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成名的畫家,,少有年紀輕輕就斐聲海內者。但是北宋時候的王希孟卻是個例外,。古代史上早慧的孩子很多,,尤其是文學方面早慧的孩子更多。吳老師給學生講授古詩時,,會說到某某幾歲成文,,幾歲作詩。但是這種早慧現(xiàn)象在古代繪畫史上卻絕難見到,。我想,,這可能跟繪畫創(chuàng)作對技法的要求比較高有關系,并不只是簡單的能夠畫就可以了,。正因為如此,,古代人少有年紀輕輕就頗有畫名者。中國古代很少有像王希孟這樣的畫家,。少年成名,,技法不凡;可他成名即逝,,相當可惜,。王希孟作為畫家群體中早慧的特例,有一幅名為《千里江山圖》的青綠山水作品傳世,。史料對王希孟的記載頗少,,不過此圖的題跋卻對王希孟做了簡單的介紹,我們不妨從此下手,,了解這個天才少年的一些故事:“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shù)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踰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京”是徽宗朝權臣蔡京,。從蔡京的這段題跋中,,我們了解到,王希孟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入畫院的少年畫家,,盡管在他初入畫院時的繪畫技法并不怎樣,。但是,很顯然王希孟是一個天賦極佳的孩子,,宋徽宗也是個慧眼獨具的伯樂,。在徽宗的指導下,王希孟苦練半年就創(chuàng)作出了這幅《千里江山圖》,。時間如此之短,,畫作如此精致,足以見得王希孟在繪畫上的功力與造詣,。只不過,,這一年,王希孟只有十八歲,。實際上,,歷史對王希孟的記載只停留在了他十八歲這一年,后人對他的敘述,,大多是對他英年早逝的惋惜。十八歲的他達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頂峰,,不過很快他便去世了,。或許,,若上天假年予他,,他還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的《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創(chuàng)作的一幅青綠山水長卷,,從蔡京收藏開始,,至于清代內府收藏結束,流傳有緒,。但是,,每當大家看到這幅作品時候,一定會充滿疑惑:這么一幅滿眼盡是藍色的作品,,為什么被稱之為青綠山水,?老實說,我確實被學生問到過這么個問題,。一般來說,,中國古代山水畫根據(jù)顏色和用料的不同,,分為三種不同類型:水墨、淺絳(又稱為赭石,、赭色)和青綠,。水墨山水自然很好理解,純水墨用筆,,只有濃淡不一的黑白二色,;淺絳山水以元代黃公望和王蒙為代表,基本都是藤黃設色,;除此之外的,,設色濃艷的山水畫大抵都可以歸入青綠山水一類。青綠山水是中國古代山水畫最本源的顏色,。從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中還不成熟的山水畫開始,,到唐代山水以青綠為主流的山水繪畫為止。中國古代繪畫早期形態(tài)基本都是以青綠山水形態(tài)出現(xiàn),。青綠山水設色濃艷,,卻并不一定只是簡單的綠色而已。比如這幅《千里江山圖》便是典型的藍色為主,、綠色為輔的作品,。起碼在宋代的時候,人們并不太用青綠山水作畫,。宋人的文化與唐代文化有比較大的差距,。書法上,宋代不再繼續(xù)唐人楷書之路,,轉而以行書表達藝術情感,;至于繪畫,從五代開始,,山水畫風便逐漸轉而走向水墨之路,,至于青綠風格的作品,或許因為北宋距離唐代太近的緣故,,倒是鮮有畫家去專攻此道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王希孟又是一個另類的畫家,,他以青綠山水創(chuàng)作長卷山水,,確實讓人有一種卓爾不群的復古韻味。(下為 黃庭堅 七言詩《花氣薰人帖》)當然,,這幅《千里江山圖》中最值得解讀的,,還是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內涵話題。這個話題是什么呢,?這么一幅山水長卷,,又能有什么內涵呢,?這里,還得吳老師慢慢闡述開來,。《千里江山圖》論其畫科屬于中國古代山水畫,,但就其內容來說,,又歸屬于“江山圖”范疇,。后者不屬于畫科,,只是繪畫的內容?!敖綀D”顧名思義,,所描繪的就是天下江山的景色。古代中國是亞洲大陸上的大國,,不論是統(tǒng)一如秦漢,、強盛如隋唐的帝國,抑或是并不算太強大的北宋帝國,。它們的版圖幅員遼闊,,景色壯麗都是畫家筆下時常出現(xiàn)的創(chuàng)作素材?!敖健痹跐h語中除了其字面意思那樣“山水河流”理解,,更有一層延伸意于其中,而這延伸內涵則寓意“天下”和“版圖”,。正因為這層文字上關系,,“江山圖”這一繪畫內容就具備了某些政治意義。而當王希孟這樣的宮廷畫家創(chuàng)作出這種作品時,,這種政治內涵就又被無限放大了,。顯然,王希孟要通過這幅作品向宋徽宗表明北宋帝國江山萬里,、版圖遼闊、帝國強盛,、一片欣欣向榮之態(tài),。王希孟這種想法并不算什么創(chuàng)意,因為“江山圖”的畫家們都是這樣畫的,。因此,,我們可以用《千里江山圖》做范例,一并了解一下“江山圖”的繪畫內容,。若細看王希孟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畫面中部有一座山峰異常高大,。它非但海拔高,,而且比周圍的山巒都高出許多來,。立于山頂,必然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受,。五代末年至于北宋初年,,中國古代山水繪畫已經(jīng)形成了確定的理論。其中荊浩,、關仝這一流派的理論認為,,作山水畫應當有明確的主峰。一峰突起,,其他低矮的群峰環(huán)繞,。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也有類似記載:“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岡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長松亭亭,,為眾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蘿草木,為振摯依附之師帥也,。”從政治意義上說,,這種突出主峰的畫法,被引申為帝王凌駕天下,,而群臣圍繞帝王之側,,從而形成高下等級之分的意思。王希孟畫面中的孤峰突起,,無疑也是這個含義的體現(xiàn),。而主峰周側、遠近的山峰和樹木則是帝國大小不同的官員,,畫面中的人物則是帝國子民,。他們生活在遼闊的帝國土地之上,成為帝國重要的組成部分,。“江山圖”類山水作品一般采用全景構圖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全景構圖才足以表現(xiàn)出帝國版圖幅員萬里的遼闊來。但是,,相對全景大構圖來說,,畫面更多細節(jié)卻是以小構圖拼接而來。以上文中所做的政治理論闡述,,這些相對獨立的小區(qū)域,,正是帝國版圖中獨立的行政區(qū)劃,他們對中央負責,聽取中央命令,,卻并不相互隸屬,。然而,這些小區(qū)域卻又是相對獨立的,。畫面中的行人,、舟楫、瀑布,、河流,、道路……等要素,成為這些小區(qū)域的分界線,,也成為這些小區(qū)域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行政上的不相統(tǒng)領,卻又表現(xiàn)在版圖上的統(tǒng)一,,王權高高在上,,帝國版圖統(tǒng)一而堅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正好具備了上述的兩個特點,。畫家用恢弘的全景構圖,,為我們展現(xiàn)了北宋帝國治下江山一統(tǒng)的繁榮,也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山水繪畫的政治理念,。各位讀者在通過本書的閱讀以后,,應該已經(jīng)了解到,中國古代的人物畫和山水畫都是可以反映時人所需的政治內涵的,。值得一題的是,,吳老師相信,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并不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江山圖”,,但實際上,,從現(xiàn)存的“江山圖”作品的年代來看,王希孟此作卻又是“江山圖”現(xiàn)存之最早者,。后人“江山圖”基本模仿了王希孟的套路,,結合這些政治理念來進行創(chuàng)作。所不同的是,,后人的作品更多采用了水墨的形式,,比如上海博物館藏的南宋佚名畫家作品《溪山圖卷》;后者采用了并不是非常精致用筆,,而略帶有寫意風格的形勢,比如元代吳鎮(zhèn)的《中山圖》,。因此,,王希孟的這幅作品所帶給我們的并不只是一幅“江山圖”的長卷而已,他的創(chuàng)作,更多的是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繪畫創(chuàng)作理念,,以及開創(chuàng)了一個延續(xù)幾個世紀的江山流派,。從這點上說,王希孟在繪畫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