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北京是沒有春天的,每年從清明到五一,,氣溫總是從幾度急速飆升到三十度,,然后北京的夏天就這么匆匆忙忙地來了。于是,,每年清明前后短得可憐的那幾天春花爛漫的日子,,就算很宅的人也會忍不住想出門溜達溜達。 四月的一個周日去了智化寺,。其實說起這個智化寺,,似乎也就是這兩年才忽然一下子成了網(wǎng)紅。以至于我這個在朝陽門住了二十幾年的“土著”,,都不知道這個幾乎從我家陽臺就能看到的地方還藏了這么一園春色,。 智化寺建于明正統(tǒng)九年(公元1444年),對比同時期的歐洲,,布魯內(nèi)萊斯基剛剛在佛羅倫薩給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封了頂,。 智化寺當初是明英宗賜給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振的家廟,賜名“感恩智化禪寺”,。司禮監(jiān)是管理皇上生活起居的機構(gòu),,王振因為從小侍奉在英宗左右,1435年9歲的英宗即位后,,王振便執(zhí)掌司禮監(jiān),,掌握大權(quán),算是開創(chuàng)了明代宦官專政的時代,。1449年蒙古瓦剌來犯,,英宗聽信王振的攛掇御駕親征,兵敗,,英宗被擒,,王振被殺。直到1457年“奪門之變”英宗復位,,在寺內(nèi)為專政大宦官王振建了“精忠祠”,,還建了一個王振的泥人給大家供奉。 之后的300年智化寺一直香火旺盛,,直到乾隆年間,,參與過《明史》校閱的御史沈廷芳路過智化寺,發(fā)現(xiàn)寺廟里竟然供奉著王振這個禍國專政的佞臣,,覺得有失體統(tǒng),,上書皇上拆廟,于是泥人被拆佛像被砸,從此智化寺就衰敗了,。 以北京的歷史來說,,大大小小的寺廟祠堂不計其數(shù),這樣一個宦官的家廟本來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文物,。不過智化寺?lián)f當年不小心成了文物局的倉庫被保護起來,,成了目前北京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 春天的智化寺是個可愛的地方,,進入山門,,院子里一白一紫兩棵丁香開得正好,空氣里都是丁香的甜味,。門口收票的大爺說,,這兩棵丁香已經(jīng)有200多年歷史了。鐘樓里的那口銅質(zhì)大鐘,,據(jù)說就是正統(tǒng)九年鑄造,。 “藏殿”就是原本的藏經(jīng)閣,里面收藏著北京唯一的明代藏經(jīng)轉(zhuǎn)輪,,轉(zhuǎn)輪上精美絕倫的佛像都由金絲楠木雕刻而成,,每個佛像后面有一個小抽屜,收藏不同首字母的經(jīng)文,,是一件超級珍貴的文物,。殿前的梨樹已經(jīng)開始冒出了嫩嫩的葉子,先長葉子后開花的海棠也默默在枝葉間醞釀著盛開,。據(jù)說這幾棵梨樹和海棠也都已經(jīng)有三四百年歷史,。 屋頂?shù)睦婊ā,?此破胀嗤叩奈蓓?,實際上卻是黑色的琉璃瓦。黑色琉璃瓦雖然雖然不如黃色綠色尊貴,,卻也是皇帝敕賜才可以使用,,普通民眾的房屋絕對不可以使用琉璃瓦,足以證明王振當時有多得皇帝寵愛,。 “智化殿”其實相當于大雄寶殿。智化殿和后面的萬佛閣屋頂原本都有精美的木雕藻井,,可惜這些文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戰(zhàn)亂中流失到美國,,至今還在美國的博物館里。 最后一進院子的西側(cè)便是當初的“精忠祠”,,當然其中的王振泥像早在乾隆年間就不存在了?,F(xiàn)在每天在“精忠祠”旁邊的極樂殿都有京音樂表演,這是一種明代宮廷音樂,被王振從宮廷帶出傳入智化寺,,在過去的650年里,,已經(jīng)傳承了27代人,是現(xiàn)存唯一這樣代代相傳下來的古樂,。 極樂殿門前有一大棵玉蘭,,也剛好是花開最旺盛的季節(jié)。越過黑琉璃屋檐上的一排小脊獸,,剛好看到圓滾滾的銀河SOHO,,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出一幅有趣的畫面。 拍拍花聽聽京音樂,,小小的智化寺竟然也花掉了大半個下午,。在北京的胡同里,經(jīng)常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這樣的歷史印記,,正是這個城市我最愛的調(diào)調(diào),。最后,奉上你們也許會需要的干貨: 智化寺-北京文博交流館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祿米倉胡同5號 到達:地鐵朝陽門站,;44,、750、800,、810,、820特2路雅寶路下;24,、713路祿米倉站下 時間:周二-周日 8.30-16.30,,周一關閉 門票:20元,學生半價,;每周三免費,,限200人 tips: 1)每天下午15.00有京音樂表演,包含在門票價格中,; 2)除了春花之外,,智化寺秋季的銀杏也很美。另外離智化寺不遠的日壇公園和建外使館區(qū)的銀杏景美人少,,非常推薦,! 3)距離智化寺不遠的史家胡同博物館,是在英國基金會的資助下由老四合院民居改成的博物館,,展覽內(nèi)容包括史家胡同和周邊地區(qū)的歷史以及北京四合院建筑等,。博物館免費參觀,同樣也很推薦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