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畫筆記成人的世界常常覺得疲憊,,孩童的世界,,則充滿了生命真趣。蘇漢臣的《冬日嬰戲圖》描繪的是姐弟倆在冬日的庭院里戲貓的情形,,白梅紅花翠竹,,映襯著一個獨(dú)一無二充滿生命真趣的世界,如詩如畫,,如真似幻,。這是庭院外之人求之不得或者又是視而不見的。蘇漢臣捕捉孩童世界里的細(xì)枝末節(jié),,向庭院外的人展示了一個童真童趣的世界,,也展示了一個“幽人空山,過雨采蘋”的生命主題,。成長,,給予我們每個人的是閱歷,卻也因“閱歷”讓我們忘記了生命最初的恬靜美好的真趣,。讀《冬日嬰戲圖》,,只愿我們能夠拾掇起一份真趣,。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1_20200226032909566)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 《華爾街日報》資深特稿記者,、撰稿人威隆·E.布隆代認(rèn)為,,在寫作中,讀者最喜歡的故事因素是兒童與可愛動物,,其次人物,、事實(shí)等因素。讀書時,,我的兒童文學(xué)老師也常常對我們說,,兒童文學(xué)大抵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文學(xué)。在漫長的中國繪畫長河中,,描繪表現(xiàn)兒童的繪畫作品頗多,,諸如陳宗訓(xùn)《蕉石嬰戲圖》、蘇焯 《端陽戲嬰》,、周昉 《戲嬰圖》,、李嵩 《貨郎圖》等,但是,,卻沒有一位藝術(shù)家能夠像蘇漢臣這般對天真爛漫的兒童形象如此執(zhí)著,。 蘇漢臣是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曾在宣和畫院任待詔,,進(jìn)入南宋之后復(fù)職,。蘇漢臣擅長于人物畫,包括佛道,、仕女,、兒童,尤其是兒童人物畫最為精良,。其傳世的《秋庭嬰戲圖》堪稱古代兒童繪畫的典范之作,。畫家在巨大的尺幅上畫了看起來很高大的兒童形象,卻巧妙地借助兒童身后的巨石讓前景中的兒童重新“回到”了嬌小可愛的形態(tài)之中,。設(shè)色艷而不俗,,華而不麗,展現(xiàn)出了藝術(shù)家精妙絕倫的技巧,。除了這幅《秋庭嬰戲圖》,,蘇漢臣尚有“春夏秋冬嬰戲圖”中的最后一幅《冬日嬰戲圖》傳世,這同樣是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美不勝收的作品,。
讀蘇漢臣的《冬日嬰戲圖》,心境上與讀《秋庭嬰戲圖》稍有不同,。我想,,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本就是在不同的季節(jié)呈現(xiàn)不一樣對生命風(fēng)景,故而,,《秋庭嬰戲圖》讓人品味的是孩童世界里的一抹清涼與絢爛,,而《冬日嬰戲圖》中則呈現(xiàn)的是孩童世界里生命無限的樂趣與溫度。同樣的設(shè)色鮮而不艷,、華而不俗,讓《冬日嬰戲圖》飽含濃濃的冬去春將至的夢幻感,,這是生命最原始的渴望,,對溫暖的渴望,對趣味的渴望,。我們對蘇漢臣的了解僅限于文獻(xiàn)中的寥寥幾筆,,我常常會想,能夠畫出如此飽含童真妙趣的藝術(shù)家該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否會是一個對生命充滿了無限熱情的人,?是否會是一個對自己孩子寵愛有加的父親?是否會是一個與成年人世界有著某種隔閡的人,?這一切,,似乎在《冬日嬰戲圖》中可見一斑。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2_20200226032910988)
蘇漢臣《秋庭嬰戲圖》 一,、《冬日嬰戲圖》:渾然天成的童真童趣 《冬日嬰戲圖》和《秋庭嬰戲圖》可以稱得上是一對雙胞胎之作。有畫史研究者甚至認(rèn)為,,蘇漢臣應(yīng)該創(chuàng)作完成了四幅嬰戲圖,,分別是春夏秋冬四個主題的嬰戲圖。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只能看到秋冬兩季的嬰戲圖,,藉由這兩幅作品所保持的格調(diào)與藝術(shù)魅力,不由得令人感到遺憾,,如果春和夏圖尚在,,該是怎樣的美輪美奐?不得而知,。
《冬日嬰戲圖》橫107.1厘米,,縱196.2厘米,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作為掛軸,,這幅作品可以說是少有的“大畫”,也正因此,,作為人物畫來說,,《冬日嬰戲圖》也呈現(xiàn)了獨(dú)有的“氣勢恢宏”的氣象,,不同于山水的氣勢恢宏,《冬日嬰戲圖》的恢弘氣勢則在于人物與景致所共同構(gòu)成的一派燦爛嫣然景象,,如同人身處在一片色彩斑斕的田園之中,,眼之所見,是展覽的天空和廣袤的大地,,而眼前每一朵花,,每一片葉,都處于生命最燦爛的時刻,。雖是冬日的景象,,卻絲毫沒有給人營造出冬日的蕭瑟寒寂。這便是《冬日嬰戲圖》情深意濃之處,。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3_2020022603291219)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1 畫面從右上角至左下角之間分出左上樹石部分和右下孩童部分。我們先看樹石部分,。這一部分除了鱗次櫛比的巨石,,還有白梅、月季,、蘭草,、冬竹等若干花草植物,雖然植物種類不多,,但是藝術(shù)家巧妙地借助植物的枝蔓營造出了一派繁茂叢密的視覺效果,。在色彩上,紅綠白的組合更是讓人眼前生意盎然,。在大談高級色的現(xiàn)代,,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古代藝術(shù)家們是如何用色的。 《冬日嬰戲圖》與《秋庭嬰戲圖》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包括“空間干涉”,。在文學(xué)修辭中有“語境干涉”一說,,在這里不妨借用來表達(dá)“空間干涉”?!肚锿霊驁D》中畫面左邊自上而下有大概縱向三分之一的空間為純凈的,,而在《冬日嬰戲圖》中,從怪石中橫生枝節(jié)的白梅顯然是“越界”了,。藝術(shù)家大概是在四景嬰戲圖中進(jìn)行了多樣的構(gòu)圖游戲,;而這幅《冬日嬰戲圖》也正因?yàn)榘酌返膶τ覀?cè)空間的干涉,讓畫面整體上多了平衡與情緒,。這是繪畫的修辭,,也是藝術(shù)家的情緒修辭。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4_20200226032912144)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2 蘇漢臣對紅色的月季有所節(jié)制,。他并不希望營造一派紅燦燦的視覺效果,,畫面中大概八九多月季紅零零散散地被安放在畫面恰當(dāng)?shù)奈恢谩W罴械囊粎苍录驹诮憬闩c怪石之間,,仿佛就是為了襯托出姐姐甜美女孩的形象,。而怪石中的幾朵散放的月季,毫無疑問是為了“以少勝多”地表現(xiàn)花開燦爛的效果,,同時也使得畫面趨于連貫性,。如同一首詩一般,在每一行或者每一段都有一個獨(dú)特的“意象”使詩意保持流暢,,同時又有所節(jié)制,。這種節(jié)制同樣表現(xiàn)在白梅上。因?yàn)槭嵌?,畫家大概試圖借著白梅的形象來渲染出白雪的效果?!奥臁钡陌酌?,似乎也是漫天的雪花。兩根竹子原本是孤零零的,,但是繁而不密的竹葉又引起墨綠色昭示著生命的勃勃生機(jī),。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5_20200226032912394)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3 作為人物畫,,姐弟倆自然是這幅作品的主體,。這倆姐弟大概也是《秋庭嬰戲圖》中的倆姐弟,由此我們不得不懷疑,,這是否正是蘇漢臣的子孫,。今天的許多父母熱衷于給年幼又充滿童趣的孩子拍照,古代人或許也有炫娃的愛好,。畫面中的弟弟躲在姐姐后面,,手中拿著一根用線系著的孔雀羽。他正朝著姐姐身旁不遠(yuǎn)處的一只小貓咪看去,,面部表情是欣喜中又帶著一點(diǎn)膽怯,。年齡尚小的孩子,對于小動物常常是懷著一種復(fù)雜的感情,。如果是遠(yuǎn)遠(yuǎn)地看著,,他們會表現(xiàn)得很喜歡,倘若是小動物走進(jìn)了,,又似乎有點(diǎn)害怕,。作為一名兩歲男孩的父親,我對此深有感觸。故而看到這幅作品中的小男孩的姿態(tài)神情,,不由得會心一笑,。我想,蘇漢臣也觀察到了這個關(guān)于孩子與動物之間的小細(xì)節(jié),。 畫面中的姐姐,,因?yàn)槟挲g稍大些,所以對于面前的這只小貓,,表現(xiàn)得非常從容,。她右手拿著一桿旗子,和弟弟手中的孔雀羽一樣,,都屬于逗貓的工具,。養(yǎng)過貓的朋友都知道,貓很喜歡追逐活動的物體玩耍,,旗幟,、孔雀羽擺來擺去晃來晃去的會引起貓追逐的興趣。姐姐還有一個打動人的細(xì)節(jié),,她的左手有一個攔護(hù)著的動作,。她知道弟弟稍微有點(diǎn)害怕,故而盡可能地用這樣一個攔護(hù)的動作讓弟弟盡可能地放松,。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6_20200226032912566)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4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7_20200226032912769)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5 畫面中的貓咪形態(tài)非??蓯?。毛發(fā)蓬松的效果非常考驗(yàn)畫家的技藝,,蘇漢臣同時也抓住了貓?jiān)诘厣献凡痘顒游矬w時的神態(tài),。貓的頭部明明是朝著畫面下方的,但是如果放大這幅作品看貓的眼睛,,便知道貓實(shí)際上是注視著弟弟手中牽著的孔雀羽,。這個細(xì)節(jié)很好地體現(xiàn)了蘇漢臣高潮的寫實(shí)技藝。 整幅作品充滿了一種成年人世界里所沒有的童真童趣,。這個世界里,,人物與環(huán)境相得益彰,若是把孩童換成高士形象,,則顯得怪異了,。同樣,若是把這里的花草植物換成古松寒林,,同樣也會破壞畫面渾然天成的美感,。而實(shí)現(xiàn)這一切的是蘇漢臣對于孩童世界的深切體會以及作為藝術(shù)家所心懷的溫暖。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8_20200226032912956)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6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9_20200226032913128)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7 二,、蘇漢臣的歡喜,嬰戲圖里的溫暖世相 這幅作品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清,,甚至于是否是蘇漢臣的作品,,也并不是很確定。只是通過對比《冬日嬰戲圖》與《秋庭嬰戲圖》的風(fēng)格,、人物,、情節(jié)以及筆法大致上判斷是蘇漢臣的作品。蘇漢臣是由北宋入南宋的宮廷畫家,,如果要區(qū)分究竟是北宋時期的還是南宋時期的,,可能我更傾向于是南宋時期蘇漢臣的作品。
整個北宋至開國以來,,整個國家其實(shí)都是自信的,。畫家們的自信可以通過作品傳遞給世人。一如范寬所展現(xiàn)出來的雄渾宇宙氣象,,一如郭熙所迸發(fā)出來的自然生命力,,一如徽宗、崔白,、趙昌筆下充滿詩意的物象世界,。北宋畫家們熱衷于在天地宇宙中去尋找生命的熱情與詩意的靈魂,。而南宋畫家們顯然失去了曾經(jīng)的自信,,他們的作品開始更多是庭院莊園里所營造的一個詩意世界。
我們讀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雖然是春夏秋冬四景的描繪,,但是卻始終離不開莊園。南宋前期的人物畫在這點(diǎn)上更為明顯,。蘇漢臣畫的《秋庭嬰戲圖》和《冬日嬰戲圖》皆有這種表現(xiàn),。孩童玩耍嬉戲的空間,始終沒有離開庭院,。這所庭院是一個充滿了童真童趣與詩情畫意的世界,,也是一個飽含深情與歡喜的世界。這個世界是蘇漢臣精心構(gòu)織的世界,。畫中的孩童,,天真、爛漫,、純淡,,他們的臉上或許有著蘇漢臣所處時代里成年人臉上沒有的歡喜。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2/2615/183873622_10_20200226032913316)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8 作為藝術(shù)家的蘇漢臣,,或許希望在這樣的一幅畫里喚醒某些失去的記憶,。也許,蘇漢臣心里本就住著兩個孩子,。他歡喜地看到孩童世界里的簡單與純粹,,也歡喜地感知到了貫穿四季的生命真趣?!肚锿霊驁D》里的推棗游戲,,《冬日嬰戲圖》里的逗貓,或許,,《春日嬰戲圖》里的該是追蝶,,《夏日嬰戲圖》里的是采蓮。這便是生命真趣,。生命的真趣是拒絕理性光芒的,,也是拒絕人情世故的。孩童的生命真趣,,只在乎眼前的蝴蝶,、蓮花、棗子,、小貓,。
蘇漢臣的歡喜,自北宋而來,,穿越戰(zhàn)火硝煙,,在南宋臨安落腳。朝代更迭與興亡,,都改變不了他心中的溫暖世相,。就像《冬日嬰戲圖》中雖不見陽光,卻令人仿佛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下,。沒有悲春傷秋,,沒有患得患失,沒有人情世故,,沒有謾罵構(gòu)陷,,有的只是屬于孩童的春花與秋月,夏風(fēng)與冬雪,。無論蘇漢臣是否是在借著這些庭院內(nèi)的溫暖美好來躲避庭院外的江湖,,我們都樂于在蘇漢臣的庭院里,和蘇漢臣一樣遠(yuǎn)遠(yuǎn)地觀望著嬰孩嬉戲,。就如你我都有自己的烏托邦,,而這或許正是蘇漢臣的烏托邦,。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拾掇童真童趣,喚醒生命真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9 三,、生命真趣,,俯拾即是 孩童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感染力的物種。我見過平日里古板不茍言笑的老大爺們,,在小孫子面前卻是一副老小孩的樣子,。他們會學(xué)貓叫,學(xué)狗叫,,學(xué)鳥飛,,學(xué)小孫子嗲聲嗲氣,卻唯獨(dú)不會展現(xiàn)平日里不茍言笑的一面,。生活中許多朋友,,常常在和我聊起他們的小孩子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歡喜,。我相信他們的歡喜是內(nèi)心中最純粹的愛,,因?yàn)槲乙彩且幻⒆拥母赣H。
常有人說,,越長大越孤單,,我想,大概是越長大,,離真趣的自己越來越遠(yuǎn)了,。長大,就是漸漸從庭院里走向庭院外的過程,。庭院里的貓,,成了庭院外的猛虎;庭院里的月季,,成了庭院外的玫瑰,;庭院里的那個人,,庭院外漸行漸遠(yuǎn),。一個是孩子的世界,一個是成年人的世界,。
孩童的世界是一個純粹而自然的世界,,《二十四詩品》中有”自然“一品道:“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與不奪,,強(qiáng)得易貧。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均,。”詩意的自然是“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而生命真意的自然何嘗不是如此,,只不過是“空山菜蘋”換作了“庭院戲貓”,、“秋庭推棗”,亦或是“春日追蝶”,、“夏日采蓮”,。生命的真趣,真可謂是“俯拾即是”,。在這個冬日再度《冬日嬰戲圖》,,如暖陽沐心。推開庭院的柴門,,從庭院外,,走進(jìn)庭院內(nèi)。心靈,,在此刻得以休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