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復(fù)原相貌】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生卒年不詳。曾侯乙是戰(zhàn)國時期南方姬姓曾國國君,,但是史書查無此人,。1978年,曾侯乙的墓地在湖北隨州被考古發(fā)掘,,出土了15000多年件珍貴文物,,包括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精美的內(nèi)外棺等,,同時出土的文物還有大量兵器、樂器,、鑄造精美奢華的漆器,、青銅器等,震驚全世界,。(這一組照片反映了曾侯乙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它們都是國寶級文物,目前收藏于湖北博物館,。) 【青銅編鐘】曾侯乙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shù)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是“稀世之寶”。編鐘共65件,,上層3組為鈕鐘,,19件;中層3組為南鐘,,33件,,分短枚、無枚,、長枚三式,;下層為兩組大型長枚甫鐘,12件,,另有搏1件,。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編鐘總重達(dá)5噸,,是中國出土的最大青銅編鐘,。 【曾侯乙銅尊盤】曾侯乙尊盤無比復(fù)雜,,銅尊上是用34個部件,,經(jīng)過56處鑄接、焊接而連成一體,,尊體上裝飾著28條蟠龍和32條蟠螭,,頸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經(jīng)過專家的研究,,認(rèn)為銅尊盤是采用失蠟法鑄造,,因為紋飾細(xì)密復(fù)雜,且附飾無鍛打和鑄接的痕跡,。 【青銅鹿角立鶴】這件青銅器通高1.43米、鶴高1.1米,。鶴長喙上翹呈鉤狀,,引頸昂首佇立,兩翅展開作輕拍狀,。拱背,,垂尾。鶴首兩側(cè)插有兩支銅質(zhì)鹿角形枝杈,。鶴的頭、頸和鹿角上有錯金幾何紋飾,,其它部位有鑄成和鑲嵌的云龍紋,,鑄造的非常精美。 【曾侯乙的外棺】曾侯乙外棺是首批國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此棺重約七噸,采用透雕,、浮雕,、圓雕等技法,彩繪色彩艷麗,、對比強烈,,用筆自然流暢,文飾有云紋,、三角形紋等,,尤其以龍紋變化復(fù)雜,最具特色,,系銅框架里嵌厚木板構(gòu)成,。另外,,外棺一側(cè)的下方,還留了一個門洞,,專家猜測這或許是為了讓主人的靈魂能夠自由出入,。 【曾侯乙編磬】青銅錯金磬架,,由一對圓雕怪獸及其頭上插附的立柱為虡,,兩根圓桿作橫梁,呈單面雙層結(jié)構(gòu),,32塊磬掛在橫梁上,。磬是石制的打擊樂器,是八音之一,。單個使用的磬叫特磬,,多個或成組配套使用的磬叫編磬。曾侯乙編磬刻有編號和樂律銘文,,它的音域跨三十八度,,而且十二個半音齊備,音質(zhì)清越,。其磬石材質(zhì)以石灰石為主,,還有少量大理石。 【彩漆木雕龍鳳紋蓋豆】這件文物分為蓋,、身兩個部分,盤,、耳,、柄、座是由一塊整木雕成,。以黑漆為地,,飾以朱、金色彩繪,。蓋為橢圓形隆起,,頂上浮雕三條相互盤繞的龍,外緣陰刻云紋,,繪網(wǎng)紋,、勾連紋。器身盤為橢圓形,,胎較厚,,盤較淺,兩側(cè)附加方形浮雕大耳,。方耳內(nèi),、外,、頂及兩旁五面浮雕龍紋。豆柄上粗下細(xì),,座大底平,。豆盤外側(cè)、柄,、座繪菱角紋,、云紋、網(wǎng)格紋,、變異鳳紋,。 【青銅建鼓底座】這件青銅器是古代青銅冶煉巔峰之作,,由八對大龍和數(shù)十條糾結(jié)纏繞的小龍構(gòu)成,,龍身互相纏繞鏤空并鑲嵌綠松石,看上去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至今無法復(fù)制,。不僅如此,建鼓底座在出土20多年時間里,,人們連底座上到底有多少條龍盤繞,,都無法計算清楚。器型大體為半圓形,,通高54厘米,,底徑80厘米。 【曾侯乙銅鑒缶】曾侯乙銅鑒缶,,又稱“冰鑒”,當(dāng)年共出土兩件,,另一件目前收藏于國家博物館。鑒缶由方鑒和方缶兩部分組成,,方缶置于方鑒正中,,組合為一個整體,上置一勺,。這是迄今出土先秦時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鑄造最精美的冰酒用具,,被譽為最古老的“冰箱”,。 【曾侯乙云紋金盞】金盞通高11厘米,,口徑15.1厘米,,重2156克,,它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大的先秦時期金器。金盞有三個鳳首形矮足,,腹上部有兩個對稱的環(huán)耳,,蓋頂有圓形捉手。盞內(nèi)放置金漏匕一件,,長13厘米,,重56.45克。另外,,蓋面和盞口下飾云紋,、绹紋、勾連雷紋,、蟠螭紋等,,這些象征著主人的高貴身份。 【十六節(jié)龍鳳玉掛飾】玉掛飾用5塊玉料,、1個玉環(huán)和一根玉鎖釘?shù)癯煽梢曰顒泳碚鄣?6節(jié)。采用了透雕,、浮雕,、陰刻等技雕成37條龍、7只鳳和10條蛇,,并飾有谷紋,、云紋、斜線紋,。這件玉掛飾的奢華程度是難以想象的,,令人嘆為觀止,堪稱先秦時期玉雕工藝的登峰造極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