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行旅圖》 78.5cm×34cm 款識:秋山行旅,,甲申二月少梅陳云彰。 簽條:陳少梅先生秋山行旅圖,景揚拜題,。 《觀瀑圖》93cm×26cm 《觀瀑圖》整幅畫面直抒胸臆,,筆墨凈簡,神韻超逸,,意境深遠,。畫面水墨淡彩,爽朗明快,;筆調細長清勁,,墨色滋潤且筆法舒放自如。 濃墨濕筆皴拂揮掃,,從濃到淡,,從有到無,表現(xiàn)出生機盎然的筆觸情趣與豐富的水墨變化,,蒼勁有力又清秀灑脫,,煙嵐輕動、暢快淋漓之感盡顯其中,。凝覽之余,,觀者猶如身臨其境地體驗了畫中老者的所見所感。 《征聘圖》 58.5cm×27cm 畫面崇山峻嶺,、密林陡壑,,山勢起伏、崎峭陡越,,山石結構繁密復雜但脈絡層次分明,,樹木盤根錯節(jié),,苔點,、枝葉穿插其中。 近處兩位輕裝使者策馬而談,;中景崎嶇山道中一位使者策馬疾行,,即將隱匿于山林之中;遠處山頂的隱士悠然望向天空。 人物的遠近,、動靜關系與整幅畫面景物相互結合,,使畫面豐富、飽滿卻不失靈動之感,,令觀者意遠神馳,。 《水閣訪友圖》133cm×67cm 款識:志云仁兄雅教。壬午夏五,,少梅陳彰,。 上世紀四十年代,由于賣畫生活的影響,,陳少梅的選材仍然限于山水和歷史人物,,但是畫風有了新的變化,藝術技巧也益臻成熟,。山水已漸漸脫去郭熙的痕跡,,更傾向于馬、夏和浙派畫風,。 人物工如仇英,,放近吳偉,無不精能,。因此山水畫有人物點綴,,人物畫必有山水畫襯,所以,,他能在山水與人物的結合中把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冶為一爐,,并根據題材和情感的要求,創(chuàng)造了謹細,、清秀,、粗放等不同的藝術面貌,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 《望云樓》34cm×79cm 題識:岳麓之陽,,碧湘之滸,,梵梵孤兒,思親獨苦,。朝亦望兮,,何時來語;夕亦望兮,,松老可補,。白云千古,此樓千古,。乙生姻丈命作望云樓第二圖,,樓之緣起,備詳圖記,。純孝之德,,矜往式來,肅毫寫成,,覺至哀極,,慕蒼莽而無盡也。即呈誨政,。壬午中秋姻愚侄陳云彰敬繪并題,。 這件陳少梅的《望云樓》作于1942年,筆墨中明顯流露出師法馬遠,、夏珪的“北宗”格調。 筆法簡練清勁,,樹石,、屋宇的畫法均以極峭拔的線條描繪,筆法中有爽練,、俊峭的風神,,而在畫面總體風格的把握上,于氣韻的掌控尤為突出,,筆墨中蘊含潤澤的風神,,點染注重韻味,,使畫面未陷于“北宗”料峭而枯燥,、霸悍而乏韻的流敝,。 《松山隱逸圖》35×22cm 此畫是陳少梅先生為夫人馮忠蓮所作,整個畫面用筆遒勁峻拔,,老辣蒼潤,,極有氣韻。 通觀全畫,,薄霧彌漫間,,好似一面翠屏立于眼前。錯落茅屋在山間叢林里若隱若現(xiàn),,透著一抹清華之氣,。山石翠綠,刻畫細致,,先以大青綠之色染出質量,,又用北宗斧劈皴和南宗披麻皴略略皴出肌理。巍峨山石經過畫家硬朗而富有彈性的中鋒勾皴和艷而不俗的青綠敷染,,看上去縱橫高簡,。 畫家精湛的工筆畫技著意摹現(xiàn)了山石的嶙峋峭仞,,同時山石的整體線條刻畫統(tǒng)一,,秀麗工致。山間小屋半隱在蒼翠的山林之中,,雖只做點景之用,,亦用界畫之法細細勾勒,,并以淡赭染色,,在蒼松翠柏的掩映間顯得舒緩和諧,。 小瀑溪流汩汩穿行于林間,,寬袍大袖的高士于樹下幽情遠思,,整個畫面顯得富有韻律,真實可親,。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陳少梅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陽剛的清勁畫風,。雖然尺寸不盈尺,但真可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遠浦歸帆》135cm×56cm 此幅《遠浦歸帆》,,作于1950年,采以一水兩岸式構圖,,突出刻畫了前景之山石與各態(tài)的林木,,筆墨秀潤,清新勁健,。畫面中景寧靜的湖面可見三艘帆船悠游其間,。遠山于嚴謹中見超逸,稍帶赭色,,霧色彌漫,,意境悠遠。整幅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安定恬淡的藝術效果,,中國傳統(tǒng)山水追求的可游可居之特點顯露無疑,表現(xiàn)出陳少梅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和高超的繪畫技巧,。 《遠浦歸帆》所表現(xiàn)的畫題乃著名的“瀟湘八景”中之一景,。據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瀟湘八景”原是宋代李迪創(chuàng)作的八幅山水畫題目,,即“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這八景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了湖湘洞庭湖一帶的旖旎風光,飽含古人對山林的向往,。 據考,,遠浦歸帆表現(xiàn)的是橘子洲北七十公里的江邊景致,每到黃昏,,遠山含黛,,岸柳如煙,,白帆點點,漁歌陣陣,。 《松溪圖》65cm×39cm 此件絹本《松溪圖》款署“仿郭河陽松溪圖。陳彰”,。 畫中樹石皆出自郭熙筆法,,《芥子園畫譜》記載“郭咸熙每作群松大小相聯(lián),轉巔下澗,,一望不斷,。對晤此作,一筆一畫,,皆有本可循,,可見少梅先生臨古之精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