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美麗是一種錯誤,那么晴雯實在是大錯特錯,,她的聰明和美麗讓《紅樓夢》有了總基調,,讓曹雪芹有了哀悼的理由。 《紅樓夢》是一部古今難有的奇書,,它的奇特之一在于,,作者在全書開篇就寫出了小說的最終結局,這也是它之所以“只立千古,,余皆無足齒數(shù)”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全書的第五回,,賈寶玉在秦可卿的房間午睡夢游了太虛幻境,,并在警幻仙姑的帶領下看到了幾個典型女性主角的命運判詞。 奇怪的是,,賈寶玉看到的第一個判詞并不屬于林黛玉或者薛寶釵,,而是丫鬟晴雯。晴雯屬于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的人物,。那么,,作者為何讓賈寶玉第一個看到晴雯的判詞,而不是主角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這其中,,除了作者寫作手法的獨特性外,似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來看作者給晴雯的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通過判詞的表面意思,,可以知道,,晴雯屬于正當妙齡去世,而她的英年早逝也正應了賈寶玉所進入房間的名字,,寶玉在夢中進入的是“薄命司”,,而晴雯正是典型的薄命女子,因此讓晴雯的判詞第一個進入寶玉的視野非常契合。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中,,在晴雯的判詞旁邊有一則側批寫的是:“恰極之至,,病補雀金裘回中,與此合看”,。在后文中,,賈寶玉不小心在一次外出中把賈母賜給他的雀金裘燒了一個窟窿。雀金裘只此一件,,屬于俄羅斯進口貨珍貴無比,,賈母因為疼愛寶玉才賜給了他。 另外,,據(jù)紅學家周汝昌先生考證,,晴雯的判詞中“霽月難逢,彩云易散”,,來源于白居易的一句詩:“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言外之意,《紅樓夢》典型人物同屬于“薄命司”,,她們擁有的美麗容顏,、富足生活只是暫時的,隨著賈家的衰落她們也將逐漸凋零,。 為了將這些女性的命運做一個整體而又凝練的描繪,,作者選擇了晴雯第一個出場,而她的出場普通而又別致,。在賈寶玉看到判詞前,,他看到的首先是一幅畫: 寶玉便伸手先將“又副冊”廚開了,拿出一本冊來,,揭開一看,,只見這首頁上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云濁霧而已。 也就是說,,晴雯出場的背景是模糊的,,“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代表了這不是人間的場景,,“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云濁霧”,意味著這個人物所屬的地方飄渺于塵寰之上,。沒有任何實物呈現(xiàn)以及具體形象描述,,這種塑造人物的方式,與寫林黛玉的方法極度相似,。 然而,,無論前生和后世的結果如何,,她們都跳脫不了今生女兒薄命的悲慘命運,,而晴雯就是典型中的典型,而這一典型的人物,,甚至不需要進行小說的塑造,,很可能就是作者在現(xiàn)實里認識或者了解的一個女子。 這么說有什么證據(jù)嗎,?當然有,!在全書的第七十七回,王夫人下令抄檢大觀園,,司棋首先被攆出了大觀園,,緊接著王夫人來到寶玉的房間又來攆芳官等唱戲的女孩子。然而,,王夫人最重要的目標還是晴雯,。 王夫人又滿屋里搜檢寶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卷的卷,,著人拿到自己房內去了,。因說:“這才干凈,省得旁人口舌,。”因又吩咐襲人麝月等人:“你們小心,!往后再有一點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饒,。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遷挪,暫且挨過今年,,明年一并給我仍舊搬出去心凈,。” 而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中,在上面這段原文中又有兩行夾批,,寫的是: 一段神奇鬼訝之文,,不知從何想來。王夫人從來未理家務,,豈不一木偶哉,。且前文隱隱約約已有無限口舌,,浸潤之譖,原非一日矣,。若無此一番更變,,不獨終無散場之局,且亦大不近乎情理,。況此亦是余舊日目睹親聞,,作者身歷之現(xiàn)成文字,非搜造而成者,,故迥不與小說之離合悲歡窠臼相對,。想遭冷落之大族兒子見此,雖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默契于心者焉…… 通過這段批語,,讀者可以解讀出至少以下四層意思: 第一,抄檢大觀園攆晴雯出賈府,,并不是作者杜撰出來的,,而是確有其事。寫書的人和批書的人都曾“目睹親聞”,,這是作者取材于現(xiàn)實中的真人真事,,因此與一般小說中的悲歡離合大有不同。 第三,,“無限口舌,浸潤之譖”,,不管是管家還是仆人,,他們對晴雯的“譖”(讀作zèn ,意為:說別人的壞話,、誣陷,、中傷)”早已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見縫插針,,私下常常向王夫人說晴雯的壞話,,最終導致王夫人下定決心。 第四,,晴雯在抄檢大觀園中被誣陷,,意味著她要立刻離開大觀園,,緊接著她將面對死亡。作為金陵十二釵又副冊的第一人,、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到的第一個現(xiàn)實中的女子,,以及現(xiàn)實中林黛玉的翻版,晴雯的死亡即將為全書畫上句號,。這就是“散場之局”的開始,,也是全書結束的序章。 看問題要看事情的本質,,晴雯雖然長得美麗,,但是她并沒有迷惑寶玉。在寶玉的青春期,,與寶玉發(fā)生關系的人是襲人,,是襲人在王夫人面前賊喊捉賊,也是襲人把怡紅院的秘密透露給了王夫人,。事實上,,襲人才是壓倒晴雯的最后一根稻草。 晴雯的“風流靈巧招人怨”,晴雯的“壽夭多因毀謗生”,。也就是說,,晴雯被自己的聰明和美麗所害,而作者曹雪芹所哀悼的實際上并不是只有晴雯一個人,,而是那些和晴雯有相似命運的萬千女性,。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認識或者聽說過的那個現(xiàn)實中的晴雯已經(jīng)不在了,,如今只剩下讀者心目中那個聰明伶俐的丫鬟。 她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太虛幻境中,,她的判詞第一個出現(xiàn),,開啟全書女性的悲慘命運;在抄檢大觀園中,,她最被王夫人針對,,為全書女性的悲慘命運寫好了終章。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