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武漢疫情迎來了爆發(fā)期,,確診人數(shù)每天蹭蹭往上漲,,看得人心焦。 幸運的是,,總有一些國之棟梁能讓我們慌亂的神經(jīng)得到安撫,,比如鐘南山。 鐘南山在老百姓的心中,,那真的是如定海神針般的存在,甚至有網(wǎng)友笑稱,,只要鐘南山不讓動,,那就絕不動,。 當然,,國之大器不止鐘老一個,,還有能與他齊名的巾幗英雄——李蘭娟。 李蘭娟也是中科院院士和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還是國內(nèi)唯一一個傳染病學科院士,,曾在非典期間做出過突出貢獻。 武漢疫情剛發(fā)生的時候,,正是她提出封城的建議,而她帶領的團隊也率先分離出三株病毒毒株,,為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礎,。 最近,,李蘭娟又公布了一個好消息:發(fā)現(xiàn)了兩種藥物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 雖然還在試驗階段,但這個消息一經(jīng)發(fā)布,,立馬引起震動,,這無疑給國人提振了信心。 李蘭娟院士不僅技術好,,工作起來也非常的拼,。 自2月1號第二次率隊馳援武漢后,已經(jīng)73歲的她每天要和醫(yī)護人員商討診療方案,, 各個醫(y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都要見面,叮囑大家做好檢測防護工作,,不能有任何疏忽,, 為了擠出時間,,每天只睡三個小時。 看到這樣一位頭發(fā)斑白的老者,,為疫情奔波在第一線,真是令人心疼,, 而李蘭娟這種胸懷天下的大愛,,正源于小時候的經(jīng)歷,她的人生,,可謂傳奇又勵志,。 1947年9月13日,李蘭娟出生在魯迅的故鄉(xiāng),,浙江省紹興縣的一個偏僻小村里,。 父親因為眼疾沒法干活,生活來源都靠瘦小的母親每天跋涉30多公里賣山貨維持,,就算是拼盡全力,,也只能勉強糊口。 那時恰逢動亂年代,,為本已十分艱難的生活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所幸的是,李蘭娟從小就喜歡讀書,,天姿聰慧的她成績總是排在前列,。 1960年,因成績優(yōu)異,,李蘭娟從夏履小學被保送到紹興第一初級中學(現(xiàn)在的紹興第三中學),。 正在憧憬美好未來的李蘭娟沒有想到,初二那年,,母親無奈的表示實在沒錢再供她上學了,,讓她去學校收拾一下東西,回來幫著干活養(yǎng)家,。 李蘭娟舍不得,,但看著母親被壓彎的背,她又不忍心,,只好含著淚開始收拾東西,。 在跟班主任道別的時候,,李蘭娟淚如雨下,,班主任問她是不是很想讀書,? 李蘭娟拼命點頭,,愛材心切的班主任就讓她先不要退學,,而是請一個月假。 李蘭娟聽從了班主任的建議,,回家后一邊自學一邊勞動。 在這期間,,班主任幫她申請了助學金,靠著這份微薄的助學金,,李蘭娟得以重返校園,。 那時候已經(jīng)接近期末考試,,“曠課”一個多月的李蘭娟成績不僅沒變壞,反而比之前考得還好,,這讓她體會到自學的成效,,也為她未來的從醫(yī)之路提供了可能。 中考時,,李蘭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省重點高中,,這讓一家人欣喜不已,,窮山村飛出個金鳳凰了,,可轉眼就發(fā)了愁,學費咋辦,? 李蘭娟不想止步于此,她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于是,在開學前,,她拿著家里僅有的5元錢遠赴省城讀書。 可當她拖著行李到達學校時,,錢就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根本不夠付學費。 老師知道后就對她伸出援手,,不僅減免了學費,還發(fā)助學金讓她維持日常生活,,直到完成高中學業(yè),。 可天有不測風云,,在臨近高考的時候,,文革襲來,高考被取消,, 響應號召的李蘭娟報名去黑龍江參加勞動,結果沒被批準,,便回了老家。 在回去之前,,李蘭娟感念學校對自己的幫助,一直想做點好事回報社會,,也不枉老師們的栽培。 貧苦出身的她,,想到村里鄉(xiāng)親因長年勞累,經(jīng)常會有腰腿疼痛的問題,,聽說針灸能治療,,于是就跑到省中醫(yī)院學起了針灸,。 只花了幾個月時間,,她就將人體經(jīng)絡背得滾瓜爛熟,那是她第一次接觸醫(yī)學方面的知識,,覺得很有趣,甚至是有些癡迷了,。 1968年,李蘭娟回到老家,,鄉(xiāng)里安排她到當?shù)刂袑W做代課老師,,課余的時間,她就給鄉(xiāng)親們做針灸治療,。 三個月后,,村里組建了一個醫(yī)療隊,,因為李蘭娟會針灸,為人又熱心,,于是大家都希望她來做醫(yī)療隊的“赤腳醫(yī)生”。 可是當老師的收入比當醫(yī)生高了好幾倍,,當時家里的日子又捉襟見肘,,李蘭娟很糾結,但出于對醫(yī)學的摯愛,,她最終選擇當起了赤腳醫(yī)生,。 那時候條件苦啊,醫(yī)療隊沒錢又沒設備,,為了節(jié)省開支,,李蘭娟找來懂草藥的老鄉(xiāng)一起到山上去采草藥。 半年多時間里,,她們走遍了周邊山頭,,認識了數(shù)十種藥材,什么草藥能治風寒,,什么草藥能治跌打損傷,,全都了然于胸,,大有“神農(nóng)嘗百草”那樣的干勁。 山上采的草藥基本沒花什么錢,,所以大大緩解了醫(yī)療隊的經(jīng)濟壓力,,而且效果也是不錯,,許多人服藥后都康復了。 李蘭娟在當?shù)爻闪嗣耍锇肃l(xiāng)的人都知道了這位醫(yī)術好,,用藥又便宜,人也好的年輕女醫(yī)生,,深得民心,。 曾有句話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數(shù),?!?/p> 1970年,,因為在老家那段“赤腳醫(yī)生”的經(jīng)歷,,李蘭娟被推薦到浙江醫(yī)科大深造,對于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李蘭娟十分珍惜,拼了命的去汲取養(yǎng)分,。 因為學業(yè)優(yōu)異,她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擔任主治醫(yī)師,,從此,,李蘭娟的從醫(yī)之路像開掛一般高歌猛進。 那時候,很多國人正忍受著肝炎折磨,,嚴重的肝炎致死率高達80%,, 李蘭娟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無法治療而逝去,感到特別痛心。 當時她所在的314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樣,,進去的人很少能活著出來,不甘認輸?shù)睦钐m娟從此一頭扎入肝炎治療的研究中,。 皇天不負有心人,李蘭娟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終于攻克了這個醫(yī)療界的難題,創(chuàng)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使重型肝炎的治愈率從11.9%提升到78.9%,震驚全國,! 這個成果救活了無數(shù)肝炎病人,,醫(yī)者仁心,,為了讓更多人受益,,李蘭娟慷慨的把自己苦心鉆研的技術無條件傳授給別人,。 憑此成果,,李蘭娟獲得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被任命為浙江省衛(wèi)生廳廳長。 可以說,,學醫(yī)這條路李蘭娟走對了,,讓她從一個山溝溝里飯都吃不飽的小女孩,蛻變成醫(yī)術精湛又位高權重的李廳長,更收獲了一段美滿的姻緣,。 在醫(yī)院工作兩年后,李蘭娟與同事鄭樹森互生情愫,,倆人于1975年5月1日領證結婚,。 說起這個鄭樹森,那可不簡單,,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肝膽外科、肝移植的專家,, 曾被譽為中國外科最好用的一把刀,,獲得過許多重要獎項,桃李滿天下,。 一位是傳染病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一位是多器官聯(lián)合移植事業(yè)的開拓者。李蘭娟和丈夫鄭樹森,,是我國科學界少數(shù)的幾對院士夫妻中的一對,。 不平凡的身份,卻有著平凡生活的煙火之氣,。 結婚那年,倆人在家里簡單的舉行了一個儀式,,正準備慶祝一下的時候接到電話,說鄭樹森父親的身體狀況不好,。 于是夫妻倆連夜往回趕,由于當時沒有直達老家的火車,,他們就在金華火車站中轉過夜,。 據(jù)李蘭娟回憶:“我們把鋪蓋往地上一鋪,就這樣在火車站度過了新婚第一夜,,當時條件雖然艱苦,,內(nèi)心卻很甜蜜。” 對于丈夫鄭樹森,,李蘭娟不吝贊美之詞,,夸他醫(yī)術精湛,人又細心,,還很有愛心,, 遇到家境不好的患者時,常常會幫他們墊付藥費,,這讓李蘭娟覺得,,自己選對了人。 結婚45年,,倆人從沒紅過臉,,可謂十分恩愛,他們將這份甜蜜,,穿插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以一種交流醫(yī)學問題的方式傳達出來,也算別有一番味道,。 雖然在同一家醫(yī)院上班,,卻難得見上一面,每天上午8點到醫(yī)院,,直到深夜一兩點鐘回家,,這是他們工作的常態(tài)。 兩人一天中唯一的交流時間就是在去醫(yī)院的路上,,能同吃的飯只有早餐,。 即便如此,他們也很少討論家庭瑣事,,通常是工作上的交流: 比如“有個病人病情危重,,我今天要給他做器官移植”“下午有個學術報告要發(fā)言,我中午飛機去北京” 當然,,他們絕不是冰冷的工作狂,,今年除夕夜,李蘭娟發(fā)了一條朋友圈: 這頓飯既是年夜飯,也是踐行飯,,當時李蘭娟已經(jīng)主動向國家申請帶隊馳援武漢,,鄭樹森向來支持妻子的工作,于是親自下廚,。 在闔家團圓的時刻,,他們卻即將分離,雖然有些失落,,但依舊選擇舍小家顧大家,,因為責無旁貸,也因為心中對人民與國家的大愛,。 這么多年,,他們互相扶持,度過一個個難關,,成為彼此堅實的依靠,,這樣的愛情,平凡而真摯,,令人感動,。 許多初見李蘭娟的人,大抵會有這樣一個感覺,,這位面相和善,,個頭不高,看起來文文弱弱的老太太,,應該很溫柔吧,。 其實不然,李蘭娟雖是菩薩心腸,,但亦有金剛手段,,在面對工作上的事情時,往往十分強硬,,說一不二。 2003年非典襲來,時任浙江省衛(wèi)生廳廳長的李蘭娟得知省內(nèi)已出現(xiàn)“非典”病人,,但還無法確定是否存在人傳人的可能,,她面臨兩個抉擇: 是否公開這些信息?是否立即隔離相關人員,?因為只有隔離病人才能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是應對傳染病最好的方法,。 如果這兩件事處理不好的話,就可能遭到非議,,甚至連烏紗帽都將不保,,稍做思考后,李蘭娟拍板:公布信息,,立馬采取隔離措施,! 在她看來,老百姓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第二天早上五點,衛(wèi)生廳就在全省發(fā)出了公告,, 緊接著,,又傳出一條強硬指令:只要是與“非典”病人接觸過的人,統(tǒng)統(tǒng)隔離起來,! 全省上下聯(lián)動,,僅當天就隔離了上千人,整個過程不到24個小時,,有效的控制了病源的擴散,,隨后,全省近11萬人被隔離,。 不出所料,,李蘭娟遭到了很多非議,下臺起哄聲不斷,,但事實證明,,她做對了, 因為措施及時,,浙江全省在“非典”期間沒有出現(xiàn)二次傳染,,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正是基于這樣的經(jīng)驗,,所以在武漢出現(xiàn)確診病人時,她第一個提出封城的建議,, 如果再晚那么幾天,,這個一千多萬人口的城市不知有多少人涌向全國各地,后果不堪設想,! 正是懷著這樣憂國憂民的大愛之心,,李蘭娟在本該享受退休生活的時候,義無返顧地沖在第一線,,與鐘南山并肩作戰(zhàn),,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希望。 在帶隊出征的時候,,李蘭娟曾說:“我個人已經(jīng)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國家的大事,,自己義不容辭,。” 她的這番表態(tài)無疑給在疫情中惶惶的群眾們,,打下一支定心針,, 而奮戰(zhàn)在一線的李蘭娟,從沒考慮過自己什么時候能回家,,而是身系百姓,,想讓他們盡快回家。 司馬遷曾說:“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俠之大者,,不過如此,。 那些最光輝偉大的人格,并不是儒家編造的童話,,而是真實存在著的,,像李蘭娟和鐘南山這樣的人物,,要是在古代,是會被封神立廟的,。 國家有了這樣的棟梁,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這兩位院士,,對于這次的疫情,足可用'居功至偉'來形容,。 正如人們傳唱的那樣: 火神山,,雷神山,鐘南山,,三山祛毒,;國內(nèi)捐,國外捐,,李蘭娟,,捐娟暖心。 當然,,在他們身后還有千千萬萬默默付出的醫(yī)務工作者,, 正因為有了這些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英雄們,,所以我們有信心一定可以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疾病,。 請堅信,黑夜之后就是白晝,,加油,,中國! 2020,一切會好起來的,,陽光依舊在,,春暖花照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