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漫談~秦檜五事1.秦檜有幾把的才能秦檜是政和五年進士,當屆榜首是何栗,。靖康元年何栗做了宰相,,當年秦檜才因為在欽宗戰(zhàn)和不定的政策中依靠投機從“太學學正”升為“試御使中丞” 何栗中狀元后就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成為著名文藝青年趙佶的侍從官;秦檜中進士后被任命為“補密州教授”,,相當于某職業(yè)技術學院的代課教師 秦檜攀高枝娶了王氏,,王氏的爸爸王仲山是知州,王氏的爺爺是神宗朝宰相王珪;王氏的哥哥叫王(日奐),,王(日奐)的老婆是徽宗朝宰相鄭居中的女兒,。 即使娘家很給力,奈何秦檜不爭氣,,他在普通教育工作崗位上干了十一年才混了個無品太學學官,。他能有幾把才華? 2.秦檜有毛線的風骨秦檜的仕途在靖康元年發(fā)生了一次大轉折 宣和七年金軍入侵,,十二月徽宗跑路,,欽宗即位 靖康元年正月初二,欽宗求臣庶直言得失;初三,,欽宗在主戰(zhàn)派李剛、種師道的鼓勵下,,下詔親征;初四,,太學正秦檜上書言邊機四事,搭上了主戰(zhàn)的主旋律,,除“職方員外郎”,,成為朝官。 本來朝廷想讓秦檜在少宰張邦昌手下做屬官,,但秦檜嫌張邦昌力主和議往來金營名聲已臭,,跟上這么個主子會影響他的前途,于是三次上奏折力辭 二月初三李剛,、種師道被罷,,主戰(zhàn)派失勢,欽宗命程瑀,、秦檜為“割地使”出使金營求和,,朝廷給了秦檜一個“借禮部侍郎”的名義,秦檜就屁顛屁顛割地去了 秦檜的割地任務完成得十分出色,,回來后就在主和派李回,、主降派吳開的共同推薦下正式升為“殿中侍御史”,成為臺官,。 搭上割地求和的主旋律后秦檜混得風生水起,,很快就升為了“左司諫” 欽宗簽協(xié)議后很快就反悔了,,詔三鎮(zhèn)固守,八月重新種師道,,金軍再次大舉南侵; 十月,,欽宗下哀痛詔,命河北,、河東諸路帥臣便宜行事;十一月初七北宋朝廷再次就割三鎮(zhèn)展開討論,,秦檜是三十六名反對者之一,再次搭上了主戰(zhàn)的主旋律,。深合欽宗心意的秦檜再升一級為“試御史中丞”,,臨時主管臺諫,負責輿論導向 十一月二十六日,,汴梁圍城,,秦檜等五人任“納款使”到金營議和。秦檜變異成了“主降派” 城破在即,,納款不成功,,秦檜回城后就立馬辭了職,回家坐看北宋玩完 3.秦檜乞立哪家的趙氏靖康二年二月,,金軍要求北宋朝臣推舉異姓為帝,,并提名了唯一的候選人----張邦昌 前面我們說到被任命為張邦昌的屬官時秦檜力辭,張邦昌對秦檜的印象自然好不到哪里去?,F(xiàn)在金軍要立張邦昌做大楚皇帝,,秦檜這個北宋的“試御史中丞致仕”小鞋基本穿定了,復出想都不要想,,恐怕就連退休工資都沒地方領 這時,,臺臣馬伸等人寫了一份內容為【復嗣君之位,以安四方之民】的《乞立欽宗書》,,懇求金軍放歸欽宗,。馬伸寫前先找到秦檜商量,秦檜沒有說話;馬伸寫好后請秦檜與臺臣們聯(lián)合署名,,秦檜猶猶豫豫地沒有動筆;馬伸和眾臺臣“合辭力請”,,秦檜迫不得已才勉強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這份上金人書的落款時間是靖康二年二月癸酉(十三日) 臺臣們的聯(lián)名上書對靠上書起家的秦檜有深刻的啟發(fā)效應,,第二天秦檜親自寫了一份上金軍左副元帥粘罕《乞立趙氏書》,。秦檜鄭重指出,張邦昌老奸巨滑[契勘張邦昌在上皇時執(zhí)政日久,,伐燕敗盟之計皆所預知,。]宋方出爾反爾導致宋金撕逼的事張邦昌曾全程參與,如果元帥堅持立張邦昌為帝,,撤軍之后必將[奸雄竊發(fā),。]當今之計,,大金應該【于趙氏中推擇其不預前日背盟之議者,俾為藩臣,?!苛?/span>趙氏宗室中沒有從政經(jīng)驗的雛兒做新皇帝,讓他成為大金的藩屬,,這樣一來[則奸雄無因而起]讓想造反的人連借口都找不到,,豈不妙哉?這份秦檜存趙書的落款時間是天會五年二月十四日 第二次紹興議和后秦檜瘋狂地洗白自己的黑歷史,,他把馬伸等臺臣寫的那份《乞立欽宗書》當作自己的《乞立趙氏書》交付史館修入國史,。秦檜沒想到,千洗萬洗漏洗了金國保存的原文,,他的《乞立趙氏書》被金國收錄在《大金吊伐錄》卷三中存了檔 4.秦檜是誰的“忠臣”讓秦檜沒想到的是,,粘罕和斡離不剛從山里出來不久不懂北宋的套路,他們只知道秦檜在反對大金王師,。于是,,退休在家的秦檜被捉了,跟隨徽宗被押往金國,。 到金國不久,,徽宗得知趙構已經(jīng)登基做了皇帝,大喜之余徽宗決定代趙構寫一份降書,,但是徽宗身為階下囚,,語氣太高調容易挨揍;他又是前任大宋皇帝現(xiàn)任大宋太上皇帝,太低三下四又有損大宋臉面,。(徽宗當時沒有預料到他的顧慮在兒子趙構看來不值一哂。)于是,,秦檜出手操刀代徽宗寫了一份理直氣壯,、熱情洋溢的降書 這份氣壯山河的降書令金太宗完顏晟嘖嘖稱贊,感嘆寫降書的人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金軍撤走后張邦昌就立馬給趙構送去了璽印,,擁立趙構做了皇帝,,印證了秦檜當初的擔憂。從那時起金國上下就已經(jīng)明白秦檜的良苦用心 金國初創(chuàng),,宋,、遼并未完全滅亡,完顏亶正急需大批忠誠的有才之士投身到偉大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來,。于是完顏亶把秦檜賞賜給了正奮戰(zhàn)在滅宋第一線的元帥府左監(jiān)軍完顏昌,,秦檜與完顏昌一見如故,完顏昌把他留在身邊做了一名“任用” 秦檜畢生的聰明才智都貢獻給了滅宋事業(yè),,他忠心耿耿,、做事勤勉,、任勞任怨,很快就升為“參謀軍事,、隨軍轉運使”,,既負責替完顏昌出謀劃策制定作戰(zhàn)方案,又負責完顏昌部所需錢糧的籌措和供給,。 承擔繁重的工作之余,,秦檜還要負責陪同完顏昌接見外賓,建炎三年九月南宋議和使臣張邵就在金營受到完顏昌和秦檜的親切接見,。 建炎四年秦檜奉命回到南宋后,,他在金軍中的同事和老上級完顏昌始終對他念念不忘。紹興四年,,南宋派魏良臣,、王繪出使金營時金軍上下就曾反復問起秦檜的近況,并給予秦檜以高度評價 宋使渡江后首先遇到金軍萬戶聶兒孛堇,,聶兒孛堇與宋使交談時第二件事就是打聽秦檜的下落【問:“皇帝幾歲,?”繪等答云:“圣壽三十二歲”……又問:“秦中丞檜在何處?”……】 宋使與金國接伴官蕭褐祿,、李聿興議事,,完畢后,蕭褐祿抑制不住對老同事秦檜的思念之情,,夸秦檜是個好人【將去,,蕭褐祿又問:“秦中丞安樂么?此人原在自家軍中,,煞是好人,。”】 宋使最后見到完顏昌,,完顏昌向宋使鄭重指出宋方應該注意的議和事項,,要求宋方不要惹事生非,應該法辦剛在大儀鎮(zhèn)伏擊了金軍的韓世忠,,完顏昌補充道【“本朝事體,,秦檜與張底一一知得,若未信時,,語言問他們,。”】建議宋方拿不定主意時便向秦檜咨詢,,金國的政策秦檜都清楚,。 ~《三朝北盟會編》卷162.卷163.《王繪紹興甲寅通和錄》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80 5.“南自南,北自北”便宜了誰跟現(xiàn)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同的是,,地曠人稀的古代社會“人口就是生產力”,。人口在戰(zhàn)爭時期不僅僅是生產力,,還是戰(zhàn)斗力。 南宋四將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無一不是“北人”,,其他如吳玠兄弟、楊沂中,、劉锜,、王德、李顯忠,、郭浩,、楊政、王彥,、李寶……等將領中,,“北人”仍然是絕大部分,就連趙構都是“北人”,。換句話說,,北人構成南宋初期國防力量的基礎 逃離金國統(tǒng)治來到南宋的北方人被稱為“歸正人”,接秦檜的“南自南,,北自北”,,歸正人必須要遣返回金國 廢話少說,我們通過幾條史料來了解南宋人怎樣看待“歸正人” 【(紹興七年九月)丁亥,,中書言:“川陜宣撫副使吳玠于梁洋勸誘軍民營田,,今夏二麥并約秋成,所收近二十萬石,,可省饋餉”,。詔獎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14 宋金戰(zhàn)爭造成了大片曠田,各宣撫司營田,,招納了大批歸正人耕種,僅吳玠在梁,、洋二州每年就可以收入糧食近二十萬石,,極大地減輕了朝廷和原南方居民的負擔。 趙構聽到中書省匯報后很高興,,下詔獎賞吳玠 【紹興八年正月辛丑條,,《趙鼎事實》曰:[金既廢豫,鼎密遣諜者散之沿淮一帶,,誘其守將,,由是壽,、毫、陳,、蔡諸郡率其部曲來歸者相繼不絕,,兩月間得精兵萬余,西馬數(shù)千,?!?/span> 【紹興八年二月戊午,知廬州,、主管淮西宣撫司公事劉锜對于內殿,,锜言:“淮北兵歸正者不絕,今歲合肥度可得四,、五萬之眾,。”】 【紹興八年三月戊申,,右正言李誼言:“金人入居汴都,,西北之民感恩戴舊,襁負而歸,,相屬于路,,此殆天所以興吾宋?!薄?/span>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18 不需要逐條譯白,,具有七年級文言水平的人應該都可以讀懂 歸正人中不但有大量的勞動力,還有被迫加入金軍的士兵,。南宋文武大臣對他們的到來都持歡迎態(tài)度,,宰相趙鼎和各宣撫司都在盡量做工作,勸誘北人“歸正” 歸正人不需要朝廷養(yǎng),,他們的到來減輕了南宋供養(yǎng)軍隊的壓力,,他們還向南宋提供了優(yōu)質兵源,從而提升了南宋的綜合國力,。善意提醒一句,,洗“南自南,北自北”的答主不要把自己和父母之間的供養(yǎng)關系代入歸正人與南宋朝廷的供養(yǎng)關系 遣歸現(xiàn)成的精銳戰(zhàn)士,,無異于加強敵人來揍自己,。這樣看來,洗“南自南,,北自北”的答主莫非已經(jīng)賤得骨頭發(fā)癢,? 紹興八年李顯忠便是因為知道秦檜在談判前便已經(jīng)與金國私下達成和議,害怕被遣返而轉投了西夏。紹興九年秦檜把金國投宋的知宿州趙榮“縛還金國”后,,因廢劉豫引發(fā)的這股投宋潮便被徹底扼止 秦檜的評價不需要我作,,南宋皇帝已經(jīng)給了他公正的評價 紹興三十二年正月趙構評價秦檜:【帝慘然曰:“檜,娼嫉之人也,!”】~《續(xù)資治通鑒》宋紀.卷136/《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6 寶祐二年二月,,理宗下令厘定秦檜的謚號,【(理宗)因諭輔臣曰:“謚[繆狠]可也,?!薄?/span>~《宋史》本紀第四十四.理宗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