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袁紹,是不是被大家嚴重低估了,?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漢末三分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凡能成為割據一方的梟雄,,沒有誰是簡單人物。 作為獨霸冀州,,雄踞北方的袁紹當然也不是個凡夫俗子。郭嘉評價他“多謀寡斷”,曹操認為袁紹“辦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那是相對于曹操、劉備這類超級梟雄而言,,而其他諸侯,,誰能與袁紹相提并論?袁紹的腦袋瓜子絕對不白給,。 咱們通過兩件事情來分析一下袁紹的能力:1.誅殺十常侍,;2.奪取冀州。 一,、誅殺十常侍漢靈帝駕崩后,,太子辯少年即皇帝位,屠戶何進成為大將軍,,輔佐朝政,,掌握了國家大權。 后宮中新舊勢力發(fā)生了一些權力爭斗,,影響到了何進,。當時任職司隸校尉的袁紹就給何進出主意,說“中官結黨,。今日可乘勢盡誅之”,,勸說何進誅殺閹宦。本來是宮內宦官之間的矛盾,,袁紹把何進硬拉扯進宮斗中去,。 何進害死了董太后,袁紹又來給他出主意,,說閹宦張讓,、段珪放出流言,“言公鴆殺董后,,欲謀大事”,,袁紹勸何進趁機徹底誅盡閹宦。何進擔心姐姐何太后不同意,,袁紹就獻上計策:“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p> 曹操不同意,認為這是取亂之策,,要除閹宦很容易,,“但付一獄吏足矣”,,根本沒有調集外兵的必要。曹操卻遭到何進的批駁,。 袁紹這是想干什么,?先把何進推入宮斗中,又勸他誅殺閹宦,,再誘何進召天下諸侯勤王,。一步步將何進推入了不復之地。我們分析,,如果朝廷大亂,,對誰有利呢?勢力最廣最大的自然得利最多,。這就是袁紹的詭詐之處,,在當時的朝廷中,還有誰比四世三公的袁家勢力更龐大的呢,? 何進被閹宦誘入宮中,,袁紹和曹操率領護衛(wèi)隨行,可是何進陷入埋伏被圍攻呼救的時候,,他們卻按兵不動,,直到何進被殺,他們才沖了進去,,把閹宦們殺了個盡絕,。 你們說袁紹這人夠不夠狠辣? 二,、奪取冀州袁紹是人算不如天算,,機關算盡,沒有想到讓董卓給占了先機,,搶先一步奪了朝政大權,。袁紹枉費心機,卻是一場竹籃打水,,當時就和董卓翻了臉,,離京而去。 曹操刺董未遂,,逃回家鄉(xiāng)招兵買馬,,樹起反董大旗,矯詔天下,,發(fā)動諸侯勤王,。邀請十八路諸侯會盟于孟津,共伐董卓,。 其實這個時候的袁紹實力很一般,,他不過是個渤海太守,,地盤又小,錢糧也不足,,手底下也沒有多少兵,,比起袁術,、公孫瓚,、韓馥來差距很大。但由于他關系網比較廣大,,被推為盟主,。 袁紹成為盟主后,首先讓袁術負責管理盟軍的后勤補給,。當時盟軍的進攻路線是韓馥的地盤,,韓馥的實力強大,負責為盟軍提供給養(yǎng),,而袁紹一開手,,就把韓馥的物資管理權剝奪掉了。 大家應該有印象,,汜水關之戰(zhàn),,西涼猛將華雄連敗盟軍數(shù)陣,無人敢戰(zhàn),,袁紹感嘆:“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那么,這么重要的戰(zhàn)事,,袁紹都沒有將顏良,、文丑這樣的猛將帶在身邊,是什么意思呢,?顏良,、文丑到哪里去了呢? 往后看,,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原來袁紹的心思根本就沒把會盟討董當回正事兒,他的精銳部隊早在顏良和文丑的率領下“屯兵河內”,,目標直指冀州,。討董盟軍分裂不久,袁紹就立即行動,,在里應外合之下,,奪取了冀州,。 都說袁紹“多謀寡斷”,但真到了關鍵時刻,,那也是絕對豁得出去的,。磐河之戰(zhàn),趙云沖陣,,直殺到袁紹中軍帳前,,眾人都勸袁紹暫避鋒芒,但袁紹怒而拔劍,,“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指揮眾護衛(wèi)死戰(zhàn)不退,,終于擋住了趙云,。 所以說,不要小瞧了袁紹,,那絕對是個狠角色,。只不過他遇到的敵人是曹操而已,整個三分時代,,又有誰能與曹操抗衡呢,?袁紹死后,曹操親自到墳前祭拜,,“再拜而哭甚哀”,,淚灑當場。在曹操的心目中,,袁紹是曾經的戰(zhàn)友,,是曾經的兄弟,也是曾經的對手,。斯人已逝,,恩仇泯然。我相信,,如果墳墓中躺著的是曹操,,袁紹也將灑淚而祭,給予他同等的待遇,。 相信兩位梟雄若在九泉之下相逢,,也必是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總結:三國中的袁紹,,被大家嚴重低估了。這個答案說出來后,大家別不信,,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