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檔案: 曾某男,,61歲,。宿有胃痛病史,刻下頭眩胸沁,,脘腹撐脹,,神疲無力,口干欲飲,、時時脘中嘈雜,。苔薄,舌質(zhì)偏紅,,脈小弦,。 辯證:肝郁氣滯,胃陰不足,。 胃鏡檢查: 淺表性萎縮性胃炎,,治宜疏肝和胃。 中藥方: 北沙參12克,、麥冬10克,、炒白芍15克、徐長卿15克,、生麥芽20克,、綠萼梅8克、鳳凰衣4克,、失笑散4克,、烏梅肉5克、生甘草5克,。 治療結(jié)果: 4劑后脘部不適消除,,脈問前,上方又服60劑痊愈,。 總結(jié): 清養(yǎng)胃陰,,以制木橫,葉天士《臨證指南》多有論述,。木橫乘土,,中官受病,然土有陰陽之別,,當分而論治,。若肝木濁陰郁氣,,致傷脾上,仲景垂訓在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若肝木之厥陽逆氣侵犯胃土,,則葉氏立說于后。其清養(yǎng)胃陰,,以制木橫之法,,殆脫胎于仲景之說。 肝氣橫逆犯胃為慢性胃病證候中所常見,,體秉陰虛者固可見之,,而肝木橫逆日久,亦致胃陰受劫,,而現(xiàn)胃陰不足之象,。 肝木肆橫,胃土必傷,,而胃陰不足,,則肝木易乘。 《內(nèi)經(jīng)》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故宜陰柔清養(yǎng)之法,取其酸甘化陰,,以制肝木,,乃為妙法。 常選用北沙參,、麥冬,、花粉、芍藥,、知母,、烏梅、北五味,、柿餅霜等,,以清胃陰而制木橫。(注意:上述中藥方僅供參考,,不得擅自用藥,,必須先咨詢專業(yè)醫(yī)師,。) 以上內(nèi)容圖片摘自網(wǎng)絡(luò),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