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sh Kapoo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er: Philippe Chancel. 藝術家不創(chuàng)造物體,,藝術家創(chuàng)造神話,我們通過神話來閱讀物體,。這似乎在質(zhì)疑物體的狀態(tài),,似乎在說物體是不確定的,而這正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安尼施·卡普爾 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自我定位為一位雕塑家,,但媒介分類在他身上已然不起作用,。他在北京的同名個展日前先后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及太廟藝術館開幕,采用兩館并展的模式,。央美館包含了四件宏大的裝置/雕塑,,均為卡普爾的近年創(chuàng)作。此外,,卡普爾熱衷于做藝術公共項目,,他曾與建筑師磯崎新、塞西爾·巴爾蒙德等建筑師合作,,此次他也帶來了50余件建筑模型,。 安尼施·卡普爾個展, 中央美院美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家 及中央美院美術館 另一展館太廟藝術館位于天安門左側(cè),,依照古代王城“左祖右社”的建筑規(guī)制,,它曾是明清時期天子的祭祖場所??ㄆ諣栔鲃由暾堅谶@里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并且是第一位在該地點舉辦展覽的當代藝術家,他在此展出了他著名的鏡面作品及早期的顏料雕塑,。2007年,,卡普爾的鏡面作品曾在盧浮宮的科撒巴德庭展出,該庭院藏有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亞述王朝薩爾貢二世的宮殿文物,。太廟展廳的燈光較為昏暗,對此藝術家解釋道:“我很喜歡這個效果,。雖然人們通常會想到鏡子可以反光,,但這次的空間里很灰暗,如同16至17世紀荷蘭經(jīng)典繪畫里的場景,。在室外和室內(nèi)展出的情況完全不同,,但我認為鏡子和太廟里是非常合適的組合?!?/p> 安尼施·卡普爾,,《狹板》,不 銹鋼 2013,,太廟藝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 家及太廟藝術館 卡普爾是一位頗具個人神話色彩的藝術家,。生于1954年,他的生活軌跡包括印度,、以色列和英國,,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童年時期,他在印度的杜恩公學讀書,,該校被稱為印度的伊頓公學,。學校地處印度臺拉登,北枕喜馬拉雅山脈,,南依西瓦利克山脈,,地處恒河和西穆納河的分水嶺。家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對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18歲,,他移居以色列學習電子工程,但沒多久他就轉(zhuǎn)而投身藝術,,并在兩年后搬到倫敦求學并創(chuàng)作至今,。他坦陳對于自己文化身份的困惑,但卻并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多種可能的世界里,。后殖民世界意味著我們可以吃各樣的食物、聽各種音樂,,這是我們的現(xiàn)代性,。我是一個堅信‘大都會’現(xiàn)實的人。作為一個藝術家,,我必須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而不是只在我個人的文化語境中工作?!?/p> 安尼施·卡普爾,, 《虛空》,玻璃鋼,、顏料 1989,,太廟藝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 家及太廟藝術館 卡普爾對顏色賜予極大的精神投射。他對顏色的運用受到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和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的影響,。1979年,,25歲的卡普爾回印度探訪,這次旅程使他萌生了使用粉狀顏料的點子,。色粉成為了他上世紀80至90年代創(chuàng)作的主要材料,。在印度,色粉有著濃厚的宗教和祝福意味,。節(jié)日里,,人們會在家門口用顏料鋪成具有祝福含義的圖騰。也會在灑紅節(jié)里相互潑灑顏料以祈求消除厄運,。在印度的傳統(tǒng)市場里,,商販們會把各種顏色的色粉在盤子里堆砌成一個個小山,。卡普爾敏銳地挪用了這一文化元素,,并融入了個人化的視覺圖像經(jīng)驗,。他的作品經(jīng)常出現(xiàn)飽和強烈的顏色:紅、藍,、黃,、黑。每一種顏色都具有多重的象征含義,。例如,,紅色是家鄉(xiāng)、血肉,、土地,。黑色是死亡、黑洞,、深淵,。 安尼施·卡普爾,《母親如山》,, 1985,,太廟藝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 家及太廟藝術館 上世紀90年代起,卡普爾開始有意識地與自己的東方文化保持距離,,將作品投射到跨越文化,,與宇宙對話的神話之中?!半m然我生于印度,,長于印度,但我并不想要成為一個‘印度藝術家’,。這是我的出身,,這是我的現(xiàn)實情況,但作為藝術家,,你需要盡力看向世界的體系?!彼诮邮苊襟w采訪時表示,。1991年,他獲得英國透納獎,。1992年,,他于卡塞爾文獻展展出了作品《墜入地獄》。 安尼施·卡普爾個展,, 太廟藝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 家及太廟藝術館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對不銹鋼材料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本次在太廟藝術館展出了6件不銹鋼作品。其中,,《S曲線》和《C曲線》,,使人不由聯(lián)想到里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銹紅鋼板作品。但區(qū)別于塞拉所強調(diào)的素材的物理屬性,,卡普爾將材料推向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之間的屬性,。不銹鋼的反射性使它消隱在空間之中。凹凸的圓弧鏡面與太廟的建筑互相呼應,,并把四周的建筑結構映射到中心,,挑戰(zhàn)我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這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感官體驗,。隨著觀者向鏡面不斷走近,,扭曲的鏡面仿佛召喚出回憶,并最終提示我們回到自我意識,??ㄆ諣柕牡袼軓膩聿⒉恢褂谖锢硇螒B(tài)本身,他所追求的是對世界形而上的表達,。 安尼施·卡普爾,,《狹板》,不 銹鋼 2013,,太廟藝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 家及太廟藝術館 在近年的創(chuàng)作里,,卡普爾利用“物質(zhì)自生自創(chuàng)”(梵語:Svayambhu)的概念來制作紀念碑式的雕塑。這與他長期以來制造不可識別物的方式一脈相承,。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里展出的四件作品,,標題都充滿詩意的語匯:《獻給親愛太陽的交響樂》《遠行》《將成為奇特單細胞的截面體》《我的紅色家鄉(xiāng)》。其中,,《我的紅色家鄉(xiāng)》通過“旋轉(zhuǎn)”的機械結構,,讓物體自行旋轉(zhuǎn)生成藝術作品?!东I給親愛太陽的交響樂》則由兩條朝向天空的傳送帶,,將血紅色的蠟塊輸送到中庭,然后像內(nèi)臟一樣傾瀉而下,。 安尼施·卡普爾個展,, 中央美院美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家 及中央美院美術館 去年,曾在紅磚美術館展出的《下沉》也利用了螺旋槳結構攪動黑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巨大的黑色漩渦。此外,,他也使用混凝土打印技術,,碳納米管材料等,。卡普爾的創(chuàng)作總是伴隨先進的科技和雄厚的資金支持,;被問及是否刻意選擇“精英化”的創(chuàng)作方式,,他本人坦言:“藝術是否需要錢的支持?是的,;但另一方面,,古往今來一直如此,從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到泰國的寺廟或西方的大教堂,,藝術一直需要錢的支持。 安尼施·卡普爾,,《1000個 名字》,,1979-1989, 太廟藝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 家及太廟藝術館 本次展覽并不能看到卡普爾激進的一面,,但事實上,,他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新聞頭條。其最出名的事件莫過于2015年他在法國凡爾賽宮的委托創(chuàng)作《骯臟的角落》,。作品位于凡爾賽庭院中央,,是一件巨大漏斗形狀的金屬雕塑。他形容作品是“皇后的陰道”,。盡管他隨后表示,,并不想對作品做單一的闡釋,這會扼殺作品本身,,事件仍持續(xù)發(fā)酵,,并在法國引起巨大爭議。 安尼施·卡普爾個展,, 太廟藝術館展覽現(xiàn)場 圖片致謝藝術 家及太廟藝術館 如今卡普爾常常會說,,作為藝術家,他沒什么可說的,。于他而言,,藝術的敘述是開放的,無法用言語道盡,。今年5月,,他在里森畫廊展示了數(shù)件架上繪畫,其中的紅色,,被他稱作是血肉,也象征月經(jīng),。一方面,,血液與宗教性的儀式相關,,另一方面,在印度教中月經(jīng)代表不純凈,。他表示自己作為男性,,也應被賦予探索女性題材的權利。2016年,,他與薩里奈米系統(tǒng)(Surrey NanoSystems)公司簽約,,因此壟斷了世界上最黑材料 Vantablack 的藝術使用權,這意味著其他藝術家都無法使用該材料,,因而引發(fā)不少同行的抗議,。但對卡普爾來說,這是不是世界上最黑的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對于這一概念所產(chǎn)生的無限遐想,。 黃文瓏 展名:安尼施·卡普爾 場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太廟藝術館 展期:至2020年1月1日(央美) 至2019年12月28日(太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