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塔拉盟偽公署,。1937年10月27日,在日偽策劃下,,偽蒙疆巴彥塔拉盟公署在厚和(今呼和浩特市)成立,,轄厚和、包頭二市和武川,、固陽,、陶林、涼城,、豐鎮(zhèn),、集寧、興和,、薩拉齊,、托克托、清水河,、和林格爾,、歸綏12縣和土默特、察哈爾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5旗 歸化城內(nèi)的街道,。歸化城是厚和的舊城,,是一座有430年歷史的塞外名城。明隆慶六年(1572),,駐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領(lǐng)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破土修建了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城池。該城竣工后,,明廷賜名為'歸化城',。 歸化城內(nèi)小召的牌樓。小召又稱崇福寺,,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建成,。原是明朝俺答汗(阿拉坦汗)的后裔俄木布洪臺吉所建的寺院 歸化城北門的計時臺。在現(xiàn)有的城樓上安裝上巨大的機械鐘替代了原來的鐘鼓,,為市民提供報時,。這種中西結(jié)合的架構(gòu),和開封的聲震中天鼓樓十分相像(看更多呼和浩特老照片,,敬請右上角關(guān)注?。?/p> 綏遠城的市街,。藍天白云下的厚和城民居鱗次櫛比 歸化城街景。因為是舊城街道,,十分狹窄,,但人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 五塔寺全景。五塔寺以寺后有五塔(金剛座舍利寶塔)得名,。原為慈燈寺,,建于清雍正年間(公元1723年至1735年),五塔是慈燈寺內(nèi)的一幢建筑,,寺內(nèi)其他建筑早已坍塌不存,,只有此塔巍然獨存至今 仰望金剛座舍利寶塔。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圖,,是現(xiàn)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標注的天象資料(看更多呼和浩特老照片,敬請右上角關(guān)注?。?/p> 清真大寺回教堂,。該寺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 席力圖召(延壽寺建于明萬歷13年(1585年),,是呼和浩特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席力圖'蒙古語意為“法座”,漢名“延壽寺”,,為清康熙帝所賜 席力圖召長壽佛塔,,俗稱“白塔”,清乾隆年建,,用白石雕砌(看更多呼和浩特老照片,,敬請右上角關(guān)注!) 長壽佛塔近景,。塔高約15米,,基座用石條砌成方壇,四面有階梯可登 慶凱橋(太平橋,、牛橋),,建于清朝康熙35年,當時橋的兩岸是歸化城最為繁華的牛市,,由此取名為牛橋 后來,,康熙征討葛爾丹凱旋歸來,師進歸化城經(jīng)過牛橋,,為紀念此事將牛橋改名慶凱橋,。本圖為上世紀二十年代拍攝慶凱橋 厚和的公園(看更多呼和浩特老照片,,敬請右上角關(guān)注!) |
|
來自: 袁承志dtau70na >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