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交換黑暗的詞 橋欄是淺綠色的,。春天的塞納河是深綠色的,。高大的懸鈴木在河的兩岸默默佇立,。 兩個巨大的橋墩,一邊是十多米高的海神塑像,,一邊是富饒女神手持利斧的塑像,。橋頭的大理石上刻著詩人阿波利奈爾著名的詩——《米拉波橋》。我趴在橋欄上伸頭朝下望,,塞納河水依舊滾滾流淌著,。有一瞬間,我覺得有點暈眩,,不禁抓緊了欄桿,。 41 年 前 春 天 的 一 個 夜 晚, 保 羅· 策 蘭(Paul Celan)就是從這里縱身跳下去的,。 “20 世紀最復雜,、深奧的詩人”,“里爾克之后最偉大的德語詩人”,,這幾乎是世界文壇對策蘭的普遍性評價,。我從來不會背誦自己的詩,也記不住別人的詩,。唯一能背誦的,,就是策蘭的《死亡》。這首詩是在他自殺前二十天去醫(yī)院探望臨終的朋友之后寫的,。在這首詩里,,已經被精神疾病折磨多年的他,流露出對死亡熱切的渴望——“讓我作一根葦莖,,如此健壯,,讓它喜歡”。每每背到此句,,我都會痛心不已,。 1920 年 11 月,保羅·策蘭出生在一個講德語的猶太人家庭,。他的故鄉(xiāng)布克維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隸屬奧匈帝國,大戰(zhàn)結束后又隸屬羅馬尼亞,,“二戰(zhàn)”時被蘇聯(lián)和德國占領,,1947 年后則隸屬烏克蘭。五年后,,在奧地利的克拉根福特,,一個女嬰也誕生了,她就是日耳曼人英格褒·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日后同策蘭一樣在世界文學界赫赫有名的詩人,、女作家,。 我在策蘭和巴赫曼通信集《心的歲月》一書中查看兩人的年表時,,注意到巴赫曼的父親 1932 年加入納粹黨,1939 年應征入伍,。而策蘭的父母親則在三年后的 1942 年,,被送進了位于烏克蘭米謝勒夫卡的德國納粹集中營。就在那里,,策蘭的母親被納粹打穿了脖子死去,,他的父親也病死在集中營里。帶著這樣的歷史背景,,策蘭和巴赫曼于 1948 年 5 月 16 日在維也納相遇并相愛了——斯時,,策蘭是逃亡的羅馬尼亞難民,被追殺的猶太人,,而巴赫曼是維也納大學的哲學博士生,。 有一篇文章記載過策蘭一位朋友對他的描述 :身材修長,黑發(fā)黑眸,,一個不茍言笑具有詩人氣質的英俊小伙兒,。他比較沉默,杏仁臉,,嗓音悅耳溫柔,聲調抑揚頓挫,。他幽默犀利尖刻,,又往往和藹可親?!痹倏窗秃章贻p時的照片,,她有著飽滿又明亮的前額,深邃熱情的眼睛,,嘴角的微笑純凈而迷人,。這的兩個人會面,使我想起俄羅斯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斯捷爾納克給女詩人茨維塔耶娃一封信中寫到的 :——我要出門看看,,當一個詩人呼喚另一個詩人的時候,天空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span> 有研究者指出 :巴赫曼和策蘭的愛情關系具有一種“示范意義”,這是因為,,人們可以借此“了解到這兩位重要的德語詩人之間的關系與歷史維度,。這是關于奧斯維辛之后的作家寫作問題秘密的典型文案”。 就在巴赫曼與策蘭相遇后的第四天,,巴赫曼給自己的父母在信中寫到了“極具魅力的”“那位超現(xiàn)實主義詩人保羅·策蘭”,。三天之后,,策蘭把自己新寫的一首情詩《在埃及》贈送給巴赫曼,由此開始了他們長達一生的通信,。 21 歲的巴赫曼和 27 歲的策蘭之間的感情,,摻雜了太多復雜的因素。這些因素導致雙方的情感在未來歲月的遭際變化莫測,,迂回糾纏,,他們再也無法從彼此的生命中分離。其一,,在遇到策蘭的前一年,,巴赫曼和維也納的“文學教父”漢斯·威格爾保持著松散的同居關系,這種關系在遇到策蘭后仍然繼續(xù)維持了一段時間,。其二,,從巴赫曼的角度講,除了她父親是納粹軍隊中的一員,、她對猶太人飽含歉疚之情,,對策蘭的才華的仰慕是這場愛情最初的催燃劑。剛到維也納的策蘭帶著他的老師斯伯波寫給作家巴塞爾的推薦信,,斯伯波對策蘭的評價是“德國新一代最有原創(chuàng)性最明白的詩人”,。在認識巴赫曼之前,維也納文學界的一些人就已經開始盛贊他是“奧地利及德國最偉大的詩人”,。 “請別忘記,,因為你的詩歌我才寫作?!卑秃章谝环庑胖?span>對策蘭說,。這是事實。盡管在他們相愛的初期彼此的通信很密切(策蘭于 1948 年 7 月抵達巴黎),,但大多時候是巴赫曼更為熱烈,,而策蘭則稍顯沉默和被動。有論者分析,,策蘭送給巴赫曼的第一首情詩《在埃及》,,暗示了這個親愛的“異鄉(xiāng)女人”和三位有著猶太姓名女性的不同和微妙的影射,讀者也能從中感覺到猶太人的身份像永恒的苦難和屈辱深深鐫刻在策蘭的心靈之中,,以至于從一開始他和巴赫曼的愛就異于常人的愛情——巴赫曼是作為一個“被愛的人與語言的集合體”,,“作為與死者聯(lián)系的中介”而存在的一個紀念性人物被策蘭愛著。策蘭在信 中對巴赫曼寫道 :你也知道,,當我與你相遇時,,你對我來說既是感覺也是精神,兩者都是。它們永遠不能分開,?!奔幢闳绱耍秃章鼘Σ咛m疏于回信也頗有不解,,對此,,策蘭的回答則是請求她要有耐心、安靜和滿足,,他的理由是 :這些建議后面有著一種多么沉重的經歷,!” 很難說清楚那個時期分居兩地的策蘭和巴赫曼為何會有那么多誤解和猜忌,時代的悲劇一定將瘟疫般的傷害滲透進他們的生活,,才導致這樣的后果,。策蘭甚至寫信要巴赫曼歸還策蘭母親留給他的戒指,這使巴赫曼感到無比傷心,。這種情形一直持續(xù)到策蘭于 1951 年遇到了后來成為他妻子的吉賽爾,。……一種奇特的情感和對對方深沉的理解,,使巴赫曼和策蘭在忽而疏遠,、忽而親近的情形下不斷調整著他們的聯(lián)系——通過信件、明信片,、電報,、贈詩、贈言等,。一直到 1957 年 10 月之前,,兩個人的關系基本像友誼一樣保持著,其間策蘭和吉賽爾結婚,,兩年后長子出生便夭折 ;而巴赫曼則和漢斯·亨策同居,,并先后在倫敦和羅馬居住,。那段時期,策蘭出版了給他帶來巨大聲譽的《骨灰翁之歌》《罌粟與記憶》《門檻之間》等詩集,,里面收入了他早期寫給巴赫曼的很多情詩 ,;而巴赫曼出版了詩集《大熊星座的呼喚》《延期償還的時間》,并獲得了不萊梅文學獎,。然而,,1953 年,德國已故詩人伊凡·戈爾的妻子寫信給德國的電視臺,、出版社,,指責策蘭剽竊戈爾的作品,這個事件給策蘭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它被當時德國的“反猶排猶”勢力大肆利用已經開始超越對策蘭個人的攻訐,,變成了使納粹迫害猶太人合理化的手段和陰謀,,這令策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悲憤,,也是最終導致他精神崩潰的重要原因。此前,,盡管策蘭有時沉默,、有時不回信的失禮令巴赫曼傷心和猜忌,但她自始至終都堅定地支持并維護著策蘭的聲譽,,尤其在“戈爾事件”發(fā)生后,,巴赫曼“為策蘭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包括和多名作家一起簽名,,在報刊上公開發(fā)表對攻擊策蘭剽竊的反擊文章 ,;當皮椑爾出版社未把翻譯阿赫瑪托娃詩歌的工作交給策蘭,而是給了納粹歌曲的作者時,,巴赫曼憤而辭職,。 1957 年 10 月 14 日,巴赫曼和策蘭在科隆烏培塔爾會議上重逢,,兩人重新恢復了戀人關系,。這次重逢奇異地改變了此前兩人在關系中的位置——策蘭接二連三給巴赫曼寫了多首令人動容且沉重的情詩,而巴赫曼則要冷靜得多,,因為那個時候的策蘭已經有了妻子吉賽爾和孩子,。當策蘭請求巴赫曼“為你把那人的犯罪感去掉……你必須給我寫信”時,巴赫曼的回應卻是“我要保留這句話 :你不可以離開她和你們的孩子”,。 在《心的歲月》一書中,,亦收入了策蘭妻子吉賽爾和巴赫曼的通信,從中不難看出吉賽爾對策蘭的愛和理解,,而巴赫曼與吉賽爾之間的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和依賴,也讓我們得以一窺人間高尚心靈的美和遼闊,。進入 20 世紀 60 年代后,,“戈爾事件”對策蘭的迫害還在持續(xù),巴赫曼善意地希望策蘭盡快走出“受害者”的陰影,,對此事置之不理,,但策蘭卻憤怒地給予了“絕交”的回應,不過,,他很快就寫了第二封緩和的抱歉信,。那 些年,用譯者王家新的話說,,“他們就是在這種彼此傷害又互相需要的情形下度過的,。”——這更加證明了他們的感情有著文學史的意義,因為我們作為局外人看得很清楚,,時代背景和復雜的社會關系背景是如何作用于私人的情感生活的,。 策蘭悲慘的遭遇,加劇了他的精神焦慮,。他和巴赫曼都曾接受過精神治療,,尤其是策蘭,多次住進精神病院,,身體每況愈下,,他的詩歌也越發(fā)晦澀和決絕。1970 年 4 月 20 日夜,,49歲的策蘭獨自離開寓所來到塞納河,,從米拉波橋上跳了下去,十余天后警方在塞納河下游找到他的尸體,。策蘭的死訊使世界 文壇震驚,。接到吉賽爾悲痛欲絕的來信后,巴赫曼在自己的長篇小說《馬利納》手稿中寫道 :我的生命結束了,,因為他在被押送的途中溺死在河里,,他曾是我的生命。我愛他勝過愛我自己的生命,?!比旰蟮?10 月 25 日夜,巴赫曼在羅馬的寓所突然遭遇了一場大火,,她因這場火災而喪生,,年僅 47 歲。 ——結束了,,這漫漫長夜,,這持續(xù)一生的對話。結束了,,在那些日子里 : 我們互看,,我們交換黑暗的詞, 我們互愛如罌粟和記憶,, 我們睡去像酒在貝殼里。 ——(《花冠》 策蘭寫給巴赫曼的詩) 書模:話梅 攝影:吳家豪 本文選自藍藍隨筆集《花神的梯子》 藍藍 線上讀書會 一個詩人眼中的另一個詩人是怎么樣的,,一個詩人眼中的著名作品是怎么樣的,?一個詩人能否發(fā)掘出另一個詩人不被重視的優(yōu)秀作品?這是藍藍隨筆集《花神的梯子》正在解決的一些重要問題,。 這部讀書隨筆集,,涉及特朗斯特羅姆、雅格泰、艾略特,、辛波斯卡,、狄金森等40位享譽世界的詩人、作家,。3月26日晚,,著名詩人藍藍將做客廣西師大出版社詩想者首期線上讀書會,零距離跟大家討論詩歌里的故事,,請抓緊機會,! 讀書會時間:3月26日(周五)20:00——21:00 讀書會平臺:微信群 報名方式:掃描二維碼報名 更詳細信息,請點擊下圖見活動推文 詩想者首期線上讀書會|這些詩人不應錯過 《花神的梯子》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詩想者·讀經典 2019年6月出版 本書是著名詩人藍藍的第一部讀書隨筆集,,涉及特朗斯特羅姆,、雅格泰、艾略特,、辛波斯卡,、狄金森等40位享譽世界的詩人、作家,。 書中所收錄的文章絕大多數(shù)為對世界范圍內的作家作品的深度解讀,,其中有多位已確定文壇地位、享有世界聲譽,、為中國讀者所熟悉的作者,,也有個別進入作者的閱讀視野中但還未被大規(guī)模譯介的作家作品。對于大眾熟悉的作品,,作者側重從文本出發(fā),,旁征博引,同時結合自身的閱讀經驗和閱歷,,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不一般的縱深感,。對于還未進入普通讀者視野的著作,作者客觀中肯而熱情洋溢,,起到了“持燈者”的推介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