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數學建模所謂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抽象、簡化,。最簡單的,,地圖就是一個認識地理的一個模型;地球儀就是認識地球版圖的模型,;我們拍到的照片,,也是認識照片里面那個對象的模型,。 建模的一般流程可分為模型準備,、模型假定、模型建立,、模型應用,、模型分析、模型檢驗六個步驟,。
《周易》在其實際問題的過程上,同樣是一個建模的過程,。古人利用《周易》處理實際問題,,采用的是大衍筮法的形式,用蓍草或者硬幣得到具體的卦象,,通過對卦象的解讀,,掌握具體對象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為自己的行為和決策提供指導建議,。 二,、《周易》中的建模流程《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經》依照其成書順序對其進行劃分,,可分為六十四卦卦爻系統(tǒng),、六十四卦卦辭、六十四卦爻辭三個部分,,《易傳》又稱“十翼”,,包括《系辭上》《系辭下》《彖上》《彖下》《象上》《象下》《說卦》《序卦》《雜卦》《文言》。 2.1.理論分析《易傳·系辭上》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薄吨芤渍x》注: “道者何? 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天體,,不可為象,。必有之用極,而無之功顯,故至乎‘神無方而《易》無體’,,而道可見矣,。”這里說的道,,就是貫穿于萬事萬物發(fā)展變化中的客觀存在,,它體現(xiàn)在陰陽兩個矛盾的統(tǒng)一。 而陰陽組合的結構單元為卦,,《易傳·系辭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卦作為《周易》的結構單元,,因其含有“天地人”三者,,所以,一個卦是能代表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動態(tài)發(fā)展關系,。 簡而言之,,系辭的內容就是說明一點——“卦是能夠作為模型,代表現(xiàn)實世界的,。” 2.2模型的建立在《周易》思想中,,將實際問題轉化為卦象,,主要通過卜筮的方式。 《周易》卜筮的具體流程,,詳細載于《易傳·系辭上》“大衍之數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 以象兩; 掛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 以象四時; 歸奇于扐以象閏; 五歲再閏,, 故再扐而后卦。是故四營而成易,, 十有八變而成卦,。” 這是一套非常嚴格的程序,主要分為三步: 步驟1:取蓍草50根,,取其中一根不用象征太極:,。 步驟2:把剩下的49根蓍草,隨機分成左右兩堆,,象征天地兩儀(分而為二,,以象兩)。從右邊一堆中拿出一根不參與計數,,象征人,,與原來的兩撥蓍草象征天、地,、人三才(掛一以象三),。然后將兩堆蓍草按四根一組進行分組(搽之以四, 以象四時),,剩下的余數(可能為1,,2,3,,4)連同“掛一”的一根,,共計5根或者9根拿出,剩下44或者40根蓍草,。 步驟3:重復步驟2,,得到剩余的蓍草40根或者36根或者32根; 步驟4:重復步驟2,,得到剩余的蓍草24根或者28根或者32根或者36根,;剩余的蓍草除以4得到的結果分別為6,7,,8,,9,分別代表老陰,、少陽,、少陽,、老陰,,代表一爻。 步驟5:重復步驟2-4五次。得到一個卦象六個爻位上的爻象,。 整個過程,,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計算程序確定、二是計算結果為6,、7,、8、9四個數中的一個,。傅海倫將這一個過程用程序框圖來確定,,按照建模的程序思路,需要將其改進為如下過程: 其中,P運算過程如下: S1+S2=N; S1=R1(mod4),; S2=R2(mod4),; 這樣一套程序,其得到的最終結果就是六個數字,,每個數的數值必定為24,、28、32,、36中的一個,。 得到這樣一個數組之后,就可以對結果進行卦象的轉換,。其中,,24為老陰,用“- -x”表示,,28為少陽,,用“—”表示,32為少陰,,用“- -”表示,,36為老陽,用“—o”表示,。老陰和老陽為變爻,,在《周易》中,變爻代表的是卦象中“變”的因素,。一個卦象中每一個爻都可能是變爻之一,,對于變爻的數目不同,其解釋的含義也不相同,。 2.3模型的求解《周易》思想中,通過卜筮求解得到卦象之后,,“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以酬酢,,可與佑神矣”,,孔穎達注“天下萬事,皆如此例,,各以類增長,,則天下所能之事,法象皆盡”,。天下萬事,,都可以涵蓋到卦象里來。通過對象的理解和發(fā)揮,,是對《易》卦模型的求解過程,。 比如《左傳·閔公》的記載的一則故事:初,畢萬筮仕于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锻汀饭獭侗取啡耄氪笱??其必蕃昌,。《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 故事記載了畢萬為自己在晉國的仕途而做的卦象分析,,他占卜得到了《屯》變《比》,,通過對這個卦象的解讀,,“《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六體不易”得出了“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的結論,。 2.4模型檢驗利用《周易》將實際問題以占卜的形式獲得卦象,,通過對卦象的解讀得到實際問題的答案,,其對結果的檢驗需要實際情況來加以佐證。上述畢萬的例子,,畢萬得到的結果是“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而在歷史書上,畢萬去晉國做官,,受到重用,,晉升大夫,公元661年,,晉獻公命畢萬滅姬姓魏國,,并把魏地封給畢萬,畢萬的后代后來建立了戰(zhàn)國七雄之一魏國的,。 這樣的例子在《左傳》《國語》中有大量的記載,。甚至在《易經》的原文中,也能見到,?!吨芤住ぬ妨遑侈o“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庇涊d的就是帝乙為了安撫日益壯大的西岐,,將女兒(一說是妹妹)嫁給了西伯侯姬昌?!吨芤住けb夷》六五爻辭“箕子之明夷,,利貞?!庇涊d的是箕子為了躲避帝辛的禍害而裝瘋賣傻的事跡等等,。 2.5.模型評價《周易》中的模型評價,,值得注意的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在模型的構建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將蓍草隨機分成兩堆,,這個操作本身伴隨著一個隨機性。第二是在模型的求解上,,得到答案整個過程,,都離不開卜筮者的參與。解讀卦象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識才能,,也就是對陰陽五行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卦象與實際的對應關系等,古代掌握這種才能的人都被利益集團養(yǎng)在宮殿里,,為帝王所服務,,這類人的官職叫“巫祝”,,從事事鬼神和祭祀的工作,。 解讀卦象需要依靠個人,人對卦象是否能按照陰陽的變化之理進行實事求是的解讀,,往往取決于他們的個人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個人的能力和道德水準是不可被量化的,當個人為了私利刻意夸大結果,,利用求測者的心理需求為自己獲取私利,。這樣求卜就不再是人們用來認識客觀世界的手段,而變成了獲利的工具,。 這樣,,利用《周易》認識世界的方式就增添了兩個不確定的因素,這兩個因素都成了卦象模型無法成為普遍化,、科學化,、客觀化的建模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