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會中,一個國家是繁榮昌盛還是戰(zhàn)亂不斷,,百姓是安居樂業(yè)還是民不聊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皇帝是否賢能,所以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對王朝接班人的培養(yǎng),。清朝對皇子的教育據(jù)說是歷朝最嚴苛,、最好的,為皇子請的老師也都是當時的大學者,,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雍正皇帝的老師張謙宜,。 張謙宜出生于山東膠州的一個書香世家,,因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自幼就飽讀詩書,,而且他極聰明,,少年時就頗有名氣。但不知為何,,一直到63歲才考中進士,。 之后,張謙宜在禮部任職,,但他的心思都在讀書著書上面,,不懂人情世故,更不懂為官之道,??滴趸实垡娝┯[群書,且潛心學問,就請他當四皇子(即雍正)和十四皇子的老師,。 張謙宜對待皇子們十分嚴厲,,并沒有因為其皇親的身份而刻意討好,。有一次,四阿哥讀書時三心二意,,張謙宜毫不猶豫地處罰了他:讓四阿哥頭上頂著碗跪在磚上,。康熙知道這件事后,,勃然大怒,,怒斥張謙宜:"朕的兒子好學是天子,不學也是天子,!"張謙宜毫不畏懼地反駁道:"如果專心學問,,日后就是和堯舜一樣的賢明君主,如果不學,,日后就是和紂桀一樣的亡國之君,。"康熙雖然還是很生氣,但心里知道張謙宜說的其實很有道理,,只能就此作罷,。 雖然曾經(jīng)有過不愉快,,但因為張謙宜教書時認真負責,所以康熙還是挺喜歡張謙宜的,。張謙宜雖然是皇子的老師,,但并沒有因此收受好處,家里一貧如洗,,康熙知道后還故意制造機會想讓他賺點"外快",。 有一次,,康熙抓了個貪官,,并故意放出消息說,,只有讓四阿哥的老師來求情才會網(wǎng)開一面,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故意想讓張謙宜趁機弄點油水,。貪官的家人聽說后,,馬上帶著銀票去請張謙宜求情。當時張謙宜正捧著本書全神貫注地看,那人將銀票放到桌上,,然后說明自己的來意,。張謙宜眼睛都沒抬一下,用衣袖將銀票掃到地上,,說了兩個字:"該殺",,繼續(xù)看書。此事傳到了康熙耳朵里,,他不由得嘆了口氣說:"看來他真的是個書呆子,,確實不適合當官,還是讓他回家教書吧,。"便將張謙宜召來,,說了些鼓勵的話,送了很多東西,,就讓他回膠州教書,。張謙宜聽后十分高興,趕緊磕頭謝恩,。 幾年后,,康熙去世,,四阿哥繼位,即雍正皇帝,。雍正當上皇帝后沒多久,,想起昔日的老師張謙宜,對他當年能嚴格要求自己十分感激,。便下令讓張謙宜進京,,想讓他享幾年清福。 誰知張謙宜得知雍正讓他進京的消息之后,,被嚇得六神無主,,以為雍正因為自己之前對他太嚴厲了而懷恨在心,現(xiàn)在想治自己的罪,,就在晚上吞金自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