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征服能力過強,而統(tǒng)治能力過差的蒙古人來說,,他們征服的土地過于龐大,,這些土地能夠維持統(tǒng)一是一種偶然,而分裂卻是一種必然,。 1264年,,忽必烈成功擊敗了弟弟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于是他將目光再次投向了富庶的南宋,,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身后,,一個遠比弟弟阿里不哥難纏的對手正在成長,,這個對手可不會像弟弟阿里不哥那樣輕易承認失敗,他會用自己的一生與忽必烈纏斗,。 黃金家族的裂痕嚴格意義上說,,黃金家族的裂痕在成吉思汗時期就埋下了種子,成吉思汗晚年經過反復的思想斗爭,最終確立三子窩闊臺為他的繼承人,,并表示“只要窩闊臺系有一個吃奶的后代,,在以后的汗位繼承中都比其他人有優(yōu)先權”。但是,,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傳統(tǒng),,繼承他10余萬大軍的卻是四子拖雷。因此,,窩闊臺剛剛繼承汗位時,,直接受他指揮的只有本部的2萬多兵馬,這點力量遠遠不能與弟弟拖雷抗衡,。于是,,蒙古帝國時期上出現(xiàn)了兩個大汗,一個是成吉思汗制定的繼承人窩闊臺,,一個是真正繼承成吉思汗主要軍隊的拖雷,。 好在這樣的局面并只維持了約2年,1229年的忽里臺大會(蒙古各部首領推舉新任大汗的會議上),,窩闊臺取得了蒙古各部的支持執(zhí)掌了汗位,,3年后,拖雷死(死因存疑,,一種說法是被窩闊臺毒死),,至此,窩闊臺成為了整個蒙古帝國的唯一大汗,,窩闊臺在位期間,,組織對金的滅國之戰(zhàn)和第二次西征。 窩闊臺 窩闊臺死后(死因不詳,,一說病死,一說喝酒喝死),,繼承人在長子貴由和窩闊臺喜歡的孫子失烈門之間搖擺,,作為過渡,乃馬真皇后暫時稱制,,這個暫時其實也不太暫時,,因為它暫時了整整5年,乃馬真皇后稱制期間不斷拉攏貴族,,為自己兒子貴由繼承汗位做鋪墊,,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246的忽里臺大會上,,其子貴由順利即位,,如果事情這樣發(fā)展,蒙古大汗的位置將一直在窩闊臺一直中傳遞,,后面的事也會少很多,,但偏偏,這個貴由汗壽命不長,,即位兩年就去見了長生天,,死因與其父一樣,一說病死,,一說喝酒喝死,。 貴由死后,,繼承人問題再次出現(xiàn),,貴由的兒子與失烈門窩闊臺子孫失烈門都有希望繼承汗位,,于是,,蒙古人們經過討論決定:再由貴由的妻子海迷失稱制,哦,!對了,,暫時。海迷失后絕對是個人才,,她似乎想一直暫時下去,,于是,她的兩個兒子兩子忽察,、腦忽另建府邸與其母相對抗,,以致一國三主,1251年蒙古宗王們舉行忽里臺大會,,這次參會的有一個重量級人物,,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兒子,俄羅斯及東歐各國的噩夢拔都汗,,拔都汗素來與窩闊臺一系不和,,又因實力強大說話很有分量,于是在拔都不斷帶節(jié)奏下,,諸王們愉快的決定:既然窩闊臺系對于汗位繼承這么猶豫,,那么就別繼承了,蒙古帝國的第四任大汗由拖雷長子蒙哥繼承,。 死于釣魚城下的蒙古大汗蒙哥 窩闊臺系的“狠人”對于拖雷系蒙古繼承汗位,窩闊臺系自然不服,,也進行了一些抵抗,,怎奈拖雷系太狠,,大哥蒙哥不說,四弟忽必烈,,七弟阿里不哥都不是善茬,,最終,連同海迷失后在內參與反叛的窩闊臺系的重要成員幾乎被一網打盡,。汗位自此落入拖雷系之手,。 窩闊臺系失去了汗位大體上來說,還是因為自己不爭氣,,但是,,難道窩闊臺的子孫們就沒有一個爭氣的嗎?在窩闊臺系被寄予厚望的子孫們因為自己一次次神操作離汗位越來越遠時,,一個原本不受待見的成員卻在崛起,,他以一己之力重新統(tǒng)一窩闊臺汗國,并向占據(jù)汗位的托雷系發(fā)起了一次次進攻,,雖然最終未能如愿,,但也稱得上一代梟雄。 海都 這個梟雄叫海都,,是窩闊臺之孫,其父為窩闊臺第五子孛兒只斤·合失,,在窩闊臺的孩子中比較不受待見,,本人也胸無大志,早亡(大概率是喝酒喝死的),,所以,,海都最初在窩闊臺系沒什么地位,世界很奇妙,,有時壞事從另一個角度講卻能成為好事,,如果窩闊臺系不衰落,那領導人大概率會根據(jù)血統(tǒng)排下去,,但是由于整個窩闊臺系都受到托雷系的沉重打擊,,一代梟雄海都反而容易依靠自己的能力崛起。 作為窩闊臺之孫,,海都參與了窩闊臺組織的第二次西征,,但由于因為是窩闊臺系的成員,海都在蒙哥成為大汗后也受到了打壓,,他被發(fā)配到海押立(伊犁附近),,手上根本沒有什么軍隊,其他窩闊臺系成員也大多如此,,此時的窩闊臺系已經跌入谷底,,但梟雄的特點就是:只要一息尚存,,就會想方設法成就霸業(yè)。海都先東拼西湊的湊出了兩三千人的軍隊,,成為了窩闊臺系中,,少有的有一定實力的勢力,但憑借這點家底,,想對抗汗廷無異于癡人說夢,,海都明白想要成功必須等待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很快就到了,,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駕崩(一說死于瘟疫,一說死于宋軍流矢,,但可以肯定不是喝酒喝死的),。蒙哥汗的四弟忽必烈與七弟阿里不哥陷入了汗位之爭,當時蒙古各部中支持阿里不哥的稍多,,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忽必烈已經被漢化了,,當時,雖然只有兩三千人,,但海都也沒閑著,,他堅定的站在了阿里不哥的一方,,后來,,經過5年的汗位之爭,阿里不哥用實力證明自己不上當大汗的料,,于是,,大汗之位落入忽必烈之手。 但是,,經過這么多次的汗位爭奪,大汗的威信與權威在不斷消減,,贏得汗位之爭的忽必烈確實如大量蒙古貴族所說的那樣,,嚴重漢化了,忽必烈取得汗位后就轉身去攻滅南宋,,而這就給了野心勃勃的海都一個絕好的機會,。 海都以海押立和手上的3000余軍隊為老本,一方面將窩闊臺汗國零散的成員聚攏在身邊,,另一方面,,又積極聯(lián)絡術赤系成員,當時,,由于術赤系成員在于察合臺(成吉思汗二子)系之間的斗爭中處于劣勢,,大量成員依附于海都,,而后,由以術赤系與窩闊臺系的力量與察合臺系打打談談,,終于也獲得了察合臺系重要成員的支持,,至此,至少名義上將,,海都有了與忽必烈一戰(zhàn)的資本,。 堅定的反叛者至元六年(1268年),海都積聚力量多年的海都終于開始行動,,他與欽察汗國諸王(術赤系)和八剌(察合臺系實力派)在塔拉斯河會盟,,會盟推舉海都為盟主,公開反對忽必烈,,該聯(lián)盟給出的理由與他們當初支持阿里不哥時相似:不能讓一個漢化的蒙古人當全蒙古的大汗,。 海都隨即領兵進犯忽必烈的領地(實際歸忽必烈控制的地盤),雙方展開激戰(zhàn),,互有勝負,,后忽必烈調那木罕回擊海都,經過激戰(zhàn),,海都聯(lián)盟戰(zhàn)敗撤出戰(zhàn)場,,但海都敗而不潰,退而不亂,,海都繼續(xù)集聚力量,,伺機再戰(zhàn)。 海都雖然戰(zhàn)敗,,但是實力尚存,,失敗后的海都反而以退為進,在蒙古草原召開忽里臺大會,,組織了更大規(guī)模的反忽必烈聯(lián)盟,,海都與忽必烈的第一次碰撞,最后形成了忽必烈不敗而敗,,海都不勝而勝的結果,。 忽里臺大會 經過此事,,忽必烈認識到海都的巨大的威脅,,他于1274年,派遣其子那木罕為主帥,,蒙古汗的兩個兒子西里吉和脫脫木爾從旁輔助,,但是西里吉認為大汗之位本該應該歸自己,于是,,竟然和弟弟一起加入了海都聯(lián)盟,。這個變故令忽必烈始料未及,,如果該聯(lián)盟能夠鞏固,則會在蒙古本部部分形成對忽必烈的優(yōu)勢,,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海都依靠托雷系的不團結組成了更大的反忽必烈聯(lián)盟,,但是,,這個聯(lián)盟內部本身也并不團結。 還記得幫蒙古汗當上大汗的那個關鍵人物拔都汗(術赤系)嗎,?如今,,在海都組成的這個包括成吉思汗四個兒子全部派系的反忽必烈聯(lián)盟也面臨著領導者的問題,本來,,出力最多的海都最應該成為這個盟主,,但是,當前術赤系的首領芒哥帖木兒做出了與其祖先拔都一樣的決定,,他支持蒙古的兒子西里吉為聯(lián)盟首領,,這個結果著實讓海都很懵逼:感情自己辛辛苦苦十幾年只是為了換一個拖累系的人當大汗?這個結果海都當然無法接受,,于是,,他退出了聯(lián)盟,最有雄才大略的海都退出,,這個聯(lián)盟自然也不會成什么氣候了,。1276年,忽必烈攻滅南宋,,3年間,,基本瓦解了南宋地區(qū)的其他抵抗,這意味著忽必烈獲得了南宋巨量的糧草,,銀錢,以及兵源(步兵為主),,忽必烈的實力到達了頂峰,。憑借于南宋獲得的巨量戰(zhàn)略物質,忽必烈最終平定了西里吉叛亂,,但最難纏的海都還在,。 梟雄的特點就是永不言敗,盡管此消彼長下,,海都的實力遠不如忽必烈,,但這不會讓海都放棄,梟雄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戰(zhàn)術,,海都知道,,硬拼恐怕不是對手,,于是,他換了一種打法,。 純游牧人與半游牧人的漫長戰(zhàn)爭在忽必烈主力南下攻宋時以及攻滅南宋后的十余年中,海都不斷率兵攻打和襲擾忽必烈的地盤,,戰(zhàn)場局勢有力就乘勝追擊,,不利就撤回窩闊臺汗國,確實如海都所說,,忽必烈一定程度上被漢化了,,而他海都則是不擇不扣的蒙古人,海都發(fā)揮充分發(fā)揮了游牧民族機動性強的優(yōu)勢,,不斷以機動戰(zhàn)術攻打元帝國的西北部(與窩闊臺汗國距離近),,一旦取得一定戰(zhàn)果,就轉身撲向元帝國正北部,,既蒙古帝國的發(fā)家之處,,忽必烈盡管原來的金宋之地有更多的財富和人口,但他不能失去蒙古草原本部地盤,,否則,,他這個大汗將名存實亡,所以每次海都來犯他都必須調兵平叛,,海都來去自如,,打打停停,忽必烈卻有些被牽著鼻子走了,。 這一切,,竟和當年成吉思汗打擊大金國有些相似,海都講游牧民族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打得下就打,,打不下就走,而忽必烈有時卻被農耕民族的劣勢困擾,,能夠擊敗對手,,卻難以全殲對手。 好在,,農耕文明對于忽必烈也有巨大的正面影響,,那就是數(shù)不清的財富和巨量的戰(zhàn)略物質,且忽必烈終究是蒙古人,,他的蒙古騎兵依舊擁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這兩個優(yōu)勢加在一起使忽必烈有足夠的力量去應付海都,海都對于忽必烈的威脅始終未到生死存亡的地步。 1289年,,海都聯(lián)合反對忽必烈的諸王對忽必烈發(fā)起進攻,,這次海都來勢洶洶,竟然一度拿下了汗國的老巢和林(雖然忽必烈已經定都大都,,但起家的老巢絕不能丟),,年逾七旬,晚年因為嗜酒暴食而體態(tài)肥胖的忽必烈不得不再次北上平叛,,依靠原南宋地的資源,、財富和兵員,忽必烈最終在激戰(zhàn)后打敗海都,,將他趕出和林,,但也僅僅是趕出和林,此后,,海都依舊組織過小規(guī)模的叛亂,,直到1294年,忽必烈駕崩都都沒有解決海都之患,,1301年,,海都糾合諸王四十,再度進兵蒙古,,最后在和林被元武宗海山擊敗,,于歸途中,傷重不治(忽必烈和海都都不是喝酒喝死的),,海都致死都沒有放棄奪回他認為應該屬于窩闊臺系的大汗之位,,用盡一生與忽必烈纏斗,也算是位梟雄,。海都的不斷反叛讓忽必烈一系成為整個蒙古帝國總大汗的合法性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元帝國對于其他汗國的領導力因為領導力因為海都的叛亂變得幾乎為零。 大汗遺訓,、幼子守灶,、忽里臺大會,汗位繼承的“不可能三角”不難看出,,海都之亂只是蒙古帝國汗位之爭的一個突出典型,,除海都外,因繼承人問題引發(fā)的爭端幾乎從未停歇,。 從某種程度上講,由于大汗遺訓,、幼子守灶與忽里臺大會之間的矛盾很難徹底調和,,蒙古大汗很難毫無問題的傳承,大汗遺訓的作用是確定候選人,,而幼子守灶又會產生一個最有實力的王子,,如果大汗遺訓所確立的獲選人并不是守灶的幼子,,那么在最后決定最終大汗人選的忽里臺大會上,兩個候選人就容易陷入長久的扯皮,,甚至對抗,,由于蒙古帝國對漢法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對于占領土地的管理主要還是停留在將土地分封打下土地的武將這種較為原始的方式,,這就導致了手上擁有武裝的武將很容易傭兵自重,,這種情況與繼承人問題加在一起就很容易造成繼承人的爭端直接演變成支持不同繼承人之間的各派系之間的直接武裝火并。 蒙古帝國獲得如此巨大土地的方式本就是武力征服,,而對于征服后土地的管理方式十分原始,被征服地區(qū)的服從幾乎都是基于蒙古帝國強大的武力,,但是,,無休止的內戰(zhàn)本身又在不斷消耗其自身的武力,這也導致了蒙古帝國在獲得了巨大土地的幾十至一百年間就失去了其征服的大部分土地,。 蒙古帝國如風一般橫掃亞歐大陸,,又如潮水一般褪去,他們得到了什么:游牧文明所能創(chuàng)造的最大成就,,他們失去了什么:比草原更加廣闊的大海和一整個工業(yè)文明,。 |
|
來自: 袁承志dtau70na > 《蒙元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