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 解:(1)水吸收的熱量: Q=cm(t﹣t0)=4.2×103J/(kg·℃)×10kg×(80℃﹣30℃)=2.1×106J; (2)比熱容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和物體的質(zhì)量大小無關(guān),,將水倒去后,剩余水的比熱容仍為4.2×103J/(kg·℃). 故答案為:2.1×106,;4.2×103. 2,、大 大 內(nèi)陸 3、3.024×106,,0.5,。 解:水吸收的熱量為 Q吸=cm△t=4.2×103×40×18=3.024×106(J) 煤放出的有用熱量為Q放=ηqm' 根據(jù)熱平衡方程:Q吸=Q放,得 ηgm'=3.024×106 4,、 1:6 6:1 1:2 5、熱傳遞,;4.2×104 二,、選擇題 6、D 7,、B【分析】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只有在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發(fā)生變化時才會改變;密度,、比熱容,、熱值是物質(zhì)的某種特性,與物質(zhì)的種類和狀態(tài)有關(guān),同種物質(zhì)的密度,、比熱容,、熱值一般不變. 【解答】解:酒精的比熱容、熱值,、密度三個物理量,,都是表示酒精的某種特性;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酒精的特性,,只與物質(zhì)的種類和狀態(tài)有關(guān),,是一般不發(fā)生變化的量;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則剩下的酒精的比熱容,、熱值、密度不變,;故ACD錯誤,; 質(zhì)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其質(zhì)量將減半,,故B正確; 故選B.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物質(zhì)有關(guān)物理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明確各個物理量的真正含義后,,可順利解決此題. 8、D 9,、B 10,、A【考點】熱量的計算. 【分析】知道銅和鉛質(zhì)量、比熱容的比值關(guān)系,,知道銅和鉛吸收相等的熱量,;利用吸熱公式Q吸=cm△t求銅和鉛升高溫度的比值. 【解答】解:由題知,m銅:m鉛=2:3,,c銅:c鉛=3:1,, 銅和鉛吸收的熱量:Q銅:Q鉛=1:1, ∵Q吸=cm△t,, ∴ ==,,即: = , ∴銅和鉛升高溫度的比值: =. 故選A. 11,、C解:A,、描述熱量的術(shù)語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錯誤,; B,、物體吸收熱量,,它的溫度可能會升高,也可能不變,,例如: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故B錯誤,; C、物體溫度變化其內(nèi)能一定變化,,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nèi)能一定增加,故C正確,; D,、物體的內(nèi)能減少,可能是放出熱量,,還有可能是對外做功,,故D錯誤. 故選C. 三、簡答題 12,、海陸風的形成,,是由于陸地和海水的比熱容不同造成的,由于海水的比熱容大,,接受太陽輻射能后,,表面升溫慢;陸地砂石的比熱容小,,升溫比較快,。于是,白天由于陸地氣溫高,、空氣上升快而形成海面吹向陸地的海風,;夜晚正好相反,海水降溫慢,,海面氣溫較高,,空氣上升而形成陸地吹向海面的陸風。(4分) 【解析】由于海水的比熱容大,,接受太陽輻射能后,,表面升溫慢;陸地砂石的比熱容小,,升溫比較快。于是,,白天由于陸地氣溫高,、空氣上升快而形成海面吹向陸地的海風,;夜晚正好相反,海水降溫慢,,海面氣溫較高,,空氣上升而形成陸地吹向海面的陸風。難點分析:海陸風的形成,,是低溫氣體向高溫氣體方向吹,,因為高溫氣體密度變小上升,壓強變小,,低溫氣體正好是密度大,,于是就形成了風。 13,、同為水銀的比熱比酒精小,,所以吸收相同熱量,溫度變化大. 四,、實驗,探究題 14,、 (1)初溫、質(zhì)量 (2)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所用的時間 (3)相同時間供給水和沙子的熱相同 (4)沙子 (5)水的導熱性能好(沙子的導熱性能不好,;沙子里溫度計玻璃泡插入比較淺,;沒有用攪拌棒攪拌) 五、計算題 15,、 請點贊賞或轉(zhuǎn)發(fā)到你的朋友圈,! 現(xiàn)在是知識付費時代,多少點個贊賞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