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我是誰---靈性、靈魂,、生命能量,、生命力、精神,、靈性,、核心、本質(zhì),。這是能量的駐守點。一種生命的真實狀態(tài),。進入有生命力的境界,,心理營養(yǎng)是滿的,所以不需要向外界要,。 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自己的行為方式,,便很容易發(fā)現(xiàn)我們使用的不一致的應對姿態(tài)(溝通模式),。要么討好,要么指責,,要么是超理智,,要么就是打岔,幾種行為姿態(tài)混淆在一起也很常見,。這些不一致的應對姿態(tài),,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負性心理感受。所以,,重要的是體會應對姿態(tài)背后的消極情緒,,只有我們覺察并接納內(nèi)心的感受的時候,,才有可能進行一致型的溝通。 往下探查這些應對姿態(tài)帶來的“感受”時,,通常能夠觸發(fā)我們一大堆負面的情緒,,比如委屈、受傷,、憤怒,、恐懼、孤獨之類,。此時,,不再需要逃離、回避或忽略這一些感受,,允許自己與它們“共處”,。雖然,我們?nèi)匀豢梢圆幌矚g某些感受,,但可以學著去接納它們,,找回那些曾被忽略的感受,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對這些感受感到失望,、否認、甚至是隔離,、轉化——感受的感受,。 接著往下探察,了解我們的“觀點 ”,。我們之所以在溝通中陷入困境,,肯定是受一些觀點的影響。這些觀點可能是家庭的信條或自己的一貫看法,,把它們都清理出來,,重新審視一番,與事件作對照,,或許我們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修訂,。拓寬我們受限制的知覺。 再往內(nèi)心深處走,,那里是“期待” ——對自己的期待,、對他人的期待等。也許長久以來,,這些期待總是落空,,以至于都忘了還期待著一些東西“冰山”的探查幫助我們找回了這些期待——那些失落的自我。 再往下探查“渴望”層:這里埋藏自由等等,。這些被愛,、被接納,、人人都需要的東西。走到這里,,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些生命中天經(jīng)地義的東西,已被自己長久地忽略了,。 |
|
來自: 慈64px40cg76do > 《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