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左右,中山大道旁的漢口水塔,。漢口水塔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破土動工,,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竣工。水塔最開始承擔著消防給水和消防瞭望的雙重任務,,是武漢近代消防的標志性建筑,。
1906年,,漢口江邊碼頭,,工人們正在將貨物運往太古公司巨大的貨輪上。武漢素有“九省通衢”的稱呼,,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交通都很方便,。自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開埠以來,西方各國紛紛在此設立租界,、銀行,、領事館和公司,使武漢一躍成為可與上海相比的城市,。
1906年,武昌,這些舢板上的茶葉從各地運到這里,,然后轉到航運公司的大輪船再運到外地,。
1911-1912年,,漢陽龜山上的大炮,。
1911-1912年,,漢口,,跑馬場比賽期間。清末民初時,,漢口賽馬運動盛極一時,賽馬場數(shù)量甚至超過上海,。賽馬風氣的流行也使得漢口成為當時國內(nèi)著名的博彩之都,反映出當年漢口的市場及消費之風貌,。
1910年,京漢鐵路,,貨運車廂中的乘客(這些人可能是非付費乘客),。
1911年11月,,一個外國人站在漢口水塔頂部,。在他的身后及左邊的房屋都變成了廢墟,他正在看的那條街道上清朝士兵正在鋪設臨時輕型鐵軌,,這些鐵軌將會使他們在與革命軍的戰(zhàn)斗中占據(jù)優(yōu)勢,。
1911年11月,兩個外國人站在一個變成廢墟的拱形門下,。這個拱形門在戰(zhàn)斗中被一場大火所燒毀。圖片右邊那個人和前一副圖中水塔頂上那人是同一個人,。
武昌,,湖北繅絲官局,,攝于1910-1920年,。鑒于傳統(tǒng)的絲綢織造工藝落后,,品質低劣,,湖廣總督張之洞于光緒二十一年建立湖北繅絲局。當時,,織工三百多人,,每日制出上等品三十斤,普通品十八九斤,,其制品全部輸往上海,。
1912年,,武昌,遭清軍轟炸后的革命軍軍政大樓,。該大樓以前是湖北省議會大樓,,武昌起義期間,曾遭革命軍破壞,。
1911年,武昌蛇山附近江面上看到的奧略樓等建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