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寫作和編輯出版之需,我刻意梳理了一下長江和長江三峽的歷史,,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歷朝歷代在長江三峽地域做官的文化名人(青年寇準除外),,幾乎清一色俱是貶官。歐陽修如是,,白居易,、劉禹錫……亦如是。 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劉禹錫入峽任夔州(今奉節(jié))刺史,,在三峽中度過了兩年多刺史生涯。 劉禹錫貶任夔州刺史,,其功名政績無從知曉,。他是在三峽地區(qū)任官職最長的一位詩人。他與三峽結下深厚情緣,,寫下了許多三峽詩文,,特別是把三峽地區(qū)的民間歌曲《竹枝詞》推陳出新,使《竹枝詞》成為雅俗共賞的詩歌藝術形式,。 如: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注:詩寫少女初戀時的忐忑心情?!吨裰Α吩枪虐陀澹ń袼拇|部)的一種民歌,。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穆宗李恒長慶二年任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刺史任內寫的。 又如: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三峽人民沒有忘記他,,因為他的《竹枝詞》,。 后輩詩人沒有忘記他作出的貢獻,尊他為創(chuàng)建三峽新《竹枝詞》的一代師宗,。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弟,。 劉禹錫耳灞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他十九歲游學長安,,上書朝廷,。 二十一歲,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學宏詞科,。 后來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chuàng)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chuàng)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一度奉詔還京后,,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載”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后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 824年夏,他寫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 王晉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忱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為后世的文學評論家所激賞,認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杰作,。 后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fā)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实垡矊λ恼冇枰园?,賜給他紫金魚袋。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與朋友交游賦詩,生活閑適,。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全唐詩》刊有劉禹錫詩十二卷。其詩高亢激昂,、意氣縱橫,,語言剛健,筆鋒犀利,。 晚年他與白居易酬唱頗多,。白居易《劉白唱和集解》稱:“彭城劉夢得,詩之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如夢得‘雪里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之類,,真謂神妙,在在處處,,應當有靈物護之,。”他有寫時事之作,,如《平齊行》,、《城西行》、《平蔡州》等,。另外,,他感世傷懷、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養(yǎng)鷙詞》,、《聚蚊謠》、《讀張曲江集作》,、《有獺吟》,、《戲贈看花諸君子》、《再游玄都觀》等,,都反映他雖受打擊而氣骨桀驁,、毫不屈服的精神。他的懷古詩語言平易,、意境深遠,。如《金陵懷古》、《西塞山懷古》,、《金陵五題》等,,皆為人們傳誦,而尤為后人稱道的是他學習民歌的成績卓著,,所作《楊柳枝詞》,、《竹枝詞》、《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轉,,語調清新,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頗有新意,。生平詳見《新唐書》卷一六八。有《劉賓客文集》,。 劉禹錫亦曾謫居湖南常德,,正好是謫貶之祖屈原流放的地方。劉禹錫感物傷情,不禁也有些傷感,。不過劉禹錫卻是外向性格,,比較能看得開的人,他在朗州這段時間,,并沒有完全沉浸在傷情感嘆中,相反他對這里和中原文化有明顯不同的風俗民情很感興趣,,并學習這里的民歌風格創(chuàng)作了《竹枝詞》等別具風格的好詩,,如: 山上層層桃李花, 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背水,, 長刀短笠去燒畬。 以一種比較明快喜悅地心情欣賞了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這和柳宗元對于“共來百越文身地”那種惆悵排斥的態(tài)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劉禹錫這類的詩為數(shù)不少,除《竹枝詞》的組詩外,,還有《楊柳枝詞》,、《踏歌詞》等。這說明劉禹錫是個很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的人,,柳宗元沒有活到50歲就逝世了,,劉禹錫和柳宗元一樣地貶謫僻遠之地,卻得以71歲之長壽,。 劉禹錫在湖南常德一呆就是十年,,直到他四十二歲左右才和柳宗元等一起被召回長安。劉禹錫來到長安聽安排時,,閑著無事,,去游玄都觀公園玩。到了哪兒看到滿樹桃花,,想起回來后見到朝廷官員中,,新提拔起很多他看不慣、合不來的小人,,于是就寫了這首《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這詩中的諷刺之意,當時讓當權者十分不高興,。所以隨即就貶他們去更遠的地方,,說來還是劉禹錫惹的禍,沒有見話本上常說:“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只因強出頭”,。但好友柳宗元卻沒有埋怨他,,還考慮到他有八十多歲的老母,請求把派給他柳州的官職跟劉禹錫對調,,讓他到更偏遠的播州去,。后來朝廷降職開恩,將劉禹錫改貶到連州(今廣東連州),。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4年半,。連州人卻“因禍得福”,。當時的廣東連州,,是文化落持的蠻荒之地,認字的可能沒有多少,。作為連州刺史,,劉禹錫決定治貧先治愚,于是親自登臺講學,,教化當?shù)氐娜藗?,在劉禹錫這樣的名師指導下,元和十二年間,,連州就出了第一個進士劉景,。劉禹錫有賀詩名《劉景擢第》: 湘中才子是劉郎,望在長沙住桂陽 昨日鴻都新上第,,五凌少年讓清光,。 (注:秦時連州屬長沙郡,西漢初置桂陽縣),。 之后,,劉景之子劉瞻又高中進士,后任至唐朝宰相,。此后數(shù)百年,,連州名人輩出,相繼有陳拙,、張鴻,、黃損、鄧洵美,、孟賓于等十數(shù)位詩人名聞于世,。劉禹錫看來還是位著名教育家呢。但王叔文曾說,,劉禹錫有宰相之才,。以宰相之才為連州刺史,,是“函牛之鼎烹小鮮”了。對于唐王朝,,實在是一個損失,,怪不得唐朝氣數(shù)江河日下。 劉禹錫在連州呆了一段,,他的心情沒有見柳宗元那么悲觀,,反而說“剡溪若問連州事,惟有青山畫不如,!”,,相比柳宗元的“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的愁苦,,心情還是比較樂觀的。后來當裴度為相時,,劉禹錫重新回到京城,,玄都觀舊地重游。那里種桃的道士已經死去,,觀里的桃樹也多半枯死了,,滿地長著燕麥野葵,一片荒涼,。尋常人有了上次的教訓后,,早就“學得一個烏龜法,得縮頭時便縮頭”,。但劉禹錫卻不是那等人,,顧不得當年寫詩惹得禍,就又寫下了一首詩,,抒發(fā)他心里的感慨,,詩里說: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首詩結果又惹得朝中那些家伙們的不滿,,《唐才子傳》說“權近聞者,,益薄其行”。但得罪了權貴,,于是劉禹錫又改貶到和州(安徽和州),,在這里劉禹錫寫下我們熟知的《陋室銘》一文。 提起《陋室銘》,,據說有這樣一個故事: 劉禹錫被貶作一名小小的通判,,據說按級別,,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珊椭菘h官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失了勢的人,就給他小鞋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焙椭葜h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huán)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蹦俏恢h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這個故事未必全是實情,,查資料上多說劉禹錫做的是和州的刺史,行政一把手,,并非通判?,F(xiàn)存的劉禹錫的“陋室”座落在和縣城中,3幢9間呈品狀,,依山傍水,,風光秀麗,主室斗拱飛檐,,古雅別致,,偏屋白墻黑瓦,簡樸小巧,。也不像故事中說的“只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但人的感受是隨著地位環(huán)境的變化而來的,,像劉禹錫這樣本來在京師中為官的,去做個地方一把手自然會覺得委屈了,。 劉禹錫胸懷豪放,白居易稱其為“詩豪”,,和與關系不錯,。兩人有很多唱和的詩,比較有名的有這首: 和樂天《春詞》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白居易原詩是: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 斜倚欄干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 白詩自是不錯,,描寫細致生動,,但劉禹錫更為新穎有韻味。而另一則兩人的唱和之作,,劉禹錫的作品遠勝于白居易: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唱一曲,,暫憑樽酒長精神,。 注:寶歷六年(826),作者由和州刺史調任洛陽,,北返途經揚州,,時白居易因病罷蘇州刺史回洛陽,二人相遇,。白作《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作者以此詩酬答。詩述巴山楚水,,播遷二十三年,,舊游零落,人事變遷,。然而新舊更替,,榮衰代謝,比自然之勢,,宜以歡喜,、豁達視之。詩中抒發(fā)了久貶北返的滄桑之感,。這里面的“沉舟”,、和“病樹”是比喻的自己,但是表達了豁達的襟懷,。后人也賦之于新意,,以致于廣為引用。而白居易的詩中“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之類的一味頹喪,,比之劉禹錫終遜色一籌。劉禹錫由于胸懷寬廣,,所以好多懷古的詩寫的縱橫開闔,,酣暢淋漓,蒼莽幽遠,。 如下幾首都是深受人們喜歡的: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烏衣巷,,在今江蘇南京市秦淮河南,,其地本吳時烏衣營所在地,,營中士兵皆穿烏衣,故名,。 蜀先生廟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yè)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劉禹錫被稱為詩豪,,確是一個很豪爽的人,,晚年與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時,劉禹錫就寫了這樣一詩: 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欄桿,。 忽然笑語半天上,無限游人舉眼看,。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始聞秋風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詩中爽朗瀟灑之情,在古來詩人中少見,,多數(shù)人都是“秋風秋雨愁煞人”,,而劉禹錫卻一反常態(tài),喜歡秋天,。 神奇壯美的長江三峽,,曾經吸引過歷朝歷代無數(shù)的文化名人涉足其間,他們時代不同,、境遇各異,,但他們吟詩作賦,,或悲或喜,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劉禹錫率先唱響三峽《竹枝詞》,,功莫大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