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辛成己[述記]
這是一個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人在秘密戰(zhàn)線上為“主義和信仰”自我犧牲、矢志不渝的傳奇故事,。歷史背景設定為從1937年全年抗戰(zhàn)爆發(fā)前夕到1949年解放軍占領南京之間,,主要故事情節(jié)為國軍“西北戰(zhàn)區(qū)”內部派系(尤其是中統(tǒng)與軍統(tǒng))之間的明爭暗斗以及他們與中共臥底特工和“渭城”中共地下組織之間的斗智斗勇。
據說,,該劇男一號主角鞏向光的原型乃是歷史上曾有爭議的“紅色特工”李茂堂(1906-1953):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入獄,隨即在中共陜西省委原書記,、叛徒杜衡勸降下“順水推舟”加入國民黨中統(tǒng)局,。隨后受當時臨時中央局和中央特科代管人王世英之命長期潛伏,并與王世英單線聯(lián)系,。歷任中統(tǒng)局駐西北局專員,、中統(tǒng)陜西省室主任,1945年經毛澤東特批重新入黨,。新中國成立后出任國內貿易部第一任副部長,,1950年12月因“在敵營內染上吸毒等惡習未改”而被捕(真正原因是政治清白遭到懷疑),,1953年5月病逝。
應該說,,該劇的總體表現(xiàn)還是相當不錯的,,人物形象刻畫塑造和演員表演尤其值得稱道。排除開少量情節(jié)的設計有無事生非,、沒事找事和該死不死之嫌,,以派系爭斗加黨派爭斗為依托的故事情節(jié)也堪稱曲折精彩。只是故事發(fā)生的空間過于獨立封閉,,與歷史背景的聯(lián)系掛鉤極其模糊粗疏,,同時存在不可原諒的歷史事件常識硬傷,給觀眾留下了純屬虛構的確鑿證據,,是一個令人遺憾的顯著瑕疵,。
而其中最顛三倒四和貽笑大方的混亂性錯誤就是:該劇在借軍統(tǒng)渭城站站長嚴錕之口說出“戴笠死了、軍統(tǒng)局改成了保密局”的話之后,,才用貌似紀錄片的黑白鏡頭穿插交代“日本投降了”,,緊接著讓嚴錕進一步說,毛(人鳳)局長指示他利用抗戰(zhàn)勝利后的短暫調整期迅速擴大保密局的勢力,。而隨后又借時任中統(tǒng)渭城調查室副主任的中共臥底特工鞏向光之口說,,“毛澤東與蔣介石不是還在重慶談判嗎”?
而且,,作為信仰堅定和意志堅強的“紅色特工”,,時任國軍“西北戰(zhàn)區(qū)”高級情報參謀的鞏向光(在故事結尾處向曾任中統(tǒng)局副局長的中統(tǒng)西北局督導專員余沁齋表述的)對國共兩黨是非成敗的認識也不夠深刻,而對國民黨實踐三民主義結果的舉證,,除了“今年(1949年)渭城的賦稅已經收到民國四十四年”外,,也讓人感到說服力不強。由此可見,,編劇在歷史和政治方面還是缺乏足夠的修養(yǎng)和見解的,。
該劇對鞏向光作為“紅色特工”的遭遇和命運的編排設計可以大致歸結為:奉中共北平地下組織之命打入中統(tǒng)成為臥底,因單線聯(lián)系的上線隨即不幸犧牲而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一度被當作叛徒對待并遭到中共“渭城”地下組織的不懈追殺,,即使主動努力證明清白,也仍然難以回避反復不斷的誤解和懷疑,,不得不在不被信任和接納的條件下長期為組織盡智竭力……整個“脫黨”臥底生涯長達十二年,。
此等遭遇和命運給人的感覺固然首先是非常人所能抵抗和忍受,充分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自我犧牲精神和無畏擔當本色,,但同時也難免將觀眾的目光導向對個人與組織關系的本質認識:即使個人可以為自身秉持的政治信仰而不計得失,,把自身當作兒女,把組織當作父母,,政治組織卻永遠只會考慮自身的政治利益和個人的利用價值,。也就是說,,一旦信仰變成政治,政治思想落實為政治行為,,個人與組織之間的關系也就不可避免地變質淪落為利益交換和相互利用關系了,。
作為該劇的男一號主角,有不少影友很欣賞鞏向光這一人物形象,,但筆者卻并不是很喜歡,,因為他在信仰堅定和意志堅強之外,也給人以強烈的偏執(zhí)和矯情感覺,。而且就像我們知道的大多數英雄一樣,,鞏向光也是一個“害人精”,直接導致了情同手足,、同一戰(zhàn)壕的師兄師妹(即初戀情人王琴,、曾經的上線同袍秦劍)和不問政治、一往情深的愛妻(即余沁齋的胞妹余雪瑤)死于非命,。
其間,,女一號主角余雪瑤的兩難遭遇和悲劇命運仿佛又一次告訴我們:在整個社會都陷入兩個陣營的對立以至對決的時候,不問政治的人是沒有出路的,,不愿意主動作出選擇的結果就是不得不被動作出選擇,,而且還可能死得很慘。
而余沁齋與鞏向光之間貌似授受,、實為利用的長幼上下關系則無疑想說明:在政治需要和黨派利益支配下,兩個“主義和信仰”不同的親人和同袍之間的恩怨感受和認識是絕對不可能對等的,,甚至還可能大相徑庭,。
此外,作為鞏向光的兩個侄輩隨從之一,,鄭力祥(祥子)猶如螻蟻草芥的小人物遭遇和命運也頗令人唏噓:因貪戀妓女小桃的美色而被軍統(tǒng)“渭城”站下餌釣魚,,糊里糊涂地為虎作倀,先是下毒謀殺鞏向光未遂,,于是(在中統(tǒng)“渭城”調查室與中共“渭城”地下組織交換人質過程中)試圖乘亂槍殺鞏向光,,結果被歐陽荷發(fā)現(xiàn),并因有反擊舉動而被當場擊斃,。
說來祥子之所以會被軍統(tǒng)下套控制并落得一個不得好死的下場,,也是緣于鞏向光從未真正關心過他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甚至還從未把他當作有思想有感情的成人看待,。(這是因為鞏向光要忙活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實在沒有精力和心思顧及他身邊的侄輩隨從嗎?毫無疑問,,其中肯定有這個因素,。但與此同時,,這種貌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的情節(jié)設計也難免讓人感到鞏向光跟許多傳統(tǒng)的中國有產者一樣,在潛意識里埋藏著尊卑貴賤的勢利觀念:祥子就是自己使喚的一個“仆役”,,只是一個“下人”而已,,自己能讓他們有吃有喝、有穿有住,,這就已經對他們恩重如山了……不是嗎,?)
在該劇重點塑造的諸多男女人物形象中,筆者最喜愛的是由徐熙顏扮演的王琴,,徐熙顏的長相和扮相好疼人,,而王琴的遭遇和命運又讓人感覺好可憐:離開北平后即遠赴鞏向光的故鄉(xiāng)“渭城”做小學教師,作為未婚妻守著鞏向光的母親過了三年,,結果等來的卻是已經結婚三年,、帶著妻子到“渭城”就任中統(tǒng)渭城調查室副主任的鞏向光;隨后成為中共“渭城”地下組織交通員,,曾經落入軍統(tǒng)“渭城”站之手,,就在等待時機投奔延安時,卻意想不到地被與中共“渭城”地下組織作交易的中統(tǒng)“渭城”調查室電偵科科長文啟智槍殺了,。
與此同時,,在筆者看來,劇中最不動聲色又最令人感動的人物形象乃是由周揚扮演的女二號主角,、以國軍“西北戰(zhàn)區(qū)”情報處處長身份出現(xiàn)的中共05號情報員歐陽荷(據說也是有真實歷史人物原型的):以報答救命之恩為借口,,總是在鞏向光最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和伸出援手,自始至終如影隨形地注視,、陪伴和保護著鞏向光,,更難得的是一切都做得隱秘周密,就連鞏向光都誤以為她只是被自己利用了(劇中只有余雪瑤,、歐陽荷的副官康莉等二三女性人物以天賦的敏感發(fā)現(xiàn)歐陽荷對鞏向光的態(tài)度和感情不只是暗戀那么簡單,,其他相關人物包括始終在找鞏向光通共證據的嚴錕和余沁齋在內均未對歐陽荷的作為和身份生出放不下的疑心)。
(2017年4月19日至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