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春晚節(jié)目的聯(lián)排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根據媒體曝出的消息,,德云社相聲演員岳云鵬及其搭檔孫越繼續(xù)“榜上有名”,而且二人的相聲節(jié)目現(xiàn)場反響良好。 自從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以來,,相聲作為一門傳統(tǒng)曲藝,,一直是語言類節(jié)目中最受歡迎的形式之一。從李金斗石富寬,,馬季及其眾位弟子,,馮鞏、牛群,、姜昆、趙炎等,,到郭德綱,、于謙等人,再到賈玲白凱南,,岳云鵬孫越等,,說相聲的人越來越少,但這類節(jié)目始終不曾中斷,。 有人說,,是郭德綱拯救相聲藝術于瀕危,也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太“三俗”,,稱不得藝術。但不管怎么說,,郭德綱在中國相聲史上必定有一席之地,,畢竟是他把德云社培養(yǎng)成了當代相聲演員的“黃埔軍校”,,讓相聲演員可以體面地活著,。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從德云社出來的相聲演員都念郭德綱的好,,比如何云偉,。離開郭德綱之后,何云偉的名字幾經變化:從何云偉到何偉,,再到目前的“何沄偉”(我還是習慣稱他為何云偉),,唯一不變的,是他一直沒放下與郭德綱之間的恩怨,。 這不,,今天他在微博發(fā)了一條消息,很簡單兩個字:“好啊”,,但配圖的信息量卻有點大,。 第一張配圖,是一張舊圖,圖中的三角紅旗上面寫著“北京市曲藝公會 相聲改進小組”,,另有一行小字:1950年1月19日,,北京相聲改進小組成立。不過,,原圖里,,這行小字是沒有的,不知道是不是何云偉后來加上去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面三角紅旗的來歷,,科普一下。在舊社會,,相聲表演以“撂地攤”為主,,常常以粗俗和迎合觀眾口味為取向,其表演者屬于三教九流中的低等人群,。1949年全國解放之后,,相聲藝人的社會地位有了提高,原來“耍貧嘴”的表演者變成了文藝工作者,,但很多從業(yè)者還說著傳統(tǒng)的粗俗相聲,,登不得大雅之堂。 為了改變相聲界這種風氣,,1950年,,著名相聲演員孫玉奎、侯寶林,、常寶霆,、佟大方等人發(fā)起成立了“相聲改進小組”,旨在改造舊社會過來的相聲演員,,對其進行時事教育,,提高其政治和文化水平,從而改造相聲,,以達到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目的,。這一舉動受到了包括老舍先生在內的多位文藝工作者的支持。在“相聲改進小組”的催化下,,相聲從邊緣化逐漸過渡成表演藝術的主流,,成為一種新的宣傳工具。 雖然“相聲改進小組”僅存在了兩年多,,但可以說,,它的出現(xiàn)直接抬高了相聲這門傳統(tǒng)曲藝的社會地位,像后來的相聲演員馬三立,、侯耀文,、馬季等人都被人稱為“相聲表演藝術家”或“相聲大師”,。 如果只看這張配圖,最多只能說明何云偉是在緬懷先輩,,但后面的三張配圖,,卻足以說明他的野心。這三張配圖分別是:何云偉與相聲演員姜昆的合照,、何云偉與相聲評論家崔琦的合照,,以及三人的共同合照。 可能有人不熟悉崔琦,,簡單介紹他與另外二人的關系:崔琦是馬季和侯耀文的好友,,也是“馬季相聲班”的主講教師;馬季是姜昆的師父,,侯耀文是郭德綱的師父,、何云偉的師祖;兩年前,,侯耀文的弟弟侯耀華也收了何云偉為徒,而侯耀華與郭德綱又有“分家產”的舊怨,。另外,,今年初何云偉又在微博稱,他在1998年的時候曾經師從崔琦習藝,,也就是說他們之間也存在師徒關系,。 總結起來說,單在這幾張配圖里,,姜昆與何云偉是平輩,,二人又都比崔琦晚一輩。從職位上講,,姜昆是現(xiàn)任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崔琦是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都是北京曲藝界的權力人物,,也都是相聲界的“根正苗紅”,。 姜昆與郭德綱的關系想必已毋庸贅言,單是“批三俗相聲”事件,,倆人的矛盾都不可能在這輩子化解,。此番何云偉向姜昆、崔琦等人靠攏,,再聯(lián)想第一張配圖的產生背景,,他們也許是在醞釀下一場“相聲改進運動”,而矛頭指向誰,,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