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的作者是 陳與義(1090年—1138年),字去非,,號簡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詞人,。詩尊杜甫,,也推崇蘇軾、黃庭堅和陳師道,,號為“詩俊”,,與“詞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二十三歲中進(jìn)士,授開德府教授(地方府學(xué)教授),,30歲母喪,,回故鄉(xiāng),。兩年后經(jīng)舉薦,,人太學(xué)博士,。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滅亡,。時年三十七歲的陳與義輾轉(zhuǎn)南遷避難,,1131年終于來到臨安,。在南宋歷任 吏部侍郎,、給事中,、參知政事等。也曾短暫外放湖州和江州,。 紹興八年(1138年)十一月去世,,享年四十九歲。 因為這樣的經(jīng)歷,,他的詩詞多寫景詠物之中寓憂國憂民,。 這首詞當(dāng)是作者晚年追憶舊時朋友和往事而作的。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上闕憶舊,還是在北宋年間,,繁華平和的日子,。一幫人在午橋歡聚,把盞推杯,,賦詩填詞,,好不快活?!拔鐦颉睋?jù)說是唐代白居易,、劉禹錫,、裴度等把酒言歡、吟詩唱和的地方,。所謂“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在這杏花怒放,,笛聲悠揚的環(huán)境里,,對著三五知己好友,想象著和先賢做著一樣的雅士,,心頭應(yīng)該是很快活的,。那一片寧靜、清揚婉約,,瑰麗的畫面,,在腦海中還恍若昨日。 陶醉了一會,,才想起來,,現(xiàn)在沒有這樣的日子了。江山淪陷與異族,,想起故園宮闕腥膻,,衣冠淪沒。再結(jié)合自身的浮沉的經(jīng)歷,,只覺得是一場噩夢,。再想想哪些一起喝酒吟詩的故友,如今也散落各方,,音訊全無,,大概也九死一生吧。再寫到: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現(xiàn)在登上小樓,,看到這雨后新晴,,點明時間、地點,、心境,。“新晴” 與 上闕 “長溝流月” 相呼應(yīng),,又再次將往昔和今日處境聯(lián)系在一起,。可是也最多是“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了。國家興亡和人生際遇,,自己雖然滿腔寂寞悲涼,,可多年后,也就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