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解釋: 至:最高的境界。封:疆界,、界線,。以:原本作“之”據(jù)文義改。昭氏:即昭文,,以善于彈琴著稱,。 本講梗概: ▲“古之人”,“其知”,,他的智慧“有所至矣”,,高到了極點,“惡乎至”,,高到什么程度,“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有人認為,宇宙萬有,,“盡矣,,不可以加矣”,,在萬物沒有開始以前,沒有世界,,沒有天地,,一切都沒有的時候,是形而上的道體,,中國文化后來叫做無極,,在佛家就是空,古人早已經(jīng)知道形而上的道體是空,,是無極的了,。 ▲“其次以為有物矣”,那個空的東西,,可以叫它是唯心,,或者是心物一元,萬物開始以后,,金木水火土,,一起開始運動,物質(zhì)的力量很大,,作用很大,,這個物質(zhì)運動變化形成這個世界時,“未始有封也”,,并沒有封界界限,,沒有公有私有,也沒有什么爭斗,,但隨著人口的增加,,生活需求得增加,“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慢慢的就有了界限了,但還剛剛起步,,人類還能互讓謙讓,,還很有禮貌。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有是非就有爭斗,,爭斗多了人與道就愈來愈遠了,物質(zhì)文明愈發(fā)達,,人類社會愈復(fù)雜,,思想愈紊亂,,這些都是障道的因緣,“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這個愛,,代表了私心的偏愛,私心的愛好愈來愈嚴重,,人的自私心也就愈來愈嚴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