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看桂林” 這是廣西長期流傳的俗諺。據(jù)《(民國)廣西通志稿·清代選舉表》的大體計算,,清代廣西中式舉人的分布,,桂林府占50%。清代桂林府有64名解元,,臨桂縣(包括桂林城)就有33名,,次為全州(9名)、灌陽(7名)、靈州(6名),,4縣加起來占86%,。 中國科舉博物館館藏清代“解元”匾額 從一個縣來說,,也多集中于“詩書世家”,,并形成科舉望族。 清初汪森的《粵西叢載》記述明代科舉時,,臨桂以張氏為盛,從正德到天啟,,一門出了兩解元,、兩進士、18舉人,。 但張氏至了清朝前期已寂然無聞,,代之而起的是靖江王裔朱氏和橫山陳氏。 陳氏從陳宏謀(雍正解元,、翰林)始,,五代連科,繼子鐘珂(舉人),,孫蘭森(翰林),。曾孫元燾(舉人),玄孫繼昌(解元,、會元,、狀元)。 靖江王府正陽門三元及第 何謂三元及第?這是科舉時代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一路過關(guān)斬將,連中解元,、會元,、狀元的士子的最高榮譽。自隋唐開科取士以來,,歷朝歷代,,一千三百年間,連中三元的僅十三人,,包括中原的省份在內(nèi),,每個省都攤不到一個。而廣西,竟然占了二名,。其中一人,,即是陳氏陳繼昌 陳繼昌 像 朱家于清代中解元的有朱桓(乾隆壬子科),、朱庭芬(道光乙酉科),、朱琦(道光辛卯恩科),朱桓與弟朱棨同為翰林,,朱棨還是清代廣西唯一的傳臚(殿試二甲第一),,朱桓子慶祚,舉人,,朱棨子朱緗,,進士。 嘉慶舉人朱鼎臣的兩個孫子同科舉人,,兩個曾孫同案入學(xué),,同榜舉人兼同榜進士。 全州,,科舉僅次于臨桂,,而以升鄉(xiāng)(今永歲)為盛,升鄉(xiāng)于明代出了個15歲中解元的蔣冕,,與他兄蔣升皆大學(xué)士,、尚書,崇禎朝全州中式舉人共94名,,升鄉(xiāng)就占了54名,,而蔣氏獨領(lǐng)23人。 閣老蔣冕像 全州縣歷史上的第一位解元,,也就是廣西唯一的宰相 清代,,雖然蔣升蔣冕的后代衰落了,但蔣氏仍書香不絕,,清朝前期蔣良騏一家,,先后出了10名舉人,4名進士,,蔣良騏與父親蔣林同為進士,、翰林。 全州除了升鄉(xiāng)蔣氏,,當(dāng)數(shù)萬鄉(xiāng)謝氏,、謝明英一門三解元,明英本人為康熙壬戌科解元,,其子賜履與他同科中舉,,后任至山東巡撫,,賜履子廷琛,乾隆庚午科解元,,子廷瑜點翰林,,子廷琪15歲中舉,19歲成進士,,賜履兄賜紱(庠生)之子濟世,,康熙戊子科解元,為翰林四君子之一,。 科舉考試萬中取一已屬不易,,偏偏出現(xiàn)幾代連科、一門功名成串的奇事,,人才學(xué)稱之為人才鏈,。 圖為靖江王府 曾是廣西科舉考試試場 同時也是歷史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處 現(xiàn)為廣西著名學(xué)府廣西師范大學(xué)校區(qū) 人才成鏈,,古今中外均不乏例,。何能如此?值得研究,。 從廣西解元反映出廣西清代的科舉人才鏈,,有下列特點: 1.人才鏈從產(chǎn)生、興盛到衰落,,一般經(jīng)歷六,、七代。開始多苦學(xué)成才,、艱苦創(chuàng)業(yè),,臨桂的陳宏謀靠父親克勤克儉攻讀,成解元后連赴京應(yīng)考的路費也沒有,,全得同窗好友資助始能上京,。 全州的謝明英9歲喪父,常受人侮,,兩兄弟就在父親靈側(cè)發(fā)憤苦讀,,邊讀邊哭,19歲才補弟子員,,當(dāng)了30年生員始考中解元。 人才鏈經(jīng)過鼎盛后也會衰落,,越富貴人家苦學(xué)子弟越少,。雍正時蔣肇為明代廣西最顯赫的蔣冕作《湘皋集》再版序言,就說蔣冕傳至八世孫早已“家道中落,,書香莫繼”,。 2.人才鏈形成過程中,,書香子弟的學(xué)業(yè)環(huán)境特別優(yōu)越,家教嚴(yán),、藏書多,、名師點,智力開發(fā)早,,登科成名快,。 清代廣西的解元中,能髫年中式者多為此類子弟,。全州謝明英的子孫,,都是19歲、20歲中舉成進士的,。 灌陽“同胞三翰林”的唐景崧,,考中解元時也只有19歲。 全州道光間進士蔣啟敭,,父親是舉人,,本人主講清湘書院十年,其子蔣琦齡19歲考中解元(道光甲午科),。 桂林嘉慶進士唐仁,,生平所得俸半以買書教子,家里藏書數(shù)千卷,,三個兒子均有功名,,啟華為道光庚子科解元,啟蔭為咸豐間進士,,啟藩為同治間副榜,。 文章來源于《廣西地方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