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藥 定義:以清解里熱為主要功效,用于治療里熱證的藥物,,稱為清熱藥,。 功效: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涼血及清虛熱等功效。 主治:氣分實熱,、濕熱,、解毒、血分實熱及陰虛發(fā)熱等里熱證,。 分類:清熱瀉火藥,、清熱燥濕藥、清熱解毒藥,、清熱涼血藥,、清虛熱藥。 第一節(jié) 清熱瀉火藥 本類藥物性味多屬苦寒或甘寒,,以清熱瀉火為主要功效,。適用于邪在氣分的高熱、口渴,、汗出,、煩躁,甚則神昏譫語,、脈洪大等氣分實熱證,,以及肺熱咳嗽、胃熱口渴,、心火煩躁,、肝火目赤等臟腑實熱證,。 ★石膏 【主要性能】辛,、甘,大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清熱斂瘡,。 【應用】1、氣分實熱證 2,、肺熱喘咳 3,、胃火上炎證 4、瘡瘍潰后不斂,,濕疹,,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患處,。生用清熱瀉火,、清瀉肺胃,煅用斂瘡,。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知母 【主要性能】苦、甘,,寒,。歸肺、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應用】1,、氣分實熱證 2、肺熱咳嗽,,陰虛燥咳 3,、津傷口渴,消渴 4,、骨蒸潮熱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滑腸,,脾虛便溏者慎用,。 寒水石 【主要性能】辛、咸,,寒,。歸心、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 【應用】1、熱病煩渴 2,、瘡癰口瘡,,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服。 ※蘆根 【主要性能】甘,,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清胃止嘔,清肺排膿,,利尿,。 【應用】1、熱病煩渴 2,、胃熱嘔吐 3,、肺熱咳嗽,肺癰 4,、熱淋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品用量加倍,。 ▲天花粉 【主要性能】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清肺潤燥,,消腫排膿。 【應用】1,、熱病口渴,,消渴 2、肺熱或肺燥咳嗽 3,、熱毒瘡癰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慎用,。反烏頭。 ※竹葉 【主要性能】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應用】1,、熱病煩渴 2,、口舌生瘡、尿赤澀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鮮品15~30g。 淡竹葉 【主要性能】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 【應用】1、熱病煩渴 2,、口舌生瘡,、尿赤淋濁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鴨跖草 【主要性能】甘,、苦,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利水。 【應用】1,、熱病發(fā)熱 2,、咽痛,瘡癰 3,、水腫,,熱淋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應注意用量,。 ★梔子 【主要性能】苦,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 【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癰止痛,。 【應用】1,、熱病煩悶 2、濕熱黃疸,,熱淋 3,、血熱出血 4、熱毒瘡瘍,,目赤腫痛 5,、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清熱瀉火,,炒焦或炒炭止血。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慎用,。 ▲夏枯草 【主要性能】苦,、辛,寒,。歸肝,、膽經,。 【功效】清肝明目,消腫散結,。 【應用】1,、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2,、瘰疬癭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虬靖喾?/p>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決明子 【主要性能】甘,、苦、咸,,微寒,。歸肝、腎,、大腸經,。 【功效】清肝明目,平抑肝陽,,潤腸通便,。 【應用】1、目疾諸證 2,、頭痛眩暈 3,、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用于潤腸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氣虛大便溏薄者慎用,。 谷精草 【主要性能】辛,、甘,涼,。歸肝,、胃經。 【功效】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應用】1、目赤翳障 2,、頭痛,,齒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 密蒙花 【主要性能】甘,,微寒,。歸肝經。 【功效】清肝養(yǎng)肝,,明目退翳,。 【應用】目赤翳障 【用法用量】煎服,6~10g,。 青葙子 【主要性能】苦,,微寒。歸肝經,。 【功效】清肝瀉火,,明目退翳。 【應用】1,、目赤翳障 2,、肝火眩暈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節(jié) 清熱燥濕藥 本類藥物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功效,。適用于濕熱諸證,。 ★黃芩 【主要性能】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應用】1,、濕熱證 2,、肺熱咳嗽 3、熱病煩渴,,寒熱往來 4,、咽痛,瘡癰 5,、血熱出血證 6,、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9g。生用清熱瀉火,、解毒,,炒用安胎,酒炒清上焦熱,,炒炭止血,。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黃連 【主要性能】苦,,寒。歸心,、胃,、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應用】1,、濕熱痞滿,嘔吐吞酸 2,、濕熱瀉痢 3,、熱病高熱,心煩失眠 4,、瘡癰疔毒,,耳腫流膿 5、血熱出血證 6,、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適量,。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炒用降低寒涼之性,;炒炭止血,。姜汁炙清胃止嘔;酒炒清上焦火,;豬膽汁拌炒清肝膽火,;吳茱萸煎汁拌炒降逆止嘔。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及陰虛津傷者慎用,。 ★黃柏 【主要性能】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應用】1、帶下,,熱淋,,瀉痢,黃疸,,足膝腫痛 2,、瘡癰腫毒,濕疹濕瘡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適量。生用清熱燥濕,、瀉火,、鹽水炙退虛熱。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慎用,。 ▲龍膽 【主要性能】苦,,寒。歸肝,、膽,、膀胱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應用】1、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 2,、肝膽熱盛證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不宜,;津傷陰虧者慎用。 ▲苦參 【主要性能】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應用】1、瀉痢,,黃疸,,帶下 2、皮膚瘙癢,,濕疹,,疥癬 3、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及陰虛津傷者慎用,。反藜蘆,。 秦皮 【主要性能】苦,、澀,,寒。歸大腸,、肝,、膽經。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清肝明目。 【應用】1,、瀉痢,,帶下 2、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適量,。 白鮮皮 【主要性能】苦,,寒。歸脾,、胃,、膀胱經,。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祛風,。 【應用】1、濕熱瘡毒,,濕疹疥癬 2,、濕熱黃疸 3、濕熱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椿皮 【主要性能】苦,、澀,寒,。歸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燥濕,,澀腸止瀉,,止血止帶。 【應用】1,、濕熱瀉痢,,久瀉久痢 2、赤白帶下 3,、崩漏,、便血、痔血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慎用,。 第三節(jié) 清熱解毒藥 本類藥物性味多為苦寒,,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適用于熱毒所致的溫熱病,、癰瘡腫毒,、咽喉腫痛、痢疾等病證,;有的藥物還可用治療水火燙傷,、蟲蛇咬傷以及癌腫等。 ★金銀花 【主要性能】辛,、微苦,、甘,,寒。歸肺,、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應用】1、瘡癰疔腫 2,、風熱表證,,溫熱病 3、咽喉疼痛,,熱毒痢疾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風熱以生品為佳,;露劑多用于暑熱煩渴,。 【使用注意】氣虛瘡瘍膿清者忌服。 ★連翹 【主要性能】苦,、微辛,,寒。歸心,、肺,、小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 【應用】1,、癰腫瘡毒,咽喉腫痛,,瘰疬痰核 2,、風熱表證,溫熱病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氣虛瘡瘍膿清者不宜用。 大青葉 【主要性能】苦,,大寒,。歸心、肺,、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應用】1,、痄腮,,瘡癰丹毒,口瘡,,咽痛 2,、溫熱病,風熱表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 ※板藍根 【主要性能】苦,寒,。歸肺,、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應用】1,、溫熱病,風熱表證 2,、咽喉腫痛,,大頭瘟疫,丹毒,,痄腮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脾胃虛寒者慎用,。 青黛 【主要性能】苦、咸,,寒,。歸肝、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 【應用】1,、溫毒發(fā)斑,,血熱出血證 2、痄腮,,咽痛口瘡,,瘡腫 3、肺熱咳嗽咯血 4,、肝熱驚癇 【用法用量】內服1.5~3g,。本品難溶于水,不宜入湯劑,,一般作散劑沖服,,或入丸劑服用。外用適量,,干撒或調敷,。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穿心蓮 【主要性能】苦,,寒,。歸肺、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消腫。 【應用】1,、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肺熱咳嗽,,肺癰,,咽喉腫痛 2、濕熱瀉痢,,濕疹瘙癢,,熱淋 3、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煎服,6~9g,。煎劑易致嘔吐,,故多作丸、散、片劑服用,。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用量不宜過大,。有中止妊娠作用,,孕婦忌用。 野菊花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歸肝,、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清肝平肝,。 【應用】1,、瘡癰癤腫,咽喉腫痛 2,、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適量,。 貫眾 【主要性能】苦,微寒,;有小毒,。歸肝、脾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應用】1,、溫毒發(fā)斑,,痄腮,風熱感冒 2,、血熱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5~10g。清熱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過大,。服用本品時忌油膩,,孕婦慎用,。 ▲魚腥草 【主要性能】辛,微寒,。歸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應用】1、肺癰,,肺熱咳嗽 2,、熱毒瘡癰 3、濕熱淋證 【用法用量】煎服,,15~25g,。鮮品60~10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 金蕎麥 【主要性能】辛、苦,,微寒,。歸肺、脾,、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排膿祛瘀,。 【應用】1,、肺癰吐膿,肺熱咳嗽 2,、癰腫瘡癤,,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適量,。 ▲蒲公英 【主要性能】苦、甘,,寒,。歸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清利濕熱,。 【應用】1,、熱毒瘡癰 2,、熱淋,,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煎服,,9~15g。鮮品加倍,。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使用注意】大量可致緩瀉。 ▲紫花地丁 【主要性能】苦,、辛,,寒。歸心,、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應用】1,、熱毒瘡癰,乳癰,,腸癰 2,、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敗醬草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歸大腸,、胃,、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應用】1,、熱毒腸癰,,肺癰,瘡癰 2,、瘀阻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適量,。 大血藤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歸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祛瘀止痛,,祛風通絡,。 【應用】1、熱毒腸癰,,瘡癰 2,、瘀血疼痛 3、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劑量15~30g。 土茯苓 【主要性能】甘,、淡,,平。歸肝,、胃經,。 【功效】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 【應用】1、梅毒,,癰腫瘡毒 2,、熱淋,帶下,,濕疹瘙癢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適量,。 白花蛇舌草 【主要性能】微苦,、甘,寒,。歸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利濕通淋,。 【應用】1,、瘡癰腫毒,,咽喉腫痛 2、熱淋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適量。 ※射干 【主要性能】苦,,寒,。歸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祛痰,利咽,。 【應用】1,、咽喉腫痛 2、痰壅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脾虛便溏者慎用。孕婦忌用,。 ※山豆根 【主要性能】苦,,寒;有毒,。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應用】1、咽喉腫痛 2,、牙齦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且有毒,,過量服用易致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心悸,、胸悶,、乏力、頭昏頭痛等,,甚至四肢厥冷,、抽搐,,故用量不宜過大。 馬勃 【主要性能】辛,,平,。歸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止血。 【應用】1,、1,、咽喉腫痛,咳嗽失音 2,、出血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適量,。 胖大海 【主要性能】甘,,寒。歸肺,、大腸經,。 【功效】清肺化痰,利咽開音,,潤腸通便,。 【應用】1、咽喉腫痛,,咳嗽失音 2,、燥熱便秘 【用法用量】沸水泡服或煎服,2~3枚,。 ▲白頭翁 【主要性能】苦,,寒。歸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應用】1,、熱毒血痢 2,、熱毒瘡癰 【用法用量】煎服,9~12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虛寒瀉痢者忌服。 ※馬齒莧 【主要性能】酸,寒,。歸肝,、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應用】1、熱毒血痢 2,、熱毒瘡癰 3,、血熱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9~15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及孕婦慎用,。 ※鴉膽子 【主要性能】苦,,寒;有小毒,。歸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止痢,截瘧,,腐蝕贅疣,。 【應用】1、熱毒血痢,,休息痢 2,、瘧疾 3、雞眼,,贅疣 【用法用量】內服,,治瘧疾,10~15粒,;治痢10~30粒,,用龍眼肉包裹或裝入膠囊吞服,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對腸胃及肝腎均有損害,不宜多用久服,。腸胃出血及肝腎病患者應忌用或慎用,;孕婦及小兒慎用。外用宜注意用膠布保護好周圍正常皮膚,,以防止對正常皮膚的刺激,。 地錦草 【主要性能】苦,、辛,平,。歸肝,、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應用】1,、熱毒瀉痢 2,、熱毒瘡癰,毒蛇咬傷 3,、多種出血證 【用法用量】煎服,,9~20g。外用適量,。 重樓 【主要性能】苦,,微寒;有小毒,。歸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息風定驚,。 【應用】1、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2,、跌打損傷 3、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有小毒,,用量不宜過大,,陰證瘡瘍忌用。 拳參 【主要性能】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涼肝息風,。 【應用】1、癰腫瘰疬,,毒蛇咬傷 2,、濕熱瀉痢 3、血熱出血 4,、熱病神昏,,驚癇抽搐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適量,。 半邊蓮 【主要性能】甘、淡,,寒,。歸心、小腸,、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應用】1,、瘡癰腫毒,毒蛇咬傷 2,、大腹水腫 【用法用量】煎服,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虛證水腫忌用,。 半枝蓮 【主要性能】辛,、苦,寒,。歸肺,、肝、腎經,。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腫,。 【應用】1,、瘡癰腫毒,毒蛇咬傷 2、跌打損傷,,吐衄,,血淋 3、大腹水腫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血虛者及孕婦慎用,。 山慈菇 【主要性能】甘、辛,,寒,;有小毒。歸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應用】1,、癰疽發(fā)背,疔毒惡瘡,,瘰疬痰核 2,、癥瘕痞塊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正虛體弱者慎用。 熊膽 【主要性能】苦,,寒,。歸肝、膽,、心經,。 【功效】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息風止痙,。 【應用】1、熱毒瘡癰,,痔瘡,,咽喉腫痛 2、目赤腫痛 3,、驚癇抽搐 【用法用量】內服,,1~2g,,多入丸散。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服,。虛寒證禁用。 漏蘆 【主要性能】苦,,寒,。歸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下乳。 【應用】1,、瘡癰,,乳癰 2、乳房脹痛,,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煎服,,5~9g。 【使用注意】正虛體弱及孕婦,、瘡面平塌者慎用,。 白蘞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歸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 【應用】1,、瘡癰腫痛或潰久不斂 2、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反烏頭,。 四季青 【主要性能】苦、澀,,寒,。歸肺、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斂瘡。 【應用】1,、水火燙傷,,下肢潰瘍、濕疹,、瘡癰 2,、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熱淋澀痛 3,、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腸滑泄瀉者慎用,。 綠豆 【主要性能】甘,,寒。歸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利尿,。 【應用】1、瘡癰腫毒 2,、藥食中毒 3,、暑熱煩渴、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腸滑泄瀉者慎用,。 第四節(jié) 清熱涼血藥 本類藥物多為甘苦咸寒之品,多歸心肝二經,。具有清熱營分,、血分熱邪的作用。適用于外感溫熱病熱入營血證,。 ★生地黃 【主要性能】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養(yǎng)陰生津。 【應用】1,、熱入營血證 2,、血熱出血證 3、陰虛津虧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鮮品養(yǎng)陰力弱,,清熱涼血生津力強。 【使用注意】脾虛大便溏薄者不宜用,。 ★玄參 【主要性能】甘,、苦、咸,,寒,。歸肺、胃,、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瀉火解毒,。 【應用】1、熱入營血證 2,、咽喉腫痛,,癰瘡瘰疬 3、陰虛津虧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虛大便溏者不宜用。反藜蘆,。 ▲牡丹皮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清虛熱,。 【應用】1,、熱入營血證 2、瘀血證 3,、虛熱證 4,、瘡癰,腸癰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熱涼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赤芍 【主要性能】苦,,微寒,。歸肝經。 【功效】清熱涼血,,祛瘀止痛,,清瀉肝火。 【應用】1,、熱入營血證 2,、瘀血證 3、目赤腫痛,,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血虛經閉不宜,。反藜蘆,。 ※紫草 【主要性能】甘、咸,,寒,。歸心、肝經,。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應用】1、熱入營血,,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瘡瘍,濕疹瘙癢,,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適量,,熬膏或油浸外涂,。 【使用注意】脾虛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 【主要性能】苦,、咸,,寒。歸心,、肝,、胃經。 【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定驚。 【應用】1,、溫病高熱,,神昏譫語,驚風,,癲狂 2,、血熱出血證 3、瘡癰,,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宜先煎,?;蜾S末沖服。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第五節(jié) 清虛熱藥 本類藥物多為苦寒或甘寒之品,主歸肝,、腎經,,以清虛熱、退骨蒸為主要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骨蒸潮熱,、手足心熱、虛煩不眠、遺精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青蒿 【主要性能】苦,、辛,寒,。歸肝,、膽、腎經,。 【功效】清虛熱,,涼血除蒸,解暑,,截瘧,。 【應用】1、虛熱證 2,、暑熱外感 3,、瘧疾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用于截瘧,可用至60g,。鮮品加倍,,可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腸滑泄瀉者忌服,。 白薇 【主要性能】苦、咸,,寒,。歸胃、肝經,。 【功效】清虛熱,,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應用】1、陰虛發(fā)熱,,產后虛熱 2,、熱入營血證 3、熱淋,血淋 4,、瘡癰,,咽痛,毒蛇咬傷 5,、虛熱外感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服,。 ▲地骨皮 【主要性能】甘,寒,。歸肺,、肝、腎經,。 【功效】清虛熱,,熱入涼血,清肺降火,,生津止咳,。 【應用】1、陰虛發(fā)熱 2,、血熱出血 3,、肺熱咳嗽 4、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外感風寒發(fā)熱或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銀柴胡 【主要性能】甘,,微寒,。歸肝、胃經,。 【功效】清虛熱,,除疳熱。 【應用】1,、陰虛發(fā)熱 2,、疳積發(fā)熱 【用法用量】煎服,3~9g,。 胡黃連 【主要性能】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 【功效】清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應用】1,、陰虛發(fā)熱 2,、疳積發(fā)熱 3、濕熱瀉痢,,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15~10g。 |
|
來自: 仕仕霖霖 > 《現代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