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 11:29:44 來源: 雅昌藝術(shù)網(wǎng)專稿 左:張大千《愿在竹而為扇》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104×40cm 說明:內(nèi)陸重要收藏家生前舊藏,,原得自張大千本人。 右:張大千《愿在衣而為領(lǐng)》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96×35cm 說明:內(nèi)陸重要收藏家生前舊藏,,原得自張大千本人。 愿在衣而為領(lǐng),、愿在裳而為帶,, 愿在發(fā)而為澤、愿在眉而為黛,, 愿在莞而為席,、愿在絲而為履, 愿在晝而為影,、愿在夜而為燭,, 愿在竹而為扇、愿在木而為桐,。 這是著名的“十愿”,,發(fā)自陶淵明《閑情賦》。千載而下,,徘徊于多少鴛侶們的床頭枕上,,流連于多少怨偶們的褥下帳中。以多才多藝多情多妻聞名的張大千,,大概是個中最得該“十愿”精髓的了,。 從左至右:張大千與池春紅合影、本幅《愿在竹而為扇》中池春紅形象,、《天女散花》中的池春紅形象,。 從左至右:張大千二夫人黃凝素像、本幅《愿在衣而為領(lǐng)》中黃凝素形象,。 本季我們有幸征集到張大千兩件早年仕女杰構(gòu),,兩件均以衣紋雕鏤、神思刻畫為能,,并飾以鉤金,,絕難一見。此外,,兩件一以張大千二夫人黃凝素入畫,、一以張氏朝鮮情人池春紅為模,大致可窺風(fēng)流才子張大千早年勾連紅粉堆里的旖旎勝狀,。 半生情,,一字師 ——由“卯”及“丣(酉)”兼及張大千的文字學(xué)修養(yǎng) 文/章好好 張大千《愿在竹而為扇》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04×40cm 說明:內(nèi)陸重要收藏家生前舊藏,原得自張大千本人。 王方宇先生在《張大千先生和八大山人》一文中記載了一段關(guān)于曾熙,、張大千師徒與八大山人《醉翁吟》卷年款的小掌故,。按照王先生的說法,該卷中的年款(如圖一)當(dāng)為“乙酉”,,而曾熙則釋為“乙亥”,,張大千隨乃師亦釋讀為“乙亥”。直到曾熙駕鶴多年后,,張大千方重訂為“乙酉”,,并對王方宇先生感嘆說:“我從前把‘乙酉’讀成‘乙亥’了?!?/p> 圖一:王方宇記載之八大山人《醉翁吟》卷年款字樣 不過,,關(guān)于這個“酉”的字形出于何處、為何釋讀為“酉”,,王方宇于文中并未提及,;至于張大千是否為尊者諱而故意不改正亦無法偵知。時至今日,,盡管囿于材料闕如,,我們短時間內(nèi)仍無法考證其出處,但卻能由此事推斷:張大千的文字學(xué)修養(yǎng)是相當(dāng)深厚的,。 所謂文字學(xué),,大抵即我們習(xí)稱的古時的“小學(xué)”。這門于今人較為疏遠的,,“斤斤計較”甚至“咬文爵字”的學(xué)科,,重在文字、訓(xùn)詁,、音韻之類,,是前人最基礎(chǔ)的學(xué)問修養(yǎng)。眾所周知,,張大千早年曾師從李瑞清,、曾熙,習(xí)詩文書畫,。二位老先生皆是前清進士出身,,學(xué)問淵博,。在他們的耳提面命之下,,張大千各方面的修養(yǎng)均得到長足發(fā)展,不僅書法,、繪畫技術(shù)日臻完善,,且能自度詩詞曲律,別開自家生面;而其錘文煉字,,亦法度謹嚴,,庶幾可于此幅《愿在竹而為扇》管窺一二。 圖二:張大千《愿在竹而為扇》署款 如果沒有相關(guān)的文字學(xué)修養(yǎng),,看到圖中“癸丣”二字,,自然會不假思索地將之釋讀為“癸卯”。不過問題就來了:“癸卯”當(dāng)公元1963年,,而此幅畫法及題款書法皆明顯出于張氏三十年代風(fēng)格,,年款與風(fēng)格如此鑿枘,原因何在,?贗作么,?明明是很張大千的張大千;筆誤,?似乎也只有這種可能了,。 不過,結(jié)合其他幾件署款為“癸丣”的張大千作品,,“筆誤”之說又站不住腳了,。北京保利曾拍賣一件張氏畫祝謝太伯母八十大壽的《四時花木》四屏,署款即“癸丣”,,而畫作風(fēng)格很明顯不晚于1935年,;陸丹林亦曾藏有一件張氏《荷塘清趣》,署款亦為“癸丣”,,而風(fēng)格亦不外乎1930年代,。后者且不說,前作是贈人八十大壽的,,以張大千的作派和性格,,何至于筆誤,否則豈不貽笑大方,? 圖三:張大千《四時花木》通景四屏,,畫祝謝太伯母八十大壽,年款即署“癸丣”,。 所以,,問題最終著落于“卯”“丣”之辨了。查《說文解字》,、《汗簡》,、《古文四聲韻》等相關(guān)字書中的“卯”、“酉”(見圖四),,便會讓我們知道慣性思維的可怕,,也會讓我們對張大千產(chǎn)生新的認識,。 兩字的本義完全不同?!懊?,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薄坝希鸵?。八月黍成,,可為酎酒……丣,古文酉,。從卯,,卯為春門,萬物已出,。酉為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則“丣”出于“卯”,,一閉一開,,已經(jīng)相當(dāng)清楚,不需贅述,。由此可見張大千對倆字之理解,,不可謂不深入。 明乎此,,前述問題迎刃而解,。至于徑將“癸丣”當(dāng)“癸卯”并堂而皇之書于“張大千”作品中,亦不乏其例,,內(nèi)陸某公司曾拍一件“張大千”,,畫面很明顯的“癸丣”風(fēng)格,而題款居然用“癸丣”書風(fēng)寫為“癸卯”,,似足堪發(fā)一噱,。 圖四:《說文解字》字書中關(guān)于“丣”“卯”之辨。 有意思的是,,張大千在本作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十分容易引人遐想,因為她像極了張大千日夜思念,,卻又許久未見,,此生也再未得見的朝鮮戀人池春紅。相隔兩地的苦楚,、“恐他人之我先”的忐忑不安,,被張大千巧妙地通過春紅的眼神、表情,、步態(tài),,和她扇子上依著竹節(jié)生長的相思之芽傾于紙上。 圖五:何處說相思,?愿在竹而為扇,。 上述這幅創(chuàng)作于癸丣1933年的畫,被張大千題為《愿在竹而為扇》,,那么他次年甲戌1934年創(chuàng)作的另一幅相仿的仕女圖,,自然可名為《愿在衣而為領(lǐng)》。此作以黃凝素入畫,,描摹黃氏欲語還休,、蛾首輕垂而不勝嬌羞之狀,極為生動傳神,。 圖六:《愿在衣而為領(lǐng)》在肩領(lǐng)處顯本事,,《愿在竹而為扇》更多在胸口下功夫。 張八又于畫中仕女肩領(lǐng)處大顯神通,。衣領(lǐng)處先以靛青染示,,復(fù)以金粉勾勒花紋,又在肩窩和肘窩處以金粉描團花,,極為工細整飭,,似乎可以見出張氏于黃夫人之既敬又愛,全然不同于以池春紅入畫中胸口描出一抹紅,,在愛與嬌俏之外,,別有一種隱秘的玩褻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