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資料簡介

 庶民臨風 2019-09-12

  唐太宗李世民,,又稱文皇帝,,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生活的時代,,正是從隋末大亂到唐初大治的歷史轉變時期,時代的需要,造就了這位杰出的封建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使他成為中國封建帝王中少有的一代名主賢君,。

  建功立業(yè) 奪嗣繼位

  在陜西的渭河平原上,有一個自古以來就聞名于世的地方,,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地武功,。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就出生在武功的一座李氏 “別館”之中,。當時,,他的父親李淵剛剛被隋文帝楊堅任命為隴州 (今陜西隴縣) 刺史,正攜家眷趕赴隴州任所,。途中喜得貴子,,這使榮遷新職的李淵更為高興,看著這個虎頭虎腦,、活潑可愛的孩子,,李淵當即為他起名為世民,希望他的這個二兒子將來能夠前程遠大,、濟世安民,,為世代顯赫的李氏門庭再增光輝。后來李淵做了皇帝,,便將這座李氏別館命名為慶善宮,。李世民繼位以后,曾經率領文武百官重游過此地,,并寫了一首題為《幸武功慶善宮》的詩以表紀念,。詩云: “壽丘惟舊跡,豐邑乃前甚,?;浻璩泻谑ィ瑧一?(即出生) 亦在此,?!?/p>

  李世民自幼聰明敏捷,膽識過人,。作為世代顯赫的將門之后,,他從小就受到了家庭尚武習俗的熏陶,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騎射征戰(zhàn)和文韜武略,。因此,,青少年時代的李世民就養(yǎng)成了 “善于騎馬,好弄弓矢”的習慣,,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藝,。他的高超的騎術和百步穿楊的箭法,,連他的哥哥李建成也自嘆不如。李世民不但喜愛騎射,,還喜歡瀏覽兵書戰(zhàn)策,,在青少年時期就熟讀了《孫子兵法》,并且能夠用孫子之言與父親李淵講論用兵布陣的策略,,深得父親的喜愛,。

  在青少年時代,李世民和全家隨著父親職務的不斷調動,,曾經先后到過隴州 (今陜西隴縣),、岐州 (今陜西鳳翔)、滎陽 (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等地,,直到14歲時才來到了京師長安。在這里,,李世民一直生活到16歲。對年幼的李世民來說,,這種遷徙不定的生活,,不免要遭受顛沛流離之苦,但卻使他飽覽了各地的山川河谷,、軍事要塞,,接觸了各地的民情風俗,了解了大量的社會現(xiàn)實情況,,掌握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就使他的成長區(qū)別于一般安居深府的貴族子弟,能夠見多識廣,、眼界開闊,,逐漸形成了他意志倔強、豪放剛烈的性格特點,。而且在這種生活環(huán)境中,,也使他養(yǎng)成了愛動腦筋和善于思索的良好習慣,遇事頭腦冷靜,、處置果斷,。這些性格和習慣,使青少年時代的李世民就開始顯露出了出眾的才華,。

  隋煬帝大業(yè)十一年(615),,李世民18歲時,父親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李世民和全家也隨父親遷居河東,。這一年八月,隋煬帝楊廣巡視北方邊塞時,,突然遭到突厥首領始畢可汗率領的數(shù)十萬騎兵的襲擊,,被圍困于雁門孤城。面對萬分危機的形勢,,從來不愿意接受勸諫的隋煬帝,,也被迫接受了臣下所提出的堅城挫銳的建議,把詔書系在木頭上,,投入南流的汾水河,,命令各地募兵勤王。這時,,年僅18歲的李世民,,毅然奉父命應征從軍,參加了屯衛(wèi)將軍云定興的勤王部隊,。在軍中,,李世民認真的分析了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勢,向云定興將軍提出了虛張聲勢,、多設旗動為疑兵的退敵策略,。這是一個既大膽又可行的正確策略。深得云定興將軍的贊賞,。事后,,云定興還特地致書李淵,夸耀李世民說: “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見識,,將來必有一番作為?!?/p>

  勤王軍解散以后,,李世民回到了河東,。第二年,,李世民又離開全家,只身一人隨父親來到山西太原,,參于鎮(zhèn)壓甄翟兒領導的農民軍,。這兩次戎馬生涯,使李世民受到了初步的軍事鍛練,,這對他后來南征北戰(zhàn)削平群雄,、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就在李世民隨同父親駐軍山西的這一年,,全國的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貌似強大的隋軍土崩瓦解,,隋煬帝困守江都,,危在旦夕,隋王朝已經注定了滅亡的命運,。在這種形勢下,,早就有取代隋朝之心的李淵見時機成熟,也開始密謀策劃準備起兵,。年輕有為善于謀略的李世民,,作為父親李淵的得力助手,參于了起兵的全部密謀和決策活動,,做了大量的組織和發(fā)動工作,。他一方面協(xié)助父親招募軍隊集結力量,同時又在父親的授意下,,利用各種關系和手段,,結交了大批英豪人物。當時因逃避遼東戰(zhàn)役而亡命太原的隋軍將領孫順德,、劉弘基,、竇琮等人都與李世民結為心腹好友。此外,,李世民還結交了足智多謀的晉陽縣令劉文靜和晉陽宮 (隋煬帝在晉陽的行宮) 副監(jiān)裴寂等人,為起義的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大業(yè)十三年(617)五月,,在各方面準備成熟之后,李世民協(xié)助父親李淵除掉了隋煬帝派來監(jiān)視他們的親信,,在晉陽宣布起兵,,正式打出了反隋的旗號。

  晉陽起兵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以及妹夫柴紹也先后率領一部分隊伍從河東、長安秘密趕至晉陽會師,,使起義力量迅速擴大,。在確定了西入關中奪取長安的戰(zhàn)略目標以后,李淵隨即留元吉鎮(zhèn)守晉陽,,以建成和世民為領軍都督,,分別統(tǒng)帥左右兩路大軍,誓師入關,,直取長安,。占領長安以后,,李淵于大業(yè)十四年(618)在長安稱皇帝,改國號為唐,,定年號為武德,,正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唐王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為秦王,,他的哥哥建成以嫡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太子,弟弟元吉被立為齊王,。從此以后,,李世民就以秦王的身份活動于政治舞臺,叱咤于隴西,、關東,。

  唐王朝建立后,擺在李氏父子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削平群雄統(tǒng)一全國,,鞏固李唐政權。但是,,李淵稱帝后不便再親自掛帥出征,,皇太子建成也需要留在京城協(xié)助父皇處理各項政務。因此,,指揮和領導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重任就自然地落在了秦王李世民的身上,。

  當時,國內尚有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強大的軍閥勢力和農民軍勢力,,統(tǒng)一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年僅22歲的李世民毅然挑起了這副重擔,,統(tǒng)帥千軍萬馬,,開始了他歷時4年多的艱苦卓絕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生涯。

  李世民掛帥出征后,,采取了先西后東的戰(zhàn)略方針,,首先進攻盤據在隴右地區(qū) (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地區(qū)) 的軍閥薛舉,。

  薛舉占有隴西 (今甘肅隴西),、西平 (今青海樂都)、天水 (今甘肅天水) 諸郡,,建號秦國,,自稱秦帝,,以天水為都城,擁兵三十萬,,雄據西北,,成為關中地區(qū)對唐政權威脅最大的一股勢力。武德元年(618) 七月,,李世民與薛舉在高墌(今陜西長武縣北)開始了第一次會戰(zhàn),。高墌距唐軍后方近,距秦軍后方遠,,對秦軍來說,,利在速戰(zhàn)。李世民深深地了解這一點,,因此在戰(zhàn)略上采取了深溝高壘,、閉門拒戰(zhàn)的辦法,以己之長制敵之短,。在兩軍對壘之際,,李世民突然患了瘧疾,只得將軍務委托給隨軍長史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處理,,并一再告誡他們,,切不可輕易出戰(zhàn)。繼續(xù)采取閉門拒戰(zhàn)的方法,,以挫秦軍的銳氣,,待秦軍糧盡兵疲時,再與之決戰(zhàn),。但劉,、殷倆人并沒有聽從李世民的告誡,加上唐軍新定關中,,官兵存在著驕傲情緒,急于求戰(zhàn),。因此當秦軍來挑戰(zhàn)時,,劉、殷即率軍出城應戰(zhàn),,結果淺水原一戰(zhàn)遭到大敗,,唐軍死傷大半,大將慕容羅喉,、李安遠,、劉弘基也被秦軍俘虜,高墌城被秦軍占領,,李世民只得帶兵退回長安休整,。這一仗由于輕躁致敗,,使年輕的李世民受到極大的教訓。在以后的歷次戰(zhàn)爭中,,他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也在經歷了這次敗仗后,逐步走向成熟,。

  薛舉在取得淺水原大戰(zhàn)的勝利后,,突然得病暴死,他的兒子薛仁杲繼立為秦帝,,屯兵于折墌城(今甘肅涇川縣東北),。九月下旬,經過兩個月休整的李世民率軍進抵高墌城下,,薛仁杲派大將宗羅喉領兵迎戰(zhàn)李世民,。這次李世民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仍然采取堅壁不出的辦法,。宗羅喉一再前來挑戰(zhàn),,李世民頭腦冷靜,堅守不出,。相持了六十多天以后,,秦軍糧盡,軍心動搖,,士氣低落,。李世民見時機成熟,立即命令大將梁實率領5000人馬在淺水原扎營,,以引誘秦軍,。當宗羅喉集中全力進攻梁實的時候,李世民派大將龐玉率軍兩萬,,在淺水原南面向秦軍進攻,,自己則親率大軍從淺水原北面攻擊敵人。宗羅喉在唐軍的南北夾擊下,,迅速潰敗,,向折墌城逃跑。李世民隨即命令步軍隨后,,自己親率騎兵兩千追擊宗羅喉,。李世民的舅舅大將竇軌見他只率少數(shù)人馬追擊,硬拉著他的馬韁,,叩頭苦勸,。李世民回答說:“我已經深思熟慮,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今破竹之勢,,萬不可失,請不要再說了!”一劍斬斷韁繩,,拍馬而去,,迅速率軍進抵折墌城下,控制住涇水南岸,,切斷了宗羅喉的歸路,,使其不能與薛仁杲守城軍隊匯合,從而削弱了秦軍的守城兵力,。當晚,,唐軍大隊趕到,將折墌城包圍,。薛仁杲自知不敵,,第二天被迫率領將士1萬多人投降李世民。

  這一仗一掃唐軍在淺水原戰(zhàn)敗的恥辱,,極大地提高了李世民的威信,。在慶祝勝利的宴會上,諸將向李世民請教勝利的原因,,李世民答道: “宗羅喉率領的將士,,都是隴右之人,特別驍勇兇悍,,因此我有意疲憊他們,,然后出其不意將其打敗。但淺水原一戰(zhàn),,打死和俘獲的都不多,。若行動遲緩,他們就會逃入折墌城中,,使守城的兵力加強,。若緊急追敢,扼住他們的退路,,這樣折墌城就空虛了,。薛仁杲得知宗羅喉戰(zhàn)敗,還未來得及謀劃,,我軍已經進逼城下,因而能夠一舉克城,,這就是勝利的原因,。”

  在李世民討伐薛氏父子的同時,盤據代北的軍閥劉武周乘機勾結突厥貴族,,向在山西的唐軍發(fā)動了進攻,留守晉陽的李元吉逃回長安,,劉武周相繼占領了李唐集團的發(fā)祥地晉陽以及晉州 (今山西臨汾)、澮州 (今山西翼城)等地,,使唐朝在黃河東岸的地盤大部分喪失,,只剩下晉西南一隅之地,,造成了對關中政權的嚴重威脅。因此,,李世民在戰(zhàn)敗薛仁杲以后,,立即揮軍進入山西,,討伐劉武周。

  武德二年 (619) 十一月,,李世民率領唐軍渡過黃河,,屯兵柏壁 (今山西新絳縣西南),與占領澮州的劉軍主力宋金剛部對峙,。李世民仍然采取堅壁不戰(zhàn)的方針,,休兵秣馬,養(yǎng)精蓄銳,,只派少許兵力騷擾敵人的運糧通道,。

  宋金剛部與唐軍對峙五個多月,始終得不到與唐軍決戰(zhàn)的機會,銳氣大挫,,而糧餉的運輸又受到唐軍的嚴重危脅,。武德三年 (620) 四月,宋金剛糧盡,,得不到補給,,被迫北撤。

  李世民見宋金剛大軍北撤,,興奮地對部下說: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消滅宋金剛,,在此一舉!”立即率大軍馬不停蹄人不下鞍,,以一晝夜200里的速度追擊。激烈的強行軍,,使將士們又累又餓,,掉隊的數(shù)以百計。部下勸李世民暫停追擊,,讓將士稍作休息,,等后續(xù)部隊和糧草到達之后再繼續(xù)追擊,。李世民對大家說: “功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宋金剛計窮而走,,眾心離散,,充滿了失敗情緒,,一定要乘這個機會消滅他,。”并下令軍中:“有再言停留者斬!”經過一天一夜的追擊,,第二天,,唐軍終于在呂州 (今山西霍縣) 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剛的部隊。李世民指揮唐軍一天之內與敵軍接戰(zhàn)8次,,都大獲全勝,,俘虜和斬首敵軍數(shù)萬人。第三天,,唐軍在介休城與宋軍決戰(zhàn),,宋金剛徹底失敗,只帶領幾十名騎兵逃回太原,。劉武周見宋金剛慘敗而歸,,十分害怕,被迫與宋金剛投奔吐厥,,后來倆人都被吐厥貴族所殺,。

  這次戰(zhàn)役,,李世民不但消滅了劉武周的勢力,收復了山西全部失地,,還進據代北,擴大了李唐政權在山西的統(tǒng)治區(qū)域,。更為重要的是,,這次戰(zhàn)役之后,唐軍基本上肅清了關內及其附近地區(qū)的割據勢力,。解除了李唐政權的后顧之憂,,為進兵關東奠定了基礎。

  平定劉武周以后,,李世民率軍回到長安,,經過兩個多月的休整,在武德三年 (620)三月出關東征,。李世民東征的主要對手是軍閥王世充和農民軍竇建德兩大勢力,。當時的形勢是:王世充盤據河南,竇建德?lián)碛泻颖?,并且都已經建都稱帝,,王世充國號為鄭,以洛陽為都城,,竇建德國號為夏,,以洺州 (今河北永年) 為國都。這兩大勢力如果聯(lián)合對抗李世民,,大局則很難預料,。因此,李世民在戰(zhàn)略部署上采取了各個擊破的方針,,決定首先消滅王世充,,占領洛陽,然后再進攻竇建德;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則一反過去的戰(zhàn)法,,由深溝高壘堅壁不戰(zhàn),改為強兵攻堅,。

  七月,,李世民率軍進至距離洛陽只有70里的新安 (今河南新安),并且以步騎五萬的優(yōu)勢兵力,,迅速奪取了洛陽西線的主要據點慈澗(今河南慈澗),。占領慈澗以后,李世民即親率大軍屯于洛陽以北的北邙山,,緊逼洛陽,,牽制王世充對洛陽外圍防線的支援,,同時又分兵四路,進攻洛陽的外圍防線,,完成對洛陽的包圍,,使王世充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在唐軍的強大攻勢下,,洛陽的外圍防線被迅速突破,,唐軍兵臨城下,但王世充的守城部隊仍然具有很強大的勢力,。第二年四月,,被圍困在洛陽的王世充親率步騎兩萬出城與唐軍決戰(zhàn)。李世民首先派大將屈突通率步兵5000人沖擊王世充的陣腳,,然后親自率領精銳騎兵殺入敵陣,,與屈突通合勢力戰(zhàn)。雙方混戰(zhàn)之際,,李世民為了摸清敵陣的縱深情況,,便帶領幾十名騎兵沖入敵軍陣后,不料被敵軍重重包圍,,在激烈的廝殺中,,李世民與跟隨的騎兵失去了聯(lián)系,只有大將丘行恭一人在他身邊,。在這危機的時刻,,李世民仍然鎮(zhèn)靜自若,近則用劍,,遠則用弓,,使圍困他的敵軍無法靠近。在激戰(zhàn)中,,李世民的戰(zhàn)馬中箭而死,,丘行恭將自己的戰(zhàn)馬讓給李世民,自己持長刀步戰(zhàn),,倆人一騎一步,,拼死沖殺,終于突出重圍,,與大軍會合,。這次會戰(zhàn)整整持續(xù)了一個上午的時間,當時積雪遍地,,兩軍在積雪中拼殺,,使白雪都變成了紅色。最后,,王世充支持不住退回城內,。這一次決戰(zhàn),,唐軍斬殺和俘獲敵軍7000多人。從此以后,,王世充閉門固守,,再也不敢出戰(zhàn)。

  這次決戰(zhàn)以后,,李世民指揮唐軍開始對洛陽城的圍攻,。但在這時,河北的竇建德突然率領10余萬大軍南下為王世充解圍,。使本來有利于唐軍的戰(zhàn)爭形勢開始發(fā)生了變化。原來,,王世充被圍以后,,曾經多次派人向竇建德求援,企圖利用農民軍的力量擊退李世民,,解除唐軍對洛陽的包圍,。對王世充的求援,竇建德先是不加理睬,,想坐山觀虎斗,,讓唐軍和王世充各自消耗實力,后來看到洛陽危機,,王世充有被消滅的危險,,竇建德便接受了部下提出的“鄭破則夏有齒寒之憂”的建議,親自率領10余萬大軍,。號稱30萬,,于武德四年 (621) 三月進抵成皋 (今河南汜水) 的東原,為王世充解圍,。

  面對這種新的形勢,,李世民的部下出現(xiàn)了意見分歧。大多數(shù)將領認為: 王世充據守堅城,,一時還難以攻克,,竇建德乘勢而來,兵鋒甚銳,,使唐軍腹背受敵,,主張退守新安。少部分將領則認為: 留一部分兵力繼續(xù)圍困洛陽,,隔斷王世充與竇建德的聯(lián)系,,唐軍主力立即趕赴虎牢關,據險抵抗夏軍,,只要夏軍一破,,王世充則不攻自破,。李世民經過深思熟慮,果斷地同意了后一種意見,,留弟弟元吉統(tǒng)帥一部分軍隊繼續(xù)圍困洛陽,,自己則親率大軍,迅速開赴虎牢關,,抵抗竇建德,。五月,唐軍主力與夏軍在虎牢關附近的汜水展開決戰(zhàn),。竇建德的10萬余大軍被唐軍一舉擊潰,,連他本人也被唐軍俘虜。汜水決戰(zhàn)的勝利也決定了洛陽王世充的敗亡,,當唐軍將竇建德押至洛陽城下時,,王世充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出城投降,。至此,,李世民指揮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李世民從出關到攻下洛陽,,共用了10個月的時間,,前8個月主要是圍攻王世充,后2個月主要是對付竇建德,。由于李世民正確地判斷了軍事形勢,,衡量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毅然擴大了戰(zhàn)役范圍,,終于一舉戰(zhàn)敗了王世充,、竇建德兩支勁旅,加速了統(tǒng)一關東地區(qū)的進程,。通過這次戰(zhàn)役,,充分顯示了李世民的機智果斷以及出色的軍事膽略和指揮藝術。

  李世民從武德元年(618)六月掛帥出征,,到武德五年(623)七月勝利班師回朝,,歷時共4年零1個月。經過4個春秋的艱苦戰(zhàn)斗,,李世民終于削平群雄,,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為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李唐王朝中無與倫比的特殊功臣,。同時,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實踐也使李世民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迅速地成長為一個杰出的軍事指揮家,。李世民繼位以后,,曾經對自己的軍事指揮藝術做過總結,他說:“吾自少經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過數(shù)百十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后反擊之,,無不潰敗,。所以取勝,多在此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李世民用兵的可貴之處,,是身先士卒,用自己奮勇作戰(zhàn)的榜樣力量來鼓舞士氣,。每次作戰(zhàn),,他都是親率精騎,沖入敵陣,,由于他武藝高強,,機智靈活,膽氣過人,,雖然身經百戰(zhàn),,但從來沒有被刀箭所傷過,軍中將士都嘆為神奇,。

  李世民統(tǒng)一全國的卓著功績,,使他的威望日益增加,權力也逐漸擴大,,政治地位和軍事地位都在迅速增長,。他不但掌握著大量軍隊,還擔任尚書令的職務,,位居宰相之職,,這在唐王朝的上層統(tǒng)治集團中,特別是在李氏兄弟中間有著特殊的地位,。除此之外,,李世民還在晉陽起兵和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中,,利用自己特殊地位和條件,收羅了大批謀臣猛將,,逐漸組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政治集團,。這個政治集團的淵源,可以溯始于晉陽起兵時期,。當時,,由于李世民參預了起兵的密謀和決策,并且奉父命密詔豪友,,因此和許多“元謀功臣”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如劉文靜、長孫順德等人,。他們在李唐王朝建立后,,分別擔任宰相、將軍等職務,,成為李世民在朝廷中的重要支持者,。唐軍攻克長安后,四方豪杰之士紛紛歸附,,李世民又乘機羅致了大批人才,,貞觀一代名相杜如晦、房玄齡等人,,都是在這個時期進入李世民的秦王府,,并成為秦王府的重要謀士和決策者。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李世民更是放手吸引人才,。初唐名將秦叔寶 (又名秦瓊)、程知節(jié) (又名程咬金),、尉遲敬德等人,,原來都是敵軍將領,后來歸順了李世民,。李世民對他們以禮相待,,委以重任,使他們都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大將,,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屢建功勛,,為輔佐李世民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于李世民善于收羅和使用人才,,因此在他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智勇雙全的謀臣和猛將,。武德四年(621)七月,李世民從關東前線返回長安時,跟隨他進京的就有尉遲敬德,、公孫武達,、秦叔寶、程咬金,、李世勣等25員大將,,鐵騎萬匹,甲士如流,,在朝野上下轟動一時,。這一年冬天,李世民因軍功被加封為天策上將,,地位在諸王之上,,并設立天策府及其屬官,作為他在軍事上的顧問決策機構,。至此,,李世民的軍事權力已經達到了最高峰。

  在設立天策府的同一年,,李世民又在他的秦王府設立文學館,,以收羅四方的文人學士。經過挑選,,李世民吸收了杜如晦,、房玄齡等18人入館,讓他們輪流在館內值班以備顧問,。同時,李世民又讓著名畫家閻立本為18人畫像,,讓文學家諸亮作贊,,號為18學士,“十八學士登瀛洲” 的說法即由此而來,。這18學士實際上是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組織起來的一個秦王府的智囊團。

  天策府和文學館的設立,,標志著李世民政治集團的正式形成,,這個文武具備的政治集團的形成和他在唐王朝中的特殊地位,使李世民逐漸產生了覬覦帝位的野心,。早在武德四年(621)李世民就萌生了想當天子的念頭,。這一天,他曾經和謀臣房玄齡微服拜訪過一位名叫王遠知的道士,,這位道士告訴李世民,,說他有天子相,將來能做太平天子,李世民一直把這位道士的話記在心里,,甚至寤寐不忘,。隨著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結束,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的圖謀變得更加強烈的迫切起來,。

  李世民顯赫的軍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引起了他的哥哥皇太子建成的妒忌,同時也使他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維護自己的皇位繼承權,,太子建成也大力收羅人馬,擴充自己的勢力,,同時還把弟弟齊王李元吉拉入自己的東宮集團,,倆人合謀對付李世民。統(tǒng)一戰(zhàn)爭結束之后,,李世民與太子建成的爭權活動也逐漸由暗斗轉向明爭,,最后終于導致了流血政變的發(fā)生。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武將尉遲敬德,、侯君集和謀臣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人的協(xié)助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設下伏兵,乘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入朝無備,,發(fā)動了政變,。李世民親自用箭射死哥哥建成,弟弟元吉也被尉遲敬德殺死,,隨后李世民又殺死了建成和元吉的全部兒子,。通過這場流血政變,李世民取得了皇位繼承權,,兩個月以后,,李淵被迫退位,武德九年(626)八月,,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位,,史稱唐太宗,成為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時年29歲,,次年正月,改年號為貞觀,,從此李世民開始了他新的政治生涯,。

  李世民即位以后,,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穩(wěn)定局勢,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最高領導集團,。他接受了尉遲敬德提出的 “殺人太多,,不利于天下安定的”建議,采取了寬大安撫和任用東宮屬僚的政策,,赦免了建成和元吉的黨羽,,迅速平息了東宮集團殘余力量的反叛亂活動,并且起用東宮集團的重要謀臣魏征,、王珪,、韋挺為諫議大夫,引為自己的屬僚,。同時,,李世民為了消除玄武門政變在封建道德倫理方面的不良影響,在即位后不久,,就追封哥哥建成為息王,,弟弟元吉為海陵王,按照皇室禮節(jié)改葬了建成和元吉,,并且把自己的兒子趙王李福立為建成的后嗣,,比較妥善的處理了“蹀血禁門”所留下的問題,緩和了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在穩(wěn)定局勢的同時,,李世民又著手整頓父親在位時的宰相班子。他利用各種手段和借口,,相繼罷免了裴寂,、肖瑀、陳叔達等人的宰相職務,,同時又將自己的舊屬和親信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來,,逐步建立起了以自己為核心的最高決策集團。

  經過2年多的整頓,,到貞觀三年 (629),,李世民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宰相班子,,以房玄齡,、杜如晦為左右仆射,李靖為兵部尚書,,魏征為秘書監(jiān)參于朝政,。由于李世民在即位前曾經擔任過尚書令,所以在貞觀時期,,因為避諱沒有人再擔任尚書令的職務,,因此尚書左右仆射就是尚書省的最高長官,即左右宰相。貞觀時期,,房玄齡,、杜如晦二人被視為一代名相之首,為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貞觀四年 (630),,李世民又經過多次反復,最終完成了對宰相班子的整頓工作,,建立了以房玄齡,、李靖 (杜如晦病逝后,李靖由兵部尚書升為右仆射),、溫彥博,、王珪、魏征,、戴胄、侯君集等人所組成的宰相班子,。在這個班子中,,既有李世民的舊屬,也有原東宮集團的成員,,只有李靖既非世民舊屬也非東宮成員,。李靖原為隋朝將領,是隋代開國名將韓擒虎的外甥,,歸唐后屢立戰(zhàn)功,,但他對李唐宗室內部的權力之爭從不參于,十分小心謹慎,,在貞觀初年為戰(zhàn)敗突厥,鞏固邊疆作出過重大貢獻,,成為貞觀年間的一代名將,。

  這個班子匯集了當時最杰出的人才,,他們都經歷過隋末階級斗爭的洗禮,,在政治上都具有革故鼎新的強烈愿望,成為處理軍國大政的堅強有力的核心領導集團,。和唐高祖時期的宰相班子相比,,這個新的宰相班子增加了不少出身比較低下的庶族地主的代表人物,,改變了過去完全由世代高門出身的世族地主控制上層樞要的局面,,因此在政治上呈現(xiàn)出明顯的朝氣和進取精神,。通過領導班子的改革,李世民不僅牢牢的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也為進一步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貞觀之治 一代盛世

  貞觀初年的形勢,,對剛剛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來說是不令人樂觀的,。當時,統(tǒng)一戰(zhàn)爭剛結束不久,,社會矛盾還沒有完全緩和,,民心還不十分安定,而且全國各地的自然災害也不斷發(fā)生,,社會經濟仍然凋敝不堪,。如何治理這個國家,成為他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經歷了隋朝盛世,、隋末動亂和滅亡的唐太宗,給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隋朝的滅亡,。在唐太宗看來,,隋王朝本來是一個十分強盛富庶的統(tǒng)一帝國,僅是儲備的糧食就可供全國50年之用,,但隋煬帝繼位后不到13年便分崩離析,,短命而亡,原因是什么呢?他認為主要有三條: 一是隋煬帝廣修宮室,,到處巡幸; 二是美女珍玩,,征求不已; 三是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由于隋煬帝恃其富強,,不顧后患,徭役無時,,干戈不停,,使老百姓無法生活,終于激起反抗,,以至身戮國亡,,為天下人恥笑,。而這一切都是唐太宗耳所聞眼所見的親身經歷,,因此不能不使他引以為誡,,成為影響他制定統(tǒng)治政策的重要因素。面對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和貞觀初年百廢待興,、百亂待治的局面,,唐太宗經過深深的思考,決定以大治天下作為自己的施政方針,。但是,,大亂以后能否大治,使唐太宗缺乏信心,。為此,,他又親自召集群臣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使唐太宗堅定了信心,,最終確立大治天下的治國決策。

  治國方針確定以后,,唐太宗首先抓了國家的政治建設,,廣任賢良,虛懷納諫,,把任賢和納諫作為保證致治的兩條主要措施,。

  唐朝初年,承襲魏晉以來崇武輕儒的風氣,,各級政府機構大都由武將充任,。這些人參于過經綸帝業(yè),是唐王朝的有功之臣,,但卻缺乏處理政務的能力,。靠這些人是不能夠實現(xiàn)天下大治的,。但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選拔大批真正懂得治政方法的人才,,充實各級政權機構,。唐太宗在自己的實踐中深深體會到:“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只有選拔具有真才實學的人充任各級官吏,,才能夠保證天下大治的實現(xiàn),。因此,他把舉觀薦能,,廣羅人才視為刻不容緩的事情,,一再叮囑左右大臣不要埋頭于浩繁的日常事務,,要廣開耳目,求訪賢哲,,選拔和推薦人才,。對那些推薦人才不積極的大臣,唐太宗則加以嚴厲批評,。宰相封德彝很長時間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封德彝卻說天下沒有賢才可供推薦,。太宗氣憤的批評他說:“治世的道理,,用人如同使用器物,各取所長,,不乏賢才奇士,。難道古代的治世是從另外的時代借來的人才嗎?你不善知人,怎能誣一世之人沒有賢才呢!”

  唐太宗不但催促大臣們選拔人才,,他自己也處處留心和查訪有才之士,,一旦發(fā)現(xiàn)即破格重用提拔。貞觀三年 (629),,唐太宗命令文武百官上書議論朝政得失,。中郎將常何所提的20多件事,件件都符合朝政情況,,這使唐太宗既高興又非常奇怪,。常何是武將出身,不涉經文,,按理是不可能有如此高明的見解的,,經過詢問,唐太宗才知道是常何家的食客馬周代寫的,,于是立即召馬周進宮,,馬周進宮以后,唐太宗經過和他交談,,發(fā)現(xiàn)馬周確實是個人才,,當即任命他為門下省官員,同時太宗還賜給常何上等好絹300匹,,以嘉獎他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馬周見事敏捷,有機辨,,深識事端,,處事平允,敢于直道而言,深受唐太宗的喜愛和重用,,先后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最后一直做到中書侍郎,、中書令的要職,成為貞觀時期著名的樞要大臣,。

  唐太宗雖然求賢若渴,,但并不是濫選濫用,也有著嚴格的原則,,即唯才是舉,,任人唯賢。凡是有才之士,,不計較資歷地位和親疏恩怨,,都能夠兼收并用,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能,。玄武門政變后,,東宮集團想謀害唐太宗的有數(shù)百人,但唐太宗不計較恩怨,,把這些人引為自己的左右,,量才加以重用,深得輿論的稱贊,。東宮集團的驍將薛萬徹,,在玄武門政變時,曾帶兵攻打過李世民的秦王府,,失敗后逃亡終南山,。唐太宗派人把他請回來,任命為自己手下的大將,。東宮集團的重要謀臣魏征,、王珪、韋挺等人,,都是被唐太宗大膽重用而成為貞觀名臣的,。對于自己的舊屬和親信,唐太宗也不濫加任用,,而是按照任人唯賢的原則,,量才授于官職。當時曾有人要求將秦王府舊部全部授以官職,,唐太宗拒絕說: “我以天下為家,,不能私于舊部,用人只能唯才是任,,而不可以新舊為標準,?!碧铺谟幸痪湓挘凶鰞扰e不避仇,,外舉不避親,,可以說是對他用人方針的生動概括。

  唐太宗用人既注重才能,,也十分重視德行,。他多次對大臣們強調說:“用人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選拔人才要謹慎,,不可濫選濫用,,用一個好人,別的好人都來,,用一個壞人,,別的壞人也都跟著進來?!碧貏e是對地方官的選拔,,唐太宗尤其重視德才兼?zhèn)洌J為這些人是親民之官,,掌握著百姓的安樂,。為此,唐太宗下詔規(guī)定,,縣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官推薦,,刺史則由自己親自選任。為了做好選任刺史的工作,,唐太宗把全國各州刺史的姓名都寫在臥室內的屏風上,,隨時記下他們的善惡事跡,以備升遷和賞罰,。同時唐太宗還規(guī)定,,地方官每年年終要進京匯報一次工作,由吏部負責考評,,依據政績來論定品級決定升降,。貞觀八年 (634)唐太宗還派遣李靖等13人為黜陟大使,到全國各地巡查,,對有功的官員加以升遷,,對失職的官員加以懲罰。

  為了擴大選拔人才的渠道,,使更多的有才之士參加政權,,唐太宗還沿用并且發(fā)展了隋朝的科舉制度,通過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婆e分為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考試分為秀才、明徑,、進士,、明法、明算等科,,主要是取得出仕的資格,。制舉則是由皇帝臨時規(guī)定名目進行考試。一般知識分子和官吏都可以參加考試,,并且人數(shù)不加限定,,因此每次考試應考者多達數(shù)千人,??贾幸院螅瓉硎枪倮舻目梢陨w,,不是官吏的由吏部給以官職,。有一次,唐太宗登臨端門,,看到新科進士結隊而出,,不禁笑逐顏開,高興地說: “天下英才都落入我的手中了,?!?/p>

  貞觀時期,唐太宗為了選拔人才,,曾先后5次頒布過求賢詔,。貞觀后期,在他總結的大治天下收到成效的三條經驗中,,其中第二條就是任賢致治,,可見唐太宗求賢若渴、廣任賢良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唐太宗采取了求賢納才,、知人善任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因此在貞觀時期,,羅致了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形成了賢人在位眾多的局面,??v覽貞觀一代,可謂人才輩出,群賢薈萃,。貞觀十七年 (643)二月,,唐太宗命圖畫家畫于凌煙閣的24位功臣,就是最佼佼者,。他們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尉遲敬德、李孝,、高士濂,、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叔寶等,。此外還有著名的文學之士姚思廉,、陸得明、孔穎達,、顏師古等; 卓越的書法家和畫家歐陽詢,、褚遂良、閻立德,、閻立本等; 杰出的少數(shù)民族將領阿史那吐樂,、執(zhí)失思力等。這些謀臣猛將,、文人學士都在貞觀之治中貢獻了自己的才干和智勇,,成為唐太宗廣開才路得以收效的生動體現(xiàn),。

  在廣開賢路、收羅人才的同時,,唐太宗還特別注意虛懷納諫,,他認為: “君主不能一人獨斷,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是一國之君,,也不能夠遍知天下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必須虛懷納諫,,聽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見?!碧铺谠泦柎蟪嘉赫鳎?“皇帝怎樣做才能明智,,怎樣做就會昏暗?”魏征回答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辈⑶伊信e了歷史上的一些例子作了論證,指出皇帝能夠傾聽各方面的不同意見,,使奸邪的人無法匿跡,,下情能夠上達,,這樣做就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魏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告誡成為唐太宗虛懷納諫的重要指導思想,。為了達到兼聽博采的目的,,充分發(fā)揮各級官員的作用,唐太宗還從制度上做了許多改革,。他詔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在中書省值班,以便自己隨時召見,。軍國大事和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都要先由宰相討論議決,然后由皇帝批準頒行,。在一般政事的處理上,,要求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要充分發(fā)揮互相檢查的作用。凡軍國大事,,負責起草文告的中書舍人要各述己見,,詔旨寫成后,要經中書侍郎,、中書令審查,,再送交門下省審定,,有不合適的地方都要據理力爭,不要茍且雷同馬虎從事,。這些措施避免了權臣專權和君主獨裁現(xiàn)象的發(fā)生,,保證了各項政策法令制定的正確和恰當,為開創(chuàng)貞觀時期君主虛心納諫和臣下鯁議直言的一代新風創(chuàng)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求諫的目的,,唐太宗還形象地把自己比做玉石金礦,把臣下比做良工巧匠來說明接受諫諍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詔令宰相入閣商議軍國大事時,必須讓諫官和史官列席; 二是重賞敢于進諫的官吏,。有一次唐太宗下詔將一個叫做元律師的人處以死刑,,當時主管刑律的大理寺少卿孫伏伽上書表示反對,批評唐太宗說:“元律師沒犯死罪,,陛下卻把他處以死刑,,這實際上是濫加酷刑,違背了刑律的規(guī)定,?!碧铺诮邮芰藢O伏伽的批評,并把價值100萬的蘭陵公主園賞賜給他,。有人說賞賜太優(yōu)厚了,,唐太宗說:“我登基以來,沒有敢批評朝政的,,這次厚賞孫伏伽,,就是為了鼓勵大家關心朝政多提意見?!蓖瑫r唐太宗還要求大臣們從各個方面直言進諫,,不要放過小事,并告誡大臣們說: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改,,大事又將不可救,國家滅亡,,都是從小事開始的,。”由于唐太宗虛心納諫的開明作風,,使朝廷中出現(xiàn)了一大批敢于直諫的大臣,,貞觀前期著名的有魏征、王珪,、杜如晦,、房玄齡等,,后期著名的有馬周、劉泊,、褚遂良等,。這些人對當時的政治形勢起了良好的作用和影響,其中最杰出的當數(shù)魏征,。

  魏征原來是太子建成的重要謀士,,玄武門之變后,得到唐太宗的重用,,先后被任命為諫議大夫,、給事中、尚書右丞,、秘書監(jiān)等職,,位列宰相,他前后共向太宗進諫了200多件事,,大多數(shù)都被太宗采納,,對貞觀前期的政治起了重要的影響。最為著名的一篇是在貞觀十三年(639),,魏征對唐太宗上的《十漸不克終疏》,,這篇諫書列舉了十個方面的事實,對唐太宗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唐太宗看后心服口服,,并將它列為屏障,朝夕瞻仰,。

  魏征為人正直,,敢于直言,,凡是正確的意見,,不但要說,而且要堅持到底,,既使唐太宗大發(fā)雷霆,,魏征也神色不移,毫不退縮,。因此,,唐太宗既喜歡他又害怕他。有時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遇上魏征,,不等開口就馬上停下來,或者連忙承認不該做,。一次魏征從外面回來,,見皇帝車駕已備,,象要外出的樣子,不知何故忽然停下不去了,。見到太宗,,魏征問道: “人們都說陛下準備巡幸南山,車駕已經準備完畢,,為什么突然不去了?”太宗笑著說: “原來有這種想法,,怕你生氣,所以停止,?!?又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打獵用的鷂鷹,,正玩的十分高興的時候,,看見魏征走來,怕被批批,,便將鷂鷹藏在懷里,,魏征奏事完畢走開后,太宗懷里的鷂鷹早已經悶死了,。

  唐太宗把魏征看做是最好的諫臣,,魏征也確實起到了重要的監(jiān)督作用。魏征死后,,太宗十分痛心,,無限感慨地說:“用銅作鏡子,可以正衣冠;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衰的道理;用人做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過錯。現(xiàn)在魏征逝世,,使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為實現(xiàn)大治天下的治國方針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唐太宗又進行了法制的改革和建設,采取了慎刑寬法和嚴格加強法制的措施,。

  唐太宗認為: 賞罰是國家大事,,假若被賞的是有功的人,無功者自然就后退了,。犯罪的人及時受到懲罰,,那些作惡的人就能懸崖勒馬。因此賞罰問題非常重要,,是推動國家各項事業(yè)前進的動力,。為了明確賞罰的標準,,唐太宗首先抓了國家的立法工作,任命房玄齡,、長孫無忌修改《武德律》,,制定《貞觀律》?!敦懹^律》的刑罰,,比《隋律》減輕了一些。其中去掉了死刑92條,,減流為徒者71條,,其余變重為輕者也不少。后來長孫無忌組織19名法學家,,專門為 《唐律》作注,,到永徽年間才完成,即 《唐律疏議》,。這是封建社會最完備的法典,。五代以后各朝法律大都以此為本酌加增改。

  此外,,《貞觀律》又定令1546條,。所謂令就是國家的制度和政令。同時還修改了武德九年的制敕,,把3000條精減為700條,,稱為格。格就是文武百官的職責范圍,,作為考核官員的依據,。最后又定出尚書各部和諸寺、監(jiān),、十六衛(wèi)的工作章程,,稱為式。律,、令,、格、式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國家制度到社會經濟生活,以及民間的婚喪嫁娶等方面,,都有詳細規(guī)定,。凡是違犯律、令,、格,、式的,,一律按法律處理。

  為了保證律,、令,、格、式的貫徹執(zhí)行,,唐太宗還親自選拔了一批正直無私,,斷獄公平的人擔任法官,并親自檢查法官對案件的處理情況,。他一再告誡大臣們說:“死者不可復生,,用法務在寬簡,”并將死刑的終審權收歸中央,,以免出現(xiàn)冤案,。同時,唐太宗還規(guī)定對死刑要三次上報中央,,被批準后方可執(zhí)行,。后來由于錯殺了幾位大臣,唐太宗又規(guī)定對死刑在京城要五次上奏,,在地方上要三次上奏,。這樣基本上避免了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法制精神貫徹的好壞,,關鍵在于皇帝的態(tài)度,。為此,魏征曾經向唐太宗說:“做為一國之君,,應該以身作則,,否則臣下很難奉公守法?!碧铺趯Υ松钜詾槿?,并進一步指出:“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要以法為準?!?貞觀時期,,唐太宗不但能夠以身作則,遵守法律的約束,,對自己的親屬要求也非常嚴格,,如有觸犯刑法者,嚴格依法處理,從不留情面,。太宗的叔叔江夏王李道宗是開國元勛,,為建立唐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但犯罪后同樣被免官削封邑,,并且坐了大牢,。貞觀十七年(643),太宗的姐姐長廣公主的兒子趙節(jié),,因參與太子承乾的謀反活動,,按法律應該處死。長廣公主哭著向太宗求情,,要求太宗減免外甥的死罪,。太宗解釋說:“賞罰不分仇人和親戚,這是至公之理,,我不能因為趙節(jié)是我的外甥就違反法律赦免他,。”堅持依法處理了趙節(jié),。太宗的兒子吳王李恪,,因打獵踩壞了農民的莊稼,御史柳范上書彈劾他,,李恪還不以為然,,認為父親不會處理他。結果太宗不僅將李恪免去了官職,,還削去了他的300戶封邑,。

  對自己原來的部屬,太宗也從不循私枉法,。岷州都督高甑生是太宗的老部下,,犯罪以后,有人在太宗面前替他說情,,唐太宗說: “自從晉陽起兵以來,,功臣很多,現(xiàn)在如果不處理高甑生,,將來國家法令就無法推行,。凡是給朝廷立過功的人,我是不會忘記的,,但是如果犯法,,無論什么人都要依法處理?!边€把說情的人也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唐太宗不僅執(zhí)法嚴格,而且也能夠主動聽取大臣的意見,,一旦發(fā)現(xiàn)執(zhí)法有錯,,能夠及時改正。?州刺史龐相壽,, 因貪贓被罷官,。 由于他是太宗的老部下, 太宗不久又恢復了他的官職,。魏征上表反對說:“秦王府的舊人現(xiàn)在當朝官的很多,,如果犯法都循私,恐怕影響不好,?!庇谑翘趯嬒鄩壅f: “我現(xiàn)在是國君,不能因為你是我的故人,,就循私情,。”重新罷免了他的官職,。

  由于唐太宗以身作則,,執(zhí)法如山,這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起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使貞觀初期逐漸形成了執(zhí)法嚴肅,,令行天下的好風氣。社會環(huán)境安定,,政府官吏都能夠做到清正廉明,,王公貴戚和豪族大姓都不敢違法亂紀,欺壓百姓,。由于法制嚴明,,不但犯法的很少,被判死刑的也很少,。貞觀三年 (629),,全國判死刑的才有29人。貞觀六年(632),,全國在押的死囚犯共390人,。這年年底,唐太宗查看監(jiān)獄時產生了惻隱之心,,下令將他們全部釋放回家,,與親人團聚,并約定到第二年秋天回京師服刑,。第二年秋天,,這些死刑犯都按時自動回到長安,無一人逃亡。唐太宗對此非常高興,,下令全部赦免了他們的死罪,。

  在進行政治和法制建設的同時,唐太宗又致力于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當時,,由于長期戰(zhàn)爭的破壞和自然災害的影響,經濟破敗,、民戶凋殘,全國人口只有200多萬戶,,還不及隋朝的1/4,。貞觀初年,又連續(xù)出現(xiàn)霜災和旱災,,米價昂貴,,饑饉遍地,到處都充滿了流亡的災民,。這種情況,,加給唐太宗的經濟壓力是非常沉重的。面對這種困境,,唐太宗一方面大力提倡戒奢崇簡,,節(jié)省開支; 另一方面又積極地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使農民得以逐步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唐太宗不僅大力提但戒奢崇簡,,還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他繼位以后,,住的宮殿還是隋朝建造的,,大部分都已經破舊。按照以往的習慣,,新王朝的君主都要大興土木,,另建新的宮殿。但是,,唐太宗為了節(jié)省開支,,在貞觀初年一直不充許修作。他患有氣疾,,居住的宮殿又很潮濕,,容易引起舊病復發(fā),。有的大臣奏請重新建造一座宮殿,但唐太宗認為這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一直沒有允許修造,。為了減少宮中的費用,唐太宗還下詔釋放宮女,,其中一次就釋放過3000人,。同時,,唐太宗還嚴厲禁止厚葬,,認為這樣浪費太大,并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員和勛親貴族都要遵照執(zhí)行,。為了給大臣們做出表率,,在安排自己的陵寢時,唐太宗親自制定規(guī)格,,“以山為陵,,容棺而已”。對于官員們的奢侈行為,,唐太宗也嚴格禁止,。有一年,工部尚書段綸帶了一位名叫楊思奇的巧匠進宮,,準備制作傀儡戲(木偶)道具,,以討好太宗。唐太宗不僅沒有接受,,反而嚴厲地訓斥了段綸一頓,,并免去了他的官職。對地方官吏進貢的珍奇寶物,,太宗也下令禁止,,以防擾害百姓。

  由于唐太宗提倡戒奢崇簡,,并且以身作則,,注意克制自己的生活欲望,因此在貞觀初年逐漸形成了一種崇尚節(jié)儉的風氣,,出現(xiàn)了一大批以節(jié)儉聞名的大臣,。如戶部尚書戴胄,生前一直住在一座破舊的房子里,,死后甚至連個祭祀的地方也沒有,。一代名臣魏征為官一世,家里卻連個正堂屋都沒有,。魏征病重,,太宗去看望他時見到這種情況,,才命人為他修建了一座房屋。這種節(jié)儉風氣的盛行,,對減輕國家和人民的負擔,,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提倡戒奢崇簡的同時,,唐太宗又積極地推行他的輕徭薄賦,、與民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以促進農業(yè)生產的迅速恢復和發(fā)展,。他剛一即位,,就立即宣布免除關內及蒲、芮,、虞,、秦、陜,、鼎六州兩年的租稅,,全國其他地方免除一年。另外,,唐太宗還盡量減少徭役的征發(fā),,有些非征不可的徭役,也盡量改在農閑時進行,。貞觀五年(631)二月,,皇太子承乾年滿13歲,需要舉行加冠大禮,。但舉行冠禮要征發(fā)各地府兵作為儀仗隊,,唐太宗認為,當時正是農忙的時候,,舉行這樣的慶典會影響正常的農事,,因此下詔推到秋天農閑的時候舉行。為了增強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唐太宗還大力倡導興修水利,。貞觀初期,關中,、河南等地原有的渠道都相繼修復,,并新修了大量的排水和引水工程。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對防旱排澇,,盡快地恢復和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起了重要的作用。

  貞觀初年,,由于人口的減少,,全國勞動力普遍缺乏,,這對恢復和發(fā)展生產是極為不利的。為了增加人口,,貞觀元年 (627) 二月,,唐太宗下詔規(guī)定: 民間男20歲、女15歲以上還沒有結婚的,,由州縣官負責幫助他們結婚成家,,因為家里貧窮無錢結婚的,由本村的富戶和親戚資助他們完婚,,以繁殖人口,。并把婚姻和戶口的增加列為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一個標準。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當務之急,,唐太宗還從國庫中撥出大量的資金,,贖回被外族掠奪去的人口。貞觀五年 (631),,一次就從突厥贖回8萬多口。由于唐太宗采取了這些積極的措施,,使人口得到了迅速增長,,到貞觀二十三年 (649),全國戶數(shù)增加到380萬戶,,比唐高祖時代增加了180萬戶,。

  貞觀初年,雖然全國的經濟情況很嚴重,,但由于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的積極措施,,這就為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使社會經濟很快得到了恢復,。從貞觀三年開始,,全國連續(xù)出現(xiàn)了大豐收,糧價迅速下跌,,原來一匹絹換一斗糧食,,下跌到一匹絹換數(shù)十斗糧食。社會秩序迅速安定,,以往成群結隊的流浪災民不見了,,人民開始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盡管有的地區(qū)發(fā)展還不平衡,,但從全國的形勢來看,,唐朝的社會經濟開始走上了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的道路。到貞觀中期,,迅速達到了它的昌盛階段,,出現(xiàn)了牛馬遍野,、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的升平景象,,成為被歷代所稱道的太平盛世。

  貞觀初期,,在國內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迅速好轉,,國力逐漸增強的條件下,唐太宗又滿懷信心地開始了統(tǒng)一邊疆地區(qū)的戰(zhàn)爭,,并且妥善地處理了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為建立強盛的多民族的大唐帝國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統(tǒng)一邊疆地區(qū)的豐功偉業(yè),,是從消滅東突厥開始的,。東突厥是對唐朝威脅最大的一個北方少數(shù)民族勢力。唐朝初年,,東突厥就支持北方的各派割據勢力,,阻撓唐的統(tǒng)一,并經常南下騷擾,,搶掠人口,,破壞生產,甚至威脅唐都長安的安全,。唐太宗剛即位時,,東突厥貴族就對唐朝發(fā)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侵略。當時,,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認為唐太宗剛剛通過政變取得政權,,統(tǒng)治還不穩(wěn)固,便親自率領20萬騎兵突襲長安,,迅速進至長安城附近渭水橋以北的地區(qū),,并派大將執(zhí)失思力進入長安,對唐太宗進行威脅和訛詐,。面對當時的嚴峻形勢,,唐太宗正確的分析了突厥入侵的目的,果斷的下令扣押執(zhí)失思力,,并親自率領高士廉等六人騎馬來到渭水岸邊,,與頡利隔水而立,指斥他的侵略行為,。隨后,,唐太宗命令唐軍迅速布陣。頡利見唐軍士氣旺盛,,軍容嚴整,,又見唐太宗神態(tài)自若,,輕騎獨出,認為唐軍早有準備,,再加上使者被押,,使頡利摸不透唐太宗的疑兵之計,不敢貿然率兵過河,,只得與唐太宗在渭水橋上殺白馬祭天結盟,,帶著唐太宗饋贈給他的金銀絹帛引兵退去。這次唐太宗憑借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沒折一兵一卒,,便退去了20萬突厥大軍。從此以后,,唐太宗在致力于國內政治經濟建設的同時,又積極的準備抗擊東突厥的戰(zhàn)爭,。他一方面在外交上采取遠交近攻的方針,,扶持頡利可汗的反對勢力,牽制頡利; 另一方面又抓緊備戰(zhàn),,積蓄力量準備反攻,。

  為了做好反擊東突厥的準備工作,唐太宗詔令全國各地軍隊積極訓練和備戰(zhàn),,他自己也親自挑選了幾百名士兵,每天在顯德殿指導他們訓練,。由于唐太宗的親自倡導,,士兵們人思自勉,訓練刻苦,,使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

  在積極進行備戰(zhàn)的同時,唐太宗又通過外交手段削弱東突厥的勢力,。貞觀二年(628),,唐太宗派遣使者與曾經臣服于東突厥的強大勢力薛延陀部落建立聯(lián)盟,,并且冊封其首領俟斤夷男為可汗,。唐薛聯(lián)盟,,造成了南北夾擊東突厥的有利形勢,。與此同時,,唐太宗又利用東突厥貴族的內部矛盾,,拉攏和頡利可汗有矛盾的突利可汗,。貞觀二年(628),突利可汗表示愿意歸附唐朝,,并暗中與唐朝相約,,共同出兵進攻頡利可汗。突利的歸唐,,為唐太宗提供了里應外合的有利戰(zhàn)機,。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反擊東突厥的條件成熟了,。貞觀三年(629)十一月,唐太宗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統(tǒng)帥,,率領李世勣,、柴紹、薛萬徹等大將,,統(tǒng)兵10余萬人,,分兵4路進攻東突厥。在李靖的指揮下,,唐軍進展神速,,連續(xù)擊潰東突厥騎兵。同年十二月,,突利可汗率部歸唐,,并親自到長安覲見唐太宗。次年正月,,李靖親率精騎3000,,進攻駐扎在定襄 (今內蒙古清水河縣) 的頡利可汗。頡利認為李靖孤軍深入,,一定是唐朝已派全國兵力來攻,,便慌忙向北方的磧口撤退。李靖趁機將定襄一舉攻克,,俘獲了寄生在東突厥的隋煬帝皇后肖氏和孫子楊政道,。與此同時,李世勣也率軍在白道 (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北) 堵?lián)袅吮背返念R利可汗,,俘獲5萬多人,。在唐軍的沉重打擊下,頡利可汗為了獲得喘息的機會,遣使向唐太宗偽裝求和,。唐太宗也將計就計,,一面派大臣唐儉前去談,同時又不下令李靖停止進攻,。而身在前線的李靖也看出了頡利求和的目的,,并揣摸到了唐太宗遣使求和的真正意圖。因此,,李靖親自率領精騎1萬,,每人帶上20天的干糧,,尾隨在出使大臣唐儉的后面,,迅速進至離頡利可汗駐地15里的地方。在李靖的突然襲擊下,,東突厥騎兵被消滅1萬多人,,男女被俘獲10萬多人。頡利可汗在逃往吐谷渾的途中被活捉,,解送長安,。至此,驕橫一時的東突厥汗國終于被消滅,。捷報送至長安,,舉國一片歡騰,唐太宗高興地在西儀殿設宴歡慶勝利,,并賦詩致賀:“絕域降服天下平,,八表無事悅圣情,云被霧斂天地明,,登封日觀禪云亭,,太常兵禮方告成?!?/p>

  唐太宗對東突厥的戰(zhàn)爭,是一場正義的戰(zhàn)爭,。它使唐朝統(tǒng)一了北部邊境,,收回了陰山至大漠的廣大地區(qū),解除了長期以來在東突厥對中原地區(qū)的侵擾和威脅,,消滅了威脅貞觀安定局面的最大禍患,。同時,也使在東突厥奴役下的各族人民擺脫了東突厥的壓迫和奴役,,歸順了唐朝,,使西北各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強。經過這場戰(zhàn)爭,唐太宗在各族人民中間樹立了崇高的威望,,周圍各部落,、部族的首領紛紛前來降服,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從此以后,,唐太宗凡是以皇帝名義發(fā)往西北各少數(shù)民族首領的公文信件,都稱為天可汗,。

  北部邊境統(tǒng)一之后,,唐太宗又相繼派兵收復了吐谷渾、高昌,、焉耆,、龜茲等地區(qū),并在龜茲設立了安西都護府,,重新恢復了對西域地區(qū)的統(tǒng)治,。通過這一系列統(tǒng)一戰(zhàn)爭,使唐朝的西部和北部邊境重新得到了鞏固和擴大,,也使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重新得到了暢通,,這對于加強中原地區(qū)與西域和中亞地區(qū)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貞觀時期的繁榮和昌盛具有重要的意義,。

  唐太宗一方面通過戰(zhàn)爭手段統(tǒng)一邊疆地區(qū),,另一方面又通過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來處理民族之間的矛盾,,改善民族之間的關系,。不管是對被征服還是主動歸附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唐太宗都不強行改變他們原來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并且任命他們原來的首領擔任各級官職,,管理本地區(qū)或本部的人民,同時還送給他們農具耕牛等物品,,幫助他們發(fā)展農牧生產,。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還被唐太宗選拔在京師長安任職,有的擔任文職,,有的甚至在皇宮中擔任禁軍首領,。如東突厥貴族的首領擔任將軍、中郎將官職的就有500多人,,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則有100多人,。除此之外,唐太宗還多次把宗室女嫁給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通過這種和親政策,,加強少數(shù)民族同唐朝的聯(lián)系和團結。在貞觀年間眾多的和親事例中,影響最為深遠的當推唐朝與吐蕃的和親,。

  吐蕃是現(xiàn)在藏族人的祖先,,居住在西藏高原。其首領松贊干布是和唐太宗同時代的杰出人物,,同時也是吐蕃奴隸制王朝的創(chuàng)始者,。松贊干布仰慕唐太宗的英名和大唐先進的經濟文化,早在貞觀八年(634)就派遣使者和唐朝進行過聯(lián)系,。貞觀十四年(640)松贊干布又派遣宰相祿東贊為使臣,,帶著5000兩黃金和數(shù)百件珍寶,來到長安請求通婚,。唐太宗贊同兩族聯(lián)姻,,允諾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相傳祿東贊是一位非常聰明而有才干的使者,,唐太宗在允婚之前,,曾 “五難婚使”。五件難事之一是要使者把雜處的100匹母馬和100匹小馬駒的母子關系準確地識別出來,。祿東贊憑著豐富的畜牧知識,,巧妙地把母馬和馬駒分別圈起來,,暫時斷絕了馬駒的草料和飲水。過了一天,,他把母馬的馬駒同時放出,,饑渴的馬駒疾速地奔向自己的母親,,尋求母乳,偎依不離,。祿東贊以其過人的聰明才智,,一一解決了五個難題。唐太宗非常高興,,不但允諾祿東贊迎娶文成公主入吐蕃,,還將瑯琊公主的外孫女嫁給了他。

  貞觀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帶著漢族人民的友好情意進入吐蕃,。松贊干布為了迎接文成公主,,專門在邏些(今西藏拉薩)建造了一座華麗的王宮,,就是現(xiàn)在的布達拉宮,,在這里和文成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文成公主進入吐蕃,,開創(chuàng)了漢族和吐蕃人民交往的歷史新篇章,。隨著文成公主的進入吐蕃,漢族人民的農耕,、紡織,、建筑、造紙、制筆,、釀酒、冶金以及農具制造等技術先后在吐蕃傳播開來,對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加強了吐蕃與唐朝的聯(lián)系?,F(xiàn)在西藏拉薩的大昭寺里,,還保存有文成公主的塑像,成為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團結的歷史象征,。

  貞觀時期,,由于邊境地區(qū)的統(tǒng)一和安定,民族關系的密切,,大大促進了各族人民之間的交往,對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原地區(qū)漢民族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文化傳到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動了這些地區(qū)經濟文化的進步,。促進了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少數(shù)民族的一些生產技術和文化也傳入內陸,,對漢民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在國內民族和睦,、邊境統(tǒng)一安定的局面下,,唐朝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也越來越頻繁,。亞洲、非洲地區(qū)許多國家的使者,、商賈,、學者、藝術家,、僧侶等,,不斷來唐朝訪問,京都長安不僅是國內各民族的大都會,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會,。唐太宗對中外交往采取了積極友好的態(tài)度,,專門設立鴻臚寺接待各國使者,設立商館以招待外商,,那時和唐朝交往的國家達到70多個,。大批外國商人從陸路或海路來到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大城市,唐政府允許他們長期居住,,還可以和中國人通婚,。通過廣泛的交流,許多植物品種如胡椒,、菠菜,、白荳蔻、郁金香,、天竺干姜等相繼從波斯 (今伊朗) 和印度傳入中國。此外,,佛教經典也大量傳到中國,,并被譯成漢文。景教,、回教,、摩尼教也在貞觀時期傳入中國。由于唐太宗對外來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針,,這些宗教得以在中國傳播,。

  貞觀時期,高度先進的封建文化,,也對亞洲各國甚至世界其它地區(qū)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紙張等商品大量銷往波斯等亞洲國家,又通過他們銷往西方,。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術,,就是在貞觀時期傳到阿拉伯和印度,又通過阿拉伯傳到歐洲和非洲,,對西方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漢文化對朝鮮、日本的影響更大。貞觀五年 (631),,日本派遣了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國來學習。以后各種遣唐使和留學僧人不斷到來,,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貞觀十九年 (645),日本開始了廢除氏族制度的“大化革新”,。在這場具有革命性的變革中,,他們吸收了唐代的均田制、租庸調制,、官制,、府兵制以及刑律等等,建立起了完備的國家機構和制度,,大大促進了日本的封建化進程,。貞觀時期,強盛的唐王朝在當時的國際上獲得了很高的聲望,。中國使者,、僧侶和商人的足跡,遍布亞洲各國,?!疤萍易印本褪峭鈬藢χ袊说慕y(tǒng)稱。直至今天,,西方國家的語言中,,還留有以 “唐人”稱呼中國人的習慣。

  唐太宗于武德九年 (626)八月即位,,到貞觀二十三年 (649)三月去逝,,共在位23年。在位期間,,他奉行大治天下的治國方針,,勵精圖治,銳意進展,,使唐王朝迅速地達到了天下大治的局面,。社會定安,生產恢復,,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力日益強盛。并且造成了皇帝兼聽納諫,,廣任賢良; 大臣敢于發(fā)表和堅持自己的意見,,上下一致,,力求致治這樣一種封建社會少有的政治風氣,開創(chuàng)了被譽為貞觀之治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最突出的太平盛世,,唐太宗也因此成為中國封建帝王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

  但是,在貞觀盛世的巨大成功面前,,唐太宗自認為在武功、文治和懷遠三方面都超過了古人,,驕傲和自滿情緒開始滋長起來,,思想和行為逐漸發(fā)生了變化,以 “隋亡為戒” 的歷史教訓逐漸被淡忘了,,封建帝王的貪欲和專制本能越來越多地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因此,到貞觀中后期,,號稱太平盛世的貞觀之治逐漸失去了它的光彩,。

  貞觀初年,唐太宗比較注意節(jié)儉,,禁止營造宮殿和追求奢侈,,到貞觀中后期,這種情況就逐漸改變了,,宮殿的營造逐漸多起來,,追求奢侈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嚴重?!扒篁E馬于萬里,市珍奇于域外”,,在唐太宗的要求下,,“難得之貨,無遠不臻; 珍玩之作,,無時能止,。”由于唐太宗不斷營造宮室和追求奢侈,,使老百姓的徭役負擔不斷加重,,服徭役的農民道路相繼,甚至“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季略無休時,?!必懹^十六年 (642),,更出現(xiàn)了農民為了逃避賦役,自己折斷手足,,謂之福手福足的情況,。

  在大臣的任用上,唐太宗也不象貞觀初期那樣唯才是舉,,以德行學識為先了,。許多勛親子弟充塞于朝廷,這些人沒有實際能力,,還互相牽掣,,大大影響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兼聽納諫方面也不如從前,。貞觀初期,,唐太宗是恐人不言,導之使諫,,鼓勵臣下犯顏直諫,,到貞觀中后期,則變得漸惡直言,,不悅人諫,,有時雖然勉強聽諫,內心里也不愿意接受,。特別是在貞觀十七年(643)魏征亡后,,除了劉洎、馬周等少數(shù)人仍然不斷地向唐太宗進諫外,,其余大臣都是一味地阿諛奉承,,這使唐太宗變得驕橫專制起來,兼聽納諫的良好作用逐漸喪失了,。同時,,在貞觀中后期,唐太宗與大臣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開始疑忌大臣,,特別是貞觀后期,這種疑忌心理越來越嚴重,,對大臣動輒問罪,,輕則貶黜,重則殺戮,,使出身寒微的大臣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甚至連尉遲敬德、房玄齡這樣一些佐命功臣,,也未能幸免,。貞觀十七年(643),,太子廢立事件以后,這種疑忌進一步加深,。唐太宗原來立長子承乾為皇太子,,后來由于承乾染上了許多壞習氣,喜好聲色,,漫游無度,,再加上患過足疾,行走不便,,唐太宗便逐漸厭惡承乾,,專而寵愛四兒子李泰,準備更換太子,。魏征在世時,,對唐太宗換宗易嗣的想法表示反對,極力維護承乾的太子地位,。魏征死后,,承乾因謀反罪被廢為庶人,與承乾有牽連的大將候君集被殺,,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杜正倫也因此獲罪,。由于魏征生前曾經推薦杜正倫和候君集有宰相才能,唐太宗便懷疑魏征和他們曾經結為朋黨,。又加上有人在唐太宗面前詆毀魏征,,說他曾經把自己前后的諫辭給諫議大夫褚遂良看過。唐太宗于是解除了他親自答應的魏征的兒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約,,并派人推倒了自己親自撰文并書寫的魏征碑,。魏征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大臣之一,死后卻遭到這樣的非難,,可見唐太宗對大臣的疑懼心理已經發(fā)展到了多么嚴重的程度,。

  太子承乾被廢之后,唐太宗想立四兒子李泰為皇太子,,但遭到一些元老重臣的反對。最后在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堅持下,,唐太宗終于決定立九兒子李治為皇太子。由于宰相劉洎曾經支持李泰當太子,,唐太宗對他很不放心,,后來由于褚遂良的誣告,唐太宗便趁機將劉洎殺掉,,并清洗了其它支持李泰做太子的大臣,。唐太宗臨終時,,對寒族地主出身的宰相李世勣也不放心,將他由宰相降為疊州都督進行考驗,。這一切都可以看出唐太宗疑忌心理的嚴重,。

  在貞觀后期,唐太宗還做了兩件影響很壞的事,。一是連續(xù)發(fā)動了兩次討伐高麗的戰(zhàn)爭,,這兩次戰(zhàn)爭最后不但以失敗而告終,還導致了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由于兵役徭役征發(fā)嚴重,,激起了四川僚人的反抗,唐太宗調動了2萬大軍才鎮(zhèn)壓下去,。二是看起居注,。中國古代的史官,在朝廷中一向有著特殊的地位,。他們負責記載君主每天的起居言行,,其名稱叫做起居注。這是編寫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秉公直筆,,如實記載,不虛美,,不隱惡,,是史官的神圣原則,皇帝無權干涉,。因此,,歷來帝王都不過目史官記載的起居注,以保證史官無所顧慮地執(zhí)行自己的職責,。這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良好習慣和傳統(tǒng),。但是,在貞觀十六年(642),,唐太宗卻要求看起居注,,遭到兼任史官的褚遂良的拒絕。過了一年,,唐太宗又要求看,,最后由于唐太宗一再堅持要看,宰相房玄齡不得不將起居注刪為實錄給他看,。由于唐太宗開了惡劣的先例,,此后唐代帝王紛紛效法,使長期以來形成的良好制度遭到破壞,。

  貞觀中后期,,唐太宗雖然在政治上開始走向下坡路,,但他并沒有墜落成為一個昏庸的君主,在某些方面還能夠保持貞觀前期的良好作風,,并且能夠對自己一生的功業(yè)進行冷靜的回顧和總結,。貞觀二十一年 (647) 五月,他問左右大臣: “自古帝王,,雖然能平定中原,,卻不能使周圍的小國臣服;我的才能趕不上古人,但取得的成績卻比他們還多,。這是什么原因? 你們可隨便談出自己的真實看法,。”群臣都說: “陛下功德如天地,,說什么也不足以形容,。”唐太宗說: “不然,,我所以能達到這么高的成就,,只不過是做到了五件事。第一,,自古帝工多嫉妒才能勝過自己的人,,而我看見別人的長處,象和自己的一樣高興,。第二,,無論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往往能棄其所短,,用其所長,。第三,有的帝王愛賢者恨不得抱在懷里,,憎不肖者又恨不得推入溝壑;而我對賢者很尊敬,、重用,對不肖者也很可憐他,,使兩者都能各得其所,。第四,自古帝王多厭惡正直之士,,或者公開殺害,,或者暗中殺害; 而我從即位以來,正直之士,,比比皆是,,不曾罷免過一人,,也不曾給一人治罪,。第五,,自古帝王皆看重漢族,看不起少數(shù)民族; 我獨能一視同仁,,一樣愛護關懷,,所以他們都來歸附。我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為做到了這五件事,。”唐太宗總結的這五條成功的原因,,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在臨終之前,唐太宗也并沒有片面地陶醉在成功之中,,還能夠坦率地指出和承認自己的缺點,。貞觀二十二年(648)春天,即唐太宗逝世的前一年,,他親自為太子李治撰寫了《帝范》12篇,,把自己所做的錯事說給兒子聽,要他以古代圣賢為師,,不要效法自己,。唐太宗說: “古人說過,效法上等,,僅能學到中等; 而效法中等,,必然要成為下等; 你若只學我,就連我也趕不上了,。我居大位以來,,不對的地方很多: 錦繡綢緞、珍寶珠玉不絕于前,,宮室樓臺屢有興建,,好狗駿馬,到處搜求,,又經常外出巡游,,勞費和麻煩百姓。這些都是我的過失,,你千萬不要以為是對的而加以學習,。我不過度使用民力,給百姓的益處很多,,又開創(chuàng)了大唐的天下,,功勞很大。因為給百姓的益處多損害少,所以百姓還不抱怨; 又因為功勞大而過失小,,所以事業(yè)才沒有垮掉,,但比起盡美盡善來,還差得很遠,?!弊鳛橐粋€封建帝王,唐太宗在為自己蓋棺定論的時候,,尚能談到自己的缺點,,這是不容易的,也是難能可貴的

 賢德后妃 多藝君主

  作為皇帝,,唐太宗宮闈生活和歷代封建帝王是一樣的,,廣占眾媛,妻妾成群,,皇后雖然只有一個,,妃嬪則為數(shù)眾多。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唐太宗還曾多次進行挑選美女和才女的活動,,在宮中羅致了大量的美女和才女,即使對已有婚約的美女和才女也不放過,,甚至連隋煬帝的皇后肖氏,,弟弟元吉的愛妃楊氏,堂兄廬江王李瑗的愛姬崔氏,,貞觀名將侯君集的姬人也都納入后宮,。這種 “亂倫”行為,歷來被后世史學家所譏議,,古代著名的史學家范祖禹,、理學家朱熹都曾經對唐太宗的這種行為進行過指責。在宮闈生活方面,,唐太宗雖然不能和荒淫無恥的隋煬帝相比,,但也稱得上是一個好色之君。

  在眾多的后妃當中,,能夠以自己的賢德對唐太宗的政治生活產生影響的,,主要有兩個,貞觀前期是皇后長孫氏,,貞觀后期主要是妃子徐惠,。

  長孫皇后出身于世代顯赫的貴族世家,自幼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知書善文,,聰明賢淑,是一個有見解、識大體,、寬厚仁慈的女性,。她以自己的賢德和才干影響了唐太宗的家庭生活和政治行為,為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大好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長孫皇后最突出的政治見解是防范外戚專權。她的哥哥長孫無忌與唐太宗在晉陽起義前就是很要好的朋友,,后來又因為幫助唐太宗發(fā)動政變奪取皇位立下了功勞,,因此成為唐太宗的佐命元勛。唐太宗對他信任備至,,委以宰相之職,。對此,長孫皇后一再以漢朝諸呂與霍氏等外戚專權亂政的歷史事實提醒唐太宗,,要求降低長孫無忌的官位,。她還擔心唐太宗不允許,又讓哥哥親自向唐太宗要求降職,,一直到臨終前,,長孫皇后還告誡唐太宗注意防止出現(xiàn)外戚專權的現(xiàn)象。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后妃得寵時,,依憑裙帶之風加重本家族父兄的權勢是不乏其例的。而長孫皇后則力避裙帶之嫌,,把外戚專權亂政而導致身敗名裂的歷史教訓作為切骨之誡,,是不失為遠見卓識的。同時,,為了讓唐太宗更深刻地認識到外戚專權的弊端,,長孫皇后還親自撰文對外戚專權的歷史教訓進行總結,指出皇后的外家貴盛是亂政的根源,,并對東漢明帝的馬皇后不能抑制外戚專權提出了批評,。她認為,馬皇后雖然在德行與人品方面均為東漢一代后妃中的佼佼者,,史稱為賢后,,但她卻沒有能夠抑制自己的家兄接受封爵、參與政事,,以致造成外戚專權的禍源,。貞觀之治的政治特點之一是沒有出現(xiàn)外戚干政的局面,這與長孫皇后的卓越見解有著很重要的關系,。

  長孫皇后的政治見解和才干,,對唐太宗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長孫皇后在世時,唐太宗經常與她討論國家大事,,聽取她對某些大問題的意見,。貞觀初年,唐太宗能夠虛懷納諫,,與長孫皇后的協(xié)助是分不開的,。每當唐太宗任情使性不能虛心聽諫時,長孫皇后便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規(guī)勸,,使唐太宗能夠繼續(xù)保持虛懷納諫的好作風,。一次,長孫皇后的親生女兒長樂公主準備出嫁,。唐太宗出于對長樂公主的偏愛,,便讓宮內官員準備了比皇姑永嘉公主還要多的嫁妝。按照規(guī)定,,這種做法是不合乎禮儀的,,對此大臣魏征極力勸諫表示反對。唐太宗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不但沒有怨恨魏征,,反而贊嘆地說: “我多次聽到陛下稱贊魏征之賢,今天才知道他真是國家的棟梁!”還親自派人送錢400緡,、絹400匹給魏征,,鼓勵魏征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揚這種直言進諫的品德。還有一次,,由于魏征在上朝時犯顏直諫,,使唐太宗覺得在大臣面前失了面子,因此罷朝回到后宮,,連說要殺掉魏征這個鄉(xiāng)下佬,。長孫皇后問明原因后,立即換上上朝時穿的禮服對唐太宗表示恭賀,,并說: “古人說過: 君主英明,,臣就正直;現(xiàn)在魏征這樣正直,正是因為陛下英明啊! 我怎敢不祝賀呢?”聽了長孫皇后的話,,唐太宗轉怒為喜,,君臣之間的關系由此得到彌合。貞觀時期,,臣下讜言直諫,,君上虛懷聽納的良好政治風氣的形成,長孫皇后是有一定功勞的,。

  由于長孫皇后知書善文,,熟讀經史,,因此她也常常引用一些歷史典故來對唐太宗進行勸諫。有一次,,唐太宗的一匹心愛的駿馬突然死去,,太宗認為是養(yǎng)馬人不經心,讓馬吃了什么有毒的東西,,便要處死養(yǎng)馬人,。長孫皇后知道這件事后,對唐太宗說:“當年齊景公也象這樣因馬死要殺養(yǎng)馬的人,,晏嬰便為養(yǎng)馬人列出罪狀說:你為了養(yǎng)馬而致被殺,,這是你第一條罪; 你使國君因馬死而殺人,這是你第二條罪; 諸侯聽說了這件事,,必然輕視齊國,這是你第三條罪,。齊景公聽晏嬰這么一說,,知道自己做得不對,就赦免了那個養(yǎng)馬人的罪,。陛下是經常讀書的,,這個故事不會不知道,今天怎么忘了呢?”長孫皇后的這一番話,,使唐太宗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對,,第二天便釋放了那個養(yǎng)馬人,并仍然讓他給自己養(yǎng)馬,。

  長孫皇后對協(xié)助唐太宗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新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可惜她享年不永,,在貞觀十年(636)六月就與世長辭了,,年僅36歲。長孫皇后去逝后,,唐太宗非常悲傷,,每當想起長孫皇后在世時的情況,都十分傷感地對大臣們說:“不能夠再聽到皇后的勸諫,,失去了這么好的一個幫手,,使我久久不能忘懷?!?/p>

  在唐太宗晚年,,對他影響比較大的是賢妃徐惠。徐惠是當時著名的才女,,聰明絕頂,,4歲時就能夠將《論語》,、《毛詩》背誦如流,8歲時就寫得一手好文章,。此后又遍涉經史,,博覽群書,還不到成年就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唐太宗欣賞她揮翰立成,,詞華綺瞻的才學,下詔將她選入宮內,,先納為才人,,很快又由才人進封為婕妤,再升為充客,,對她非常寵幸,。徐惠入宮以后,雖然位列妃嬪,,但對國家大事也十分關心,,經常和唐太宗談論國家大事,議論朝政,,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看法,。唐太宗喜歡她知書善文,縱論古今的才華,,把她看作是長孫皇后一樣的人物,,對她的見解也頗多接受。

  貞觀后期,,由于唐太宗頻繁的發(fā)動戰(zhàn)爭,,徭役和兵役的征發(fā)空前嚴重,造成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因此在貞觀二十二年 (648),,徐惠向唐太宗上疏進行勸諫,指出近年來戰(zhàn)爭頻繁,,徭役不斷,,百姓和士兵都疲憊不堪。最后她在上疏中告誡唐太宗說:“徭役繁重和百姓疲憊是導致禍亂的根源,?!毕M铺谀軌驕p少徭役,多施恩惠于天下,。這篇上疏寫的結構嚴謹,,聲情并茂,論據充實,,真切感人,,深受唐太宗的贊賞,。為了鼓勵徐惠這種骨鯁上疏的精神,唐太宗對她進行了優(yōu)厚的賞賜,。

  貞觀后期,,特別是在魏征死后,朝廷中的直諫大臣就數(shù)馬周,、褚遂良最為突出了,。但是,由于馬周,、褚遂良忙于輔佐太子李治,,加上他們在擔任宰相以后,政治地位發(fā)生了變化,,直諫之舉也不如從前,。相形之下,做為宮內妃嬪的徐惠能夠切中時弊,,直言勸諫,,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徐惠也因而成為和長孫皇后齊名的一代賢德后妃,,成為以后歷代后妃效法和學習的楷模,。

  唐太宗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君主,。他精于弓馬,擅長詩書,,成為唐代歷史上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

  唐太宗以馬上取天下,在武力統(tǒng)一中原和邊疆的過程中,,多得力于騎射戰(zhàn)術,,因此對弓馬特別精通。早在青少年時代,,出身于將門之后的唐太宗就是一個弓馬嫻熟的英俊少年了,。從晉陽起兵到登基做皇帝,他的生涯幾乎是和弓馬伴在一起的,,這是他的騎射技術得到充分發(fā)揮和更加臻于精熟的時期,。晉陽起兵后,東征西討,,出生入死,,弓箭戰(zhàn)馬從未離身。他所用的弓箭,,比平常人用的要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一箭就能夠將門板射穿,。謀臣房玄齡稱贊他是“弓貫六鈞,,箭穿七札”。在他指揮統(tǒng)一戰(zhàn)爭期間,,每年必乘駿馬持大弓,,沖鋒陷陣,他的高超的騎術和準確的箭法,,使他的敵手也不得不佩服,。后來唐太宗登基做了皇帝,他的嫻熟的騎射技術仍然不減當年,,《出獵》一詩就充分反映了他那使獸驚鳥飛的嫻熟弓法:“琱戈夏服箭,,羽騎綠沈弓。怖曾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唐太宗不僅精于弓馬,,又嗜好弓馬,,特別是對駿馬的嗜好以至成癖。貞觀后期,,他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乘坐的一匹叫做黃驄驃的駿馬病死,,唐太宗非常痛惜,特地詔令樂工作了《黃驄疊曲》進行演奏,,以示他對這匹馬的哀思,。駿馬立功,不僅生前受榮,,而且死后還雕于主人墓側讓人憑吊,,這本來是突厥酋長墓葬的習俗,以表明他們尚武愛馬的風習,。唐太宗嗜愛良馬也受突厥習俗的影響,。在晚年,他親自從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乘坐過的戰(zhàn)馬中挑選出他最為得意的六匹,,分別賜名為颯露紫,、特勒驃、拳毛?,、 白拳?,、青騅、什伐赤,。對這六匹駿馬,,他不僅生前形形不離,,在臨終前還遺命雕刻六匹駿馬的石像,以裝飾他的墓室昭陵,,號稱為昭陵六駿,,并親自為六駿作贊,記述其戰(zhàn)功,。六駿出于無名氏雕刻家之手,,采用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雕刻形式完成的。造形粗獷,,雄健有力,,神態(tài)生動。質感強烈,。六駿形象各不相同,,或原地待命,或輕步徐行,,或馳騁戰(zhàn)場,,或騰空飛躍。這些杰作擺脫了北朝以后承襲的佛教雕刻的呆板與俗氣,,它既是唐初雕刻藝術的高度成就,,又是唐太宗嗜馬成癖與他馳譽戰(zhàn)場的真實寫照。

  唐太宗精于弓馬,,同時又擅長詩文和書法,。他一生寫了不少詩文,后來被清朝人編入《全唐文》和 《全唐詩》 中的就有文七卷,、賦五篇,,詩一卷六十九首,。唐太宗的文章主要是政論,、史論、詔敕之類,,其中 《帝范前后序》,、《金鏡》等是他的代表作品。唐太宗的這些文章大多是用駢麗文體寫成,,注重辭藻和排列,,講求對偶與用典,在形式上還沒有擺脫六朝以來的綺麗文風,。但是,,由于唐太宗是一代開國之君,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艱難的統(tǒng)治歷程,,所以他的文章政治色彩比較濃厚,。如《帝范后序》一文,,這是唐太宗總結自己一生功過的文章,內容涉及戒奢,、戒驕,、納諫、任賢,、勵精圖治,、撥亂反正等內容,開創(chuàng)了富有時代特色的貞觀之風,。由于唐太宗的倡導與實踐,,使貞觀文壇出現(xiàn)了一派興盛的局面。

  唐太宗的詩作除了一些政治抒情詩之外,,大多數(shù)是一些敘事寫景和描繪帝王生活的詩,。在唐太宗的這些詩作中,最為著名的是一首題為 《尚書》的詩,。這首詩作于貞觀十一年 (637),,這年三月,唐太宗到洛陽巡視,,并在洛陽宮的西苑宴請隨從的大臣,。在酒宴上,唐太宗指著苑內的景色和宮殿對大臣們說:“隋煬帝窮奢極欲,,勞民傷財,,修建了這一處宮苑,以至引起百姓造反,?!辈⒏嬲]大臣們說:“洛陽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宇文述、虞世基這些人阿諛奉承,、弄虛作假蒙敝了隋煬帝而造成的,。對此,你們要引以為戒,?!比缓筇铺谟旨聪x詩來表述自己的情懷:“日昃玩百篇,臨燈被五典,。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姿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滅身資累惡,成名由積善?!边@就是著名的 《尚書》詩,,在這首詩中,唐太宗指出歷史上驕奢淫逸的昏君很多,,而克己儉樸的明君卻很少;身敗名裂的是由于作惡多端,,而青史留名的是由于做了許多好事。隨從大臣魏征對唐太宗的這首詩非常贊賞,,并當即和了一首題為 《西漢》 的詩,,詩中通過西漢幾個有作為的皇帝高祖、武帝,、文帝,、景帝的所作所為,說明作為一個帝王,,怎樣才能讓人尊敬,,從而希望唐太宗向他們學習。

  唐太宗雖然愛好和擅長詩文,,但卻不重文名,。貞觀十二年 (638),有人奏請編錄刊刻他的詩文集,,唐太宗沒有答應,。他說: “君主要以德政治天下,只靠文章是沒有用的,。梁武帝,、陳后主、隋煬帝都有文集刊刻于世,,但最終也沒有挽救他們滅亡的命運,。”他在讀了《隋煬帝文集》以后感慨地對大臣們說:“隋煬帝的詩文寫得如此之好,,但他的行為卻截然相反,,可見敗德之君留文于世,只能是貽笑后人,,這是我應該吸取的經驗教訓,?!币虼嗽谪懹^時期,,唐太宗一直沒有答應刊刻自己的詩文集。

  唐太宗的書法主要是師法于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這和他一生酷愛王羲之的書法有很大的關系,。貞觀年間,唐太宗曾經多次用重金搜購王羲之的墨跡加以收藏。王羲之的名帖 《蘭亭序》真跡,,唐太宗視為國寶,,形影不離,從來不肯輕易讓別人看,,臨終前還遺詔將這幅名帖殉葬,。

  唐太宗最為擅長的是飛白書法。飛白是枯墨用筆的一種書法藝術,,字體蒼勁老練,,因筆劃中絲絲透白,因此得名,。唐太宗的飛白書法功力很深,,貞觀十七年 (643),他在玄武門宴請三品以上的大臣時,,曾書飛白字賞賜群臣,,以致成為大家爭奪的目標。在書法實踐的過程中,,唐太宗還十分重視對技法的鉆研,,并且寫了 《筆法論》、《指法論》,、《筆意論》等文章,,從初學到深造的角度對書法作了精辟的分析。他還曾專門為王羲之寫過傳論,,認為王羲之的書法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自己每看王羲之的書法,也不禁心慕手追,,為之傾倒,。由于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因而在貞觀時期出現(xiàn)了一場書法革新運動,。唐朝初年,,官方公文仍然是隸、篆書法,,書法既費勁,,又難以辨認,不能適應貞觀時代辦事講求效率的需要,。唐太宗順應時代的需要,,憑借王羲之的書法來推動唐初的書法改革,統(tǒng)一了南北朝以來南師王帖,、北宗魏碑的自立門戶的局面,,使王書成為全國書體的正宗。

  唐太宗雖為一代英主,但在晚年,,由于疾病纏身,,久治不愈,使他開始產生了乞求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迷戀上了方士煉制的金石丹藥,。唐太宗本來對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是不相信的,貞觀初年,,他曾一再譏笑秦始皇祈求神仙冀其長生的荒唐行為,,并說:“神仙是虛造的,空有虛名,,由于秦始皇特別愛好,,以致被方士欺詐?!比欢饨ńy(tǒng)治者的本能也使他同樣走上了這條荒唐的道路,。但服食了國內方士的丹藥以后并不見效,于是又進一步訪求國外方士的丹藥,。貞觀二十二年 (648),,大臣王玄策為了迎合太宗的心理,便將一名印度方士進獻給唐太宗,。這個印度方士自稱已經活了200歲,,有長生不老之術。唐太宗被這個方士的謊言所打動,,對他深加禮敬,,專門為他設宿居住,并號令天下,,采諸奇藥異石,,供方士煉制長生不老之藥。但是吃了印度方士煉制的丹藥以后,,唐太宗不但未見康復,,反而使病情加劇起來。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因金石丹藥服用過多,, 中毒暴亡, 享年52歲,, 被安葬在昭陵 (今陜西醴泉縣九嵕山),。這位功績卓著的封建政治家,由于誤食丹藥而可悲地過早地結束了生命,,成為唐朝歷代帝王中第一個因乞求長生不老以致中毒而死的犧牲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