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詩詞大會》第5季看到現(xiàn)在,,是越來越有意思了。在第9期節(jié)目中,,我們看到無冕之王彭敏被為難得“哭笑不得”,,主持人龍洋甚至送上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兩位少兒團小選手的擂主爭霸,,當(dāng)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躲在一邊哭”了。 不過讓筆者最驚喜的,還是嘉賓們越來越放得開了,。在這期節(jié)目中,,甚至給觀眾上演了一場嘉賓“趣懟”,這是怎么回事呢,?當(dāng)時一位大叔選手遇到了這樣一道題: 詩句“莫役生靈種楊柳,,一枝枝折灞橋邊”中灞橋折邊的目的是什么,? A.祈福 B.定情 C.贈別 大家覺得這個題有沒有難度,?這首題百人團只有1人答錯了,答案就是C贈別,。這首詩或許大家并不熟悉,,它是唐五代詩人譚用之的《寄岐山林逢吉明府》,是一首送別七律,。雖然詩咱們不一定懂,,但這個折柳是詩詞中最經(jīng)典的意象之一,“柳”寓意“留”,。 當(dāng)時場上嘉賓酈波老師給我們好好地講了講這個知識,,他從灞橋的由來講到折柳的典故,說得頗為起勁,。在一旁的蒙曼老師有些聽不下去了,,直接說了句:“這大家都知道”。很顯然蒙曼老師指的是折柳這么小兒科的典故,,對觀眾和選手都沒難度,。這一說,酈波當(dāng)場就不說話了,。此時蒙曼老師倒也心中不虛,,立馬表示:現(xiàn)在是春天,春天還有另一個送別的意象,,那就是折梅,。就這樣蒙曼引出了一首南朝的千古名作,太逗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蒙曼說的這首詩: 《贈范曄》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這首詩的作者叫陸凱,名氣不算大,,但這首詩卻是詠梅詩中大名鼎鼎的精品之作,。這是陸凱寫給好友與范曄的一首五言詩,兩人屬于不同的陣營,卻一見如故,。分開后,,陸凱想給范曄寄點江南的特產(chǎn),于是這首詩和一枝梅便一同寄到了范曄手上,。 詩寫得很簡單,。第一句寫自己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了往來的驛使,,于是想起了遠(yuǎn)在隴頭的好友,。可見寄花和寫詩,,都是一時興起,,這也讓這首詩更加難能可貴。最妙的是后兩句,,想給朋友寄點好東西,,奈何當(dāng)時天寒地凍,潦倒的詩人確實拿不出什么合適的東西,,只能折梅相送,。不說梅,偏要用“一枝春”來指代,,一下子提亮了全詩,。詩人送給好友的不是一朵花,而是整個春天,,這樣的真情令人動容,。 縱觀陸凱這首詞,明明是友情,,卻不曾出現(xiàn)一個“思”,、“情”等字眼,明明是寫梅花,,卻通篇沒有“梅”字和“花”字,,一切深情厚誼都藏在了字里行間。所以對于這首詩,,蒙曼是相當(dāng)推崇的,,它打破了送人必折柳的俗套,讓離情別意寒冷的季節(jié)也能如此詩意,。蒙曼說完這首詩后,,一旁的酈波也是頻頻點頭表示認(rèn)可,觀眾也都送上了掌聲,。 古詩詞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打破常規(guī),,寫出他人沒想到的意象,當(dāng)年陸凱就是憑著靈機一動,,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