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歷史雜談 據《詩經·大雅·大明》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p> 在陜西,有農民挖出了一國寶,,由此而解開了武王伐紂之謎,。對此,專家稱:我們等了3000年??! 缺乏資料,武王伐紂時間成未解之謎 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是商朝走向滅亡,,而周朝即將建立的一個轉折點。而牧野之戰(zhàn)則是周武王滅商時,,尤為重要的一役,,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zhàn)役。 人們對武王伐紂的時間,,一直都有很多說法,,大致有十二種。 在胡厚宣的《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中,,就有詳細的記載,,分別是:公元前1130年、前1123年,、前1122年,、前1117年、前1116年和前1111年,、前1078年,、前1067年、前1066年,還有前1150年,、前1051年,、前1050年、前1047年,,以及梁啟超所提出的1027年,。 除此之外,唐蘭還曾提出武王伐紂的時間是前1075年,,而丁山提出的是前1029年,,還有就是章鴻釗提出的前1055年,而這十六種武王伐紂的時間,,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 其中,公元前1066年,、前1122年以及前1027年的說法事最有代表性的,。 然而,卻也沒有能夠給出確切時間,,甚至時間的范圍都非常大,。 而一個歷史事件的年份,竟然會有這么多的結果,,而且都有一定的證據,,難道這一時間,就會一直這樣紛紛然而不可定一嗎? 國寶出土,,真相呼之欲出 在1976年時,,陜西省的臨潼縣有一個村民在耕田時,挖出了一件精美的銅器,。而此物正是如今中國九大國寶之一——利簋,,又名為“武王伐紂簋”。 簋是一種食器,,同時也是祭祀用的禮器,,主要用于盛放稻、黍以及稷飯,,也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碗,。 在西周時期,對于不同等級的人,,其飲食以及祭祀所用的鼎與簋的數(shù)量都有限制,,天子最多就為九鼎八簋,而諸侯次之為七鼎六簋,,卿大夫再次之為五鼎四簋,,其后的高級士又次之為三鼎二簋,,而低級士則只有一鼎一簋,或者是只有一鼎,,這便是列鼎制度,。 而在看到了這個簋之后,專家們興奮異常的說,,武王伐紂的物證終于找到了,!一個銅碗,竟能解開這未解之謎,? 簋上33字記錄,,鐵證如山 在經過了辨認之后,專家們在簋上艱難地辨認出了33個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簋上的金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就是:武王征伐商朝,在甲子日那天的早上,,天上有歲星的時候,,贏了,一晚上就占領了商朝的地盤,。辛未,,王在管這個地方勞師,并將上好的青銅賜給了右史,,用來制作禮器以紀念檀公,。 而這也就印證了在《尚書·牧誓》中所記載的“時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所以,利簋也被稱作是“武王征商簋” 在利簋內壁的銘文,,明確的記載了“武王征商”之役,,是發(fā)生在某年的“甲子”日的早晨,當時的“歲”星正當中天,。 先前,,由于缺乏這樣的實物資料,才讓千百年來關于牧野之戰(zhàn)的具體日期,,在史學界多有紛爭,,而歷代學者根據其他的有關記載,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數(shù)十種之多,。而如今,,這件國寶的出土,就是無法辯駁的鐵證,。 科學測算,、史籍記錄,終解未解之謎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的過程中,,碳14測年專家,,用西周初年遺存中出土的炭樣作了測年,最終得出了,,武王伐紂之役是發(fā)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圍內,。 而天文學家依據銘中所記的“甲子”日“歲”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了在《國語·周語下》中記載的天象記錄,,計算出武王伐紂的時間,,就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這一著名的戰(zhàn)役,,便有了一個確切的年代。 小結 因此,,這件簋不但證明了是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zhàn),,同時更是確定了其發(fā)生的時間??梢哉f,,這件利簋就是西周的開國第一器,因此,,利簋也就成為了出土文物中,。關于西周的最早的青銅器,而更重要的是,,利簋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如今,利簋已經是中國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它是記錄重要時間節(jié)點的“日歷”,。它的存在也提醒著我們,中華文明是多么的源遠流長,! 參考資料:《詩經·大雅·大明》,、《尚書·牧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