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買一臺黑卡」,,這個念頭自 2012 年也就是索尼發(fā)布第一代黑卡時,就從我的腦海里冒了出來,,并且隨著每一年的每一代更新,,越發(fā)的加粗、高亮標注,??墒侵钡狡吣曛螅簿褪堑谄叽诳ㄕ桨l(fā)布時,我的這個念頭才終于實現(xiàn),。 是的,,我終于買了我的第一臺黑卡,也就是 RX100 M7,。 若是要抒情地講,,「我得買一臺黑卡」是個正常的年輕人都會有的想法。畢竟在這會兒,,黑卡系列幾乎可以說是卡片機的代名詞,,甚至是最完美的代表作,可能還沒有之一,。即便是回過頭去看,,我依然覺得 RX100 也就是初代黑卡在當時的艷驚四座,更是技壓群芳,,畢竟同時期的競爭對手們真的不大行,。 既然如此,為什么是在七年過去,、七代更新時,,才終于下定決心? 所以其實很難說索尼在 RX100 系列上面是擠牙膏式的更新,畢竟在競爭對手幾乎不存在的1 英寸卡片機市場,,雷打不動地每年都迭代更新,,這在索尼的其他產品線中可謂是不存在的, 總而言之,,RX100 M7 作為黑卡系列的最新作已經足夠的完善和強勢。當然本文并非是常規(guī)評測,,所以客套話就不多說,。 「黑卡」,確實是一張黑卡 即便 RX100 系列登場至今已有七個年頭的時間,,更是有共計八款機型,,此前也在不同場所把玩過,反正一點都不會讓我陌生就是了,??墒钱斘覍?RX100 M7 拿在手上時,依然不由自主地感嘆一句,,「真特么小」,。 也得感嘆一句,這樣的造型設計用這么多年這么多代,,也就是索尼敢這樣,。 「小」,絕對是 RX100 系列所引以為傲的,。確實要說 1 英寸傳感器的卡片機們都沒多大,,可是在投影面積比一張信用卡沒大多少的 RX100 M7 里,索尼塞進去了等效 24-200mm 的光學變焦鏡頭,、彈出式 EVF,、閃光燈以及可翻轉屏等,這著實稱得上是黑科技,。 「小」,,也正是我選購 RX100 M7 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樣的尺寸大小能夠輕松地塞進口袋里,, 「小」,,就是 RX100 M7 最為令人稱贊的,可也正是其限制條件,,或者更應該說是索尼固執(zhí)的思維限制了其可能性,。 確實 RX100 M7 很小巧,,更應該說 RX100 系列都這么小??墒墙涍^這么多年的迭代更新后,,索尼并沒有對其造型設計做多少改動,甚至就可以說沒有改動,。這就使得 RX100 M7 在正常握持時,,只能夠通過大拇指按壓在 Movie 鍵處的小面積蒙皮與小小的凸起,配合無名指,、中指在機身右側發(fā)力,,從而捏著這臺小相機。 我必須得吐槽這樣的手感實在是糟糕,,不僅是難以發(fā)力,,這平整光滑的金屬機身更是會給你搖搖欲墜的感覺,既不舒服也不安心,。當然這不是沒有解決方法,,相當部分的使用者都會額外選購握持手柄或是 L 形板以提升握持手感,這也幾乎是淘寶上 RX100 系列配件中賣的最好的,。 即便是索尼自己,,也出了塊要價 150 元的握持手柄售賣,并且是自不知道第幾代就開始售賣,??梢姴皇遣恢绬栴},而是還沒打算改,。 這說起來似乎是我有些矯情,,畢竟買個手柄才多少錢呀,即便不買又不是不能用嘛,??梢撬髂嵩赗X100 系列的手柄處多用點心,不僅是能夠提供更好的握持手感,,更是能給電池創(chuàng)造更大的空間,,這在 A7 以及 A6000 系列中成功試驗。 畢竟 RX100 系列不僅是六代同堂,,并且整個系列的八款機型所采用的電池都是同樣的 NP-BX1,,所以歷代的續(xù)航能力也就是在 CIPA 標準的 220~350 張之間徘徊。這樣的賬面成績說不上多好,,也說不上多壞,。可是在實際情況里,,你真的能保證出門時充滿電,,實際拍攝時按照 CIPA 標準操作,?最開始我也對自己有信心,可是當在發(fā)布會中途掏出相機時,,剩余電量僅剩 30% 的焦慮感便撲面而來。 別忘記了 USB 充電,,對,,這必須得贊美的一個功能。也是我從 A7R2 升級到 A7R3 后用的最多和好評的功能,,畢竟不用隨身帶充電器實在是解放生產力,。可是當我摳開 RX100 M7 的接口保護蓋后,,看到的卻是上古時期的 mircoUSB 接口時,,焦慮感直接將我擊潰。大哥呀,,這都 9102 年了,,連最頑固的手機廠商都用 USB-C 接口了,你自家智能手機更是早就 USB-C 接口標配了,,你給我整這個,? 算了算了,手柄又不是買不起,,mirco USB 接口的線從箱底里也能翻出來嘛,。真要說起來,RX100M7 糟糕的操控感才是最無解的,。 可別誤會,,我并不是指這款機型因為功能按鍵或是滾輪少而導致的操控差勁。畢竟這是臺 1 英寸傳感器的卡片機,,想要有單反相機那樣多的自定義按鍵,、雙滾輪或是單獨的曝光補償撥輪,都實在是強人所難,。甚至在我看來,,索尼其實已經將 RX100 M7 的操控做得非常順手方便,如控制環(huán)在不同模式下會變身為對焦環(huán),、光圈環(huán)或是快門控制,,如彈出式 EVF 通過彈出/按壓動作實現(xiàn)開關機等,都是值得好評的,。 那么問題在哪,?問題就在于索尼非常堅持地認為 RX100 系列的所有按鍵以及滾輪都不應該也不能夠凸出于機身表面,從而使得任何一個面都是平整的,。確實要說這樣的設定使得視覺效果還挺不錯的,,可卻導致操控感非常的糟糕,。 即便索尼已經在每個按鍵都用上 CD 螺紋以及金屬材質,從而增強摩擦力和辨識度,??墒驱R平于機身并且小巧的按鍵,在按壓時依然是費勁的很,,盲操時更是額外的別扭,。更糟糕的,那便是快門鍵與開機鍵這兩個關鍵的功能按鍵顯得松松垮垮,,確認感實在是欠奉,。進而讓你(其實是我)懷疑這真的是一臺要價 8000 多元的相機么,真的是索尼出品么,? 原本可翻轉觸摸屏的出現(xiàn)能夠拯救,,然而索尼自不知道多少年前就使用至今的迷宮式系統(tǒng)至今依然沒有改動,本身就因為羞澀難懂,、莫名其妙的翻譯以及繁瑣的功能劃分,,使得按鍵操作起來都難受。更讓人難以想象的,,那便是這塊觸摸屏在取景界面以及菜單里都無法調節(jié)參數(shù)或選擇,,只能夠用來選取對焦點或是放大圖片用,對操控感的改善自然是無從說起,。 「畫質」,,最不值得談也是最應該關注 不過真說起來,這些缺點毛病我都能接受,, 況且讓我下定決定購買的主要原因,, 我們先做個簡單的數(shù)學題,,一臺 A7M3 和一支 FE 24-240mm 鏡頭加起來有多重,,一臺 A6400 和一支 E 18-200mm 又有多重?按照官方給出來的數(shù)據,,前者是 565g 與 780g,,共計 1345g,,后者則是 359g 與 460g,共計 819g,。要知道這兩套重量還沒算上電池,,就已經比裝有電池的 RX100 M7 重了不少,更不用說尺寸大小,。 再說實際情況里是我可不會買這兩只鏡頭,,實際用的 A7R3 與 2470GM 這套組合焦段更加短,即便是高像素裁切也不見得管用,,更不用說塞進雙肩包時占據的空間和給肩膀的壓力了。所以我很樂意帶著 RX100 M7 出門,,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發(fā)布會記錄,,等效 24-200mm 的大變焦鏡頭在「拍到」這件事情上面做的相當好。 至于畫質嘛……作為 1 英寸傳感器的卡片機當然是不能夠奢望與全畫幅相比,,可要比起我手頭上的智能手機們還是要強出不少的,,特別是在長焦端時。所以無論是在日常光線充足的環(huán)境里,,還是發(fā)布會時夜店般的燈光效果,,RX100M7 還是足夠應付的,更別說還有 RAW 格式的后期空間呢,。所以要不是正兒八經干活或是有特別要求,,我都懶得拿 A7R3 與 2470GM 這套組合出來。 (以上均為 M 檔調整快門) 然而只要光線稍微一差甚至是晚上回家開燈的這么個光照條件,,RX100 M7 的成片就開始發(fā)虛了,,稍微不注意噪點就很容易飆升,畢竟這是1 英寸傳感器呀,。所以怎么辦,?在光線不足的時候就多多利用 RX100 M7 的四檔光學防抖、快速對焦以及快速連拍功能,,以盡可能降低快門降低 ISO 唄,。 (注意眼部對焦的綠色框框) 說起來,,「快速對焦」以及「快速連拍」這兩點正是 RX100 M7 的升級之處,也正是這兩點使得其能夠自稱為「口袋中的 A9」,。 畢竟按照索尼的官方說法,,RX100 M7 采用新開發(fā)的 1 英寸傳感器具有 357 個焦平面相位檢測對焦點以及 425 個對比度檢測對焦點,并且優(yōu)化了鏡頭驅動控制,,從而使得最快對焦速度達到 0.2 秒,。更為喪心病狂的,,那就是索尼還追加了「實時追蹤對焦」以及「視頻實時眼部對焦」,進一步增強對焦,。 這樣的官方話術理解起來挺困難的,,畢竟這樣短的時間即便是掐秒表也掐不準??墒菦]有關系,,因為 RX100 M7 的對焦速度是真的快,快到讓你幾乎忘記對焦是什么,,更不用說感覺到對焦過程了,。無論是快速地左右移動、晃動還是比變焦,,半按快門都是瞬間地對焦并且準確對焦,,在我記憶里甚至就沒出現(xiàn)過對焦失敗或是錯誤對焦的。 光是憑借這一點,,在我看來 RX100 M7 就值得上一代用戶升級了,,即便你是 RX100 M6 。 (三組單次連拍模式拼接的 GIF) 至于「快速連拍」這方面嘛,,同樣是按照索尼官方說法,,是 RX100 M7 采用新開發(fā)的1 英寸堆棧式傳感器以及搭載的新一代 BIONZ X 影像傳感器,使得其能夠以每秒 60 次 AF/AE 追蹤檢測的方式實現(xiàn) 20 張/秒無黑屏高速連拍,。并且新增的單次連拍模式能夠利用高速防畸變快門以最高 90fps 的速度拍攝 7 張 JPEG 或 RAW 格式照片,。 總而言之,那就是能一下子拍好多張照片,,甚至賬面參數(shù)要超越不少單反相機呢,。可是…….作為一臺卡片機來說,,真的有需求需要這么強悍的連拍功能么,?甚至要是嚴格地按照賬面數(shù)字來看,RX100M7 的 20 張/秒無黑屏連拍不見得比 RX100 M6 的 24 張/秒有黑屏連拍要強,。 至于那個單次連拍模式說起來,,對按下快門的瞬間要求實在是太嚴格了些,并且索尼的迷宮式菜單使得進入該模式的操作步驟略顯繁瑣,,使得我?guī)缀蹙蜎]用過這項功能,,也不見得必須要用到這項功能。 「vlog神器」,,只做到形式 作為「只買不拍」的 vlog 博主,,我選擇 RX100 M7 除了用來取代大家伙以方便隨身攜帶之外,更是因為其視頻能力。 因為真的太強了,,在一臺輕便的卡片機里就能夠支持無裁切的 4K 視頻錄制,,更是支持實時追蹤、實時眼部對焦以及觸摸追蹤功能,,再加上小巧機身以及翻轉屏,。索尼還給 RX100 M7 追加了 4K HDR 視頻錄制、S-Log2/3 圖像配置文件支持,、新增麥克風接口,、4K 視頻防抖增強模式以及視頻豎拍功能等等,還將自動關機溫度控制進一步開放,。 可別說索尼自夸是「為 vlog 視頻創(chuàng)作者提供更多便利」,,這賬面看起來確實很適合拍視頻。 實際拍攝視頻的效果以及體驗也著實不錯,。首先是「自動關機溫度」從標準設置為高后,,便可突破此前限定在5 分鐘之內的限制。實際測試 RX100 M7 在拍攝 30 分鐘的 4K 25p 100M 視頻,,都沒有出現(xiàn)機身過熱所導致的暫停或是報錯等問題,, 而 4K 視頻防抖增強模式的加入,,雖說使得 RX100 M7 在廣角端已經是等效 24mm 的情況下進一步裁切,,可是無需安裝穩(wěn)定器即可消除正常行走或上下樓梯時的抖動,效果是相當可以的,。至于 4K HDR 視頻以及 S-Log 3 的支持,,則是能夠提升視頻質量以及給出更大的后期空間啦。 尤為尤其要強調和表揚的,,那就是 RX100 M7 拍攝視頻時的實時追蹤以及實時眼部對焦實在是給力,,讓我在拍攝視頻時只需要專心于構圖即可。無論是苗苗跑到哪兒去,,或者是轉過身回來的瞬間,,RX100M7 都能夠快速且精準地對焦,更是牢牢地鎖定跟蹤,。這種體驗實在是過于舒爽,,想起此前使用松下 GH5 時候的拉風箱和丟焦,簡直眼淚都要流下來了呃,。 可是拍攝視頻的效果以及體驗好,,并不意味著就是「vlog 神器」。確實 RX100 M7 的可翻轉屏,、對焦能力以及加入麥克風輸入,,都是 vlog 拍攝時所強力需要的,,可并不是有了這些就能夠說是為 vlog 而生?;蛘呶覒摳苯狱c說,,RX100M7 在產品設計時并沒有實際考慮到 vlog 的需求,而是在產品完成后發(fā)現(xiàn)能夠與 vlog 有關系以及滿足到賬面的需求,。 為啥這么說,?確實加入麥克風輸入后,可是 RX100 M7 并沒有將熱靴/冷靴給同步加入,。所以無論是常用的槍桿式還是 RODE Wireless GO 這類新型的無線麥克風,,都無法正常安裝在 RX100 M7 上面。我當然能夠理解,,畢竟這卡片機本身空間就沒多大,,更不用說 RX100 M7 內置閃光燈以及 EVF 這樣的黑科技了,可能是擠不出來位置,, 所以索尼想出來的辦法,那就是推出手柄以及支架,,從而形成一個專門的套裝以方便拍攝,。可就是這樣的設定使得 RX100 M7 在全副武裝時一大坨的樣子,,無論是在安裝或拆卸的過程都頗為瑣碎,、放入包中攜帶頗為別扭,正常拍攝時更是引人注目,。更不用說這樣的設定占據了 RX100 M7 的電池倉以及 mirco USB 接口,,使得 USB 充電或是更換電池都不甚友好,想想那塊電池的續(xù)航能力就更加令人悲傷了…… 然而更為關鍵的問題,,是鏡頭,,也正是 RX100 M7 最讓我動心的大變焦鏡頭。 上文就說到,,RX100 M7 的鏡頭等效焦段為 24-200mm,,等效虛化則是 F4.5-F12,這就使得其在拍攝 vlog 視頻也就是自拍時的視角較窄,、景深較深,。進而導致的是畫面里的你頭有點大,亦或者是手要伸直,,背景也會顯得比較有存在感,。而 1 英寸傳感器自身的天然弊病,要是這個時候的光線再略微差那么點,畫面效果可就感人了…… 所以說索尼在設定 RX100 M7 時并沒有的真正的「以 vlog 為本」,,可能是單純地覺得加入麥克風接口的呼聲挺大的就真的加進去完事了,,這還挺索尼的……當然我得在此強調 RX100 M7 在拍攝視頻時的效果確實不錯,只不過不是用來自拍便是,。 真要說起來,,索尼也并不是不能夠在 RX100 系列中做出來一臺真正的「vlog 神器」,。既然是拍攝 vlog 就不需要這么大的變焦范圍,改成經典的等效 16-35mm 或者是更寬廣的 14-24mm 都是非常可取的,,進而還能把最大光圈做大些,。接著再把使用頻率低的內置閃光燈改成柔光燈,,用以補充光線和營造眼神光,,都是非常好的設定。最后再順手把手柄以及電池改進些,,即便是麥克風依然要通過支架安裝,,我想拍攝 vlog 時都是能夠原諒以及接受的。 「黑卡」,,卡片機中的戰(zhàn)斗機 作為 RX100 系列的最新作,,RX100 M7 自然是集大成者,無論是彈出式 EVF,、可翻轉觸控屏,、大變焦鏡頭以及新增麥克風輸入等,都塞進去這張「黑卡」里去,。甚至很難想象到在這么小巧的機身里面有如此夸張的對焦能力以及連拍舒服,那句「口袋中的 A9 」在我看來完全不是廣告營銷用語,,反而是非常直白的描述,。 所以「RX100 M7 是有史以來最強的黑卡」這么一句無聊的廢話,即便在各種評測中都會出現(xiàn),,我依然要說這確實說得對,。甚至還必須得承認,索尼將 1 英寸傳感器的卡片機做的喪心病狂,,乃至是巔峰造極,。也不難怪為什么索尼沒有在推出新機型的同時將老機型停產,而形成六代同堂的這么個詭異局面,,畢竟你看這會兒都沒有競爭對手可言,,只能夠自家內戰(zhàn)玩玩了。 然而 RX100 M7 并不完美,,只需要簡單上手把玩一番就能夠挑出來不少毛病,,像是握持手感不行、按鍵手感糟糕、依然采用 mirco USB 接口,、沒有 UHS-II 卡槽等,,進而懷疑這官方定價逼近 9000 元的相機就做成這樣? 要是仔細體驗后,,還能夠發(fā)現(xiàn)難用的菜單設定,、聊勝于無的觸屏功能、有點傷心的續(xù)航能力以及詭異的麥克風設定等等,,即便是我這樣的索粉也依然難以理解,,難道索尼在這六年時間里就沒聽到過抱怨么?至于大變焦鏡頭在變焦時候的手感糟糕,、小光圈對光線要求高等「小毛病」倒不是不能夠原諒,。 再想想 RX100 M7 對 vlog 浮于表面的理解,我倒是明白了,,畢竟是索尼,,沉迷于刷機身的索尼。 感謝 flypig,、滕飛ETPHOTOS 對本文的技術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