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泉 王鏞,,他是“放眼”高和“放眼”深的一位畫家,,我想強調(diào)的是“眼界”之“眼”。他之所以能夠由知名書法家的身份,,轉(zhuǎn)變?yōu)槌晒Φ漠嫾?,即他在藝術(shù)選擇的著眼點上有過人之處。王鏞之“眼”,,放在了“以書入畫”上,。如此選擇,除去諳熟書法之道,,還包括畫家對畫壇狀況的判斷,。 王鏞是圈子里修養(yǎng)比較全面的藝術(shù)家,書法,、篆刻和山水皆有常人不可比擬的成就,,特別前兩項,十余年來尤其吸引青年學子。因為放松通透成為許多人的入門捷徑,,所以從學者眾而成為一股風氣,。最近幾年,王鏞頻頻以山水畫家的面目出現(xiàn),。他是科班出身,,又有書法的根基,給觀眾制造了許多期待,。 畫家王鏞顯然更鐘情黃賓虹的美學主張,,而悄悄地放下了老師李可染“為祖國山河立傳”的大旗。黃賓虹現(xiàn)在成為時尚,,也是一個知名品牌,,學黃者數(shù)不勝數(shù),但個人目的大不相同,,有囫圇吞棗者,,有只取一瓢者,有奮力深入者,,也有淺嘗輒止者,,反正是五花八門,成為繪事奇觀,。我想王鏞是個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既融入時流又鶴然獨立,自然會有他的充分理由,。 不過要在黃賓虹身上打個滾,,卻是需要真刀真槍的功夫,王鏞知難而上,,底氣大半還是自己擅長的書法,。因為對筆墨點畫的熟諳,,畫家就是以書法的身份進行創(chuàng)作,,其中奧秘完全得力于中國“書畫同源”的傳統(tǒng)。
“書畫同源”說得簡單,,又有幾人能夠參透其中機關,,王鏞的過人之處就在于憑借黃賓虹繪畫樣式,迅速建立了彼(書)此(畫)的聯(lián)系,。他十足地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一鼓作氣化書法線條為紛繁離披的山水紋理,變橫,、豎,、撇、捺為勾、皴,、點,、染。他畫山水的語言直白,,做了一個山水畫的減法,。在他畫中所謂山石、樹木,、飛瀑,、流泉,只是書法線條的變體,,甚至不分時間,、地域、透視,、色彩這些原本繪畫上很在意的東西,。他挪用了書法創(chuàng)作的方法,卻不再考慮營造一個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描繪的山水境界,。 王鏞繪畫彌漫著一股強烈的書法之氣,,他拋給觀眾感受的就是書法線條的美。畫家繪畫時似乎忽略了思考的時間,,完全投身于筆墨點畫之間的快速聯(lián)系,,洋洋灑灑地制造了“奮筆俄頃而成”的視覺效果,繪畫的過程變成了享受由書寫語言而造成的氣韻流動,。也正是如此,,畫面顯得緊湊而富于運動感。王鏞刪繁就簡,,舍棄丘壑的過分堆砌,,原來被它們指引的觀看,都會被那些活蹦亂跳的筆觸吸引,,用心體會者自然會與王鏞繪畫時的忘我狀態(tài)息息相通,。 王鏞知道中國山水畫的繪畫捷徑,他抓住書寫這個可以入畫的本質(zhì),,在洞察山水的基礎上,,讓其余一切事物都從屬于這個本質(zhì),于是“王鏞山水”的獨特得以彰顯,。而且從更深刻的角度看,,王鏞“以書入畫”的“眼”恰恰使他避免了時弊,以至把古今之爭和中西論戰(zhàn)遠遠拋在畫外,。他的創(chuàng)作不僅提供了一個純粹的山水畫樣式,,而且顯示了一種新穎的思考方式:在不回避時代風格的前提下,,坦然以“書法”這種純粹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畫境。 憑借書法這塊飛毯,,王鏞之“眼”已經(jīng)凌空而起,,再加上畫家性格敦厚穩(wěn)重,對待藝術(shù)執(zhí)著專一,,相信“王鏞山水”還會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