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讀書筆記之一 國慶假期,,自己給自己安排一個模式:每天先讀一本“非工作書”,,然后再開始工作。 所謂“非工作書”,,就是跟手里在做的工作沒關(guān)系的書,。比如我最近在寫一本書,凡是為寫這本書而讀的書就是“工作書”,。 怎么才算讀了一本“非工作書”呢,?寫一篇讀書筆記。 這就是第一篇,。寫的是《人生模式》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叫陽志平。我知道他是我當初讀心理學家斯坦諾維奇的書,,看到他寫的推薦序,。斯坦諾維奇相當好,他既然慧眼識英雄,,喜歡斯坦諾維奇,,我也關(guān)注一下他還喜歡哪些人。 后來發(fā)現(xiàn),,他喜歡的人跟我有很多重疊,,比如他也很喜歡馬奇。 所以,《人生模式》介紹的很多內(nèi)容,,我是很熟悉的,。 《人生模式》的基本假設(shè)是要抓住人生的模式。這其實也是我一直強調(diào)的,,要模式化學習,,而非碎片化學習。 不過,,我對《人生模式》的另一個沒有明說的假設(shè)有些不同意見,。這個假設(shè)就是:有些模式更符合現(xiàn)實。 作者是心理學背景,,重點講了動機理論,。他說,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論,麥克利蘭的三種需求理論,,都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理論,,都過時了,應(yīng)該升級為Deci和Ryan的自我決定論,。 言下之意是:自我決定論更是真理,。 作者也強調(diào)了元模式的作用。不過作者沒有提到一種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元模式:三種真理觀,。 有人認為真理就是符合現(xiàn)實的理論,,這是符合論。有人認為真理就是融貫一致的理論,,這是融貫論,。有人認為真理就是有用好用的理論,這是實用論,。 作者盡管沒有明說,,但是他表現(xiàn)得像是符合論那一派的。 我是實用論那一派的,。我跟作者不一樣,,作者相信有些東西本質(zhì)上是真理,我不這樣認為,。比如,,作者認為大五人格理論是心理學一個核心真理,我不這樣認為,。首先,,我讀過大五人格的原始文獻,我覺得說服力不強。更重要的原因是,,大五人格不好用,。 回到動機理論,我絕不認為馬斯洛,、赫茨伯格和麥克利蘭就過時了,。赫茨伯格關(guān)于保健和激勵因素的劃分,非常重要,,這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成果(回避與趨近是兩個不同維度)在激勵上的體現(xiàn),。 自主決定論是一種內(nèi)在動機理論,認為內(nèi)在動機有三個維度:自主,、勝任與歸屬,。這跟麥克利蘭的三種需求(權(quán)力、成就與親和)其實是一一對應(yīng)的,。 所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動機理論中的共性,,然后提煉出自己的模式,。不是靠別人來為自己升級,而是自己為自己升級,。 盡管自主決定論是內(nèi)在動機理論中的主流,,但是主流不一定就適合你。關(guān)于內(nèi)在動機理論,,我更喜歡另一位學者Kenneth Thomas的四個維度的理論,。因為——更好用,至少在管理的情境中更好用,。 總結(jié)一下要點: 1 人生有模式,。要模式化學習。 2 模式有好壞之分,。學習一些主要的好模式,。怎么評價好壞?自己用著好用就是好,。 3 提煉出自己的模式,。從主要的好模式中,提煉出自己的模式,。 (這是“劉瀾每日一講領(lǐng)導力”在豬年的第214篇公眾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