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真納被巴基斯坦人尊稱為“國父”以及“偉大的領袖”,。他帶領巴基斯坦人民從英國人手中獲得了民族獨立,。但在一部分印度人心中他是“分裂印度母親的罪人”。但作為傳統(tǒng)意義上印度的一部分,,是什么原因使得真納一定要使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建國呢,? 真納 其實真納一開始并沒有打算巴基斯坦獨立建國。相反,,他極力反對宗教利益壓過民族利益,,希望建立起一個基于印度民族主義的統(tǒng)一的印度,。 真納雖然出生在一個穆斯林家庭,但是他從小就接受西式教育,。16歲時,,真納前往倫敦學習商業(yè),幾年后又進入林肯法學院學習法律,。在西方民族主義文化的熏陶下,,他心中理想的印度是一個以印度民族為基礎的跨越宗教性質的民族主義國家。 1906年,,真納學成回國,。和其他受過西方教育的印度精英一樣。真納回國以后首先也是參加了國大黨,,為實現(xiàn)印度國內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的團結,,真納利用自己穆斯林家庭背景與國大黨黨員的特性在各政治勢力之間四處奔走。1912年12月受到穆斯林聯(lián)盟的邀請,,真納出席了穆盟在班基浦爾舉行的會議并應邀發(fā)言,。真納在會議上提出三條建議。 1,、 建議穆斯林聯(lián)盟擴大團結對象團結包括印度教在內的其他宗教信徒,; 2、 對當前社會管理制度進行改造,; 3,、 大力培養(yǎng)印度民族主義公民意識。 真納的提議受到了穆斯林聯(lián)盟主要領導人的積極響應,。通過這次會議真納成為了穆斯林聯(lián)盟拉攏的對象,,多次邀請其加入。1913年,,真納在得到穆斯林聯(lián)盟“宗教利益,,不高于民族利益”的保證后,為了能更好進行宗教團結工作,,最后決定在不退出國大黨的情況下加入穆斯林聯(lián)盟。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真納繼續(xù)號召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合作爭取國家獨立,。1916年11月,在真納的影響下,,穆斯林聯(lián)盟和國大黨以“統(tǒng)一印度的名義”共同起草了有關憲政改革的“19點備忘錄”,, 并簽署了《勒克瑙協(xié)定》迫使英國政府給予印度更多自由,確保印度人有更多管理國家的權力,。雖然這份協(xié)議最終并沒能實施,,但此時的印度民族主義達已經達到了高潮,,距離真納理想的印度感覺也不再遙遠。 但這時一個人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種局面,。這個人就是后來被印度人稱為“圣雄”的甘地,。同樣是在西方接受過民族主義教育,也同樣是學習的法律,,但是甘地的政治主張和真納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甘地 甘地心中的印度獨立是和印度教崛起相捆綁的。甘地回到印度后就脫掉了西裝穿上印度教徒傳統(tǒng)服飾,,在他的演講中常常使用印度教教義作為其國家理論的依據(jù),。同時他還將印度教中關于非暴力、不殺生的信條作為革命依據(jù),,號召印度人進行“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甚至還在所謂國歌中添加了印度教至上,同時貶低伊斯蘭教的內容,。甘地的這些舉動嚴重影響了真納建立團結陣線的努力,。真納對此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并最終于1921年退出了國大黨,。 參加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印度民眾 而此時,,因為感受到了國大黨以及印度教徒的區(qū)別對待,穆斯林聯(lián)盟內部也出現(xiàn)了支持自治,,甚至是分裂國家的聲音,。真納一邊對抗甘地的印度教政策,一邊繼續(xù)號召穆斯林保持與國大黨的關系,。1922年1月22日,,真納召集各黨派領袖在孟買召舉行大會制定“印度完全自治的方案”。在會議中,,真納一方面強烈譴責英國政府的壓迫政策,另一方面力促國大黨放棄不合作政策,,力求通過以憲政的方式完成印度的獨立。隨后,,甘地進行了爭鋒相對的發(fā)言,。他認為當前進行“印度完全自治的方案”的起草毫無意義,同時號召印度人民加快“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步伐,。很快,,甘地的號召起到了反效果。大會結束兩周后,,2000多農民襲擊了喬里—喬拉村警察所,,燒死22名察警。甘地害怕局勢失控勉強暫停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但此時真納與甘地的矛盾已經蔓延到了整個印度社會,。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裂痕也越來越嚴重,。 1937年印度議會選舉后,真納提出與國大黨組建聯(lián)合政府的提議,,但這時的國大黨已具備單獨組建政府的權利,,于是斷然拒絕了真納的提議。部分印度教徒甚至提出的“印度是印度教徒的印度”的口號,。不僅如此,,國大黨還在政治上將穆斯林聯(lián)盟邊緣化,使其逐漸喪失政治影響力,。穆斯林在印度的政治利益已經很難得到保證了,。此時的真納終于認識到甘地之所以會將印度獨立與印度教復興捆綁在一起是因為他早已看清了現(xiàn)實。由于近千年的宗教文化隔閡,,印度這個名稱更多的成為了一種象征意義,。一個缺乏統(tǒng)一民族信仰的國家,最終必將走向分裂,。而他所希望的那個印度其實根本就不存在,。看清現(xiàn)實的真納也和甘地一樣脫下了西裝,,穿上了穆斯林傳統(tǒng)服飾,。 面對國大黨的排擠,為保護穆斯林的政治權利,,真納帶領穆斯林聯(lián)盟發(fā)出了“拯救印度穆斯林于危亡”的口號,,迅速團結了其他穆斯林政黨。在1938年底穆斯林聯(lián)盟大會上,真納被尊稱為“最偉大的領袖 ”,。 1940年3月,,穆斯林聯(lián)盟爭取到了印度穆斯林的國家認同,通過了“巴基斯坦決議”,,確立了印度穆斯林脫離印度單獨建國的政治目標,。至此,真納完成了從“印度民族主義國家捍衛(wèi)者”到“分裂印度母親的罪人”的轉變,。 巴基斯坦國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