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課程錄(92) 第十二章、太陽陽明太陰合病 16,、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組方】:桂枝三兩,,炙甘草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牡蠣五兩,蜀漆三兩,,龍骨四兩,。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傷寒112:傷寒脈浮,,醫(yī)者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金匱·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12: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注】:太陽病以火劫汗,,導致大汗亡陽傷津失血,,火攻又助邪熱,,致氣上沖攻腦,導致發(fā)煩驚,,又多了“臥起不安”證,,激起痰飲也有關系上逆。用桂枝湯為基礎,,桂枝降氣沖,,去芍藥是因為下虛上實,加蜀漆為了祛水飲,、治痰結(jié),,加牡蠣龍骨用于安神。 【藥物】: 蜀漆:辛苦寒,,有毒,。主治胸腹及臍下動悸劇者,能引吐行水,,去陳痰積飲,,專治瘧,兼治驚狂,。然因有毒不可輕用,。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病機】: 因火療致使氣、飲,、熱上沖劇烈,,燥煩驚悸。 第十三章,、少陰太陰合病 1,、白通湯 【組方】:蔥白四莖,干姜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解】:方子的組成非常簡單,,蔥白為辛溫汗藥,,佐以姜附溫里,用于少陰太陰合病的表里雙解,。與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同屬少陰病的汗劑,。 傷寒314: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注】:少陰病下利,這是少陰太陰合病了,。如同太陽陽明合病發(fā)熱惡寒無汗下利用葛根湯,、太陽太陰合病發(fā)熱惡風有汗下利用桂枝湯,本條少陰太陰合病下利者,,則用白通湯,,其理相同,,都是表里雙解,,可互參。一般只要有表證,,我們都要首先考慮一下,,能不能從表解?不要輕易放棄表解之機。 但是,,并不是一遇到少陰太陰合病下利就用白通湯,,關鍵看能不能“汗”。如果脈浮細,、惡寒,、手足冷、下利,,由于脈浮的緣故,,是有出表之機的,可以一用汗法,,比如麻附甘湯,,以及這個白通湯。如果雖然脈沉但反發(fā)熱手足溫,,說明胃氣尚不太虛,,也可一用汗法,比如麻附辛湯,。如果脈沉,,又手足冷;或者脈雖浮卻微(細而弱,,是復脈),;汗法就不適宜了,就應當先救里了,。救里當用四逆湯或附子湯,。 使用白通湯后,,有可能病解,也可能病不解,,就要考慮續(xù)用四逆湯了,。這就像92條,使用了麻附辛“不差”,,續(xù)用四逆湯救里,,這些地方應當融會貫通去理解。 傷寒315: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xù)者生,。 【注】:這條后半段有問題,。少陰病下利,脈不微時可與白通湯(上條分析過),,白通湯是用汗法從表解,。如果脈微(脈細而弱),只能救里,,不能再攻表,,所以與白通湯湯會造成厥逆無脈、干嘔而煩,,這是虛脫了,,前半段講的很好。后面的白通加豬膽汁就有問題了,,應該是通脈四逆湯或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而不能用白通去“汗”了。豬膽汁是苦味亢奮藥,,胡老認為不能加到白通湯里頭,。 蔥白為辛溫發(fā)汗藥,兼有治下利的作用,,佐以姜附,,與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同屬少陰病的發(fā)汗劑。由于本方有下利,,是少陰太陰合病,,宜本方。常見于老年體弱外感,、病毒性或胃腸型感冒者,,亦見于慢性病者。 【白通湯病機】: 虛寒下利,。證見:手足厥逆,,下利,脈浮細,,欲寐,,腹痛,或嘔吐,,苔白滑,。 2、桂枝芍藥知母湯 【組方】: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姜五兩,白術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枚,,炮,。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金匱·中風歷節(jié)病8: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注】: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很瘦,關節(jié)腫大變形,腳也腫,,行路不方便,。有時還伴有寒水在胃(停水),水往上去,,氣上沖,,頭眩頭暈、短氣,,溫溫欲吐,。可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這種病,,在金匱中稱為“歷節(jié)”,關節(jié)腫大為水濕長久滯留,,有郁熱結(jié),,不得散發(fā),所以使用麻黃,、防風發(fā)汗解表,;頭眩氣短是內(nèi)有停水,以術附除濕痹散寒,,知母利水消下肢腫,,同時有滋養(yǎng)身體贏瘦(津液虛)作用。對于知母,,除了利水,,還起清熱作用(針對水氣熱結(jié)于關節(jié)),另外知母能把皮水疏通流向缺少的地方(身體瘦的部位),。頭眩氣短,,為氣上沖,用桂枝湯為基礎方,,整體疏通得益于桂枝降氣上沖,,大棗容易導致雍塞故去掉,生姜主要不是散寒,,而是去水氣助降逆,。這個方子不一定非得用于歷節(jié),對下肢關節(jié)腫疼兼有寒飲的濕痺都可以用,。 馮世倫先生將其歸屬于陽明少陰太陰并病,,是從藥證上依據(jù)芍藥有清熱的考慮。但芍藥除清熱外還有止痛,、利小便等作用,。 【桂枝芍藥知母湯病機】: 風濕,、濕痹、寒飲上逆,。證見:關節(jié)痛,,肢體腫,或有氣沖嘔逆,,小便不利,。 3、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 【組方】:桂枝三兩,,生姜三兩,,甘草二兩克,大棗十二枚,,麻黃,,細辛各二兩,炮附子一枚,,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煎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金匱·水氣病31: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注】:“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是竄文,,這屬于枳術湯證,,這句不要。原文應該是“氣分,,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這就和金匱所屬章節(jié)前后文一致了。 但這樣條文太簡,,我們可以從桂枝去芍藥湯和麻黃附子細辛湯兩個方劑相結(jié)合還原方義,。21條:“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綜合之,,應為“身冷骨痛,,腹?jié)M脅鳴,氣上沖,,至少有寸脈浮”,。這個病第一胃虛有水氣寒在里,第二有外邪,,所以陷在里有腹?jié)M脅鳴相逐的水氣病,,外表又有身冷骨痛的表證,還有氣上沖,。桂枝湯去芍藥,,治氣上沖,麻黃附子細辛湯解表兼治水氣,。祛里寒水,、解表、降氣沖,,則得本方要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