。 2,、 用于熱癤腫痛等癥,。 本品性味苦寒,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涼血消腫,,用治熱癤癰腫等癥,除煎湯內(nèi)服外,,亦可用鮮草搗爛外敷,。對于外傷出血,可用干草研粉,,撒布包扎,;用治血瘀腫痛,以鮮草適量,,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筋骨草、白毛過冬青,、白花夏枯草,、白毛夏枯草(洗凈,曬干,,切碎用) 【用量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打汁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含漱。 【文獻(xiàn)論述】 1,、《本草拾遺》:主金瘡止血,,長肌,斷鼻中衄血,,取葉挼碎敷之;亦煮服斷血瘀及卒下血,。 2、《綱目拾遺》:專清肝火,。 3,、《本草再新》:清火開氣。 4,、《植物名實圖考》:養(yǎng)筋,,和血,散寒,,酒煎服,。搗敷 5.《分類草藥性》:退火散血,消腫毒,。跌打損傷,,泡酒服,。 6、《福建中草藥》:清熱瀉火,,消腫解毒,。治痢疾,白喉,,喉炎,,扁桃腺炎,嬰兒頭面濕疹,,疔瘡,,牙癰,牙痛,,乳癰,,狂犬咬傷。 【驗方摘錄】 1,、治痢疾:鮮筋骨草150克,。搗爛絞汁,調(diào)蜜燉溫服,。(《福建中草藥》) 2,、治喉痛:白夏枯草,開水泡,,內(nèi)服,。(《江蘇植藥志》) 3、治危篤肺癰痿癥:雪里青搗汁服,,如吐尤妙,。(《綱目拾遺》) 4、治肺痿:雪里青,。搗汁,,加蜜和勻,作二次服,,每日服五,、七次。(《綱目拾遺》) 5,、治肺癆:金瘡小草全草10~15克,。曬干研末服,每日三次,。(《湖南藥物志》) 6,、治腫痛,散風(fēng)火結(jié)滯,咳血:雪里青根,,精豬肉切片層層隔開,,白酒淡煮至爛食之。 【形態(tài)特征】 筋骨草屬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莖方形,,基部匍匐,,多分枝,全株被白色柔毛,。單葉對生,,有柄,卵形,、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11cm,寬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波狀粗齒,,上面綠色,,幼時下面紫色,兩面有短柔毛,?;ㄝ営袛?shù)花,腋生,,在枝頂者集成多輪的穗狀花序,;苞片葉狀卵形,生于花輪下方;萼鐘狀,,有5齒,,齒三角形,外面和齒邊有白色長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唇形,,外面有短柔毛,內(nèi)部有毛環(huán),,上唇半圓形,,極短,下唇外折,,3 裂;雄蕊4,,2強,著生花冠筒上而略伸出筒外,;雌蕊1,,子房4裂,,花柱絲狀,柱頭2裂,。小堅果灰黃色,,具網(wǎng)狀皺紋?;ㄆ?~4月,。果期5~6月。 【主要成分】 全草含生物堿,、皂甙,、黃酮甙、鞣質(zhì),、有機酸,、甾體化合物、酚性物質(zhì),、還原糖等.甾體化合物中, 主要為莧甾酮,、蛻皮甾酮、筋骨草甾酮,,此外, 尚含抗激素作用的筋骨草內(nèi)酯,,根內(nèi)含筋骨草糖。 【藥理作用】 1,、止咳作用:各種提取物,,如酸性酒精提取物、黃酮甙,、總酸酚,、結(jié)晶Ⅰ(甾體化合物)及皂甙,給小鼠灌胃都有一定止咳作用,,除去黃酮的總酸酚則無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黃酮甙止咳作用較好,2.5mg/只腹腔注射的止咳作用與可待因0.4mg/只者相似,。 2,、祛痰作用:酸性酒精提取物、黃酮甙,、總酸酚,、總生物堿及結(jié)晶Ⅰ給小鼠灌胃均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3、平喘作用:酸性酒精提取物,、黃酮甙以及總生物堿給豚鼠腹腔注射時,,均有一定平喘作用(組織胺與乙酰膽堿混合液噴霧法),而以黃酮甙的作用最好,250mg/kg時相當(dāng)于氨茶堿125mg/kg的效果,??偹岱印⒔Y(jié)晶Ⅰ和皂甙均無平喘作用,,用豚鼠離體支氣管肺灌流法證明白毛夏估草的堿性乙醚提取物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 4、抑菌作用:煎劑或醇一乙醚提取液在試管內(nèi)有一定抑菌作用,,提取物中以鉛鹽去雜質(zhì)后的酸醚提出液抑菌作用最強,,主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茵,。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全草長10~25cm。根細(xì)小,,暗黃色,。地上部分灰黃色或暗綠色,密被白柔毛,。莖細(xì),,具四棱,質(zhì)輪柔韌,,不易折斷,。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匙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6cm,,寬1.5~2.5cm,,綠褐色,兩面密被白色柔毛,,邊緣有波狀鋸齒;葉柄具狹翅,。輪傘花序腋生,小花二唇形,,黃褐色,。氣微,味苦,。以色綠,、花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片表面觀:表皮細(xì)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壁薄,,近毛基部的表皮細(xì)胞有的具角質(zhì)層紋理,。氣孔多為直軸式,也有不定式,。非腺毛多見,,2~10(-20)細(xì)胞,平直或稍彎曲,,長63~1500(-4000)μm,,直徑18~21(-86)μm,表面有角質(zhì)細(xì)條紋和壁疣,。短柚腺毛頭部圓形或扁圓形,,1~2細(xì)胞,直徑22~32μm,,含淡黃色物,,柄單細(xì)胞。長柄腺毛,,頭部圓球形,,有時頂部微凹,單細(xì)胞,,直徑(23-)25~27μm,;柄(3-)4~13細(xì)胞,長108~400(-1700)μm,,直徑18~36(-72)μm,,基部直徑(27-)72~99μm,有角質(zhì)細(xì)條紋和壁疣,。腺鱗遍圓形,,頭部4~8(-9)細(xì)胞,直徑49~58(-72)μm,,含淡黃色物,,柄單細(xì)胞。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5g,,加乙醇15ml,沸水浴提取15min,,冷后濾過,,濾液濃縮至2ml: (1)取濾液0.5ml,加鹽酸3滴,,輥鎂粉少許,,略加濕,,深液呈紅色。(檢查黃酮類) (2)取濾液0.5ml,,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酐5滴及硫酸1滴,初呈淡紫紅色,,很快變?yōu)樗{(lán)綠色,。(檢杳甾體) 2、取本品粗粉0.5g,,加蒸餾水溫浸15min,,冷后濾過。取濾液0.5ml,,加三氯化鐵1滴,,呈綠黑色。(檢查酚類) 【植物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陰濕,。以疏松肥活的夾沙土或腐殖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種繁殖:用育苗移栽法。春,、夏,、秋季均可播種育苗,每1hm2用種量7.5kg,。在生長3-4片真葉時移栽,,按行株距各33cm開穴,每穴栽3-4株,。 分析繁殖:除在冬季中耕,,按行株距各33cm開穴,每穴栽3-4株,。 分株繁殖:除在冬季中耕除草時,,揀用已生根的匍匐枝栽種外,還可在第2年的2-3月分苗栽種,。為創(chuàng)造其喜蔭環(huán)境,,可間種蠶豆、豌豆,、玉米等地,。 田間管理: 5、6月各種耕除草,、追肥1次,。9~10月采收后還需進(jìn)行1次,,以便繼續(xù)生長。以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春季出苗后,。每2次在6月,第3次在9~10月采收后,,栽培2~3年后,,翻兜另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