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幾天看到了一個問題: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是古絕還是律絕,? 之所以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很多人認為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不押韻,,“衰”字出律,,甚至因此把這首詩認為是古絕句,其實是個大大的誤解,。
首先要說的是,《回鄉(xiāng)偶書》二首都是唐朝七絕中的一流佳作,。至于是古絕還是律絕, 并不影響這兩首詩的美譽,。 很多人因為“衰”這個韻腳,,判定《回鄉(xiāng)偶書》不是律絕,,其實是個誤解。這一首確實不是古絕句,。 檢查一首絕句是近體(格律詩)還是古體(非格律詩),,有三個標準,我們一步步檢查一下,。 一,、是不是都用律句格律詩很嚴格,有一句不是律句,,就不算格律詩,。很明顯,《回鄉(xiāng)偶書其一》四句都是標準的律句,,符合近體詩的要求:
笑問客從何處來,,仄仄仄平平仄平,。本句救孤平,順便救出句的半拗體(救:不,。) 從句式上來說,,四句都是格律詩的標準句式,包括救孤平的最后一句,,也是唐詩中的常見律句,。 二、是否失粘格律詩在齊梁以后就很盛行了,,但是一直到盛唐時,,還有不少詩中有失粘的現(xiàn)象。唐高宗時,,科舉中有了格律詩的考試科目,,是不允許失粘的。 所以從這一方面說,,失粘的詩,,嚴格來說不算標準的格律詩。 我們看看這首詩是否失粘?
第二句的第2字,和第2句的第二字是不是平仄相同,,是判斷失粘與否的標準,。這首詩中,“音,、童”二字都是平聲,,可見也沒有問題。 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第二首,,有失粘的毛病,,這個后面會說到。下面我們看看最有爭議的押韻問題,。 三,、衰,作為韻腳不是古絕句,,是根本不押韻律絕(四句的近體詩)要求同一個韻部作韻腳,,只有第一句押韻時,可以放寬到鄰韻,,我們看看這首詩的押韻:
雖然我們用的是宋朝的平水韻,,但是在唐韻中,灰韻與支韻也不能通押,,甚至也不是鄰韻,。在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中,他列出的常用鄰韻中,,“支,、微、齊”為一類,;“佳,、灰”為一類。 可見,,根據(jù)王力先生的研究與統(tǒng)計,,【支】韻和【灰】韻不是鄰韻,這種通押連古絕句也算不上,,就是押錯韻了,。 從唐高宗開始科舉考格律詩,,到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賀知章中乙未科狀元,賀知章不知道這個“衰”字不押韻嗎? 四,、“衰”字,,原來被人調(diào)包了關(guān)于賀知章的這個“衰”字不押韻,其實明朝人就注意到了:
這一段話出自明朝的《徐氏筆精》,作者叫做徐〈火勃〉,,〈火勃〉這個字電腦打不出來,。 徐氏認為這首詩原本不是“衰”,而是“?”,,押的是唐韻,。后來的版本不知道為什么換成了不押韻的“衰”。 作者并不是隨便猜測的,,我們在宋朝詩人趙令畤的《侯鯖錄》中可以看到這首詩的本來面目:
這首詩有好幾個字與今天的版本不同,與徐氏的版本也有區(qū)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第二句的韻腳不是“衰”而是“?”,。 按照者《徐氏筆精》的解釋,賀知章原詩用“?”,,當然是押韻的,。“?”,,《康熙字典》中的解釋是:
趙令畤是宋太祖第四子岐王趙德芳的玄孫,,也是蘇軾的好友,。趙令畤字景貺,蘇軾為之改成字德麟,,自號聊復翁,。 五、《回鄉(xiāng)偶書》第二首是折腰體七絕上面簡單介紹過失粘,,南北朝后期的格律詩中,,失粘的現(xiàn)象特別多。例如庾信的《王昭君》是一首五言排律:
這首詩在第七句失粘:【淚】,、【衫】,假如去掉七八兩句,,從格律上說,,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 即使在盛唐,,這種失粘依然存在,,比較有名的七律是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可以看出,,有兩處失粘:去 ,、 宮 ;代 ,、 山 ,。 有名的失粘七絕,如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第二句與第三句失粘:有、潮,,一個仄聲,,一個平聲。 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的第二首,,和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是同樣的問題:
第二句與第三句的第2字平仄不同:來、有,。這中失粘的律詩,,被稱為折腰體。宋朝嚴羽在《滄浪詩話》中特別提到過:
絕句折腰,,例如賀知章和韋應物的這兩首絕句。八句折腰,,就是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這種折腰的七律,。像庾信的《王昭君》,就是篇幅更長的折腰體五言排律了,。 相對來說,,這種折腰體,比起崔顥的《黃鶴樓》這種半古半律的”七律“,,已經(jīng)規(guī)矩多了,。 結(jié)束語在我們熟悉的《唐詩三百首》中,折腰的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被歸類為七律,,連出律甚多的崔顥《黃鶴樓》也被歸為七律,,嚴羽甚至說《黃鶴樓 》是”唐人七律第一,。“ 可見古人的標準有時候也挺寬松,,不過這種詩,,在科舉中是不符合規(guī)定的。現(xiàn)代人也沒有必要在這上面產(chǎn)生爭議,,是不是有那么重要嗎,? 至于賀知章的 《回鄉(xiāng)偶書其一》,也被收錄入《唐詩三百首》,,用的就是”衰“字,。 從古人的分析可見,我們誤解了賀知章,,這首詩原本是押韻的,,但是這個“?”字用的太少,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人,,把“?”換成了“衰”。 @老街味道 學習詩詞的創(chuàng)作,,怎樣能快速掌握平水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