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道三家皆認為自己的學說才是濟世的靈藥良方,他們激烈交鋒,、各不相讓,。而事實上,這三家的學說皆是“復古”之說,,只不過他們的“古”代,,卻并非同一個時代,。 儒墨道源頭均不同 如果有人問孔子,你的偶像是誰,?孔子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周公,。周公其人,在夏商二朝的禮制基礎上“制禮作樂”,,形成了在孔子看來堪稱完美的“周禮”,。只要讀過《論語》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非常推崇“禮”,,尤其是周禮,。他在與學生對話時,直白坦言“周鑒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边@說明,,孔子認為周禮是提取了夏商二朝之禮的精華,是自己學習的榜樣,。 而創(chuàng)立了墨家學派的墨子,,崇拜和效仿的先賢則是大禹。曾經(jīng)有學者這樣寫道“如果說墨家學派帶有某種宗教神秘性,,那么他們所信奉的最高精神教主,,就是大禹?!彼^“非禹之道也,,不能謂墨”,就是說,,只有思想和行為都和大禹一樣的,,才能算是墨家的弟子。 至于老莊學說以及其代表的道家學派,,倒是并沒有特別地崇拜某位先賢圣人,,可以說,他們向往的是“以道治國”的三皇時代,。在那時,,人們是按照天地運轉的自然法則勞作起居的,沒有道德規(guī)范,、沒有政教法令,、沒有規(guī)矩原則,也沒有甲兵之事,人們自然而然地與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以說,,老莊學說是對母系氏族公社原始社會主義的一種繼承,。 由此看見,無論是儒家,、墨家還是道家的思想,,事實上都是以舊的制度來“拯救”當前社會的復古思想,。那么為何是出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前后不過百余年差距的孔子、墨子,、老子會選擇三種截然不同的復古之路呢,?這與他們個人的經(jīng)歷與思想特點是分不開的。 均是復古,,為何殊途 孔子為何如此執(zhí)著地想要復興周禮,?這和他的家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鬃拥淖嫔鲜巧檀跏业暮笠?,也是宋國的開國之君,孔子這一支后來由于時運不濟,,逐漸沒落,,但在年幼的孔子心里,躋身仕途,、重返貴族階層,、復興家族的思想早已牢牢地扎下了根。而體現(xiàn)貴族禮儀規(guī)范,、生活情趣的“周禮”自然也就成了孔子學習的對象,。 除了其家族淵源之外,孔子的生長環(huán)境也對孔子崇尚“周禮”起到了熏陶的作用,。眾所周知,,孔子是魯國人,在周國興起之時,,周武王將功苦功高的周公封到魯?shù)?。前頭我們提到,周公“制禮作樂”,,周王朝的制度和禮樂有一大半是周公親自制訂的,,在他的封地里當然會被執(zhí)行得最為徹底,所以《左傳》中說道“周禮盡在魯矣?!?/p> 孔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難怪他會如此推崇周禮。不過,,墨子并沒有什么家族淵源,,他是將大禹引為知己來推崇的。雖然墨子并非與大禹生在同一個時代,,但是相同的愛好與處事方式,,使墨子有了“志同道合”之感。 墨子與大禹有兩個共同點:其一,、尊重科學,;其二、樂于奉獻,。墨子是一個可以與魯班齊名的能工巧匠,,《墨子》這本書不像是《論語》、《孟子》等書僅僅記載了先賢的語言,,而更像是一本百科全書,,物理學中的的力學、光學,、聲學等現(xiàn)象都有所記載,。可以說,,墨子的科學思想是當時的其他思想家所無可比擬的,,因此墨子不免會生出一些孤獨寂寞之感。而大禹則是古時先賢中最有科學精神的一位,,他能夠因地制宜,,用疏而不用堵的方法來解洪水之災,這與墨子對科學的信仰是完全一致的,。而大禹治理洪水時親力親為,、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自我犧牲精神,與墨子宣揚的犧牲自我,、主張兼愛的思想又是同步的,。在別人反駁墨子“兼愛”是不可能做到的理想境界時,墨子常用大禹的行為來反擊對手,,他說,,當年大禹能做到的事,我現(xiàn)在為何做不到呢,? 正是由于大禹的思想行為與墨子的主張高度一致,,因此墨子十分推崇大禹這位先賢,,想要恢復大禹所在時代的風氣,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老子創(chuàng)建的道家學派,,想要回原始社會的無為而治,又是為什么呢,? 或許在自然科學方面,,老子比墨子稍遜一籌,在對周禮的研究方面,,老子也難以望及孔子項背,,但是若論起學識廣博,墨子和孔子都無法與老子相媲美,。老子小時聰慧好學,,是個有名的“好奇小子”,總是問父母,、老師一些很難回答的問題,。教導他的商夫子感覺老子是個可造之材,,便向自己的師兄,、一位周朝太學博士推薦老子去深造。自此之后,,老子博覽群書,,成為大學者。 和一般人看書不同,,老子非常善于在看書時發(fā)現(xiàn)問題,。他大量閱覽了各種史書后發(fā)現(xiàn),古代圣王的治國之道非常有道理,。因此,,老子便依據(jù)三皇時代的道治創(chuàng)立了道家。道家文化是以自然崇拜為原則的,,他們崇尚人與自然融合為一,,人類社會也應當與自然處于相同的狀態(tài)。而這種師法自然的哲學思想來源于三皇時代,,而古之道術指的就是伏羲,、神農(nóng)之時的原始宗教觀。 殊途不同歸,,三家各興衰 既然儒家,、墨家和道家都是復古,但最終儒家成了這場復古之爭最后的勝利者,,在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處于統(tǒng)治地位,,而道家則與儒家相輔,在中國的歷史中一直延續(xù)至今,唯獨墨家在短暫的輝煌之后便銷聲匿跡,,這又是為什么呢,? 儒家思想講求“禮”與“名”。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說,,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就做什么身份地位該做的事情,,應當做到“名”與“實”相一致,。這無疑是符合了統(tǒng)治者的需求,維護了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 而且,,儒家思想倡導的“仁愛”是以家族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就像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要愛父母兄弟,然后愛親戚族人,、再推廣到好友相鄰以及世人,。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愛,符合人類的天性,,因此在統(tǒng)治者的支持下,,儒家思想占有統(tǒng)治地位也是很正常的。 與儒家不同,,墨子提倡的“兼愛”本身就是不符合人類天性,。我們都知道,血濃于水,,一個人對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如何可能與對待一個陌生人相同呢?大禹本人可能是一位能夠做到“兼愛”的圣賢,,但是并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兼愛,。 在別人對兼愛的可行性提出質疑時,墨子說,,只要通過“尚同”的方法就能輕松解決這個問題,。所謂尚同,其實質就是一種高度的集權主義,,要求實施自上而下的控制與管理,,所有人的思想必須統(tǒng)一于上一級,,服從上一級,從而“一同天下之一”,。只要大家的思想都與“天子”相同,,而“天子”又是上天所選定的君王,必定會像大禹一樣實行兼愛,,這樣一來,,天下也就成為了兼愛的天下了。不過墨子沒說清的是,,誰來保證天子就是有德行的人呢,?如果一人無道,按照尚同的觀點,,天下不是會大亂嗎,? 其實要說起道家的思想,似乎應該比墨家更早消失才對,。畢竟墨家還是支持中央集權制度的,,而道家推崇的是真正的無為,也就不需要政府,??傻兰覟槭裁粗钡浇裉爝€是有其自己的市場,甚至很多帝王也信道呢,?這與道家思想中依靠自然養(yǎng)生,、靜心的部分是分不開的。 道家以老莊道家思想為宗旨,,太極八卦陰陽五行學說為指導,來調和陰陽,、疏通氣血,、鍛煉筋骨、頤養(yǎng)臟腑,,達到性命雙修身心和諧健康的目的,。一個人可以不求官、不求財,,但沒有人不求有個健康的身體,,所以無論對誰,道家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道家由于無所求,效法自然,,能夠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使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統(tǒng)一,,獲得心靈的感悟與救贖。因此在儒家學說成為主流之后,,道家思想也以“養(yǎng)生”與“洗滌精神”之功,,成為了儒家的一種補充。 儒墨道的復古之爭最終是儒家獲得了勝利,,不過這三種思想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復古有時并不代表倒退,而是一種前進的新方式,,復古之爭或許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的領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