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的房租成本華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在這個張口閉口“流量”的時代,,出名者是很占便宜的,,事無大小,總是更容易牽引人們的眼球,,令“沉默的大多數(shù)”為之羨慕妒忌恨,。名人如此,名企亦然,。 海底撈,,在國內(nèi)的餐飲行業(yè),算是一塊金字招牌,也就是名企了,。是輿論上的??停瑫r不時地“上頭條”,?!昂5讚频觊L月薪達12萬元”則是最新的一次,據(jù)說,,這一消息讓不少人“驚掉了下巴”,,是不是真的,區(qū)區(qū)在下無從驗證,,因為不知道去醫(yī)院看下巴的病人近來是否驟升,。然則海底撈店長的薪資何以如此之高?與海底撈的薪酬合約有關(guān):一個店長的收入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部分是固定月薪,,每月大約35000元;另一部分則來自徒弟,、徒孫店的分成,。該分成合約,行業(yè)行內(nèi)稱之為“三級分銷模式”,。在這一模式下,,一個優(yōu)秀店長培養(yǎng)出一個徒弟店長之后,徒弟店長掌管的門店之凈利潤3%左右歸師傅店長所有,。當(dāng)然,,徒弟店長也可以培養(yǎng)徒孫店長,徒孫店長又可以培養(yǎng)重孫店長,,但作為師傅的店長,,其分成收入止步于徒孫店。如此一來,,固定薪水加上提成部分,,優(yōu)秀的師傅店長月薪約能達到10-12萬元。有前提,,其一,,因為門店營收有波動,不是每個月都能拿到這么多,;其二,,如果店長管理的本店不評為A級,也不能享受徒弟和徒孫店的提成,。從店長的薪酬合約可以推斷,,海底撈的店長立足于內(nèi)部培養(yǎng),不喜歡“空降”。而分成的設(shè)計安排,,是激勵優(yōu)秀店長對徒弟傾囊相授,,因為其培養(yǎng)貢獻有豐厚的回報。 這樣看,,“海底撈店長月薪達12萬元”是極而言之,,取其最高值而已。不奇怪,,因為傳播效果佳,。但是否能夠因此得出海底撈員工收入高的結(jié)論?不能,。因為成為店長的員工少之又少。海底撈新近披露的2019年中報說,,截至今年6月底,,海底撈全球共有593家門店,共有88,378名員工,。按一店一長計,,全球共有593位店長,店長之位占所有員工的比例僅為0.67%,。中報數(shù)據(jù)說,,今年前6個月該公司共發(fā)生員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資,、津貼和福利)人民幣36.52億元,,以88,378名員工算,員工成本人均4.13萬元,,也即是平均每月工資6887元,。應(yīng)該說,這個收入水平中規(guī)中矩,,并無特別之處,。 特別是房租成本。海底撈2019年中報說,,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物業(yè)租金及相關(guān)開支為9600萬,,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4.7%,占收入的比重也從3.7%下降至了0.8%,。如此大的降幅,,主要是受首次采用國際財務(wù)報告準(zhǔn)則第16號影響的緣故,根據(jù)專業(yè)人士換算,,其實際的房租成本下降為3.4%,。 餐飲行業(yè)向來有“三高一低”之說。所謂“三高一低”,高房租,、高人力成本,、高原材料成本和低毛利也。這里單說“三高”,。從海底撈2019年中報看,,高原材料成本是存在的,該公司上半年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從去年同期的30.66億上升至49.02億元,,增長了59%,,占收入的比重為41.9%。高人力成本也是存在的,,上半年產(chǎn)生的員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資、津貼和福利)為36.52億元,,所占收入比計算達31.2%,,高出行業(yè)收入占比15%-20%的平均水平。不過海底撈以體貼服務(wù)知名于市,,其人工成本高于同行不奇怪,。 奇怪和特別的,是海底撈的房租成本支出低,,不是一般的低,,是遠遠低于同儕!今年上半年物業(yè)租金及相關(guān)開支為9600萬,,收入占比僅為0.8%(按原算法是3.4%),。記得一家也是非常知名的餐飲企業(yè)的主事者曾感嘆房租高企,說即便其知名度高,,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其房租成本也要占到營收的20%,而那些不知名的飯館餐廳,,其房租成本的收入占比達到30%以上,,甚至50%。取一個中間值,,以房租的收入占比20%-30%為參照,,海底撈3.4%的租金收入占比之低,確乎是為同行所望塵莫及,。在同儕大倒苦水怒斥高房租為第一殺手之時,,海底撈何以能將房租成本打到如此之低,成為房租的第一殺手,? 因為海底撈是“貴客”,,是眾多商場或者購物中心哭著喊著求它來的“貴客”,。既然是“跪求”而來,則商場或者購物中心收取租金不可能高,,實際上,,很多則商場或者購物中心是“倒貼”的,不僅免收租金,,而且補貼裝修費,,安裝直達專用電梯。 商場或者購物中心招商,,是看菜下碟的,,對入駐商戶收取的租金標(biāo)準(zhǔn)不一各不相同。有點“馬太效應(yīng)”的味道:越是大牌的商戶,,繳納的租金越少,,免租金的情形也常見。事實上,,對于那些大牌的商戶,,商場不僅給予低租金的待遇,甚至?xí)a貼裝修費用和開業(yè)初期的營銷費用,。一位在購物中心工作的同學(xué)說,,對于渴求的大牌商戶,,商場的態(tài)度,,是“只要你愿意進來,裝修費,、進貨資金要多少都行,,都可以談”。因此,,真正承擔(dān)高租金的,,其實是那些中小商戶。對商場而言,,大牌商戶是用來撐場面,、提升形象的,從其身上掙不著錢,;賺錢,,則主要靠那些不起眼的小商戶。 是不是脆弱的“玻璃心”又要碎了,?過于多情善感了,。大牌商戶的優(yōu)待可不是無緣無故的。它能帶來龐大的客流——想想海底撈的翻臺率,!比起同樣知名但走高端路線的餐飲企業(yè),,其帶來的客流豈可同日而語哉,?也能幫助商場“招商”——一些知名度一般的商戶往往看著大牌商戶而行動,如果其入駐某商場,,它們會隨之跟風(fēng)進駐,。這是大牌商戶給商場帶來的“正外部性”,也是其對商場做出的貢獻,,實際上相當(dāng)于繳納了租金,。小商戶繳納高租金也是同理,其營業(yè)收入的提升,,是依賴于商場努力吸引客流而獲得,,這里有商場做出的貢獻,商場當(dāng)然要將其收歸己有,。一切都是經(jīng)濟邏輯使然,。 語有之曰:“店大欺客”,“客大欺店”,。這話,,對,也不對,。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上,,商場與商場之間有競爭,商戶與商戶之間有競爭,,想要“欺負(fù)”對方談何容易哉,。任何一項基于自愿達成的交易,交易雙方必然都是有利可圖的,,否則交易不會達成,。只是交易所得之利,不是均分的,,一方所得多,,一方所得少。所得少的一方自然有不滿和抱怨,,“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之說,由此而起,。然而,,“店大”或者“客大”的地位,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人家多年打拼而來的,。今日之風(fēng)光,是建筑在往日的拼搏之上的,。與其指責(zé)對方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不如想辦法提升自己的租值,有朝一日取而代之,,成為“店大”或者“客大”的一方,,才是正道。 2019/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